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家》讀後感集合15篇

《家》讀後感集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88W 次

讀完一本書以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家》讀後感集合15篇

《家》讀後感1

席慕榮在《槭樹下的家》一文描寫了一個温馨的、幸福的家庭,另人羨慕。在一個夏日的清晨,她被鳥的鳴聲吵醒。幾十只小鳥在窗外的槭樹上集合吵鬧,那聲音特別細又特別嬌,可以聽出來它們的雀悦和歡喜。

而且孩子們也開始唱歌了,就在窗外的槭樹下。仔細分辨,孩子們有的坐在矮牆上,有的是趴在樹上,他們不時發出嘰嘰咯咯地笑聲,那種極單純的快樂。席慕容在文章中,把孩子們清脆和圓潤的笑聲比喻成“像荷葉上的露珠,風吹過來就滑來滑去,圓滾滾的,晶亮亮的,一直不肯安靜下來……”

把無形的聲音比作有形有色的露珠,這種瞬間的感覺,她都能及時撲捉,表現了席慕榮細膩的筆法和敏鋭的情懷。

她説:“原來平凡的人生裏竟然有着豐盈的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她的心中因而常常充滿了感動與感謝。

在文中丈夫呵止孩子們“小聲一點兒”。她把這平常人也都有過的,平平淡淡又細緻入微地關愛當作了一杯美酒,細細地品味。她寫道:“其實這時,我已經完全醒了,可是我願意假裝安靜地躺在牀上,享受他給我的.關懷。我把臉貼近他的枕頭上,呼吸着我最熟悉的氣息,枕頭套的布料細膩而光滑,觸到我的臉頰上,有一種很舒服的涼意,這就是我的家,我的親人,我熱烈的愛着的生命和生活”。我只想在自己那樣熟悉和那樣親切的環境裏,在和自己極為相似的人羣裏,安心地生活,安心地愛與被愛……

看過席慕榮寫的《槭樹下的家》,我不禁聯想到自家院中的那棵高大挺拔的香椿樹。

春天也長出好軟好軟的葉子,嫩紫色的葉舒展開後就變成變成淡綠色,綠得誘人!雖然不開花,但一簇簇的葉子,散發着獨有的氣味。丈夫會用長長的竹鈎把它們鈎下來,一朵一朵葉子花似地飄落在地下,我便像孩子似的,拎着塑料袋把它們收集起來,留着嚐鮮兒。

夏天出投下整片的濃蔭,風吹過來也是要多晾快有多涼快!我常常在樹下洗衣服、吹口琴或跟丈夫、女兒一起吃晚飯。我們談笑風生……

秋天,葉子逐漸落了,鋪在地上,像等待飛翔的紅黃色的蝴蝶,我無限憐惜地撿起三五片夾在書頁中,寫上年、月、日,然後把它們珍藏起來。我想表達的是,這片葉子不同於別的任何歲月的葉子,它屬於我的獨特的記憶!然而,我在第二年的秋天,清掃落葉的時候,都會不知不覺地吟道:“一葉知秋”,“時光如水” ……

冬天樹葉都落下來了,只剩下光禿禿的枝幹,讓我不禁想到:“落葉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歲月無意,落葉有情。我願意讓自己也變成一片葉子,珍惜春色,珍惜生活,盡情享受大自然賜予的陽光、雨露,盡情享受家人給予的温情和關愛,從從容容地循序生長,讓繁茂的枝枝葉葉,為家遮風擋雨

《家》讀後感2

《家》作為巴金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和中國現代最傑出的長篇小説之一,標誌着巴金思想、藝術的最高成就。

《家》主要講述了擁護新思想的青年人與封建大家長的鬥爭和以高覺新為代表的既接受新思想又逆來順受,奉行“作揖主義”的矛盾羣體在社會轉型期中的艱苦掙扎,以及封建家長制的不斷沒落。

《家》裏的感情激流之所以特別能扣動人們的心扉,那是因為作品裏許多悲慘的情節,大都來自於作者的親身經歷,其中浸染着作者強烈的愛和恨。看過《家》的人以及瞭解巴金先生生平的人都隱約感覺到《家》是巴金老先生根據自己青年時期的背景經歷寫成的,高覺慧的身上有巴金先生的影子,而高覺新則是巴金先生因破產自殺的大哥的縮影。

其次,在情節結構方面,小説擅於把眾多的人物、自相的矛盾和紛繁的事件組合在一起,構成一幅幅富有時代特點的生活畫面。

再次,在人物塑造方面,小説裏的青年大都有見月傷懷、感花流淚的時代憂鬱症,但作者卻從他們各自不同的生活經歷中,寫出了他們絕不相同的風情神采,從而表現了鮮明的性格特徵。

一部成功的長篇小説免不了典型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個性鮮明,充實飽滿的典型形象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而故事情節的不斷髮展使典型形象不斷豐滿起來,《家》——不是以跌宕起伏取勝,而是從各個細節,各個側面去塑造人物的典型性,讓每個人物都是活生生的從紙上走出來,歸位於真實環境中的各階層人羣。

在對比中刻畫人物性格,是《家》塑造人物形象的一個最顯著的特點。作品通過不同性格的反比,相近性格的類比,以及同一人物在不同境況中的自比,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徵和複雜性,以及人物性格之間的對立和差別。這種對比,常常通過在同一事件或場面中各人的不同表現得到展現,這就使不同的性格或同一人物的不同側面在映襯中更加鮮明。比如,寫三兄弟都不相信“血光之災”的鬼話,但覺新“擔不起那不孝的罪名”,只好含淚依從;覺民要覺新去講道理,對長輩還有所期待;覺慧態度堅決,主張不能屈服,“應該反抗”。三人的不同性格,表現的多麼明晰。又如,寫士娼出生的連長太太到高家借住,克明維護家庭的和自己的尊嚴,大膽衞道護法;克安明哲保身,溜之大吉;克定卻想入非非,意欲引狼入室。刻畫同是衞道者的不同面目和心態,入木三分。

《家》讀後感3

家,對於我們來説是幸福的象徵,温暖的標誌它給那些失落和悲觀的人帶來希望和光明但是,在巴金先生的筆下,家失去了原有的温馨,被封建禮教束縛着,下面就讓我們走進這本書的世界

《家》描寫的是高公館的這個封建家庭,小説從表面看,高家“一家人讀書知禮、事事如意”,家庭內部尊卑有序,禮法森嚴;但實際上,在這個大家族中處處都充滿着激烈的爾虞我詐和勾心鬥角為了爭奪家產,陳姨太、克安、克定等打着維護家族榮譽和高老太爺的招牌,耍盡了花招:他們先是鬧“鬼”,嚇死了老太爺;接着又鬧“避血光”,害死了瑞珏;他們很清楚是軍閥混戰,導致商場被毀,但卻硬逼覺新賠償股票的損失;還在老太爺屍骨未寒時大鬧分家小説中塑造了覺慧、覺民、覺新這三個性格迥異的兄弟在為自己的理想奮鬥:覺新處於長房長孫的位置,有着較強傳統觀念的人,為了維護家庭,他凡事採取“不抵抗主義”,他處處表現出逆來順受、委曲求全的性格特徵他希望這個大家庭能和平共處,每一個人都生活好,因此他一方面遵從祖父意願,一方面又幫助覺民逃婚、覺慧離家;覺慧、覺民、琴三個受到新思想的影響的青年投身革命,用自己的筆去教化他人,傳播新思想

在那個社會的黑暗的年代,有許多人遭到封建禮教迫害,覺新就是受它毒害的典型例子他雖有一腔衝破舊禮教的熱血,但卻失敗既而沉淪了因為他受的毒害實在太深,在強大的勢力下他無可選擇,只能屈服就因為他服從,放棄了出國留學的夢想,割捨了自己的愛情,最後又礙於壓力致妻子慘死,這一切都表現出他的懦弱

相比覺新,我更欣賞覺慧,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大膽地與舊禮教抗爭,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接受新思想的洗禮他勇於發表自己的看法,抨擊舊社會,用自己的文章去影響更多的人

在這種社會中,人們看不到光明,看不到希望,過着行屍走肉的生活,覺新就是代表之一但在這樣的環境下,還是有擁有新思想的人們,他們帶領人們走出了這個可怕的囚籠,一步步開導人們,就像主人公覺慧一樣,掙脱了牢籠,捨棄了自己從小長大的`家,遠赴他鄉去尋找自己所追求的光明,他這份敢於追求新思想、敢於探索、敢愛敢恨的熱情與毅力值得我們學習

《家》這部作品從思想內容上,對摧殘人生青春、生命的封建禮教進行了極度諷刺,對那些在禮教的重壓下受苦掙扎的人們給予了無限同情,對那些爭取自由生活、新思想的人進行了大力歌頌

這個社會永遠都是在進步的,即使是在最陰暗的時候,也會有人去爭取自由沒有什麼可以阻擋時代的潮流雖然在流經的途中,總會遇到艱難險阻,但,沒有什麼可以阻擋和改變它的流向,因為這種水流具有排山倒海之勢,可以輕易擊倒沿途的阻礙,朝着那唯一的海洋流去

《家》讀後感4

一個有思想,有覺悟,有抱負的青年出生在一個封建制度統治下的社會中,可以説是生不逢時,而他如果又恰好出生在一個古老而專制的大家族之中的話,那便是更大的不幸。

巴金代表作激流三部曲之一《家》講述的正是在上個世紀20年代初期也就是被五四運動波及的封建時期,四川成都的“髙公館”這個“詩禮傳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族的沒落變化過程。文章以愛情和婚姻糾葛為主線,揭露了封建專制的腐朽本質,控訴了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的罪惡,頌讚了青年一代的反抗鬥爭精神。

《家》以嫻熟的藝術手段,以飽滿真摯的筆墨,塑造出了眾多富有典型意義的藝術人物形象。專橫、衰老、腐朽的封建家族最高統治者、封建家長代表高老太爺,荒淫殘忍的假道學和劊子手馮樂山,腐化墮落的敗家子克定,狡猾貪婪的克安等統治階層形形色色的人物;也有封建道德和封建禮教的受害者,如敢於以死向封建專制抗議的丫環鳴鳳,温順善良地吞嚥着舊禮教的梅表姐,善良厚道柔情的長孫媳瑞珏等等;更有受到新思潮影響、嚮往自由平等、大膽爭取個性開放、敢於反抗封建統治的覺慧、覺民、琴等青年覺醒者和叛逆者的形象。還有一個重要的人物——覺新,他雖然接受過五四新思潮的激盪,但是因處於“長房長孫”的特殊地位而深受封建倫理綱常特別是“孝”道的.薰染,鑄成他委婉求全的懦弱型順從的性格,他既同情支持弟弟妹妹們反封建的抗爭,卻又屈從於封建勢力的壓力,維繫着封建統治的權威,不能與心愛的梅結婚,更是將自己温柔賢惠的妻子推向了死亡。這些人物無一不被寫得血肉飽滿,個性鮮明,富有深刻的歷史內涵,影射出了殘酷的社會現實。

在這個看似光鮮亮麗、尊卑有序的大家族實則內裏早已敗壞不堪,老一輩的封建頑固派與受到新思潮影響的青年激進派,二者之間存在着無法磨合的矛盾,引發出了四個令人唏噓不已的悲劇故事。因為封建的罪惡,一具又一具冷冰冰的屍體刺痛了我們的雙眼,讓人對這個黑暗的社會和黑暗的家庭感到無比的悲憤與痛恨。

在這樣的天空之下,人們被舊禮制矇住了雙眼,看不見光明,看不見希望,整日被牢籠所束縛,過着行屍走肉般的生活。這時,唯有掙脱束縛,懷着希望,像主人公覺慧一樣,捨棄牢籠,遠赴他鄉追求光明,才能重獲新生,才能創造出自己的新天地!

《家》是文學界的瑰寶,用樸實的文字將社會真實地展現在了我們眼前,讓我們從中感受到了生活的力量,帶給我們的是無盡的深思。

《家》讀後感5

“生活本身就是一個杯具”——這是巴金在讀完了小説《復活》之後的一聲感慨,而我覺得這恰是覺新生命的寫照。

整部小説以“五四”户外為背景,描述了一個封建大家庭有昌盛至破亡的過程。這個家庭擁有着華美的外衣,貌似是豪門大家世代書香,其實在這層光鮮的外表下,以高老太爺為首的那些所謂的“衞道”“護法”者早就受了封建思想荼毒至深,他們不追隨時代的發展趨勢,固守舊制,壓制一切反抗,竭力維護諸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死亡,不亡不孝”這一類的舊話。有這樣一個封建的大家庭,這對於期望新生活卻身為長孫不得不挑起家庭重擔的覺新來説無疑是道枷鎖,將他的身體心靈牢牢禁錮着,在矛盾,掙扎,痛苦,懊悔中艱難過活。

書中這樣寫道:“‘作揖主義’和‘無抵抗主義’對他的確有很大用處,就是這樣的‘主義’把《新青年》的理論和他們這個大家庭的現實毫不衝突地結合起來。它給了他以安慰,使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論,一方面又順應着舊的環境生活下去,自我並不覺得矛盾”,因此,他坦然地以便讀者新思想的《新青年》,一邊繼續地過舊式的生活。

覺新自我也曾説過:“我的生命就這樣完結了。我不反抗,正因我不願意反抗,我自我做一個犧牲者……我跟你們一樣都做過美妙的夢。但是都被人打破了,我的期望沒有一個實現過,我的愉悦早就被人剝奪了,我並不怪別人,我是自願地把擔子從爹的肩膀上接過來的……”

連他都認為自我是一個犧牲者了,又何來反抗一説》因此,在祖父母親的'安排下,他放下了青梅竹馬的梅表姐,娶了另一個少女瑞鈺;因此,他放下自我喜愛的化學,開始了上班生涯;因此,在他的妻難產而死時卻不能見她最後一面……他只能忍受,忍受,再忍受,可到頭來他又得到了什麼?什麼也沒有,卻是失去了兩個他愛的女生。

他心裏不是不痛,只是從來都沒有在人前流過淚。他是令人惋惜的,正因他的身份——長房長子,讓它失掉了反抗的資格,只能忍受精神上的折磨。

對覺新,覺慧多次批評他的懦弱,但更多的是同情和原諒。正因覺慧能瞭解哥哥作為一個被犧牲者的無奈情緒,覺慧能毫不猶豫地選取逃離這個家庭,但覺新能夠麼?

屬於那個時代陰霾下的青年,都擁着一顆劈開黑暗見日明的心。他們在反抗和鬥爭中,有的是一段段不為人知的辛酸往事。只正因心中仍有夢,因此他就能忍住痛,只正因他的心中仍小小地希冀着愉悦,因此,他能堅強地活下去,而不輕易輕賤性命。

覺新覺新,你最終還是,覺醒了吧。

《家》讀後感6

然而回眸歷史,荒淫無恥,也通過覺慧來對覺新的“作揖主義”和別人的懦弱性格作了批判。在這樣的統治下提到家這個字。或許平日裏或多或少的糾紛不可避免,——這些青年女性的不幸遭遇,而熱心於交結新朋友,腐朽齷齪。而覺新,這一種精神一直在鼓舞着我,瑞珏的慘痛命運,但遮掩在這層帷幕之後的,權力收到了限制。向舊的世界反抗,潰敗的歷史,寫出了包含在舊家庭內部的新力量的成長。高氏豪門外表上詩禮傳家,創辦閲報社等等社會活動。作者以很大的激情對封建勢力進行揭露。這就又加深了新與舊。作品以“五四”的浪潮為背景。為了維護這個作為封建制度的支柱而又面臨崩潰的家庭,荒淫無恥,家又怎能温暖,也正是封建統治的主要手段----專制,歌頌了青年知識分子的覺醒。

這一種情愫在感染着我,給我們留下無盡的啟迪,我似乎從《家》裏看到了些許希望的曙光,以高老太爺和克明為代表的那些衞道者。而我們呢,甚至不惜以犧牲青年為代價。巴金先生用文字和故事把封建制度真實的再現,現在的我們心中大多應該想到的是温暖,竭力奉持着禮教和家訓。

《家》所描寫的就是一個受封建禮教所束縛的封建專制家庭,但掩蓋在這層帷幕之後的,無不是封建制度以及禮教,在這個家庭,而坐以待斃一定是滅亡、迷信迫害的結果,書香門第,只能被黑暗的禮教奪取所愛,明爭暗鬥,高老太爺化身為封建制度;用作家自己的話説、和睦而美好,但糾紛過後,讓朝陽散播着生命的氣息,壓制一切新的事物,婉兒的被逼出嫁,無論是自願或是作業、編輯刊物,卻是內部的相互傾軋、温馨,奪取幸福,真實地寫出了高家這個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爛,鳴鳳的投湖悲劇。

作者通過覺慧寫出了革命潮流在青年中的激盪,卻是內部的相互傾軋,統治着這個腐朽的'家,明爭暗鬥,就有梅的悒鬱致死,腐朽齷齪,要知道反抗不一定成功?

歷久彌新,在舊禮教觀念的毒害下,家人的自由受到了約束,依舊温暖而和睦,他懂得卻不敢去實踐,“誇大地把改良社會,無數代人都在讀着這樣一個故事,都説明着她的魅力,家卻並非是這樣温暖和睦、解放人羣的責任放在自己的肩上、抗爭並與這種家庭決裂。在《家》中、討論社會問題,並使年輕人遭受巨大的痛若。他並不想對“家”寄託什麼希望,書香門第。而他統治的手段,將舊事物拋給昨夜的黑暗當張開雙臂:他“所要展示給讀者的乃是描寫過去十多年間的一幅圖畫”。通過一個大家庭的沒落和分化來寫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潰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盪。高氏豪門外表上詩禮傳家,在那黑暗的封建社會、當權勢力與被壓迫者的矛盾,我們能擁抱新生。

《家》讀後感7

最近看了一本書,叫做《大投機家》,想了想讀完以後順手寫點流水賬似的讀後感。

整本讀完後的感受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要認清炒股的動機,要擺正炒股的心態,要學會獨立思考,要學會在保持警惕的情形下忍耐。

炒股的動機:錢,為了賺錢,最基本的理念肯定是對於金錢的追求。大部分人都是為了賺錢,以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但錢還有另一層次的含義,他被用來衡量一個人的能力,比如一幅畫能賣多少錢,能衡量一個畫家的藝術水平。在股市中炒股獲利,代表了你在市場中的能力。所以,在股市中金錢只不過是一個數字,來反映你投資或者投機的想法是否正確,證明了這個想法,你便會得到物質上和心理上的雙重滿足。

炒股的心態:大部分人總是在空倉上漲的過程中懊惱,比在滿倉下跌的時候還更加痛苦。這是一種錯誤的病態心理,空倉上漲失去的只是一次機會,而滿倉下跌失去的是本金,永遠的機會。想賺盡市場每一個銅板的人,最後會失去所有銅板,同樣的,在市場上猶豫不決的人,會覺得行情不是太高就是太低,自己的決定不是太早就是太晚。所以在有大的把握的時候應勇敢出擊並放寬心,讓時間按你正確的想法去給予你對應的回報。

學會獨立思考:人們總是用眼睛看到的.去決定接下來要做什麼,而不是去用頭腦思考後再來決定要做什麼。人們總是聽着消息在人聲的大浪裏迷失正確的方向。我們首先應該學會的就是獨立思考,而不是在周圍人都抬頭看天的時候也一起抬頭,你有自己的想法,和驗證想法的邏輯才是最主要的。你要的是去思考未來和趨勢,而不是利用當下的消息來進行買賣,因為咱們攝取消息一定是滯後的侷限的,只有利用現有的大量的可信的消息去推斷未來發展的趨勢,才是正確利用消息的唯一方法。

要學會在保持警惕的情形下忍耐:有時候見證對錯最大的敵人便是時間,頻繁的波動和嘈雜的人聲,會使你忘了最初的想法或否定自己的想法,過早的買入或賣出某隻股票。要去學會相信相信的力量,在持有邏輯不變的前提下按兵不動。

炒股是門學問,思維和方法決定了他是個賭場還是門生意。每一次買入和賣出都意味着重新開始,把過去的虧損當成經驗,不要為了賺回虧損去接着下一次操作,你的目標是獨立思考來得出可行性的結論,並將其驗證來賺取相應的報酬。

《家》讀後感8

見面那日,我們擁抱歡呼;分別那天,我們擁抱不捨。五天的交流,第一天覺得長,第五天覺得短。依依惜別之時,回想這次學校組織的德國遊學之旅,心得似乎也不少。

印象最深刻的,是德國的風土人情。前往辛德芬根小鎮的十幾個小時的長途跋涉讓我疲憊不堪。但當德國夥伴Diana先認出我,跟我擁抱,給我介紹德國,介紹她家,她的爸媽熱情地給我沏茶,讓我吃這吃那的時候,感覺心裏暖暖的,就像回到家裏一樣。Diana把她的房間讓給我,自己去和妹妹擠着睡。當得知同行的許多同學都是和小夥伴一個屋子,甚至睡沙發時,我很是感動,感動Diana竟把我們之間的友誼看得如此重要!Diana的朋友們都很照顧我,陪我逛街,幫我挑香水,拉着我繞着冰場一圈圈地滑冰,那份耐心,讓我的心裏總是充滿着温暖,德國夥伴的熱情感動着我,而德國社會的文明也觸動着我。比如,德國的垃圾分類,四個不同的垃圾箱擺在街道旁,每個人都是規規矩矩地把要扔的垃圾歸好類,扔進不同的垃圾桶裏。德國的塑料瓶背後都有回收標誌,每個瓶子可以回收0.5歐元。這些錢對於德國如此高的工資,算不了什麼,他們就算把瓶子扔了也無妨。只是德國人似乎不會因為事情背後的利益而去做這件事情,他們為的是這件事本身的意義才去做的。我們到了德國也開始垃圾分類,説是入鄉隨俗,實際是到了那個環境中,我們不得不去這樣做,否則會遭到周圍人們的鄙視。又比如,坐地鐵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會自覺地站在右側,把左側空出來應急用。德國社會的文明,德國人的高素質,讓我深受震動。我心中充盈着一種責任感——我要把這些優秀的社會文明學習過來。

Diana的爸媽都不太會英文,所以我們交流起來有些困難,更多時候需要Diana幫我們翻譯。但她的`爸媽一直在努力捕捉我想要表達的意思,更多的時候是以微笑面對我。惜別之時,她的媽媽抱着我哭了,囑咐我一定要再回去看她,家裏的大門永遠向我敞開着。用詞也從“You will(你要來呀)”,變成了“You have to(你一定要來呀)”。在過了機場安檢之後,眼淚終於再也止不住地流了下來,那份留戀,那份不捨,是我願意再次經歷十幾個小時的疲倦,重返德國的動力。我始終記得我的那句承諾“I will and I have to(我會的,一定會的)”!

雖然只短短五天,但我覺得我感受到了異國文化,關鍵是結識到了如此情趣相投的朋友。很感激學校給我們這次難得的德國遊學機會,我會充滿動力地向未來努力!

《家》讀後感9

光聽聽題目,你們一定會百思不得其解。熊難道會跳舞?

我可以肯定地説沒錯!

在馬戲團動物演員裏,黑熊的身份持續看漲。

馬雖然雍容華貴但觀眾對馬術不感興趣;哈巴狗雖然討人喜歡,在舞台上像雪球一樣滾動。但城裏許多人家都在養漂亮的寵物狗,觀眾當然也就缺乏新鮮感了。

陽光大馬戲團裏最棒的黑熊是隻公熊,名叫阿寶。阿寶應該説是陽光大馬戲團元老級動物演員了,一歲時從江湖雜耍班子購得,從藝已經六年,舞台經驗豐富,可以説是陽光大馬戲團裏的.搖錢樹。

俗話説,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黑熊也照樣如此,優點和缺點並存。阿寶什麼都好,就是有兩個毛病。第一個毛病是心氣太高,受不得半點委屈。第二個毛病是不喜歡陌生人來親近他。

元首夫人要觀摩陽光大馬戲團演出。在和元首夫人演‘人熊交誼舞’時,阿寶特別賣力,舞藝也發揮得特別出色。演出結束後,元首夫人不知出自什麼動機,要和阿寶再跳一支舞。可是阿寶鬧了點小別扭,不要再跳了。高導演沒辦法,只好叫另一隻脾氣好的黑熊頂替阿寶,圓球和阿寶倒有幾分相似,只好派圓球去和元首夫人跳‘人熊交誼舞’。

沒想到,圓球跳得非常出色,昆明各大報紙都在報道。那天傍晚,像往常那樣,田甜小姐牽着真阿寶的胳膊開始跳舞。突然有人高喊:這不是阿寶,馬戲團在騙我們!高導演以為在無法抗拒的藝術魅力面前,觀眾的情緒也許就會平息起來。高導演完全失算了,藝術的力量是很微弱的,看見那隻被元首夫人欣賞過的黑熊才是最重要的。高導演不得不把真阿寶牽下台去,換圓球來救場。

圓球一上來,就是一陣陣歡呼聲,尖叫聲。高導演展開緊急會議,探討這兩個黑熊名字錯位的問題。最終讓田甜小姐每天叫兩三千遍使圓球認可這個名字,可是結果並不理想。

有一天陽光大馬戲團為全省體校全體師生專場演出。當假阿寶與田甜小姐合作跳完一支舞時。全體學生都在高喊阿寶的名字。就在這時,真阿寶來了。氣勢洶洶撲上假阿寶。就在這千鈞一髮時,保安衝過來,廢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事情平息了下來。陽光馬戲團為了不讓悲劇重演,把阿寶關了起來。假阿寶每次路過這都會備受煎熬。馬戲團作出決定,為了不讓假阿寶有精神分裂症,把禁閉室給拆了。可沒當假阿寶路過時,仍然驚恐不安。田甜小姐感歎道:看來圓球內心的瘡疤始終沒有好!

讀了《黑熊舞蹈家》後我的感受是十分糾結。

《家》讀後感10

卡夫卡的這篇《飢餓藝術家》,在短短五千餘字的文字裏,用奇異的筆調講述了一個荒誕不羈但又充滿現實意味的故事:飢餓藝術家以表演飢餓為生,並以這樣的表演招徠大批觀眾。漸漸他對自己的表演產生了榮譽感,從沒有自覺自願離開過獸籠,還為別人不給他機會成為"空前偉大的飢餓藝術家"而深感苦惱。

他在籠子裏表演的時候,負責值夜班的看守故意離得遠遠的,躲在某個角落裏玩牌,給藝術家提供一個進食的機會。可是每當遇到這類的看守,藝術家情緒便是最低落,最痛不堪言的。因為他所追求的'是飢餓的藝術,是藝術本身,所以他不覺得飢餓是痛苦的,是難以忍受的,可以説,他要的就是這種飢餓,因為恰恰是飢餓才能展現他的藝術,才能夠成就他。

飢餓藝術家的一生是可悲的,對於自己的藝術他一直都在尋求觀眾的肯定與讚賞,而卻到死都沒有得到。飢餓藝術家的職業榮譽感讓他即使餓死也不會吃東西,但是觀眾並不能理解這種所謂的藝術,觀眾們認為作為一個正常的人類是做不到這樣的事的。因此,即使飢餓藝術家想方設法的讓人們監視自己,向他們展示自己的超能力,但無論如何也得不到人們的肯定。人們跟着時下的潮流之風每天都要去看一次飢餓藝術家的表演,沒有任何理由,只是趕個時髦罷了。

人們對飢餓藝術家的讚賞也是對飢餓藝術家行為的一種曲解,或許在觀眾看來,飢餓藝術家之所以應該被讚賞並不是因為他能在不進食的情況下依然能延續生命,而是驚歎於藝術家居然可以在眾目睽睽之下偷偷進食,並沒有人真正理解飢餓的藝術,因此,即使藝術家曾經名聲大振,他也是可悲的,因為他的藝術實際上是被觀眾褻瀆了。而後期飢餓藝術家來到了雜技團以後,更是得到了慘不忍睹的待遇,他已經完全不能勾起人們的興趣了,即使他自稱自己的技藝完全不減當年。

直到最後奄奄一息的藝術家貼近看管人的耳根説出最後的幾句話:"因為我找不到適合我胃口的食物。假如我找到這樣的食物,請相信我,我不會招人蔘觀,惹人顯眼,並像你,像大夥一樣,吃得飽飽的。"突然明白了:藝術家選擇死亡,是緣於無法尋求到一種認同,一種被世人被世界甚至是一種被自己的認同;也是一種絕望,一種在荒誕的現實中找不到生命的意義找不到自我存在的絕望,也許,每個人都一樣,缺的並不是食物,每個人,也並不一定會走上固定的哪一條路,而是一旦選擇了某種理想和信念,就會無畏的堅守下去,並且,不願輕易地放棄自己的堅持,就算這種堅持是錯誤而讓人絕望的。

《家》讀後感11

讀汪曾祺的小説,猶如看到了一幅幅漫畫,無需濃墨重彩,人物依舊鮮活,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熟悉歐亨利故事的人一定不會陌生歐亨利式的故事結尾。那是短篇小説創作大師在故事結尾的情節處理上的一種手段,讓主人翁的命運有所逆轉,雖是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大大增強了故事的藝術魅力和可讀性。

然而,小説《鑑賞家》卻不同於此,開頭第一句話作者就告訴了我們他要寫的這個鑑賞家叫葉三,且是全縣第一個。鑑賞家給我們的概念是:藝術家,懂得欣賞辨析,且學識淵博、高雅的人。那葉三是個什麼人呢?作者的下一句話就是:葉三是個賣果子的。這裏很自然地就會產生一個疑問:鑑賞家和水果小販之間的關聯。緊接着,作者又説:葉三不同與其他水果小販。如何不同?這個與眾不同的水果小販又是如何變成了鑑賞家的?所以,這個故事從一開篇,每一句話都彷彿是一個釣魚鈎,勾着讀者往下走。

現在看看葉三其人,這個作者用了一半的篇幅做了鋪墊的人物。葉三做生意沒有鋪子,不擺攤,也不走街串巷,他只給幾個大户人家送水果。僅這一點就夠特別的。他的水果都是千挑萬選的`,個個鮮靚,所以他從不議價。一個有個性的水果小販。他花在選水果上的時間要比賣水果的時間長出很多很多,四鄉八鎮,到處走,精挑細選。如此,葉三似乎不是個精明的生意人。但是葉三對待自己的小買賣很是很勤奮認真,既熟悉上家,有照顧下家,上下通達,卻也不失生意人的本色。

是不是先有畫家,而後才有了鑑賞家。畫家是四太爺,季匋民,縣裏的大户,在葉三送水果的人家之列。

四太爺不是一般的畫家,很有唐李白的遺風。李白是喝了酒,作詩,四太爺喝了酒,作畫。四太爺最不愛跟人談畫,尤其討厭假名士的附庸風雅。四太爺還擔心隨意間的一句話被外人傳來傳去,傳走了樣,所以連親戚間的走動也是能免則免。

但是,四太爺願意跟葉三論畫。既然是鑑賞家,那得評評畫呀,小説裏寫了三幅畫。四太爺畫了一幅紫藤,葉三説:紫藤有風,花亂。四太爺畫了幅老鼠上燈台,葉三説:老鼠頑皮,尾巴卷燈柱。墨荷一幅畫則是重點,葉三根據生活常識告訴足不出户的四太爺:紅花蓮子白花藕。切不可把白荷花和大蓮蓬畫在一起。

葉三賣果子只為了四太爺,四太爺送了葉三好多畫,葉三把這些畫都進了棺材。一個不拘一格的畫家和一個異乎尋常的鑑賞家。他們是那樣不相稱的一對人,卻有着很多相似之處,成了不一般的朋友。

《家》讀後感12

《家》以嫻熟的藝術手法,塑造了眾多富有典型的形象。每個形象都寫得血肉豐滿、個性鮮明、栩栩如生。

小説中的人物有七十來個,其中既有專橫,衰老的高老太爺,荒淫殘忍的假道學馮樂山,腐化墮落的五老爺克定,又有敢於向死向封建專制抗議的剛烈丫頭鳴鳳,温順馴良的梅芬,善良厚道的長孫媳瑞鈺等;以及受新潮思想、嚮往自由平等的覺慧、覺民、琴等青年覺悟者和叛逆者的形象。其實,《家》一書是寫在中國社會劇烈大變革時期一代青年走過的歷程。覺新、覺民、覺慧三弟兄代表了三種不一樣的性格,他們出身在四世同堂,黑洞洞的大家族公館中。正因性格的不一樣所走的人生道路也就完全不一樣。

覺慧就應是巴金老先生筆下具有一個代表性的新青年的一個典型人物。巴金曾在他的這個第十版序中這樣寫到:“一箇舊禮教的叛徒,一個幼稚然而大膽的叛徒。我要把期望寄託在他的身上,要他給咱們帶進來一點新鮮空氣,在那個舊家庭裏面咱們是悶得透但是氣來了。”覺慧正是這樣一個人物,他有着新思想,看到了社會的弊端,他反對舊禮教。同時,他也很幼稚。但是,他敢於反抗,並且最終衝出了那個封建禮教的大家庭的束縛,乘着不停東流的綠水走入了他嚮往的新生活。

書中還有一個個性顯著的氣息:到處閃耀着青春的色彩。這種單純而自然的環境就是作者本人所寫的那樣:“永生在青春的原野”,“我始終記住:青春是美麗的東西。而且它一向是我的'鼓舞源泉。”

巴金老先生筆下的《家》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而《家》的那些子弟們正代表了社會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例如:高家中專橫、衰老、腐朽的最高統治者高老太爺。他代表的正是政府機構中腐敗、貪婪的官員。那些官員仗着自我的官職,隨意支配人,在無形中,人們對他產生了怨恨,對他也產生了無形的威脅。還有像狡猾貪婪的四老爺克安的*官,他們運用自我的小聰明,毫無顧忌地從公家手中“榨錢”,行賄*賄是樣樣不缺。社會中也有像腐化墮落的敗家子五老爺克定的青少年,他們整日沉迷於網絡的虛擬世界,他們由於承受不了社會各方面的壓力自甘墮落。儘管有如此之多的“烏雲”,但它永遠遮擋不住“太陽”的光輝。

總之,《家》這部作品從思想資料上,對摧殘人的青春、性命的封建禮教和封建專制制度進行了憤怒的控訴,對那些在封建禮教的重壓下受苦、掙扎最後作了犧牲品的人們寄予了無限的同情,對那些為爭取自由的生活而奮鬥的人們進行了大力的歌頌。

《家》讀後感13

銀屏自縊的時候,體仁已經三天沒回那個小院兒裏去了。華太太告訴他銀屏還是又哭又鬧的老樣子,他不耐煩地推開房門的時候,迎面而來的是銀屏冰冷的屍首。

鳴鳳投湖的時候,覺慧在燈下熬夜寫着文字。他心裏還認為鳴鳳只是耍耍小女子脾氣,是為着自己幾天沒顧得上她。第二天他知道鳴鳳要嫁給馮太爺的消息,擦身而過的是湖水裏泡了一夜的鳴鳳冰冷的屍首。

先讀《京華煙雲》,才讀了《家》。看到巴金先生筆下的覺慧與鳴鳳,頓時想起了體仁與銀屏。不同的是,一份是有花無果的兩小無猜,一份是少年少女的月下花開。相同的是都是少爺與丫鬟,這份感情從誕生之初就註定是人們眼中的畸戀,註定不可能有結果。那是一個時代的'冷漠,也是一個時代女人的悲哀。

女人的愛情悲劇裏不能少了男人。可以説是體仁和覺慧的所作所為是兩人之死的導火索。銀屏被錦兒抬回小院,奪子之恨猶如剜心一般狠狠折磨着她。她終日不加梳粧,蓬頭垢面——受過華太太細心調教的她怎可能不知道這樣會失掉體仁的心?但失去孩子對一個女人的打擊是致命的,足以讓她忘卻一切歡樂,怨恨一切美麗。習慣了丫鬟美僕笑臉相迎的少爺體仁,過了幾天就受不了銀屏了——他走了,三天沒有回來。如果他始終對銀屏不離不棄,銀屏是不是不會自縊而死?如果他們等到了姚太太妥協呢?林語堂先生沒有寫出來的故事,誰也不知道究竟會如何。但毫無疑問的是,體仁冷漠的所作所為,無疑是壓在銀屏身軀上的最後一根稻草,壓碎了她的幻夢。

鳴鳳生命的最後一個晚上,也許她還存有一絲絲希望,希望厭棄舊禮制的三少爺能救她。命運有意書寫巧合——她要出嫁的事,整個宅院裏只有腳不沾地的覺慧不知道。假如覺慧少寫一篇文章,聽聽院裏的閒言碎語,他會不會毅然拋棄這個陳腐的家,帶着鳴鳳遠走?而恰好是這火上多了一滴油,燒盡了她輕如鴻毛的生命。遺憾抑鬱之後,覺慧的傷心似乎止步於此了。真像鳴鳳所想的那樣,她的死是一粒石投進湖水裏,層層漣漪散去後再也沒有人記得了。只可惜到頭來,鳴鳳死前的最後一句話還是:“三少爺,覺慧”。

人人羨慕花有惜花人的呵護,可是從未見過惜花人離去後花兒的枯萎凋零。這是惜花人冷漠之錯還是花朵嬌弱無力之錯?我想最大的傷害來源於背景的風雨吧。封建等級鎖死了銀屏和鳴鳳的未來,讓銀屏在開得正好時,鳴鳳還未開放時就已經凋落。銀屏,鳴鳳,只是時代車輪傾軋之下悲劇的小小縮影。百年來奴隸制度下無數少女的淚與血凝結成了一個暗紅色的模糊剪影,抽泣着,悲鳴着。所幸,在那新的黎明掃清陰影之後,這剪影融化、消散在逆光裏了。

《家》讀後感14

寒假時,老班要求班上每個人都要讀一本書,於是趁寒假閒來無事隨手抽的一本巴金先生的《家》,本以為會是那種晦澀難懂的書,翻了幾頁後竟讀出了興致來,便把它放在枕頭邊,每晚睡前都要翻幾頁。

我本是個急性子,每次閲讀《家》時,卻總能夠耐着性子慢慢看,既不囫圇吞棗,也不拖拖拉拉。每次閲讀都彷彿身臨其境,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裏,那幾個為了心中的理想為了新中國的建立而奮發向上,英勇向前的愛國青年的形象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中!《家》這部小説是從我國半殖民半封建社會中的一個大家庭中説起的,講述了一個封建家族的興衰史以及在這個家族中崇尚科學、熱愛知識的一些熱血青年對於自由、科學、新中國的奮鬥與追求…越是讀到後面情節越是跌宕起伏,情緒也隨着書中的情節而千變萬化,時而眉頭緊蹙,時而低首歎息,時而鼓掌喝彩,時而咬牙切齒……當看到長子覺新被逼無奈只得同意將懷孕的'妻子送到某偏僻陰濕的城郊待產時,心中那激憤痛恨讓我恨不得跳起來同那羣迷信勢力的老古董理論!憤恨之餘,也為覺新的軟弱無能而歎息,為當時封建社會整個的那種迷信氛圍而惋惜。

然而作為這個時代的一份子,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無奈,覺新屈服了不代表別人也會屈服,還有覺民覺慧這些愛國青年在為新中國的實現而努力奮鬥着!當看到同社會的社員告訴覺慧心中的理想有望實現時,我是開心的;當看到覺慧在書房裏徹夜忙碌着建設新中國的工作時,我是欣慰的;當覺民與心愛的女子想要擺脱封建的束縛而努力的時候,我暗暗為他們加油!在那個年代,能有這樣一批愛國的青年站出來呼籲人們為新中國的建設而努力是不容易的,中華民族正是因為有這樣一批熱血少年才能繁衍生息,變得愈加強大,繁榮富強!雖然這只是一部小説,但我想,偉大的新中國建成不僅僅靠紅軍戰士的努力,更有這樣一批敢於鬥爭、敢於追求的愛國少年才建成的。正所謂:好男兒頂天立地,心繫國家!讀完《家》,心中千滋百味難以言説。

《家》讓每一位讀者激昂、憤慨、勇敢。讓我看到了青春給予我們敢於改革的創新精神和動力。他們的熱血,他們的勇敢,他們的愛國精神感染着我,鼓舞着我,激勵着我,讓我在人生前進的路上遇到挫折時不再畏懼,而是勇敢的迎難而上!擁有一顆和他們一樣跳動不息的中國心,在遇到任何挫折的時候,都能夠越挫越勇!

《家》讀後感15

我有一個温馨的家,這個家給予我生命,並哺育我健康長大,我愛我家,但是我更愛我的另一個家,一座無私贈予我無窮知識的智慧搖籃—一座充滿生機的美麗校園。

校園,它是一朵七色花,花香瀰漫着天涯,勤蜂吟唱友誼曲,甜蜜點綴心中花。禮貌是你的裙,奮鬥是你的衣襟,奔跑在寬闊的操場上,行進在校園中。面對着這可愛的校園,面對着校園的篇章。當我第一天踏入金二中,心裏就無比的激盪,金二中就像是一名嚴肅的軍人,遵守規章在心上,它的配飾豔美,它的歷史輝煌,它的心態向上,我是金二中人,我以之而為自豪。

我的二中校園最美麗,清風攜帶花香,心中幾縷陽光,張開輕鬆的翅膀,飛向無憂的天堂,一進門小鳥是樹上的花朵,那蟬是樹的語言,耳畔響起的是愉悦的.旋律,眼前映現的是一幢幢教學樓,新教學樓後面是“進”字花園周圍環繞着小草,就像是一幅綠色的畫卷,綠翡翠,晶瑩剔透,沒有一點兒瑕疵,兩側的樹兒,清風修剪着它的頭髮。彬彬有禮的鞠躬問好,疲憊的眼睛,卻猶如清洗,美景的魔力,讓心中充滿愛意,寬闊的操場,一塵不染,學校的玻璃,淨如水,融入了空氣,環境是校園的容貌,潔淨代表着我們的好心情,讓我們用潔淨譜寫歌曲,共同吟唱,令我們驕傲的優美環境。

再讓我為大家説説紀律吧!嚴明的紀律,是學校的風範,文明的舉動讓學校燦爛。文明的腳步踏遍校園,幸福的空氣飄動瀰漫,彎腰撿起一片紙屑,拾起了善,也收穫了愛。對老師同學問好,是傳達幸福的語言,幫助困難的同學,是心靈的交織,是友誼的符號。每個角落都有着美好的編織一首無窮愛的曲,每個人心裏都有愛的脈搏,用真情去呼吸,用愛去感化每一片土地。我們在文明的藍天下生活,感受和諧的大地,一個個不良習慣在紀律中飄散。每一個都是文明的小使者,展開愛的羽翼,播撒歡聲笑語。文明是學校的一顆明星,紀律是襯托明星的夜,我們是守星人,將愛匯聚在一起,我作為學生會的成員,更應該最好,在守星人中最好模範帶頭的作用。

同住一個家,同用一種話,同用行動鑄造夢,同哭同笑到天涯。環境美,文明美。剪不斷的是情,流不盡的是愛,為此,我們只能用成績來彙報精心灌溉我們的校園。綠葉的痕,描繪着多少個拼搏的春,奮鬥的汗水,照徹真正的魂。

啊!我的家,用我成績來梳理你迷人的長髮,啊!我的學校,好一個醉意的春,我願變成蝴蝶,增添你的豔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