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合集(15篇)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合集(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6W 次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巴黎聖母院》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合集(15篇)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1

作家因不朽的作品而不朽,作品因永生的人物而永生。雨果和《巴黎聖母院》就是這樣。

據説雨果先生有這樣的想法,就是人要獲得幸福起碼要和三種勢力搏鬥:自然、宗教和政治。第一和最後一個念頭催生了《海上勞工》和《悲慘世界》,而宗教這頭怪獸則讓我們看見了《巴黎聖母院》。

古老的巴黎聖母院、熱鬧的法國街道、美麗而善良的吉普塞姑娘埃斯米拉達、外表醜陋但內心善良充滿正義感的卡西莫多、外表嚴肅但內心邪惡的神父弗羅拉、虛偽的國王衞隊隊長菲比斯,在這個不該上演悲慘劇情的聖地,上演了一場人格大斗爭。

美麗的吉普塞姑娘能歌善舞,而且充滿了人心美,然而卻愛上了外表英俊的菲比斯,可是當時卻不懂得他只是個貪圖他美貌的虛偽之輩,在他們約會的時候,心胸狹窄的聖母院神父弗羅拉卻因妒嫉對菲比斯暗下殺手,卻又用謊言把罪名強加在埃斯米達拉的身上,()最終將其無情得推上了刑台。悲哀!即使兩個男人好象都愛她,可是到了最後關頭,都對她置之不理,在最關鍵的一刻衝出來救她的只有卡西莫多。巴黎聖母院的敲鐘人卡西莫多,外表醜陋,但是內心善良,他愛埃斯米達拉,雖然不會説什麼甜言蜜語,但是言行舉止卻時時體現着人性美和正義感,幾句平凡的言語,你個簡單的動作,卻讓人不禁為之動容!最後吉普塞姑娘還是難逃一劫,卡西莫多就陪伴着自己心愛的姑娘,直到永遠。演繹了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

這部小説最突出的是語言的描寫,通過不同人的語言可以看出他們各自的性格。卡西莫多對埃斯米拉達欲言又止的愛的表白,讓人感受到他對她真正純潔的愛,可是由於自身原因,他又有些自卑,因此説話吞吞吐吐,體現了他淳樸善良卻又有些羞澀的性格。

苦難的.遭遇﹑醜陋的社會和“生活多美”引發了小説的主題------美與醜的真諦。雨果説過:“醜就在美的旁邊,畸形近於優美,粗俗藏在崇高背後,善惡並存,黑暗與光明相共。”

小説揭露了宗教的虛偽,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舍已為人的優秀品質,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其情節曲折、人物性格更具有衝突性,是一部富於戲劇性的著作。而《巴黎聖母院》的歷史背景,也反映了路易十一時代**的政治與權利統治,使無辜的人淪為犧牲品的黑暗現實。

嗟呼,是何其誠也!是何其善也!大千世界,古今往來,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真誠不卻甜苦,故能成其事;善良不辱曲折,故能達其終。願天使永護慈悲之心,望朗日長耀光明之世.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2

當我靜靜地合上《巴黎聖母院》的書頁,書中的人物彷彿仍舊曆歷在目:駝背、獨眼、跛足、失聰的敲鐘人卡西莫多;美麗、善良、温和、大方的愛斯梅拉達;外貌平庸但卻頗具才華的劇作家甘果瓦……一步步,走進他們,親歷他們的悲歡離合,感受美與醜的交織。

《巴黎聖母院》是法國浪漫主義作家——維克多·雨果的著作。他曾在《克倫威爾(序言)》中説道:“醜存在美的旁邊,畸形接近着美,‘醜惡滑稽’藏在‘典雅高尚’的裏面,惡與善相共,陰影與光明共。”,同樣在這本書中,我們也能夠感受到強烈的“美醜對比”。但書中令我印象最深的還要數卡西莫多與愛斯梅拉達了。

愛斯梅拉達,美於外表、美於內心。她的相貌如灑落在地上的皎潔的月光;他的歌聲如拂過田野的清風;她的舞姿如廣場中央跳動的'火苗。她富有同情心。為了不忍心看見一個無辜者被處死,她犧牲了自己的名義,接受了詩人甘果瓦做自己名義上的丈夫;他樂於助人。當她看到卡西莫多在烈日下受鞭刑,只有她會同情憐憫,把水送到因口渴而呼喊的敲鐘人卡西莫多脣邊……這才應該是我們當今社會所推崇的模範、榜樣啊!現如今一些道貌岸然的“偽君子”整天打着旗號説什麼“樂於助人,從我做起”,實則遇到老人摔倒或突發疾病事件,選擇視而不見,能躲則躲,生怕引禍上身。相比於愛斯梅拉達,當今社會正缺少一種發自內心的善良與內在“美”。但這樣一個心地高貴的女孩,竟被教會、法庭誣衊為“女巫”、“殺人犯”,並被判處絞刑。此時我的內心既憤慨又悲痛:憤慨於當時教會的、法庭的不負責任,竟以誣賴的方式來平息人民的怒火;悲痛於愛斯梅拉達一個心地善良,宛若“上帝”的女孩,竟落的如此悲痛的結局。

卡西莫多,雖醜於外表,但卻美於內心。他的外表致使人們不與他交流便產生了厭惡,但他一切的所作所為卻足以體現他的高尚。他知恩圖報。在他幼年時因長相醜陋便被父母遺棄,但好在副教主——弗羅洛收養了他,把他撫養長大。長大後的他,每當副教主有事時,他總會挺身相助;在愛斯梅拉達幫他喂水那次,使他第一次體驗到人心的温暖。自此,他便將自己全部的生命和熱情寄託在愛斯梅拉達身上,可以為她赴湯蹈火,可以為了她的幸福犧牲自己的一切。但弗羅洛與他相比,卻顯得異常虛偽。他表面上道貌岸然,實則過着清苦禁慾的修行生活,而內心卻渴求淫樂,對世俗的享受充滿妒忌,他自私、陰險、不擇手段。

老舍説:真正的美,是不多施脂粉,不多穿衣裳。靈魂美的人,不需要太多外在的裝飾,因為美在他心中。人不一定要有一身華麗的外表,但求有一顆美麗的心。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3

醜聾人卡西莫多被巴黎聖母院的神父弗羅洛收養,做撞鐘人,神父弗羅洛自從遇見美麗的吉普賽少女愛斯梅拉達後,被其美色所誘而神魂顛倒,致使卡西莫多強行擄走愛斯梅拉達,途中被騎兵上尉隊長弗比斯所救,愛斯梅拉達因而愛上了弗比斯。但弗比斯生性風流,被懷恨在心的弗羅洛刺殺,但逃過一劫。弗羅洛求愛不成並嫁禍於愛斯梅拉達,令她被判死刑。行刑時,卡西莫多將愛斯梅拉達救走並藏身於聖母院中,乞丐羣眾為救愛斯梅拉達而衝入教堂,誤與卡西莫多大戰,副主教弗羅洛威脅愛斯梅拉達。愛斯梅拉達被由弗羅洛帶領的軍隊絞殺在廣場上,卡西莫多憤然將弗羅洛從教堂頂樓推落,最後卡西莫多抱着愛斯梅拉達的屍體殉情。

點評:敍述這本書的主要內容

什麼是美?什麼是醜?

這部小説給了最好的詮釋。卡西莫多是一個孤兒,被教堂副教主弗羅洛收養。長相令人恐懼,眼睛上長了一顆比他眼球還大的瘤子,骨骼畸形成了駝背,年年醜人節的得主非他莫屬,無人敢於他交流,更別説朋友。可在這張看似魔鬼,來自地獄的皮囊之下,卻有着一顆質樸、純潔、樂觀的心靈。他知恩圖報,他用自己最大的力量保護在自己被抽打的時候,唯一關心、幫助自己的吉普賽姑娘愛斯梅拉達,在愛斯梅拉達被教主嫁禍時,他從刑架上搶走了她,保住了愛斯梅拉達的性命,雖然最後她還是遭受了教主與隊長的毒害。卡西莫多用行動建立起了對愛斯梅拉達的愛與對教會專制的反抗。卡西莫多用內心的真善美去喚起人們對內心力量的美好追求。真正的善良不用去裝點,不用去突出,真正的美,是源自內心的純正。

而弗羅洛恰恰相反,他才是一個道貌岸然的'社會毒瘤,以至他最後不得善果。他擁有滿腹學識,通曉宗教哲理,教會上下,可這看似品行端正的外表之下,是壓抑、不擇手段、心狠手辣的靈魂。他為了佔有愛斯梅拉達叫卡西莫多去綁架她,為了發泄嫉妒捅刺弗比斯隊長,為了得到愛斯梅拉達的愛不惜用死亡與生命威脅她。他得不到人間美好的食物與真愛,便痛恨一切美好的東西,他壓抑的內心被教會的陰暗所扭曲、破壞,一直不擇手段,被自己的養子推下樓梯摔死。

社會這樣兩類人充斥着。一些貧窮的,缺乏物質條件的人,從不被自身的貧窮所籠罩,所自卑。他們所渴望的不是物質的富有,更多是內心的清潔,崇高,就算一貧如洗,也要保留內心的真善美,不被社會的誘惑和陰暗所打擊、放棄道德。而有的人,藉助物質上的條件,用庸俗的脂粉,華麗的新衣來掩蓋內心的醜陋、卑賤,以為用豪華的姿態可以找回精神上的善良,來充實自己。可他們往往想不到,這樣更容易讓人發現他們內心的空虛荒蕪。真正的善良不用去裝點,不用去突出,真正的美,是源自內心的純正。

我們也應該向卡西莫多那樣,不要去注重外表的動人與否,而是用一個乾淨、高潔的心靈來展示自己,用善良與自然豐富自己的內心,用善良的心靈去做每一件事情,對待每一個人,哪怕是仇敵、陌路人。真正的善良不用去裝點,不用去突出,真正的美,是源自內心的純正。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4

我想大家都看過美國電影《美女與野獸》吧!美麗的公主用內心善良友好的感化獸的心,喚醒隱藏在可怕外表下的美好……美與醜,不是絕對的——這是我在讀完《巴黎聖母院》後的最大感受……外表是醜的,但內心可以是美的,正如敲鐘人伽西莫多和巴黎最下層人民、流浪者和乞丐。外表是美的,但內心不一定是好的,那不是殘忍虛偽的聖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弗羅洛嗎?美的也可以改變為醜的,陰鬱的地方即使再怎麼“聖潔”也主導不了所有人的命運;醜的.也可以感化為美的,外表醜陋又如何,他們有温暖,有善良,有勇敢,有堅強!

俗話説世上無完人,絕對美的東西可能也只能在《巴黎聖母院》裏找到了,那就是外表美麗,內心善良的少女愛斯梅拉達。她,為了拯救一個素不相識的生命而找了一個名義上的丈夫;她,用清涼的水安慰烈日下的畸形;她,有幾個被聖潔教會賜予的聖潔稱謂:“殺人犯”“女巫”雨果把這個美與善的化身帶到了巴黎聖母院的刑場上,引起我們的無限同情,召喚起我們對封建教會及王權的強烈憤恨!

外表美麗的不止有愛斯梅拉達,還有那個道貌岸然的“假和尚”克洛德弗羅洛,他沒有善良,唯有妒羨、自私、陰險和不擇手段,他是惡魔,他是野獸!而畸形敲鐘人伽西莫多,他是可愛的豬八戒,他也是“野獸”,他外表野蠻粗俗,但他在愛斯梅拉達那兒獲得温暖的體驗後,他變成了暖心腸的天蓬,和為了少女的幸福而赴湯蹈火、犧牲自己一切的“野獸”!

在巴黎聖母院的外面,也有一羣“野獸”,他們是衣衫襤褸,舉止粗俗的巴黎最下層人民、流浪者和乞丐。他們在這個“聖潔”的世界上有着無可比擬的“教養”,他們像野獸般攻打巴黎聖母院,為的是就出他們心中的“聖母”,他們互相友愛,正直勇敢,捨己為人,用鮮血來潑灑巴黎聖母院的牆柱,用骨肉撞開聖母院的大門,我相信他們的悲壯,他們的慷慨足以搗毀聖日耳曼教堂和巴黎大主政府,也可以摧毀巴士底獄,來幾場驚心動魄的大革命!

在聖母院裏,愛斯梅拉達即將被處死,在教皇的統治陰霾下,在副主教的摧殘下,一個披頭散髮的“野獸”英雄救美,卡西莫多毅然背叛他的副主教,保衞了正義。這個“野獸”被重重磨難和恐怖摧殘蹂躪成畸形,但他有強健的胸膛、有自豪的眼、又衝出迷霧,堅強正義的心!這是一場美與醜的對抗,正義與邪惡的較量。雨果站在巴黎聖母院的舞台上給我們詮釋了美與醜的真正含義,美醜的極端對照如洪流一般在讀者心中決堤,浪漫温暖的潮水在心裏,在臉上氾濫開來……

朋友們,何謂美,何謂醜呢?誰是美女,誰是野獸?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5

雨果是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詩人,《巴黎聖母院》是其代表作之一,其作品將歷史與現實聯接的十分完美,小説中豐富的想象,濃烈的色彩,宏大畫面,雄渾的氣勢,久久令人難以忘懷。雨果的創作時期分為三個階段,《巴黎聖母院》是其在第二個階段即浪漫主義創作時期寫的,小説以其巨大的思想力量與藝術感染力,為法國浪漫主義文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也贏得了海內外廣大讀者的喜愛。從我讀的來看,顯而易見的可以看出其具有強烈的反封建反教會主義的精神,文中封建主義的代表人是路易十一,其為了封建統治的需要而採取的殘忍措施顯示出它的反動本質與殘忍的特性,生活在他統治的廣大下層勞動人民無疑是痛苦的,他統治下的人間,其實是披着羊皮的人間,其本質是地獄,充滿血雨腥風,到處充滿被剝削人民的呻吟,愛斯梅拉達便是一個無辜者;在古洛德副主教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教會禁慾主義是多麼的殘忍,他雖然喜歡愛斯梅達拉,但受到種種戒規的束縛,從而戴上虛偽、殘忍的面罩,他作為宗教勢力的代表迫害愛斯梅達拉等下層人名固然可恨,但他又是何其可憐,他很不辛,從下就受到教會教會禁慾主義的迫害,從而將他心中本善的火焰給熄滅了。

本書着力描寫下層人民的反抗,畢竟哪有壓迫,那就有反抗,他們反抗巴黎聖母院實質就是向封建與教會主義的吶喊,雖然起義在作者筆下是以失敗而告終的,但其為的是透漏出流浪漢的反抗是偉大的',它喚起人民心中對於自由權利的嚮往,他暗示着在光明與黑暗的較量中,在正義與邪惡的對決中,黑暗最終將逝去,光明終會到來,邪不勝正,落後的封建主義將被打倒。本文的主要人物有兩人,即卡西莫多與愛斯梅拉達,愛斯梅拉達善良、富有同情心、有在遇到困難絕不低頭堅強性格,他是下層人民美與善化身,她生在黑暗的中世紀,如此善良美好的一個人卻被折磨成那樣,怎不叫人心疼,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的世界是多麼的黑暗,卡西莫多是個醜八怪形象,他本來這世界失去了信心,直到看到了愛斯梅拉達,他的心中便燃起了一堆火,重燃了希望,正如人類,一旦沉睡的美好的心靈被喚醒,便可激化出強大的無窮無盡的力量,阿西莫多美好心靈一旦喚醒,就標誌着人類內心善良的復甦,這是一種美好的力量,是一種強大的力量,是可以用來拯救世界的力量。善良的阿西莫多與道貌岸然的腓比斯與可洛德相比,讓我們記住了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美什麼是醜,奇蹟王朝本來就是一個奇蹟,他是勞苦的下層人民的天堂,這裏沒有欺騙、沒有傷害、沒有殘暴,充滿着自由與平等的氣息,讓其與外強中乾、充滿危險的波旁王朝做對比,使我們明白為什麼封建主義必將滅亡。讀這本書,似乎讓我們經歷了許多,讓我們在在美與惡中穿梭,是一場心靈的冒險,在感慨人性罪惡的時候,又讓我們對那偉大的善而賞心悦目,真是一本好書。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6

這個書名神聖而且神祕,故事卻悲慘到極點。在書中,人性的光芒很微弱,卻也足以照亮讓人心驚膽戰的罪惡的地獄。

看完這本書,使我有一種感覺,罪惡的力量是巨大而不可阻擋的,像空氣滲入到每一個角落。當罪惡遇上了麻木,它好似被披上一張滋生細菌的袍子。而人性的光輝在這個罪惡橫行霸道、作威作福的地方,即使頑強抗爭而後被扔入到暗無天日的地穴中,仍舊令人生畏。

卡西莫多、埃及姑娘、副主教,還有一個我並不想提卻不得不提的孚比斯,萬惡的名字!在書中反覆出現,每次出現都讓人厭惡!他屬於一類人的`代表,無知、愚蠢、好色、卑鄙,卻用一副高大英俊的皮囊掩蓋着,欺侮年輕的美貌女子,卻從沒被拆穿。

卡西莫多有着耀眼的人性光輝,卻不幸地有一個醜陋至極的外表,在這個外表裏面,不易察覺地藏着沁人心脾的愛、温暖、忠誠、熱情、感恩、執着,卻被人視為邪惡的化身。

埃及姑娘和世人有一點相似,會把人的外表和品格放在一起去評價一個人。她很盲目,缺少一雙發現愛的眼睛,感受愛的器官也略顯遲鈍。我不禁氣氛地想:是不是因為長得太漂亮了?可以把她的無知盲目歸結為單純、純粹。我感覺到作者對於刻畫她遠不如刻畫卡西莫多和副主教成功。

副主教是一個矛盾體。愛和恨的巨大矛盾體。對他心理歷程的刻畫讓人觸動,他對知識的執着追求,而後全部拋棄、否定自己學到的一切,他對弟弟的愛和恨讓人又哭又笑。而他對埃及姑娘的愛和恨讓人也跟着他一起痛苦、揪心地説不出話來。他的衝動和隱忍,他的暴力和温柔,使得人們也不禁對他既愛又恨了。

最後,故事的結局,只有孚比斯活着。他們三個都死得很慘,很悲,很苦。埃及姑娘被絞死,副主教被卡西莫多從鐘樓頂部推下,掙扎許久而死。卡西莫多抱着埃及姑娘的屍體死去,他是怎麼死的?不敢想象。

最後的結局,似乎只有卡西莫多得到他想要的,卻已經是破碎不堪的,而他為此付出了所有,包括自己的生命。對於副主教,這樣的結局即使他不樂意接受,卻是他最好的結局。而埃及姑娘,帶着對生的留戀,對剛剛相認的母親的愛,對孚比斯的堅貞不渝,又那樣盲目的愛結束了自己16歲的花季生命。

他們都在追求自己得不到的東西,躲不開自己厭惡的東西。副主教想得到愛斯美臘達,厭惡世上一切靠近她的男人;愛斯美臘達想得到孚比斯,厭惡副主教,甚至也忍不住厭惡愛她、保護她的醜陋的敲鐘人;卡西莫多隻想排除一切干擾保護愛斯美臘達,使她可以開心、平靜地活着,為此他勇敢地和成千的無賴漢對抗,不惜和撫養自己長大的恩人副主教對抗,並且毫不猶豫地殺了他。

這三種不同的愛,有的愛讓人散發光芒,有的愛毀滅了自己和毀滅了別人。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7

邂逅《巴黎聖母院》是一個偶然的機會。那是一個灑滿陽光的午後,我抱着隨遇而安的心態漫無目的的走進圖書館。在茫茫書海之中,時間不早也不晚,恰好《巴黎聖母院》印入我的眼簾。隨意翻閲,瞬間被書中的情節吸引住了。

《巴黎聖母院》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積極浪漫主義作家雨果的作品。讀過這部小説的人,一定會對書中一個個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印象深刻:純潔善良的愛斯梅拉達、陰險刻毒的克洛德、放蕩無情的弗比斯……

先來説説卡西莫多這個人物吧!他長相醜陋:幾何形的臉,四方形的鼻子,向外凸的嘴,上帝把一切醜陋都給了他。他命運悲慘,是一個被父母遺棄在巴黎聖母院門前的畸形兒,被聖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弗洛羅收養,成為一名敲鐘人。愛斯梅達拉,一位美麗善良的吉卜賽舞女,她身材曼妙,舞姿迷人,受到很多人的喜愛。邪惡的克洛德想把愛斯梅達拉據為己有,於是命令卡西莫多綁架她,沒想到因為受到宮廷弓箭隊隊長菲比斯的阻攔,愛斯梅達拉竟愛上了菲比斯。

當卡西莫多受刑之時,只有愛斯梅達拉不計前嫌給他喂水,他默默愛上了這個善良的女孩。在最後因為克洛德的誣陷要處斬愛斯梅達拉時,卡西莫多將她帶上了巴黎聖母院的鐘樓,雖然沒有成功改寫愛斯梅達拉受刑的悲慘命運,但是他用實際行動告訴了世人,自己丑陋的外表下深藏着一顆至善至美的心靈!

卡西莫多外貌是醜陋的,但是他的心是善良純潔的;而菲比斯,他英俊瀟灑,風度翩翩,但自私輕薄,品德敗壞。兩人相互比較,不禁讓我想起列夫·托爾斯泰曾經説過的那句話:人並不是因為美麗才可愛,而是因為可愛才美麗。讀這部作品,我們不難發現強烈的對比是《巴黎聖母院》的另一個寫作特色。雨果塑造的`絕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醜八怪”,他賦予了卡西莫多一種“美麗”,一種隱含的內在美。卡西莫多的外貌無疑是醜陋的,但是他的內心卻是高尚的。卡西莫正因為有了這種“缺陷美”才顯得更為真實。

從卡西莫多的身上,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美源自於心靈,如果沒有心靈的內在美,再完美的相貌不過是一副沒有靈魂的軀殼。當然,也正是因為書中這種誇張的描寫、強烈的對比,以及對“缺陷美”的成功塑造和戲劇性的場面烘托,才使得雨果的這部《巴黎聖母院》當之無愧地成為了浪漫主義作品的典範。

“我的慘淡源自醜陋,你的不幸來自美麗,我只能是那高塔上的敲鐘人,在最神聖的場所,做最慘淡的夢,下一世哪怕被太陽拋棄,做你的影子仍是美的。”這是我最喜歡的書中的一段話。是的,讀完這本書,我想説,與這本書的邂逅是幸運的,因為它讓我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美,也讓我懂得什麼才是人間的真善美!正所謂的“美由心生不為顏,一腔熱血撒紅塵!”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8

雨果是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無論是在小説,還是詩歌,亦或者是文學理論都取得了無比卓越的成就。他是一位優秀的長篇小説家,正如我國柳鳴久先生在北京文化界紀念雨果誕生200週年大會的開幕式上的致辭:“在小説中,他是唯一能將歷史題材與現實題材都處理的有聲有色,震撼人心的作家。他小説中豐富的想象,濃烈的色彩,宏大的畫面,雄渾的氣勢,顯示了某種空前的獨創性與首屈一指的浪漫才華。”

浪漫主義和人道主義思想始終充斥着雨果的整個作品。在《巴黎聖母院》中他同情着下層人民的悲慘遭遇,揭示了教會的黑暗,譴責統治階級的暴政和法律的不平等。“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是兒?童羸弱。”這就是《巴黎聖母院》這部小説所映射出的社會的完美寫照。

《巴黎聖母院》的人物也是無與倫比。雨果塑造的卡西莫多是心靈和奉獻之美的象徵,夏多佩隊長是形體美的表現,弗洛羅副主教是教會的化身。在他們中間,雨果讓一個年輕,天真,純潔的'美麗少女處於了這三個本性迥異的人物中間,去做一個女人相當困難的抉擇。而比這更高明的是安排了一個非常特殊的人物:比埃兒.格蘭古瓦,我們的詩人,哲學家。

《巴黎聖母院》圍繞着四個主要人物展開,詳細他們與愛斯美拉達的愛恨情仇。所以這部小説被暗中拆分成了許多部分,獨立成文。但是有一個人物貫穿了整個文章,那就是我們的詩人格蘭古瓦。

比起一個這場鬧劇的參演者,他更像是一個觀測者,看着這怪誕,奇趣,巧合,典型浪漫色彩的鬧劇。就像當副教主提議讓格蘭古瓦犧牲自己去營救與自己摔罐成親的妻子,遭到了詩人的拒絕。又像是當了最後,發現自己只能拯救愛斯美拉達這位美麗少女和嘉莉,一隻通人性的母山羊時二者之一時,格蘭古瓦毅然選擇了山羊。最後愛斯美拉達被吊死,只剩一襲白衣隨風舞時。格蘭古瓦已經和她的山羊開始了流浪之旅。作為一個被文中這少女的美麗所吸引的男子,我剛開始對詩人做法很是不理解。之前他明明對愛斯美達斯陷入了愛河,最後卻豈之於不顧。後來反反覆覆的揣思,我想對於一個世俗男子而言,一個驚世駭俗的戀人便足以沉淪。對於一個看透世俗,醉心於知識的詩人和哲學家而言,他嚮往的是詩和遠方。

這本書的情節也給我了很大的衝擊,不僅是愛斯美達斯的悲慘結局,還是副主教對情慾的喪心病狂和卡西莫多對愛情,善良,忠誠的執着和忠貞不渝。

當卡西莫多在哭泣,眼望着那河灘廣場。當只見她被吊在河灘的絞架上,遠遠看去,她的身體還在她白衣衫下顫動,做着她最後的掙扎。當卡西莫多發出一聲悲鳴,哽咽着説,那都是我愛過的啊!。我的心都是一陣顫動,難受不已。這就是是雨果小説的魅力所在。我想起在兩年前聽過的一句話,用在這裏依舊合適。

“所謂悲劇就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9

合上厚厚的書本,我的眼前再次浮現出了《巴黎聖母院》中所描繪的故事。

那是中世紀的法國,一位叫埃斯梅拉達的吉卜賽姑娘吸引了來往行人的目光,她長得美麗動人,舞姿也非常優美。巴黎聖母院的副主教克羅德弗羅洛瘋狂地愛上了她。於是命令教堂敲鐘人,相貌奇醜無比的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達搶來。結果法國國王的弓箭隊長法比救下了埃斯梅拉達,抓住了卡西莫多。他把敲鐘人帶到廣場上鞭笞,善良的吉卜賽姑娘不計前仇,反而送水給卡西莫多喝。卡西莫多非常感激埃斯梅拉達。天真的埃斯梅拉達對法比一見鍾情,兩人約會時,弗羅洛悄悄在後面跟着,出於嫉妒,他用刀刺傷了法比,然後逃跑了。埃梅斯拉達卻因謀殺罪被判死刑。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達從絞刑架下搶了出來,藏在巴黎聖母院內,弗羅洛趁機威脅吉卜賽姑娘,讓她滿足他的情慾,遭到拒絕後,把她交給了國王的軍隊,無辜的姑娘被絞死了。卡西莫多在把弗羅洛推下教堂摔死後,自己也擁抱着埃斯梅拉達的屍體死去了。

如果説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有哪些,我會選擇三個人,概括而言:純潔、善良、堅貞不屈、極富同情心、捨己救人的愛斯美拉達;陰險、狠毒、虛偽、沒有人性的克洛德和善良、高尚、嫉惡如仇的卡西莫多。克洛德身為巴黎聖母院的副主教,有一個不錯的外表,雖稱不上帥氣,但和外表醜陋相比較,確實很容易讓人感到由衷的`喜愛,但是令我所沒有想到的是。就是這樣一個人,內心卻是那樣的醜惡,為了得到吉普賽女郎的愛慕,竟不惜採用各種各樣毒辣的方法。相反,敲鐘人卡西莫多雖然外表奇醜無比,但是心地卻是那樣的善良,為了幫助愛斯美拉達逃脱主角的魔爪,做出過許許多多的努力,雖然並沒有成功的幫助愛斯美拉達逃離魔爪,但是他的行為還是給予了我深深的震撼。善良的愛斯梅拉達,忠誠的卡西莫多,雖然結局並不是很盡人意,但是我相信在天堂中一定會有他們幸福的生活,因為上帝總是青睞於善良的人。在卡西莫多的影響下,我漸漸學會去以善良的心對待他人。

有一次,在街道旁,我看見一個盲人,拉着二胡,聲音很悽慘,腳邊放着眾人施捨的錢。我摸摸口袋,那是準備去買零食的錢,正巧我準備離去的時候,彷彿看到善良的愛斯梅拉達為伽西莫多遞上純潔的水,我不再猶豫,毅然將錢放了進去,我看得出盲人的感激,他連聲道謝。我笑了,原來能幫助別人是這樣令人愉快。

《巴黎聖母院》是一本意味深長的小説,每讀一遍就有一遍的味道,讀幾次就有幾次不同的感受。不過,我想説,我感謝《巴黎聖母院》,因為是他教會了我以一顆善良的心去對待他人。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10

多少世紀前的巴黎街頭,飄着花香,望着藍天,聽着馬蹄踏在石子路上的聲音,傳來陣陣敲鐘聲。你是否知道那時一個故事正在醖釀,一個人物逐漸明朗,一份人性引人深思……

《巴黎聖母院》雨果筆下的動人小説,那些有點浮誇的修飾與詞藻,為我們構建了一個真實的法國。文中錯綜複雜的幾條故事線與大反轉的人物性格,讓人讀了一本書像看了遍世界一樣。

卡西莫多,一個出生就拋棄了主角光環的人。他長相奇特,身形像怪物,是人是獸,分不清楚,他從出生就被嘲笑,厭罵,而這好像也直接決定了他今後的人生,可他的內心並不畸形。小時候有如此之大的陰影的人,長大之後,沒有怨恨世界,痛下狠手,是因為什麼。因為有人在不顧一切的愛着他呀,而他,因為熱愛,所以熱愛。聖母院那些善良的人們和克洛德孚羅洛收養下了他,這時的他們,心有善念,心有温度。而也正是因為他們,卡西莫多邂逅了他的鐘,一個敲鐘人陪他走完這一生的東西一定是鍾吧,原文中那”把大鐘嫁給了他,就像把朱麗葉嫁給了羅密歐”一下直擊我心靈。你是否能夠想象,一個害怕與他人説話,自卑,自閉的人,可以傍晚跑過屋檐,衝上頂樓,不在於一切障得,有一種要跨過山和大海去尋找夢和遠方的決心,他用對鐘的這份熱愛,熱愛着他所見的一切。他覺得他的養父簡直就是自己心目中的男神,雖然冷酷,但是對自己很照顧,他在認真起來也是帥氣的,所以我崇敬他,太尊重他了,他是我的恩人,.我的神,我的全部。他覺得埃斯梅拉達很善良,他不但沒怨恨她還很感激她;而埃斯梅拉達呢,還不是愛上了帥氣英俊,氣宇軒昂的宮廷弓箭隊隊長菲比斯……

可是他們真的'就從一而終的那麼好嗎?他們像你所看到的那麼帥氣嗎?我們好像從小就懂得2個道理,一個是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人和壞人,沒錯,克洛德完美的印證了這句話,道貌岸然的副教主是不折不扣的虛偽人設,利用卡西莫多的服從與信任,讓他去把自己心動的埃斯梅槍過來,然而罪魁禍首的克洛德在他被抓後,當作什麼都沒看見,這種功利、淺薄、會演戲的人性着實讓人腦火。那我們再看看顏值很高的菲比斯,他也是一個無情無義,只知道到處尋歡作樂的人,果然世間美好的事總是一樣的,而醜陋的人各有各的醜法。

我想要活成卡西莫多,或許你沒有一個讓別人喜歡的外貌,但請你一定要保存那份熱愛與善良,茫茫人海,傻一點也挺好的;我想要活成埃斯梅拉法,在美麗的皮襄下,沒有一顆如蠍子般狠毒的心,而是能做到人美心善。

那你呢?有沒有想過自己會活成什麼樣的人呢?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11

距離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已經過去兩個月了,只覺恍然如世,內心深處還是心痛不已,不肯接受這一事實。這是世界歷史上珍貴的歷史文化瑰寶,人類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她靜靜地屹立在塞納河旁,見證着歷史長河的流淌。懷着沉重的心情,我又把《巴黎聖母院》重新讀了一遍,年少時以為只是一部具有浪漫主義藝術魅力的現實主義作品,現在又有新的感悟,它同樣充滿着人道主義的思想力量,具有深刻的文學價值和社會意義。

小説以路易十一王朝統治下的巴黎為故事背景,以不同尋常的緊張情節,誇張的`人物形象,描寫了善良的無辜者在中世紀封建專制制度下,遭受摧殘和迫害的悲劇故事情節。

小説描述了愛與被愛的諸多痛苦,向您揭示了美與醜,善與惡的真諦,又聾又醜的加西莫多,被克羅德神父收養於巴黎聖母院中擔任敲鐘人,然而道貌岸然的克羅德神父自從遇見了美麗的吉普賽女郎愛斯梅拉達後,為其美色所誘惑無法再清修,他指使西莫爾強行擄走愛斯梅拉達,不料卻被帥氣的弗比斯隊長所救,愛斯梅拉達因此愛上了弗比斯。豈料弗比斯同樣只是個玩弄女性的偽君子,克羅德無法得到心愛的女子,於是將弗比斯刺殺,並嫁禍於愛斯梅拉達,令她被判死刑,這時醜陋的加西莫多挺身而出將愛斯梅拉達救至聖母院中,愛斯梅拉達最後終為軍隊所殺,愛斯梅拉達死後,加西莫多撫屍徇情,這一千古愛情傳奇便以巴黎聖母院流傳開。

加西莫多可謂是悲慘命運的化身,又聾又啞又醜,身患殘疾,一直被眾人所孤立。當加西莫多被送上邢台時,得到的只是眾人的嘲笑和冷漠,只有愛斯梅拉達將水送到了加西莫多的嘴邊。加西莫多便記住了愛斯梅拉達的善意,在以後的日子裏,一直默默地守護着愛斯梅拉達,後來人們在山洞裏見到他們的屍體,加西莫多緊擁着愛斯梅拉達,人們想將他們的骨骼分開,加西莫多剎時化為了塵土……

而克羅德神父外表帥氣,但內心十分陰暗,與加西莫多的命運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他表面上虔誠遵教,內心卻一直想反抗,直到遇到了愛斯梅拉達,求而不得,便想將其毀滅。他煽動宗教狂熱,製造迷信,散佈對波西米亞人的偏見,與檢察官同流合污殘害人民,他愈是意識到自己失去了人間的快樂,便愈是仇恨世人,敵視一切,最終以報復的手段,結束了那個活潑可愛的吉普賽女郎的生命,像折翅的蝴蝶跌落到地上……

這一極致的美醜對比,讓我們震撼不已,捲走了我們所有的思想,為主人公的命運深深擔憂,這也是小説的魅力所在。

生活中充滿着美好的事物,我們都很嚮往。但是針對章瑩穎案件,我們發現有些人會戴着善良美好的面具,刻意來接近你迫害你。因此外表醜陋的人不一定心懷惡意,外表美麗的人不一定心懷善意。但是我們應懷善意,感受生命的美好,一路向前。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12

這本書看完好幾天了,有種莫名的感覺就一直堵在心裏,很想探討,很想讓它澄清。書裏面的經典情節很多很多,我不能一一的重複,就幾個點,簡單的説幾句好了。

讓我印象深刻的場景是作者筆下的當時的那些建築,那些奢華的象徵權力的教堂,人們還不知道可以擁有自己的思想,一切都假借神聖的宗教,一切都假借神聖的教堂來展現,展現建築家的審美觀,或者展示自己的能力,我想那時的人們,把人性深深地埋在一件神聖的宗教的外衣下面,典型的人物就是副主教--克洛德。從那許多的錯綜複雜的毫無章法的建築羣,我們不難看出,當時人們的內心是怎樣的壓抑,怎樣狂躁,教堂的尖頂,正是人們扭曲的靈魂在對着蒼天做這無聲的哀號!

教堂裏面是那麼的陰森恐怖,這讓人聯想當時社會是怎樣的骯髒和敗壞,真善美的宗教和利用宗教製造血腥事件,形成了強烈的感官刺激。讓人的心靈深刻的體會出迷茫,困惑,和不安。社會上空濛着陰雲,那陰雲是邪惡的,代表着 上帝 的偽善、假美和謊言。殘酷的事實,是人性的悲哀!

印象深刻的是這樣的幾個人物,代表美麗善良的姑娘--愛斯梅拉達。迷人的外貌,純真善良的心靈,從她對待那隻山羊,救下那個落魄的詩人,對於傷害過自己的卡齊莫多,送上的`水和憐憫,對待愛情的犧牲 ,天使一樣的姑娘,卻被所謂的上流社會排斥和嘲諷,被玩弄,被拋棄,被誣陷,被威脅,這次第怎個恨字了得! 麻木的如那個弗比斯,最底層的如老鼠洞裏的那幾個隱修女,瘋狂的副主教,還有盡全力反抗的最醜陋的卡齊莫多,副主教和卡齊莫多形成了人性上的鮮明對比,同樣愛上了美麗的姑娘,同樣的遭到了拒絕,他們的愛都是那麼的熱烈,那麼的誠摯,可是,一個是佔有,一個是奉獻,已佔有為目的的,當目的無法達到的時候,他想到的是毀滅,毀滅別人;以奉獻為目的的,當無法奉獻的時候,想到的也是毀滅,毀滅自己。

我想這也就是世界名著的真正魅力所在,他讓人看到的不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他深刻的揭示了人類內心深處的一些活動,無論放在什麼時候,什麼社會,人的共性是始終存在的,對美好的嚮往,對美好的追求,對美好的讚美,人是一個天使和魔鬼的綜合體,人和人的經歷沒有相同的,也就是説,社會本身就不可能讓所有人享受到同等的待遇,這種不一樣的待遇,讓多少人的內心失去了平衡,失去了對美好的追求阿!林林總總的骯髒的巧取豪奪,充斥着我們的眼睛,振盪着我們心靈,我們該怎麼辦?

我想每一個人都會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答案。

讀一讀巴黎聖母院,滌一滌自己的心靈!!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13

這兩天都在看《巴黎聖母院》,還是三年級時候買的書,到現在才拿過來仔細閲讀似乎有點“後反應”的味道。

但是我承認即便是以我現在的年齡和知識面還是會有理解的漏洞。還得慶幸我學過點工業設計史,否則對他一再提及的哥特式建築風格及米開朗琪羅、拉斐爾這些藝術家就只能是一頭霧水了。所以可想而知,如果是我初中的知識水平,能讀懂這本書才怪呢!

因此本人認為還是不要過早地接觸名著,否則只能是小小地浪費時間了。不過如果是不求讀懂,只求培養語感的話除外。畢竟文化的薰陶還是要從小抓起的。

所以説是不是但凡大師都不會在作品中只從頭到尾地講述一個故事的過程。似乎所有的東西都會因其背景而上升到國家和文化的高度。正因其文藝復興的大背景,所以作品中必定隱藏着一把匕首,直指所抨擊的對象。大篇幅對於巴黎城市和古建築的描繪,讓人不免讀到了作者對於古建築的迷戀,對破壞古藝術的厭惡與痛恨。(這讓我想到中國的魯迅,兩者似乎異曲同工。)

對此,我翻閲了一下《世界工業設計史》,找到了這樣一句話“在強烈的民族主義精神影響下,法國F希望通過設計,尤其是宏大的建築和工程項目,來表達法蘭西民族的偉大,在法國人心目中,設計的象徵意義更大於實用。”而這句話正好與這本書譯序中的“雨果偏愛宏偉和壯麗,而巴黎聖母院又恰恰是一座巍峨壯美的建築,兩者自然一拍即合。”產生了和諧的.韻律。我們可以想象一個民族的文化對於一個人的審美情趣所產生的影響。

雖然我也喜歡哥特式的建築風格,但我更鐘情於紅牆尖頂,小家別院的温馨。這或許就是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吧。

這本書已經看了一大半了,卻有一種不忍往下看的感覺。因為知道是個悲劇,因為知道結局的不完滿。而更多的是對於人性認清後的無奈。似乎自古至今總存在着那麼一些人,道貌岸然,卻十足虛偽,簡稱“偽君子”。

然而戲劇性的情節也總是接二連三的上演。美麗善良的女主人公艾絲美拉達偏偏愛上了“偽君子”。原因很簡單,被其虛偽的表象所迷惑,還真有點諷刺的意味。更讓人無奈的是即使是之後含冤要接受絞刑,這個知道真相的“ 偽君子”也沒有站出來澄清,反而還要和別的人成親。可憐的艾絲美拉達還被矇在鼓裏,依舊對其迷戀,真的不得不佩服她的“愚蠢”了 。然而我也知道善良的人往往最容易受委屈,在憤憤不平的同時多少還有點憐憫她。那些只貪圖其美色的人怎麼可能是真心。

在所有人之中最愛艾絲美拉達的應該是那個奇醜無比,又聾又啞的卡西魔多了,原因可能是源於一次的滴水之恩。 只有他愛上的是這個女孩善良的心。即使自始至終沒有一句話,但最後他卻用生命詮釋了這份愛。抱着死去的愛人長眠應該是幸福的吧。

此時,所有的語言都顯得蒼白無力,所有色聲音也戛然而止了。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14

《巴黎聖母院》是一部浪漫的長篇小説。在作者維克多雨果那生動的筆觸與大膽的對比中,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就跳躍在眼前。於是,不由自主地愛上了那個敲鐘人,卡西莫多。

——卡西莫多啊,你的一隻眼睛失明瞭,你的耳朵聾了,你的大腦袋上倒豎着棕紅色的頭髮,臂膀之間突出一個大駝背,整個下肢完全錯了位,雙腳又肥又寬,一雙手大得出奇。你醜陋的外貌使你被人遺棄,被克洛德收養,被扔在鐘樓上敲鐘。你被人們同情,鄙夷,憐憫,哀歎,所以當你被選為醜大王被人們抬起時,你笑了,現出一副辛酸又鄙夷的喜悦神情。這是人性的無奈吧!

——卡西莫多啊,你為了克洛德的收養之恩不惜為他做壞事。那麼美麗可人的姑娘愛斯梅達拉,你竟也肯下手。她僥倖被人所救,從此愛上那個英俊的軍官,而你則被綁在廣場上示眾,烈日當頭,口渴難忍,還要遭受圍觀者的辱罵,只有這個被你傷害的女子不計前嫌給你送上了水。貌似愚鈍的你,感動了,流淚了,你已經記住你不會再傷害她,你要保護她。當你還不知道的時候,愛情就悄悄地來了。

——卡西莫多啊,你是如此的重情重義。愛斯梅達拉被人當作女巫抓起來,就在她要被處死的那一刻,你不顧一切衝上了法場,將她救下,帶到聖母院的鐘樓,那個世俗法律無權管轄的地方。可是你一個人的力量如何能夠,愛斯梅達拉仍是被吊上了絞刑架。除了將那個把你養大,外表光鮮,實則道貌岸然,狂妄噁心卑鄙下流的副主教克洛德推下鐘樓,你又能做些什麼呢。你從心底發出哀號:“噢,我所愛過的一切啊!”你在鐘樓之頂看着刑場的愛斯梅達拉被處死,你那有生以來僅流過一滴眼淚的獨眼如今卻是默默滴落成串的淚珠。你還是沒能挽救她的生命。

——卡西莫多啊,你令所有人震驚。你在你所愛過的兩人死去的當天失蹤了,沒人能找到你。兩年後,人們來鷹山墓地,他們在慘不忍睹的`殘骸枯骨中尋找一名公爵的屍體,卻意外發現了兩具骷髏,一具以奇特的姿勢抱着另一具。其中一具骷髏是女性,上面還有白布殘片。緊緊摟抱這具骷髏的另一具骷髏是男性,只見那具骷髏脊椎骨歪斜,腦袋縮進脖腔裏,一條腿短一條腿長,不過脊樑骨沒有斷裂的痕跡,顯然此人是主動來此長眠的。有人把他摟抱的骷髏拉開,他的遺骸立即化作了塵埃。卡西莫多,那是你吧?

——卡西莫多啊,你與15世紀的巴黎格格不入,沒人能理解你。愛斯梅達拉何嘗不是呢?她有着漂亮的容貌,美妙的歌喉,動人的舞姿,卻還是被人誣陷而視為女巫、殺人犯。她的死亡是對你最大的打擊,你無法自己活下去,因為在這世界上已經沒有了你活下去的意義,你為這愛情殉葬了。

與《巴黎聖母院》中的卡西莫多對話,我似乎明白了這種崇高的愛情。這種不同於我們認知中的,生死相隔,陰差陽錯,卻至死不渝的愛情……

教師評點:文章最大的特點就是思路的清晰,內容的充實,很有自己的見解!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15

《巴黎聖母院》是雨果的著作,以15世紀路易十一統治下的巴黎為背景,反映了一段偉大的感情故事。

在我看這部電影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了強烈的“美醜比較”。劇中的人物和事件,即使源於現實生活,也被大大誇張和強化了,在作家的濃墨重彩之下,構成了一幅幅絢麗而奇異的畫面,構成尖鋭的、甚至是難以置信的善與惡、美與醜的比較。

《巴黎聖母院》的情節始終圍繞三個人展開:善良美麗的少女愛斯梅拉達,殘忍虛偽的聖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弗羅洛和外表醜陋、內心崇高的敲鐘人伽西莫多。

波希米亞少女愛斯梅拉達是巴黎流浪人的寵兒,靠街頭賣藝為生。她天真純潔,富於同情心,樂於救助人。因為不忍心看見一個無辜者被處死,她理解詩人甘果瓦做自我名義上的丈夫,以保全他的生命;看見伽西莫多在烈日下受鞭刑,僅有她會同情憐憫,把水送到因口渴而呼喊的敲鐘人的脣邊。這樣一個心地高貴的女孩,竟被教會、法庭誣衊為“女巫”、“殺人犯”,並被判處絞刑。作者把這個人物塑造成美與善的化身,讓她心靈的美與外在的美完全統一,以引起讀者對她的無限同情,從而產生對封建教會及王權的強烈憤恨。

至於副主教克洛德和敲鐘人伽西莫多,這是兩個完全相反的形象。克洛德表面上道貌岸然,過着清苦禁慾的修行生活,而內心卻渴求淫樂,對世俗的享受充滿妒羨。自私、陰險、不擇手段。而伽西莫多,這個駝背、獨眼、又聾又跛的畸形人,從小受到世人的歧視與欺凌。在愛斯梅拉達那裏,他第一次體驗到人心的温暖,這個外表粗俗野蠻的怪人,從此便將自我全部的生命和熱情寄託在愛斯梅拉達的身上,能夠為她赴湯蹈火,能夠為了她的幸福犧牲自我的一切。

另兩個特色人物,一個是徒有華麗外表、內心卻無比陰險的弗比斯隊長,他以極其惡劣的手段玩弄了愛斯梅拉達;另一個人是落魄詩人格郎古沃,一個在夾縫中苟且偷生的`傢伙,為了生存能夠拋棄感情、拋棄尊嚴、拋棄職責,作者對這兩個人物的描述同樣充滿了鄙夷和嘲諷。

整個小説展示了一幅15世紀的巴黎市井百態圖,其中描述的“奇蹟王朝”是一個十分大的廣場,居住着下層人民,他們中有法國人、西班牙人、意大利人、德國人,他們有不一樣的宗教信仰,白天是乞丐,晚上是小偷。這是一個奇幻的世界,是一個地獄的詩的境界。

這部世界名著讓我們認識一個真正的巴黎,生活在所謂的上層社會裏的人們的真正所想,所做。讓人明白了生活的真諦是來自生活在底層的人們,並不是生活在上層社會“貴族們”。

總之,《巴黎聖母院》是一部難得的著作,在世界文學史上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