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貨幣戰爭有感(精選12篇)

讀貨幣戰爭有感(精選12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62W 次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貨幣戰爭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讀貨幣戰爭有感(精選12篇)

讀貨幣戰爭有感 篇1

《貨幣戰爭5》是白澤晉推薦給我的書籍,再者又經過老師郝繼貴的推薦,所以我選擇在暑期讀這本書。貨幣是人們歷史上的重要的工具,正是因為有了貨幣,所以人們的貨物才能流動起來。歷史上關於貨幣也引發了幾次經融危機。《貨幣戰爭5》講述的是98年到10年發生的一些金融事件。這不僅僅是一部金融類的書,也是描述人性的書,更是歷史書。讀起來就像是小説一樣的存在,情節跌宕起伏。

資本永遠都是逐利的,更準確的説,是資本背後的人性永遠都是貪婪的。當人類不是在理性的狀態下獲取財富,而是在充滿慾望的強烈情緒下追逐財富,就會引發金融爆炸,每一次金融危機都是人類過度貪婪的後果。

書中説貨幣並不是財富,而只是財富的收據,代表着財富的索取權,外加國家的擔保。人們每天辛勤勞動,將勞動成果託管於銀行,拿到的是一紙收據,希望在自己年老退休以後用收據跟以前相當的生活質量,但是如果收據所對應物貶值了,這不就等於掠奪或者欺詐了嗎。政治制度的本質,就是保證國家財富的分配按照定下來的方案走;所謂的階級矛盾,其本質也就是財富的分配矛盾而已。良好的制度,不是能夠避免婪,而是盡最大可能地剋制貪婪。因為貪婪是人性,將永遠伴隨着人類的發展,無法根治,歷史也就是在重複人性的貪婪而已。人類的知識可以累積,科技也會進步,但是人性改變了幾許。這本書最核心的觀點就是黃金才是財富的最終代表,應當恢復金本位制。書中描寫國際金融家們不惜一切地獲得貨幣發行權,就是為了通過利用貨幣發行權製造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來攫取人民的財富,而黃金就是他們最大的敵人。因為黃金產量比較穩定,可以比較穩定地表示商品的價值,在金本位制下也不會出現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書中對國際金融家行徑的描述的確讓人深感信用貨幣的弊端,在金本位制下就不會有這些悲劇了。但是大家都知道,黃金價值穩定是因為它的產量穩定,不像信用貨幣那樣可以隨意發行。而它的這個有點也正是它致命的缺點。黃金的產量跟不上現代經濟的發展,這樣必然造成通貨緊縮,而通貨緊縮顯然會引起經濟衰退。

當然《貨幣戰爭》給了我許多啟示,讓我能新的他角度去看問題。比如,書中描述了國際金融家操縱政治,控制經濟,這使我明白其實政治是實現經濟目的的手段,不能孤立地看待經濟問題和政治問題。在看待政治問題的時候還要考慮它背後的經濟問題;而經濟問題有往往夾雜這許多政治的因素,對待經濟問題是還需要探求它背後的政治因素。另外就是,寡頭對政治和經濟的影響實在不可低估,當政治家們粉墨登場時,幕後總是閃爍這各種寡頭的影子。

我過去認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是類似於聯合國一樣的中性的國際組織,但看完《貨幣戰爭》後我逐步看清其實質。他其實是發達國建壓榨發展中國家的工具,他們通常的手段是這樣的:先由歐美髮達國家誘騙發展中國家向其借款,有了外資注入後,這些發展中國家開始了經濟繁榮。但這些國家往往採取了粗放型發展模式,漏洞很多。當這些國家出現經濟泡沫時,西方國家便突然緊縮銀根,收回貸款,製造通貨緊縮,造成經濟衰退,並使其陷入債務危機。這時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這對由發達國家控制的哼哈二將出馬了。他們表示願意提供貸款以幫助受災國家度過難關,但必須接受十分苛刻的政治和經濟條件,包括低價出售本國核心資產(電力、通信、能源、自然資源等)、完全開放資本市場和商品市場、貿易自由化,而且貸款的利率極高。如果接受了這些條件,然後西方資本一擁而上,低價收購這些國家的優質資產,這時這些國家幾乎就淪為了西方的經濟殖民地。俄羅斯和東歐改革時的經濟動盪、南美洲的經濟衰退,以及亞洲金融危機,就是他們的"傑作"。

一國的貨幣在世界貨幣體系中的地位是一國國力的表現,也應當與國力相稱;同時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佔據有利位置又對一國經濟發展起着巨大的推動作用。這就是為什麼美國要建立以美元為世界貨幣的世界貨幣體系。隨着中國國力的強盛,中國在世界經濟中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在這幾年人民幣成為結算貨幣的國家越來越多,人民幣取代美元成為世界貨幣,這不是中國當前就能辦到的事,因為中國的國力、金融市場的健全程度,國內社會情況等都不夠成熟。但隨着美國的衰弱,美元的地位的下降,人民幣的崛起既具備了可能性也具備了必要性,只要中國能保持繼續發展的勢頭,人民幣的崛起指日可待。

讀貨幣戰爭有感 篇2

前段時間,參加讀書沙龍活動 ,張世廉老師拿出一本書放在桌子上,我拿起來便看,是一本《貨幣戰爭》。張老師問我,看過沒有?我説沒看過。説着就順手翻了起來,內容很新穎。張老師説,你想看就看吧。我趕緊謝謝。

《貨幣戰爭》是一本財經類的書,由宋鴻兵編著,中信出版社20xx年6月第一版,20xx年7月第17次印刷。以前,我對財經類的書看的很少,我認為那是很專業的東西,看不懂。

這次,對於這本書,不懂的還有所謂“編著”。什麼是“編著”?我百度了一下:“一種著作方式,基本上屬於編寫,但有獨自見解的陳述,或補充有部分個人研究、發現的成果。凡無獨特見解陳述的書稿,不應判定為編著。(柳建明主編的《輿論學達辭典》)”這是概念性解釋。但也有網友指出:編著類圖書,似霧裏看花,模糊不清。一本書,若寫着xxx著,讓人一看就明白,説明該書是作者獨家創作的。若寫着xxx編,是編者對資料或現成的作品進行整理、加工。而那類帶有“編著”字樣的書:既是編,又是著;既不是單純的編,又不是單純的著,當是一種混合物,雜交體。網友認為,那些封面上帶有“編著”字樣的書,除了少量的質量還可以,大部分都“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一看便知道是粗製濫造的水貨、贋品,有明顯的抄襲、拼湊痕跡。

《貨幣戰爭》是怎麼“編著”的?我想看個究竟。初讀這本書,我對書中的許多概念、人名、事件等知之甚少。比如,該書的重點人物,羅斯柴爾德家族如何富有?他的家族財富已經超過50萬億美元是不是真的?等等。我只能一邊看,一邊百度。進行思辨性閲讀。

《貨幣戰爭》主要是介紹十七世紀以來,以羅斯柴爾德家族為首的國際金融家如何掠取人民的財富,並揭露了許多不為人知的“內幕”,如:如何奪取貨幣發行權,如何謀劃刺殺美國總統林肯、肯尼迪;為何美聯儲是私有中央銀行等等。這些説法和我以前看到的資料大相徑庭,我又百度了不少資料,大多資料都認為這些事實並不是那樣簡單,也不像本書寫得那樣神祕誇張。

《貨幣戰爭》最核心的觀點是要恢復金本位制,認為黃金才是財富的最終代表。因為黃金產量比較穩定,可以比較穩定地表示商品的價值,但作者忘了,黃金有限的產量,難以跟上現代經濟的發展需要,黃金的短缺,就意味着流通性的短缺,流通性的短缺就會造成通貨緊縮,而通貨緊縮就會引起經濟衰退。再則,黃金也是一種商品,也要受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支配。

作者認為,取消美元和黃金掛鈎的佈雷頓森林體系,是國際金融家的大陰謀。是為了獲得貨幣發行權,他們要通過貨幣發行權製造通貨膨漲和通貨緊縮來攫取人民的財富。權威資料認為,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是有很深的經濟社會原因,而不是一小撮人所肆意謂為。

《貨幣戰爭》吸引人的寫法是神祕化,展示了無處不在的“陰謀論”。作者把許多歷史事件寫得很神祕,不可知。他認為,國際金融家可以決定世界命運,世界命運是由他們陰謀出來的。這幾個國際金融家玩世界於股掌之中,可以陰謀殺死美國總統,可以陰謀挑起世界大戰,可以陰謀一個國家經濟破產之類,真讓人匪夷所思。

我看完全書,總的感覺是:這本書既沒有是學術著作的嚴密邏輯推導,也不像小説那樣有豐富的細節描寫,倒像是用斷章取義的資料論證自己的觀點,而這種觀點危言聳聽,譁眾取寵。我對編著者的觀點很不贊同。

據説,《貨幣戰爭》已出版第五部了,賣得還不錯。這倒是宋鴻兵的一個生財之道,我想出版社也會掙的盆滿缽滿。只是,如果讀者對這本書深信不疑,不能思辨地閲讀,那就有些悲哀了。

不過,我儘管對這本書頗有微詞,但通過讀書和查資料,我還是學到了不少知識,也算是開卷有益吧。

《貨幣戰爭》是我擠時間忙裏偷閒看完的,這篇《讀書樂》更是我擠時間寫的。因為這段時間在上海帶孫子,白天要抱孫子在小區玩,根本沒有時間讀書。只有到了晚上九點半之後,我躺在牀上休息時,才會有空讀讀書,使忙碌的身心得以放鬆,享受一下精神生活。

本來,我對《貨幣戰爭》看得還是比較細,感慨良多,這篇讀書筆記也可以寫得更長一些。但是,我這段時間實在沒空多寫,只能斷斷續續地寫了這些。今天孫子較早入睡,我也可以安心地坐在電腦前作一些修改,但仍有意猶未盡之感。

讀貨幣戰爭有感 篇3

當讀這本書時是老師推薦的,這本書不僅僅適合經濟專業的人讀,任何人讀這系書列都會有腦洞大開。

讀第一本書時,讓我認識到在金融方面不僅僅只有巴菲特。操縱金融貨幣的元老羅斯柴爾德家族,他們操縱者世界上絕大數金融市場。在其期間發生的重大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林肯總統遇刺事件和諾曼底登陸事件不再是向歷史書上一個個政治事件,它從金融貨幣角度去解釋事件的真實面目,讓我對一些事情的看法有了很大轉變。一些政治事件的發生不單單是其本生,其背後有極大的財政利益集團在操縱。

在讀第二本《金權天下》時,讓我瞭解了近300年的歐洲金權勢力的崛起過程。歐債危機的發生和結束並不是簡單地發生結束,在這場危機中取決於是金權和主權的較量。歷史和現實都是緊密相連的,通過學習300年前的歷史,對於20xx年爆發的歐債危機能夠跟更好的認識。歐債危機不是表面表面上是各國財政部匹配的問題,其中最大的獲益這就是資本。一個讓全世界所有人都慾望強烈的東西。

在讀第三本書《金融高邊疆》時,他又惡補了我的歷史知識。對於中國近百年曆史有了清晰的瞭解,在中國受外國侵略,大清帝國的衰敗和曾經風靡一時的蔣,宋,孔,陳四大家族衰敗的原因。歸根到底就是金融高邊疆在起作用。中國想要人命幣跨出國界就必須擴大金融高邊疆的範圍。

從第4本書《戰國時代》和第5本書《山雨欲來》可以瞭解到中國在國際儲存貨幣博弈中佔的位子。通過讀這系類書讓我從金融角度瞭解歷史上發生的些重大事件探究其本質。我們認真研究歷史發生過得事件的這可以為我們在未來遇到些危機或事件時提供方法和捷徑,更好的面對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中國想要在世界上強大起來,必須首先逐漸起亞洲化,以一個統一的亞洲貨幣與國際上的美元歐元分庭抗禮。

瞭解這些,那對於前幾天中國建立的AIIB出發點也就不難理解。我想有了這些知識和了解後以後看待國際重要新聞事件時可以以更專業全面的角度分析問題了。

讀貨幣戰爭有感 篇4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的從金融戰的視角來描述國際金融史的書,其功不可沒。其對貨幣發行權是一國金融主權和美元的本質與危機的等方面論述很為精釆。

但我不同意書中關於建立金本位以對應貨幣戰爭的建議。實際上書中也已證實了美元經濟戰勝英磅經濟的其中一個原因就在於美元打破了金本位。貨幣僅是經濟發展的工具,不是中心。金本位必然被打破不僅僅是因為貴金屬太少(比較貨幣需求量而言),更主要有原因是,在資本利潤的原則下,金本位制必然引發通縮。適度的通貨膨脹才能保證再生產不斷擴大並與需求形成動態平衡。

因此,僅就貨幣的角度談貨幣視角太窄,需要從經濟發展與貨幣的關係上來談論貨幣發展史才能更準確定位貨幣戰爭。當然這樣的難度很大,我們也不應對作者有這樣的苛求,只是不要輕易下結論。

本書對當代的幾場大的金融大戰的論述過於概念化,有些遺憾,如歐元阻擊戰、日元升值、蘇東崩潰時的金融大戰,東南亞的金融危機等。

讀貨幣戰爭有感 篇5

我怎樣也放不下,一口氣讀完了《貨幣戰爭》這本書,因為它深深地吸引了我!

這本書讓我懂得了幾個道理:

一、這個世界在一個陰謀中,所有的看似對我們、對人類有益的事情,如改善我們的生活、發展工業、經濟援助、保護環境等等,其實都是被一些所謂的專家、政客作為實現其經濟利益的手段而已,當然這些問題確實也值得我們去解決,但這些問題也確實成為了被解決的枷鎖,給無知的人套上,任人家宰割。

二、這是個金融的社會,一個被資本鎖鏈禁錮的世界。需要我們每一個搞懂它,抓緊培養我們的經濟人才,不然在金融的戰爭中會一敗塗地。此刻到處充斥着資本,是一個資本世界,即使是生產也要服從於資本,還有所有的我們的一切將來都要依附於資本,成為資本的衍生物。

三、這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不參與不行,參與也不行,這是我們中國面臨的局面。如果堅持獨立性的參與,進而以桀驁不馴的性格參與,象孫悟空般你搞你的一套,我搞我的一套,不輕易被花言巧語迷惑,也許會有生存的期望,但這只是一廂情願,恐怕代價不會那麼容易。所以將來的戰爭會很殘酷。

再聯想我們周圍的世界,無不有外國金融機構的身影,高盛一句話,我們的股市暴跌,標普一個美國評級下調,全球股市震盪,我們的大豆在失去定價權,我們的花生油廠家在被外國控股;索羅斯一會看多白銀,一會看空,讓我們的投資者迷茫的跟從,輸的一塌糊塗,股指期貨工具被引進,看似是股市改革的提高,然而申銀萬國交易員的縱身一跳説明了什麼?

所以,我們要堅決阻擊,不但國家,並且每一個國人要行動起來,要學習,要提高,要有認識,不能人云亦云,亦步亦趨,要有我們的金融規制、遊戲規則,不能光聽你的,也要聽我的。

所以,我的博客名字改為“堅決阻擊”,我要時刻提醒我自己,要醒醒,要戰鬥,同時以微薄之力去影響周圍的人。

因為我們的處境已經很危險,可是我們確如温水中的青蛙,還不明白!

要阻擊自己的思想,原先都認為別人的先進,其實都是有目的有所取的美貌光鮮,其實是爛杏,要對自己的東西充滿信息。

要阻擊自己的行為,不要被所謂的趨勢、輿論所左右,要敢於拿出放大鏡,尋找背後的繩子。

要阻擊誘惑,凡是索取必先給予,我們要抵制誘惑,不要為一時之利所動。

要阻止他人,在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告訴人們真相,讓他們也捍衞自己的利益,捍衞我們共同的家園,包括精神的。

讀貨幣戰爭有感 篇6

看完《貨幣戰爭》,我被其中的一句話深深震撼到了。“只要我能控制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我不在乎誰制定法律”——梅耶·羅斯柴爾德。多麼霸氣,多麼自信的一句話啊。如果沒有非凡的魅力、超人的膽識、過硬的手段誰能説出這話。在這本書中我認識了羅斯家族,一個神祕而強大的家族。

“誰是真正的世界首富?”

“誰擁有美聯儲?”

“誰在‘妖魔化’黃金?”

這是赫然印在《貨幣戰爭》封面上的三個問題。緊接着翻開扉頁,又是三個問題:

“為什麼你不知道美聯儲是私有的中央銀行?”

“為什麼華爾街風險資本會選中希特勒作為“投資”對象?”

“為什麼美國總統遇刺的比例高於美軍諾曼底登陸一線部隊的傷亡率?”

我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發了起來,完全沒有第三方的原因,我津津有味的看了下去。

《貨幣戰爭》講述1694年英格蘭銀行成立以來的三百年間,世界各大重要事件包括法國拿破崙時代、美國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美國經濟的騰飛、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成立、兩次世界大戰、美國托拉斯、大蕭條時代、美國總統被刺、日本經濟的崛起和衰落、韓國經濟的奇蹟、97年亞洲金融風暴等等無不與貨幣發生着關係。以羅斯柴爾德家族為首的國際金融勢力通過左右一國的經濟命脈掌握國家命運,通過政治事件,誘發經濟危機,控制着世界財富的持有和分配,實現他們的利益。隨着中國金融的全面開放,國際銀行家將進入中國,因此,本書告誡我們要時刻警惕他們的打擊,時刻準備着貨幣戰爭。

看完這本書,突然就覺得自己是那麼的渺小,這個世界從來就是赤裸裸的資本家的巧取豪奪,從來就是普通人掙扎在温飽邊緣,從來上流階級和下層社會被分斷,從來就是上層壟斷了大部分財富,任何形式的社會性質都逃不掉這個規律!所謂的真正主流文化,其實就是少數人想要控制多數人編制的悽美童話,看上去很美,其實飽含掠奪本意,百姓也好,普通人也好,應該有醒覺。如今中國百姓真正意義上的水深火熱中,被資產階級,以及官僚主義壓迫和侵略。也許書中有些事件的分析顯得聳人聽聞了,但是不管事實是不是就如書中所説那樣,我們都應該提高警惕,不要過於安逸。不然到最後當人家把你口袋裏的最後一分錢都拿走的時候,你還會對他鞠躬説謝謝。

網上對《貨幣戰爭》的評論褒貶不一,但是在我看來該書有兩點價值是值得肯定的一是用一個嶄新的視角去認識這個世界。有人説這就是陰謀論,但是哪怕是陰謀論,也有肯定的一點,那就是這個陰謀論是我見過的完善的陰謀論,他可以解釋歷史上絕大多數的歷史事件,帶給你一個嶄新的思想衝擊。第二點,它的價值在於通俗的普及了金融和經濟學的基礎概念。這本書不像其他的學術著作那樣晦澀難懂,讓普通人至少有那麼一點認識,就可以看得懂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能用自己的方式保護自己的財富。

讀貨幣戰爭有感 篇7

宋鴻兵寫的《貨幣戰爭》購買時間不短了,但到前段時間才集中精力翻閲。讀後整體感覺:作為一本學術著作,有些觀點發人深省,有些觀點似是而非;作為一本小説,有些情節引人入勝,有些情節催人入眠。下面談談幾點感受。

《貨幣戰爭》講的是從十九世紀歐洲銀行家一步步發展壯大到操控政治、經濟的走向,為自身利益服務的故事。比如這些財團與美官員串通成立了私有的美聯儲,使得美國政府沒有發行貨幣的權力,當政府需要發行貨幣則必須將美國公民未來的税收抵押給美聯署,向其貸款,而為此要支付龐大的利息。美聯儲要做的只是印鈔票,再坐收利息。此外,幾大財團還聯合引爆兩次世界大戰,操控石油價格以獲取石油美圓,操控各種國際組織如imf、世界銀行,掠奪第三世界國家的資源和財富,乃至引發多次經濟危機。幾大財團就是通過合夥抬高一國的股市和房地產價格,製造巨大的金融泡沫,達到一定高度後再抽身出來打壓價格,引發泡沫崩潰,導致此國公司和民眾的大量破產,再以極低的價格收購大量優質資產,從而控制一國的經濟,獲取巨大的利益的。

作者認為,打擊這些金融財團最好的辦法是恢復金本位的貨幣制度。所謂金本位,是指以黃金儲備為貨幣發行的依據,並且持幣人可以用固定的兑換率隨時換取等值黃金。注意,在金本位制下,只有黃金的價格是固定的(即兑換率),而非其他商品的價格也是固定的,其他商品價格的變化也就反映了它們相對於黃金的比價變化。不過,對於同樣實行金本位的多個國家來説,由於其本幣的單位含金量是固定的,因此相互間的匯率當然也就固定了。因此,金本位有利於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性,及方便進行國際交易和結算。這樣,國家才不會被迫的增大貨幣供應,引發流動性過剩,導致金融泡沫。這樣的貨幣體系會導致貨幣具有更強的'購買力,而對經濟危機免疫,這樣受益的還是廣大的勞動人民,他們辛苦積攢的財富也不會被外國財團以低價輕易的掠奪。

按照作者的觀點,重新確立金本位制就可以穩定貨幣價格,國際銀行家就不能通過製造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的週期性經濟危機來剪老百姓的羊毛了。這樣看來,黃金的價格難道真的要像一些金融炒家説的要邁向2000美元了?但是按照作者的邏輯,很難相信這些金融炒家會希望確立金本位,減少他們炒作市場製造危機的空間。而且,即使確立金本位,貴金屬市場本身會不會遭受炒作?存疑。所以黃金是萬能的嗎?我看未必。關鍵還是,要把以貨幣制定權為核心的經濟決策權真正歸於人民,歸於佔這個世界絕大多數的無產者和一般有產者,而不是極少數的極端有產者。

讀貨幣戰爭有感 篇8

在拜讀過宋先生的《貨幣戰爭》後,不經覺得這是一本驚世駭俗的小説,但如果作為學術著作來來,那麼宋先生的論述漏洞百出。因此我希望以此文作為對宋先生貨幣戰爭的批判。

眾所周知,黃金和白銀作為貴金屬,其已探表明儲量可以看作一定值,而人類社會所創造和積累的財富數量和價格總量卻在不斷的擴張,無論這個價值總額現在是否已經超過金銀總量所能承擔的上限,但終有一天這個界限將被打破,到時如果沒有一個能夠不斷增長的貨幣量來與產量相對應,經濟將會徹底崩潰!

但是如果僅從數量角度來分析金銀本位的弊端,難免不足以服人,我的下一個證據將源自於經濟制度本身。可以先假設黃金儲量無限,但短期內開採量並不能迅速上漲,而且成本極高。這樣的話,如果實行金本位,在一定時期內,勢必造成金銀的高度升值,作為貨幣的金銀一旦升值,那麼還有什麼人願意放棄這種既可儲備,又可流通的“絕對財富”,來冒極大的風險,從事回報率並不一定能夠超過金銀升值幅度的投資呢?這也就是所謂的通貨緊縮,它對經濟的衝擊不會亞於通貨膨脹,從當前次貸危機的實例中就可見一斑。

同時通貨緊縮也必將挑戰黃金作為貨幣,被賦予的幣值穩定的內在條件,難道只有貨幣貶值的才可以稱作幣值不穩,而貨幣升值就是很好的事情嗎,如果説通貨膨脹可以造成潛在的財富分配,那通貨緊縮將會造成社會大眾的普遍貧困,因為人們手中持有的黃金固然在一定時期內可作為絕對財富的象徵,具有不斷升高的購買力,但是如果這些購買力不能徐速變成實在的購買行為,那麼所有生產將會停止,屆時黃金的購買力可能也會也會逐漸被蠶食。由於黃金開採的技術限制、成本限制都遠高於信用貨幣的成本,因而開採黃金的必然要求其購買力水平帶到一定程度,黃金這種稀缺程度又勢必刺激了對黃金及霍金抵押貨幣的需求,制約經濟發展,而且這種機制在經濟衰退時期將使蕭條的影響進一步擴大、衰退時間進一步延長,從而起到了另一種槓桿的作用,而且還是一種非中性的槓桿。這種黃金貨幣的內在機制即便在黃金儲量無限的假設下也是成立的,其成立原因就是高昂的開採成本和由此產生的稀缺性。其實我也看到宋先生在《貨幣戰爭》的結尾順便提到了他本人對中國的未來貨幣制度的構想,那種令人放心的金本位可能建立嗎?不能!那麼原因呢?

依我看來,要探求着這個問題的答案,首先就必須知曉金是如何確立絕對財富的地位的呢?信用,金的地位依舊是靠信用確立的,只不過信用通過金這種形式表現出來,會多少有些特殊,但僅絕非貨幣之王,信用才是!馬克思在其資本論第一卷就介紹了貨幣的發展史,金之所以確立貨幣的正統地位,是因為所有人都認可金作為交易的媒介,進而獲取了財富的代表着一美稱,而其本質與其前任,各種商品無異,這種貨幣的本質是建立在普遍認可的基礎上,這就是一種集體信用的表現形式,而之所以選擇黃金這種形式,只是在於其自身的種種特性,其中很重要一點就是在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黃金貨幣能夠保持幣值穩定,他的供給量不會快速增長,不會造成嚴重通脹,而這其中就有一個潛台詞——各種產品的產量也不會過快的增長,那麼反觀現在。

這個潛台詞所要求的前提已經不復存在,那麼黃金如何來凝聚整個經濟社會的信用呢?顯然,黃金已不合時宜,貨幣需要新的載體,於是貨幣所要求的信用找到了債務這一新形勢。但歸根結底,貨幣的信用本質沒有改變,人們之所以認為債務貨幣極其容易造成通貨膨脹,是因為現行貨幣是有央行憑藉各種發行並由各國法律賦予信用的,因此它是掌握在當政者的手中,而金貨幣的創造是掌握在自然的手中並有全人類賦予信用的。讓我回到原先的話題上,中國單一實行金本位不能成功的原因。原先的金本位之所以成立正如我剛才所講,是全人類認可授信的結果,而如今世界範圍內的美元本位的確立也是全人類認可授信的結果,任何一個主流國家如果不承認基於金的中國元作為世界貨幣,那麼即便有金作為支撐,中國元本位制度也不可能在全世界確立,而且如果反對國的經濟實力足以在世界貿易體系和金融體系中激起波瀾的話,那麼中國只可能在本國及周邊地區確立金本位,而欲擴張則決不可能。宋先生不考察金貨幣的由來就妄下評論,頗有偏離實際之嫌!

以上我們從金本位的固有的缺陷以及金貨幣的實質兩方面論述了金本位不可能復辟的原因,下面我們可以來對應的具體考察信用本位的優勢。

信用本位可以解決貨幣供給量不足對經濟增長的阻礙作用,這等於給了經濟體更多的選擇,而且信用貨幣的低成本極大的釋放了被凝固在黃金開採上的經濟資源。我絕不否認:在信用本位下通貨緊縮的風險並未消除,同時增大了通脹風險。但是信用本位起碼取出掉了金本位制套在經濟發展頭上的最高限額,而且信用本位與金本位同根同源,其之所以令通脹膨脹不斷出現、甚至愈演愈烈,只是具體操作上的問題,而非本質上的錯誤,如果不然,復辟金本位也毫無用處。

在此,宋先生在不斷的妖魔化信用貨幣,具體手段是不斷強調債務的膨脹和通脹的迅速攀升,我想有必要對具體來對這兩點進行澄清。

讀貨幣戰爭有感 篇9

宋鴻兵先生所着的《貨幣戰爭》,以歐美三百年來重大的資本投機活動為主線,勾勒出一條清晰生動的資本發展軌跡,以及循環遞進、螺旋上升式的運行規律,是一部獨具特色的全球金融發展史,十分值得一讀和細細品味。它圍繞貨幣的發行權、金(銀)本位等經濟領域中的核心問題展開,貨幣發行權的私有化,使得各國民眾永遠揹負不斷激增的國家債務;為了讓國債數量不斷增加,獲得更高的利息收入,金融資本家們不惜挑起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大發戰爭財。本書中談到許多國家,被國際銀行家的一場貨幣戰爭打敗,人民靠生產勞動創造的財富被資本掠奪,十分令人震驚,發人深思。

對於2005年—2008年的股市暴漲,國內諸多學者多數將原因歸結為“流動性過剩”,即基於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國際資本經過各種渠道進入國內,由於我國實行強制結匯制度,外幣按匯率兑換成人民幣,造成國內人民幣供應量大增,進入各類資本市場,導致價格暴漲。而《貨幣戰爭》從本質上對這個事件進行了更深刻的闡述。

讀了本書,我有以下感悟:以資本的角度看待政治經濟問題,會增加對國際局勢理解;美國的民主只是金融資本精英的民主,對於世界各國乃至美國國內的普通百姓,既不存在民主,也不存在自由,僅有操控;中國應堅持走獨立自主發展的道路。

讀貨幣戰爭有感 篇10

借用毛主席的話,就是“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正確的調查,也沒有發言權”。這是最大的讀後感。意思就是:不要相信,也不要全信。相信真實的,不信無中生有的。

第一本,覺得有那麼回事,過了一陣子,覺得有點不對勁,但就是説不出來,第二本的時候,也覺得有那麼回事,但是,似乎又寫得太過邪門,總有種桃花島主黃老邪的意味,然後,我想到我是個無神論者,雖然有那麼一陣子我想迫使我自己信耶穌,但是,從小沒信過什麼神,所以還是沒有信成功。

所以,對於這麼一本書,真實性到底如何,也就不去深究了,倒是,寫着銀行家那麼神通廣大,似乎視全球眾生為魚肉,堪比上帝,我就帶得那麼幾分懷疑,言多必失,鄙人學識也遠遠不夠淵博,沒有資格指點指點權當一部三國演義來看看,打磨時光,也是不錯的。

最後,借用其人評金庸的武俠小説的話收尾,頗有那麼幾分其人曰:金庸小説,一句真話,九句假話。

讀貨幣戰爭有感 篇11

經局裏推薦,我閲讀了《貨幣戰爭》這本書。它是一部從貨幣博弈的角度揭祕世界財富流向與金融騙局的財經通俗讀物,立足於自英格蘭銀行成立以來300年間的西方近代史與金融發展史,通過揭示大量不為人知的歷史真相,再現了國際金融ji團及其代言人在世界金融史上翻雲覆雨的過程,通過分析統治世界的精英俱樂部如何通過煽動政治事件甚至戰爭、誘發經濟危機,控制世界財富的流向與分配等,闡明中國在全面對外開放下扞衞國家金融安全與穩定的必要性。該書用暢銷書的手法去寫作,通過引人入勝的故事,去講述嚴肅而重大的問題。他以“國際銀行家”為主角,以一個個歷史事件為依託,穿起來一個邏輯框架,並輔之以很多歷史進程中鮮為人知的幕後故事,讀起來妙趣橫生;同時又給出了振聾發聵的警告,提出了明確大膽的應對政策, 給讀者帶來了巨大的衝擊。該書可讀性很強,特別對我們瞭解金融知識非常有幫助,讀後很受震撼,也很驚愕。

一、作者宋鴻兵先生在第一章講述了以羅斯柴爾德家族為代表的“國際銀行家”操縱世界300年工業化歷史的故事。他所講的那些故事聽上去令人震驚。羅斯柴爾德家族以嚴密的家族控制,完全不透明的黑箱操作,像鐘錶一般精確的協調,永遠早於市場的信息獲取,徹頭徹尾的冷酷理智,永無止境的金權慾望,以及基於這一切的對金錢和財富的深刻洞察和天才的預見力,使得羅斯柴爾德家族在世界兩百多年金融、政治和戰爭的殘酷旋渦中所向披靡,建立了一個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最為龐大的金融帝國。看了令人震驚。

二、作者宋鴻兵先生在第三章美聯儲:私有的中央銀行中揭開了美聯儲的私有性質,這一點是我不曾想到的。通過閲讀該書,我才知道美聯儲其實是私有的中央銀行。所謂“聯邦儲備銀行”,其實既不是“聯邦”,更沒有“儲備”,也算不上“銀行”。我一直認為是美國政府發行着美元,實際情況是,美國政府根本沒有貨幣發行權!1963年肯尼迪總統遇刺後,美國政府最終喪失了僅剩的“白銀美元”的發行權。美國政府要想得到美元,就必須將美國人民的未來税收(國債)抵押給私有的美聯儲,由美聯儲來發行“美聯儲券”,這就是“美元”。

三、宋先生利用歷史的分析,説明了亞洲金融危機與上世紀日本經濟低迷、衰退的金融之迷,重點分析世界金融資本操作手法,並提出中國面臨的危險。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利用自己的低廉的勞動力和引進外資,成為了世界製造地,外匯儲備一路飆升,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不斷增大,而在近幾年中國的股市與房市也是非常火暴,國際資本“熱錢”在中國兩市場上的推波助瀾,使中國面臨被世界金融寡頭“剪羊毛”的危險。

四、《貨幣戰爭》一書告誡了人們警惕潛在的金融打擊,讓人思考。隨着中國金融的全面開放,國際銀行家將大舉深入中國的金融腹地。昨天發生在西方的故事,今天會在中國重演嗎?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快30年了,而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就是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應該講,我們對外開放的重心是放在了貿易與投資之上,而在金融領域的開放則十分謹慎。實踐證明這樣做在策略上是正確的。然而時至今日,既有主動的一面也有被動的一面,中國已經開始迎接金融全球化的浪潮。我們的金融服務業正在逐步開放,外國銀行的戰略投資者在進入中國,外匯儲備累積到天文數字且還在飛速增長,國際國內出現資產泡沫和市場調整,人民幣升值壓力巨大,不知不覺中我們走到了一個歷史的十字路口:究竟是積極參與創建亞洲單一貨幣,或是使人民幣成為獨立的國際貨幣,還是建立超主權國際儲備貨幣。如果把金融自由化比作一條河,那麼我們一隻腳已經踏進去了。水究竟有多深我們不清楚,河有多寬也不太清楚,過河途中會不會風平浪靜,水中的生物是否危險兇殘,這一切都是問題。

讀貨幣戰爭有感 篇12

近日,在朋友的推薦下,讀了宋鴻兵學生所編著的《貨幣戰爭》一書。書中主要講述了銀行家們是如何編制和精心巧妙地設計每一場戰爭、每一次金融危機、每一次的謀殺總統、每一位經濟學家的理論來攫取他們利潤最大化的。其本質是每一次的戰爭、危機、總統不是自然規律,不是個人意志的決定,而是全世界中最富有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及其代理人的巧妙設計,而在這其中每個人包括經濟學家、每一位總統及政客都是“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棋子,工具。

初讀此書,感覺並沒有印象當中的經濟學書籍那種枯燥乏味,感覺它更像是一部小説,推理小説。看完之後,第一感覺就是:簡直不可思議,世界怎麼會是這樣呢?初看似乎講述的是事實;繼續似乎是小説,讀到一半似乎是事實;當讀到最後感覺是真理;回味反思後讓我茫然。《貨幣戰爭》中的一段話令我震撼:“眾所周知,誰能壟斷某種商品的供應,誰就能實現超級利潤,而貨幣是一種人人都需要的商品,如果誰能壟斷一國的貨幣發行,誰就擁有無法限量的賺取超級利潤的手段。”在我的腦海中,簡單明瞭的壟斷產生超額利潤的事實從未被應用到貨幣的供求上。在我國執政為民的政治理念宣傳下長大,我從來沒有想到過有人可以壟斷貨幣的發行,國家也不可能剝削人民。但是,書中的事實表明貨幣在其實也可以視為一種普通的商品,一種可以控制的商品。儘管理論上我們都知道,但是從未將其應用到實踐中認真的考慮過。

從宏觀角度來看,《貨幣戰爭》這本書讓我們知道金融對於現代社會運作的及其重要性。掌握了知識,就是掌握了力量,才會掌握主動權。金融,無論好與壞,至少它現在是存在的,而且對現代社會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就衝這一點,我們也應該把金融相關的知識搞明白,才能在現代金融競爭中掌握有利地位。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從個人角度而言,《貨幣戰爭》這本書告訴了我們黃金黃金作為個人必備資產配置的必要性, 根據傳統理財理論, 個人資產中黃金的合理比例應在10%左右。作為一種資產, 就和股票等其它資產一樣有高估和低估的時候, 目前黃金價位居高不下, 此時買入黃金並不是一個合理的時機;其次,是否買入黃金還要看個人資產總量大小,如果資金量太小,買入黃金也未必最適合,因為那樣並不能達成足夠的財務安全保障目標同時缺又降低了資產的流動性,機會成本相對來説實在太高。綜上所述,我想目前可能較穩妥的方法是適當持有一些長期堅挺且有一定低估的其它貨幣以防止因本國經濟過熱或其他突發因素造成的惡性通貨膨脹產生。雖然這種可能性較低,但個人理財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分散風險。作為一個普通公民,我們要增強自己的理財意識,分散風險,儘量避免貨幣戰爭中的流彈。當前經濟開始出現蕭條,物價上漲,我們應該利用這個時刻,利用更多的時間、更多的機會去廣泛的學習,讓思維真正與國際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