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暗香》有感(通用8篇)

讀《暗香》有感(通用8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76W 次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暗香》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讀《暗香》有感(通用8篇)

讀《暗香》有感 篇1

這幾天,我一直在讀《暗香》。它很特別——書的扉頁上是丁立梅阿姨的親筆簽名,還有她還給我寫的一句話:“慧英寶貝,永遠做一個美好的人。”我想,這一定是一本美好的書,而丁立梅阿姨也一定有一顆美好的心!

現在,我正在讀這本書的第一輯:草世界,花菩提。這輯一共有35篇文章,寫的都是丁立梅眼中的花草世界。比如《水沉為骨玉為肌》寫的是水仙花,《相見歡》寫的是廣玉蘭,《花向美人頭上開》寫的是茉莉花,《華麗緣》寫的是欒樹……

作者説她喜歡一切的花草樹木,因為所有的草木,都長着一顆玲瓏心,天真無邪,純潔善良。

讀了文章以後,我發現果然是這樣。讀《天香雲外飄》時,就讓我感受到了桂花這株草木的本心。我知道桂花很香,但沒想到桂花香可以這樣寫:“真真是糾纏不休啊。某天鼻子裏先是鑽進一絲香,一絲甜,香得很桂花,甜得很桂花。正驚疑不定呢,那香,那甜,突然洶湧起來,奔騰起來,一浪一浪湧過來,把鼻子填滿。又從鼻孔裏鑽進嘴裏,鑽進心裏,霸道地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寫得多細膩呀!從鼻子香到嘴,甜到心,從一絲香,一絲甜到一浪香,一浪甜,再到滿世界的香,滿世界的甜!

而你以為桂花的本心只是香嗎?不,它的本心是美好,“每個生命都能分得一勺它的香。”“它會染香一顆青春的心,連同,青春的記憶。”這個美好中有分享,有美好時光,還有永久的回憶。

媽媽告訴我在丁立梅講座時,她對同學們強調了一句話:“每天抬頭看天,低頭看花。”我發現比草木更有本心的就是人美好的心。

讀《暗香》有感 篇2

我喜歡散文,打自課本里的《荷塘月色》。我的老家江南水鄉,固然不缺荷塘,也不缺月亮,荷花也美,月色也清,卻感受不到朱自清先生筆下的味道。幾十年的時光,我是讀着《荷塘月色》過來的,得意的時候讀,失意的時候也讀,慢慢地,覺着自己身上也有了一些月暉的清寡,荷塘的清寂,荷花的清韻了。

愛讀散文的人,對花草雨露,山水清風,曉月蟲鳴會多一些感傷與情愫。好在,有過魯迅先生的正名,“無情未必真英雄”,要不,我這堂堂男子,賞月挽風成何體統?或者只能忐忑不安地偷窺春色與花兒草兒了。散文是我的心癮,有感就發,見書就要,有文就嚼,不僅附庸風雅,還東施效顰。

這不,剛過中秋就收到來自西北女子“倚窗聽雨”的新書,《暗香》。之前,我讀過作者的一些原創,字裏行間似乎有一縷清醒的風兒,一襲淡淡的花香,一位青花一樣靜美的女子。是否那些熟悉的,記憶猶新的美文編入書中不得而知,我得到書中去尋覓。

收到《暗香》後我做了這麼幾件事情,首先讓兒子教會了送微信紅包,因為我覺得把書款放進紅包中送去,或者對作者辛勤寫作會是另一中肯定與鼓勵了。然後把《暗香》分送給其他幾位親友,權當對潛在文友的誘惑吧。做完這些,我便泡好一杯青茶,細細品味書中的前言。

讀着女作家“西嶺雅竹”寫的前言意猶未盡,我便迫不及待地給作者微信,説,我已經被《暗香》陶醉了,只一個前言就讓我欣賞到一位女子的端莊,雅趣,和素香,還有女人骨子裏的欲言又止,欲罷不能的淡淡的情傷。我似乎聞到了水仙的淡香,梨花的請香,荷花的幽香,這香,有云的味道,還有霧的朦朧。

或者我所感受到的就叫“暗香”。

前言説:她在《時下桃花》裏寫道 ,“桃花氾濫i就氾濫!哪怕在紙張上或世俗裏。我一定要寫一寫桃花,就算背上豔俗的罪名,也不管。為了愛情,我也願意低到塵埃,做一朵外表安靜,內心熱烈的桃花,開在你必經的路上”。一個帶着桃花香氣的女子,安靜而堅持。

前言又説:她在《薔薇,你且香着》裏,毫不掩飾自己的觀點,“我喜歡絕美的東西,最好是蝕骨的,能把人魂魄勾走的那種美” 。這是一個怎樣的女子?“重門掩幽怨,草木愛情柔”,舊事舊物,一花一木她把它們安靜地擱淺在每一根肋骨下,順着每一刻的呼吸,讓我們聞到草木的暗香,卻有誰知那些香氣也曾燙傷過她的心。

即使這兩小段的前言,已經讓我好奇地想在字裏行間,尋覓作者究竟會是怎樣一位女子?

正如“西嶺雅竹”女士所説,春風十里,不如讀你。

讀《暗香》有感 篇3

黑暗是一種難以看見的氣味。

一縷淡淡的香味可以是花的芬芳,但它不能隱藏;它也可以是書的芬芳。你不僅看不見它,而且你也看不見它,但你不能隱藏它。

當你欣賞牡丹的優雅時,你有沒有想過它的根在地上爬行;當你讚美鐵樹的美麗時,你有沒有想過它開花前的艱苦工作?每一種黑暗的香味都有其獨特的魅力。丁麗梅發現了一種獨特的梔子花香味,深受植物和水果的喜愛。梔子花很容易生長,正如文章所説,梔子花不需要特別管理,只需要一小撮土壤。我也喜歡梔子花,而不僅僅是因為它的花香。梔子花的開花期很奇怪,不是百花盛開的春天,也不是與梅花競爭的冬天。梔子花靜靜地站在強烈的陽光下,聞到空氣的清新,給過路人留下一種優雅而舒適的感覺,但她卻忍受着烈日的折磨。讓夏天的精神吞噬她虛弱的身體,但她從來沒有退縮過她的眼睛,隱藏着她的.堅持。她的性格是我喜歡的原因之一。梔子花的香味很濃,正如丁麗梅所説,梔子花並不令人驚訝。

我家鄉也有這樣的梔子花,但不是在我家門前。我每天都跑到院子前面去看花聞。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原來的導演對我很熟悉。每次我離開的時候,我都會給我一些,帶回家幾天和幾個晚上。白色的梔子花,無論是樹枝還是泥,都是淡淡而優雅的。我對此感到驚訝,尤其是如果它似乎沒有無意中像影子一樣散開的話。聽着,像仙女一樣醒來。梔子花的香氣令人耳目一新,梔子花的外觀令人放鬆,梔子花的生命力令人驚歎。

梔子花是如此的美妙。難怪偉大的作家丁麗梅也對此讚不絕口。梔子花開的時候,一個地方是烹飪煙草,另一個地方是温柔的梔子花,彷彿它是一幅淡淡的水墨畫。

讀《暗香》有感 篇4

看到“暗香”二字,可能有人會想到沙寶亮所唱的暗香,有人會想到電視劇《暗香》等等。我讀《暗香》,會和很多人一樣想起北宋詩人林和靖與他的那首著名的七律《山園小梅》:

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暗香》中的文字會唱歌,幾多柔情似水,幾多生活感觸,幾多生活實景再現,多少的感同身受,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可以在平凡的生活中增添幾許深思。文風樸實靈動,文字清新感人,貼近生活,沁人心扉,讀後令人愛不釋手,於細膩之處見真情。書中文字在看似平淡尋常的小場景小事件中,傳遞着愛與感動。讓人們對生活充滿温情的期待,心靈雞湯式的智慧哲理令人回味無窮。

丁立梅的文章一向筆觸細膩,充滿真情和詩意。她就像上蒼派來的給愛指路的天使,她的文字永遠是那樣乾淨、明亮、温馨、可人。她是個用音樂烹飪文字的女子,更是個被古典詩詞潤透了的女子。她的文字,有着胡琴或簫的婉約,古箏或笛子的清遠,字裏行間,古色古香,悠遠綿長。

本書寶貴於其作者細膩的心思,就像前言所説:草木有本心。是啊,能從生活中真切地體會到這句話的人,其本身不就有一顆本心嗎?作者以自身貼近自然,朝朝暮暮發現並欣賞着大自然的一切美好,而《暗香》就是這美好的結晶。

她文中的生活,均是一些凡俗的生活,一如你我。但是,在她的文章中,很少看到對生活、對人生的仇恨和報怨,看不到灰色的天空蕭條景色,嗅不到陰鬱的氣息。我想,以上便是我對丁立梅及其《暗香》的真切感悟。

讀《暗香》有感 篇5

都説今年的冬天是個暖冬,可對於我這款冬眠型靈長類動物來説,這個暖太微不足道了,於是便和友人結伴前花園城市新加坡,避寒。美麗的花園城市給我留下最深的印象便是他無處不在的鮮花,一朵朵,一束束,當下就覺得若常伴花海該是件多麼浪漫而幸福的事兒呀。回到南京小窩,書架上那本《暗香》,便不自覺的送入眼眸,午後的陽光甚好,便隨着丁立梅優美的文筆慢慢品味起來。

草世界,花菩提

“明明是草的命,卻做着花的夢。不捨不棄,默默積蓄,終於於某天,疼痛綻放。”丁立梅一句話直戳我心頭。於是,我認識了她,最初的那朵虞美人。她不是被春風吹過的遠古的小曲兒,不是李後主的“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而是一朵葉普通,莖普通,卻綻放着濃烈的花。而這濃烈的花原不過是田間雜草,不為人注目。她卻不甘沉淪,默默積蓄,終於綻放。人們驚異,不再把她當做野草,而是請進了花圃。有人叫她麗春花,有人叫她棉被花,還有人親切地稱她,蝴蝶滿園春。春天,再離不開她。

可當初,人們怎就把她當做野草了呢?若不是她的花之夢,若不是她的不捨不棄,如今的人們呀,你還會想她投去愛慕的眼光嗎?我迫不及待在腦海中幻想着成片的虞美人,紅的,白的,粉的,鋪成一片,瓣瓣豔麗,如雲錦落凡塵,如仙子舞長袖。忽的,眼前那仙子竟具化起來,我認得,那是一曲青藏高原,那是一段藏族風情,是她,彤彤!初識彤彤,一個普通的幾乎被我忽略的姑娘,圓圓的小臉,扎一個馬尾辮,是我對她全部的印象。而這印象終於在一次兒童節班級匯演上徹底打破,婀娜的舞姿,曼妙的舞步,長袖隨着節奏上下舞動,身軀隨着歌曲不停旋轉,呵!你可不就是那濃烈的花兒!自此,我再無法忽略她的存在,再無法忽視她的美麗。事後想起,卻萬分後悔,怎的當初就沒發現她的好呢?思及這一層,我再看班裏的孩子們,竟總覺得他們都是一朵朵濃烈的花。

都説教師是發現者,一點沒錯,存在即是價值,每一顆棵草都有一個花的夢,我們要放慢腳步,傾聽,發現,幫助,等待,等待一朵濃烈的花的綻放。

沙世界,花天堂

作者的祖父家門前有幾叢大麗花,她的祖母卻總愛叫她大米花,嚴肅的祖父聽祖母如是叫,就會呵呵地説祖母,真笨。祖母回他,你才笨。多温情的對話,多温馨的畫面呀!祖母也曾掐下一朵大麗花,送給從家門前經過的收破爛的大男人,只因人家對大麗花那目不轉睛的凝望,和一句輕歎,真好看。於是,一朵大麗花便在男人的車把上綻放着,雖然,他繼續收他的破爛,但你看,他眉間漾着滿滿的笑,一朵花在風中開着,惹得看見的人,也不由自主跟着笑。多温暖的一掐,多真誠的笑容呀!真是一朵充滿陽光的大麗花!

讀得讀着,我也跟着樂了起來,放下手中書,抿上一口茶,心下盡是暖。回憶從教的短暫幾年,我又何嘗沒有收下過那一朵朵陽光般的大麗花,那一個個太陽般的小笑臉呢!記得那是一個暑假,孩子們才上二年級的時候,學校要我們拍攝微視頻,在拍攝期間我的腳扭傷了,為了不延誤後期的製作,我強忍着出鏡,走路時我力求表現得自然,從容,連攝像機都被我騙了過去。可是,當攝影師剛喊停的時候,一張美麗的小臉龐湊了過來,老師,你是不是腳疼呀,我扶着你走吧。多小的孩子呀!就到我的腰間,硬是要踮着腳扶着我走。其他孩子看見了,都湊了過來,有個男孩還嚷嚷,我們架着您走吧。心,在那一刻顫抖了,也許他們什麼忙都幫不上,甚至我要順應着孩子們的步伐,可我不忍推開一雙雙伸向我的小手,無法漠視那一張張比大麗花還美麗的臉龐。

誰説教師就只是孩子們的給予者?在那個假期,在那個拍攝的現場,孩子們燦爛的笑容,貼心的問候,暖暖的小手……我感受到了來自孩子們的最真誠的愛的關懷!花朵總是向陽開放,有時成年的我們也會接受到來自花朵那帶着沁人心脾的芬芳的温暖。

教師曾被譽為教書匠,而我覺得花園的灌溉者更為貼切,因為是灌溉者,所以,你會發現每一朵花的存在價值,會尊重每一朵花的不同個性,會遵循每一朵花的生長規律,會給予每一朵花最適合的愛。當你回味這一段生命的過程,我敢肯定,你會嗅到你的身旁有暗香浮動。

讀《暗香》有感 篇6

暗,是一種看不見的華麗,香,是一種聞得到的氣味。一縷暗香可以是花香,不轟轟烈烈,但也隱藏不住;也可以是書香,詩香,你不僅看不見往往還嗅不到,但也是藏不住的。

當你欣賞牡丹的雍容華貴時,你是否想過它的根在地下艱難爬行;當你讚美鐵樹花開之豔麗時,你是否想過它花開前的艱辛努力。每一種暗香都有它獨特的魅力,丁麗梅懷着一顆對草木,花果的喜愛之心發現了一種獨特的香——梔子花香。

梔子花極易成長,正如文中所説“梔子花無需特別管理,只需一小抔泥土”。我也喜歡梔子花,倒不是隻因為它的花香。梔子花的花期很奇特,不是在百花盛開的春天,不是與梅花爭豔的冬天,她與眾不同地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與陽光“對視”。梔子花就這樣一直默默地立在強烈的陽光下,散發着清香,把空氣浸染得清新,給路人留下一片淡雅,舒適;而她自己又卻忍受着烈日的煎熬,讓暑氣吞噬着自己柔弱的身體,她卻從來沒有退縮過,眸子裏藏着勁婉的堅持。她的性格是我喜歡的原因之一。

梔子花的花香十分濃烈,正如文中丁麗梅所言“這就是梔子花,香不驚人死不休的”。老家也有如此的梔子花,只可惜不在我家院前。我每天便有事沒事就跑到前面一個院子裏去看花聞香。時間久了,那原主任於我也熟了,每次我臨走前都會塞給我幾朵,帶回家中幾天幾夜香味也不淡。

白色的梔子花,無論枝頭吐芳,還是落地成泥,一概素素淡淡,清清雅雅,如白玉無暇。我為之驚詫,尤其是那馨香,若有似無,不經意間,如影隨身,四處漫散。聞之有若仙氣,神醒身爽。

梔子花的香氣令人心曠神怡;梔子花的樣子令人感到舒心;梔子花的生命力令人驚歎。梔子花一切都那麼可歌可泣。難怪大作家丁麗梅也為之讚頌。

梔子花開時節,一處是炊煙,瓦舍,人家,一處是温婉如玉的梔子花,放眼望去,猶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畫,美麗又淡雅。

讀《暗香》有感 篇7

暗香是寂靜的,因為少有人認識它。

我一直以為人是有前世的,而我的前世,一定是一棵植物,開着淺紫色的花,長在一個僻靜的角落,兀自芬芳。

直到有一天,再次遇見它,我才在恍惚中清醒。那一刻,我心是歡喜的,眼角滲出的是熱淚。

我寫過很多花,蝴蝶蘭、杏花、桃花、海棠、野菊花……卻從來沒有一種花真正讓我低眉,不再心儀別花。它們所觸及的無非是我的視覺和嗅覺,而“暗香”的出現驚豔了我所有的時光,把一種叫靈魂的東西牽了又牽。

出生在鄉下,讓我有了更多的機會接觸植物。小時候,河灘邊田野裏玩耍,一羣丫頭小子玩“過家家”,泥巴沾上腦門,青草染綠褲腿,頂着回家被罵的風險,也算是“瘋張”一回。鄉下沒有多麼名貴的花卉,有的只是一些不知名的碎花。顏色清麗,形狀單調,姿態卻萬千。一到五月,蔓延出一種叫“喇叭花”的小草,是藤蔓狀,可以纏繞樹木延伸,亦可以在平坦的土壤中獨自向前鋪展。每一條藤蔓上會開出許許多多紫色的小花,面朝上,酷似村委會的高音喇叭。我迷戀紫色,

總覺得紫色有一種淡淡的情懷和朦朧的幻覺,像多情而憂傷的某一個姑娘,她的心在遠方……

它濃濃的翠葉,在時光中裁剪風月,在晨曦裏沐浴甘露,然後孕育出朵朵淺紫色的花,借歲月的一剪方寸淺琢。沒有炫耀,沒有張揚,安靜孤獨卻滿足自如。

這樣的一種花草,它在塵世裏該是多麼安靜呀!倘若有一段傾城之戀,誰又會懂得這不傾國傾城的容貌下隱含的高雅之心?

我亦是一株植物,開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裏,不求招來蝶兒共舞,只願歲歲安靜芬芳。

三年前,我一直在網絡空間書寫着稚嫩的文字,一篇寫喇叭花的散文《暗香,淺醉了初夏的清晨》入了一個友人的眼。友留言:過往,只見月季在枝頭高昂,卻不曾得知這裏也有隱蔽的“暗香”。於是,我決定“親近”它。我知道這是引用了我文中的一個句子,恰恰是這個句子讓我覺得喇叭花是有香氣的,只因它花小不起眼或被草叢遮掩,需要懂的人才能理解。

從那個時候開始,我給喇叭花改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暗香”。

暗香,一度蔓延了我文字的間隙,似乎成了我的印記。好友們點評如雨,淅淅瀝瀝灑在了我的窗前,詮釋着對暗香的喜歡。

讀《暗香》有感 篇8

故事始終圍繞天香園裏的女人展開,無論是嫁進來的,還是嫁出去的,她們無一例外的成為被潛移默化的對象,她們雖然不像大觀園內那羣少年人有賞花飲酒作詩的風雅生活,也有屬於並帶着世俗生趣的快活日子。

柯海曾帶着新婚妻子小綢和園中親戚,僕人開了一場市集,柯海賣布,小綢賣藥,柯海的弟弟鎮海賣書,還有賣饅頭,賣肉的。這一段讀來頗有意思,畢竟是有錢人家,還是帶了些驕奢的觀念的,這樣的買賣當然不會賺錢,只是圖個熱鬧和新鮮,卻沒想弄得風生水起,惹得天香園又有一段閒話在外。這一段時光,是沒有什麼陰影的,家底殷實,夫妻和樂,一派太平景象。

柯海和小綢這一對少年夫妻,是從開始便花筆墨描寫的,小綢不同尋常女子,她有些心高氣傲,少一些女兒的嬌態,多一份烈性的決然,她與柯海拌嘴,總不是先低頭的那個。但柯海看起來對她很是忍讓,與她耳鬢廝磨着,看着倒是一對如花美眷。誰又能料到,小綢和柯海在往後的歲月會是恩斷義絕,形同陌路的結果呢?全因柯海沒來由的娶了小妾閔女兒,狠狠的傷了小綢那顆孤高敏感的心。

自後,小綢便帶着女兒採蘋,一個人安安靜靜的過日子。再也沒有接近過柯海。最多隻是説話罷了,彷彿兩個萍水相逢的路人,不帶任何表情。

想想有些悲哀。小綢的倔強任性在那個時代還是要自食其果的,她失去了一段原本完滿的婚姻,以及丈夫的温情,但好在她不是哭哭啼啼,沒了愛情便要尋死覓活的小女子,她生活得很安定,很平靜,帶着女兒,與其他人隔離開,呆在房間裏,不理會任何聲音。柯海對她懷有愧疚,卻做不到一生只對一個人的堅定。畢竟是明代,男人可三妻四妾,感情可以割裂成許多份,不像小綢,把一顆心全給了丈夫,卻得不償失。她要的只是尋常夫妻的相守相依,枕上私語,燈下伴讀,可惜,她的性情終究讓柯海退而求其次了。

當小綢因為柯海娶妾而與整個家族冷戰的時候,有一個人開始接近她,並且是討好她。那是柯海弟弟鎮海的媳婦。這個弟媳頭胎生了兒子,在家族裏有些受寵,而且孃家有些錢財,是風光體面的嫁進大門的。小綢起先與她隔閡,也帶着點酸味,大概是有了心理落差。

但後來這兩人竟成了割頭不換的知心姐妹。小綢沒了愛情,卻得到了一份姐妹情,她很是滿足。兩個人一起繡花,聊天,交談育兒經,打發了一段不算長的光陰,這些女子,是一輩子都在天香園裏的,不出門,不上街,園中景物人情,是她們的世界的全部。她們並無勾心鬥角,亂嚼舌根的習氣,性情大都和善,彼此共處,不温不火。

小綢得到一份精緻的繡花衣衫,發覺這是情敵閔女兒給自己做的,鎮海媳婦有意化解二人芥蒂,從中協調。經過幾番調停,三人終於坐在一起,以女兒家的繡活作為相處的紐帶,一起做活,偶爾説話,大多時間沉默。

鎮海媳婦生第二子阿潛的時候大出血,小綢用陪嫁的家傳墨錠裏的珍貴藥材救了她。小綢這裏的舉動讓我看到了她的執着和無私,她把鎮海媳婦真正放在了心上,而不是當初的憤憤。她的苦楚和不甘,也只有鎮海媳婦看在眼裏,歎在心裏。如今這樣相與的一個人要死了,小綢怎麼會捨得。鎮海媳婦彷彿是她連接園子里人情的一條紐帶,有了她,小綢覺得心安覺得踏實,有這樣一個姐妹聽自己説話,一起交換私密心事,安撫自己的心底傷痛。到底叫人覺得温馨。但沒多久,鎮海媳婦還是走了。小綢的藥材只是賒來了一段時間,鎮海媳婦終究是薄命少福的,她把兩個兒子託付給小綢。當初,她曾開玩笑要把兒子換給小綢,自己養小綢的女兒。一語成讖。

一個來了又走的人,小綢看着天香園,看着膝下一對咿呀學語的幼兒,心生悲慼。自己是少年失歡,半生孤獨,卻好好活着,沒有愛,還有情,而鎮海媳婦卻在大好年華死去,什麼情情愛愛,什麼得得失失都一併勾銷。

再説説小妾閔女兒,她並非橫刀奪愛的不賢女子。嫁給柯海,是為了逃避選秀入宮的命運,而柯海與她有一面之緣,旁人撮合,她入了天香園。她生下一對雙胞胎女兒,得到柯海的一份垂簾,大多時候是守着空閨,做着繡活,她知道柯海的無奈,小綢的恨意,自己並無作為,卻使得原本的恩愛夫妻形同陌路。她並無爭奪東西風的醋意,只想安安生生的生活,得到小綢的認可,得到大家的認可,換的一份姐妹間的情誼,鎮海媳婦走後,她便存了一份心,想和小綢成為貼心姐妹。但要走到這一步,談何容易。這心結,不知繫上了多少纏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