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格列弗遊記》有感大綱

讀《格列弗遊記》有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38W 次

讀《格列弗遊記》有感1

一打開《格列弗遊記》的目錄,詳盡有趣的內容就深深的吸引了我。小人國、大人國……一看就知道一定十分的有趣。我便迫不及待的翻開了書。

讀《格列弗遊記》有感

利立普特,也就是小人國。這是一個十分發達的國家,那裏的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錯,對人對事也很清楚、明事理。但他們的政府實在是不怎麼樣,國王聽信小人的讒言,朝政之內拉幫結派、爾虞我詐,根據繩上舞蹈選拔官員,與鄰國有連年征戰。作者在這裏其實並不僅僅寫了利立普特的故事,更是諷刺了當時的英國政府,當時的英國朝政內也與利立普特相似,託利、輝格兩政黨爭權奪利,英法兩國戰亂不休。這就是作者的高妙之處,因為當時英國內的作者看到利立普特就會聯繫到自己的祖國。作者的描寫十分的生動,讓人好像就跟着他在利立普特暢遊,看見的那些可愛的小人。

布羅卜丁奈格,也就是大人國,這裏的學術不發達,但卻有一個英明的君主,布羅卜丁奈格的國王性格儒雅、聰明、善於思考,格列佛給他講述的有關英國的事情他聽的很認真還提出的很多值得思考的問題,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與主張。他公正無私、治國有方、蔑視權利、主張和平。在格列佛的眼中,他是一個理想君王的形象。但作者在描寫這裏的人時,卻擴大了他們身上的缺點,我覺得的這對於人類的諷刺有些過分。

勒皮他飛島國,作為讀者,我十分厭惡這裏愚昧的人,這裏的人只回研究數學和音樂,對於其他的學科不聞不問,十分輕視,他們的飛島是一個固定在金剛軸上的飛行器,據説寫這個,作者是為了諷刺當時的皇家學院對飛行器研究熱情。這裏的人研究數學紙上談兵,不切實際,真是十分的諷刺啊。

慧胭國真是一個令人嚮往的地方,這裏的慧胭勤勞,乾淨,熱愛勞動,有禮貌,舉止端莊,樂於助人……更別説他們的誠實與真誠不説謊,在這樣的一個社會裏時間久了和野胡在一起就不習慣了。

我希望我們每一個讀過《格列弗遊記》的人,都要向布羅卜丁奈格的國王和慧胭學習,是社會和諧。

讀《格列弗遊記》有感2

曾聽説過這樣一段話:“一個故事之所以人盡皆知,是因為它飽含着永不泯滅的人性;一段歷史之所以千古流傳,是因為其藴含着不朽的精神傳奇;一部文學作品之所以享譽中外,是因為它時時奏響着真、善、美的旋律。當他們彙集到一起,就搭建起世界最神聖的文學殿堂。”

小説《格列弗遊記》的作者是十八世紀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曾因創作了大量抨擊地主豪紳的英國殖民政策的政論的諷刺詩而深受歡迎。但他的諷刺小説影響更甚,《格列弗遊記》正是其中的代表作。

在這本書中,作者以一個在海上四處漂泊的冒險者的口吻和身份,來描述了主人公格列弗親身經歷和見聞。從夜郎自大的小人國,到自以為是的巨人國,又到愚昧遲鈍的飛島國,最後到和平安定的慧駟國。每個國家都有其突出的毋庸置疑的優點,也或多或少有其不容忽略的弊端。、

其中最讓我覺得有趣的地方,就是巫人島,拉格奈格和慧駟國。無人島上的居民都是巫人,年齡最長的可以繼任島主或長官,可以召喚鬼魂。格列夫便請求長官召喚他所想見的鬼魂,知道了亞歷山大帝不是毒死的,是因為飲酒過度發高燒死的,也見到了許多過去幾百年中歐洲國家最為顯赫的人物。最終,格列夫明白了真正的歷史根本不是那些狂妄的作家所描述的那樣。他們説,最偉大的戰功是懦夫所為,最聰明的建議是由傻瓜提出的,最真誠的是那些阿諛奉承的人,最虔誠的是那些不信佛的人,還説告密者説的都是真話。多麼具有諷刺意味啊!獲得高冠貴爵的人是通過各種不堪手段奪來的,忠君愛國的人卻被送上斷頭台。

拉格奈格是一個懂禮貌卻又十分慷慨的民族,他們國家極少數嬰兒出生時額頭上有紅點,這些人就是長生不老者。然而因種種原因:語言不斷變化,學習能力退化,記憶衰退等,而在無限的生命中失去了好奇心和求知慾,麻木的無異於木偶。

慧駟國是一個令格列佛樂不思蜀的國家,它是理性與美德的完美契合地,也是讓人流連忘返的世外桃源,在那沒有戰爭,沒有刑法,沒有暴力。難怪格列佛無論如何都不願再回到自己的國家了!

與此同時,作者的敍事技巧和諷刺才能也在此書中發揮得淋漓盡致。隨心所欲下的幽默敍述,風平浪靜下扣人心絃的故事情節,雲淡風輕間發人深省的哲學思考,動物的、人性的,明亮的、灰暗的,愚昧的、先進的`,幼稚的、智慧的,一切一切,無不清晰而準確地呈現在讀者面前。時而讓我心領神會,開懷大笑;時而讓我陷入沉思,若有所悟;時而讓我哭笑不得,無可奈何。儘管它在本質上是一部諷刺文學作品,而整體上卻是輕鬆而明快的基調,因此絕對不讓我感到絲毫的無望與悲傷,更沒有濃厚的憂鬱氛圍使我沉陷。它是孩子們的,更是大人們的;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它讓我對人類社會深入思考,深受啟發。

這是一次奇異的航海旅行!

讀《格列弗遊記》有感3

在這個看似漫長的暑假,用一本好書填補時間給予的空缺,我想是十分明智的。而這個暑假我很慶幸有《格列弗遊記》陪我一起度過。

英國現實主義小説興起於19世紀。但在19世紀30、40年代英國現實主義發展迅速。但是19世紀初英國社會中追名逐利、腐化墮落等醜惡行徑習以為常的貫穿在人們生活中。致使忿忿的作者們決心用筆來對英國社會的政治、道德、宗教和文化等方面進行批判,進行對這個社會的重新審視。這些無非是想喚醒資本主義社會日益尖鋭的的統治是否正確。拯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人類。

狄更斯的小説正是如此,他描寫了英國資本主義的勞資矛盾,揭示了下層人民的悲慘命運和資產階級的偽善。具有強烈的批判性和揭露性,特別注重描繪社會的黑暗和醜惡現象,以及社會下層“小人物”的悲慘遭遇。

《格列弗遊記》是斯威夫特一部傑出的諷刺小説,出版兩個多世紀以來,被翻譯成幾十種語言,在世界各國廣為流傳。作品運用諷刺影射的手法,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的社會矛盾,揭露了當時統治集團的XX和罪惡,並抨擊了侵略戰爭和殖民主義。儘管是對宮廷和政治家的諷刺,但作品卻超越了它的時代和地方的侷限,被認為是文學的偉大寶庫之一。正是這份經久不衰的珍貴,讓我們隔着世紀看到了一個人類所謂的“現代社會”。

《格列佛遊記》用“大人國”“小人國”。抨擊了英國18世紀的資本主義統治,頗具諷刺色彩的格列弗歷險的第一地是小人國。在那裏他一隻手能拖動整支海軍艦隊,一餐飯要吞吃一大批雞鴨牛羊外加許多桶酒。小人國的人為了把他這個龐然大物運到京城,動用了五百工匠,無數繩索,九百擔起重機、搬運任務的“大漢”,一萬五千匹“高大”御馬等等。在如此渺小的一個微縮國度裏,所有的雄心和邀寵,政爭和戰事都不免顯得“雞毛蒜皮”。

黨派之爭以鞋底高低劃分陣營,“高跟黨”與“低跟黨”你爭我鬥,勢不兩立;相鄰的國家不但想戰勝並奴役對方,還要爭論吃雞蛋應敲哪頭之類雞毛蒜皮的“原則”問題。

小説第二卷裏更是指名道姓地批評了英國。格列弗長篇大論地向大人國國君介紹英國的歷史、制度和現狀,以及種種為國家為自己“掙面子”的事。不過,用大人國的眼光看,英國是利力浦特般的蕞爾小國,它的歷史充斥着“貪婪、鬥爭、偽善、失信、殘暴、憤怒、怨恨、嫉妒、陰險和野心”所產生的惡果。

這部小説不但抨擊社會現狀,還有意識地模仿了語言和文本。格列弗在小人國抄錄了一段官方文告,它讚頌國王是“舉世擁戴”的“萬王之王”,“腳踏實地,頭頂太陽”,等等。但是,無處不在的格列弗眼光,提醒着我們那位國君不過身高十幾釐米。“言”與“實”的差距使人捧腹不止。

在第四節裏,簡明的文風雖然依舊,但被描述的已是人獸顛倒的怪誕景象;馬成了理性的載體,而人則化作下等動物。

他不斷尋找着“逆境叢生”的感覺,這點就是他歷盡艱險後重新踏上自己國土的主要原因。為此他的經歷更是讓人們所驚歎,他所擁有的勇氣讓人們所折服。格列佛遊記這本書每一章從中透露着不同的思想,令人深思,令人瞭解許多當時社會存在的問題。同時他譴責了X,流露出同情下層人民的苦難與不平等地位。用一本書喚醒一個時代,用一個思想拯救着水深火熱中的小人物。這就是抨擊當時英國社會墮落與XX的諷刺小説《格列弗遊記》。這就是以擅長採用辛辣手法諷刺社會而被人們所喜愛的大作家斯威夫特。

通過小説我們看到了那個滿是爾虞我詐,尖酸刻薄的時代。隔着時空讓我們穿越那裏。走向未來。

讀《格列弗遊記》有感4

《格列佛遊記》因深得孩子們的喜愛而知名於世。

格列佛,一個天生喜歡冒險,不甘寂寞與無聊的人。他的記憶力很強,善於學習和觀察,善於思考,性情樸實温和,對人態度友好,心地善良,易與人交往,知恩圖報,有君子之風,願意將自己所瞭解的先進的思想知識和他人一起分享,願意幫助朋友,為了朋友他甘願冒生命危險,也會隨時準備抗擊一切對朋友不利的人。他聰明機智,有膽識,處世圓滑合理,説話巧妙伶俐,做事堅決果斷,能夠急中生智,對於面臨的困難不退縮,能夠見機行事,抓住一切機會追求自由,有着極強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夠成功。他為人坦率、愛國,也十分顧惜自己的面子,對敵視他的人充滿了仇恨、厭惡與鄙視,但敬重高尚,知識豐富的學者。總的來説他是一個具有質疑精神、酷愛真理、有忍耐力的遊者。

佛利姆奈浦是利立浦特國王的一個寵臣,對於國王他一味阿諛奉承,為了討好國王,他會想方設法讓其開心,甚至願意做出威脅自己生命安全的行為來得到國王的歡心。反過來對人民卻頤指氣使,看不起平民,認為他們比自己低級。佛利姆奈浦有才能和本領,但卻不將此運用到正途上來,沒有為百姓做多少好事。他心眼極其狹小,嫉妒心強,對於黨派鬥爭十分熟悉,痛恨比自己有能耐的人,並且睚眥必報,喜歡暗地裏給人打小報告,誣衊他人,做事毒辣,不計後果,不擇手段尋找機會來進行打擊報復,不給對手留下絲毫的餘地。在格列佛看來,他有陰暗乖僻的本性,狡猾奸詐,口蜜腹劍,並且多疑,猜忌心很強,甚至會無端地懷疑自己的至親和至愛,是一個受人鄙視的人。格列佛遊記讀後感600字

布羅卜丁奈格國國王,他容貌雄健,性格和善儒雅、聰明、認真,做事仔細,一絲不苟,理解力甚是突出,熱愛藝術,尤其酷愛音樂,非常博學,思維清晰,流暢且不華麗,好奇心很強,善於提出疑點和不同意見,喜歡學習先進的東西,吸取自己以前沒有學習到的知識,認識事物迅速通透,但由於環境所限,與世隔絕,對於別的事物知道不多,就不可避免的有點固步自封,產生了一些偏見及某種狹隘的思想。國王待人可愛可親、理智、正義、仁茲,讓人容易親近,愛護自己的國家和自己的臣民,不喜歡甚至是鄙視有陰謀、虛偽、背信棄義、殘暴和有嫉妒心的人,心裏沒有任何非人道的念頭。在格列佛看來,他具有令人崇敬、愛戴和敬仰的所有品質,有傑出的才能,偉大的智慧,高深的學問,有統治國家的雄才,有一種天生為王的人格魅力。

這本書讓我們學會了如何堅強地面對世間萬物,在困難面前,我們必須堅強地面對。

  

讀《格列弗遊記》有感5

我一向自詡讀書甚多,常常冷不丁地從書中揀一句出來,把和我談話的人説得瞠目結舌,然後誇誇其談的告訴他出自誰誰誰的某某某名着。每當這個時候,我總會很得意,就以為自己已經博覽羣書,通天曉地了。還裝出一副文縐縐的樣子,像中了狀元郎似的,好不驕傲了。昨天,我與好友M君正在閒談,正起興時,我眼珠子一轉,腦筋一動,又冒出一句托爾斯泰的名言來,並用調侃的語氣問他説看過這篇文章沒有。他很惱怒,大聲質問我:“你太自以為是了,我問你,《格列佛遊記》,看過沒?”這一下可把我問住了。説實話,我對這部世界名着早已久仰,但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沒能拜讀。於是,找了個空閒的時間,去書店把這本書捧回了家。

古人讀書有頭懸樑,錐刺股之説,而我讀書大概也有此種精神吧。只兩天,這本二指厚有餘的大書就被我看完了。本書主要講述了主人公格列佛先生的奇遇。這本書第一站是小人國利立浦特。小人國的確小,格列佛一隻手就能拖動他們的整隻海軍艦隊。大致説來這是個十二分之一的微縮國度。作者耐心的描述格列佛一餐吃了多少雞鴨牛羊,喝了多少桶酒等等,反覆的提醒讀者牢記這個比例。例如,小人國的國民為了把他這個龐然大物運到京城,動用了五百名工匠,搭建了一個長七英尺、寬四英尺、有二十二個輪子的木架:但是主要的困難是怎樣把作者抬到車上。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豎起了八十根一英尺高的柱子。工人們用帶子捆綁住作者的脖子、手、腳和身體;然後用像作者他們包紮物品用的那麼粗的繩索,一頭縛在木柱頂端的滑輪上。九百條大漢一齊動手拉這些繩索,不到三個鐘頭,就把他抬上了架車……一萬五千匹高大的御馬,都有四英尺多高,拖着我向京城進發……在這般小的玩具世界,所有的雄心和邀寵、政爭和戰事都不顯的渺小委瑣。而後,格列佛又來到了大人國,他與大人國國王的一段對話,不僅構成對英國的批評,也展示了兩種不同的思路,並使它們互為評議。《格列佛遊記》的諷刺在揭示現狀的同時,也構成對某些語言的模擬和挖苦。這也是我之所以喜歡這本書的緣故。這個較有人情味的格列佛,把小説帶向另一個層面的諷刺:即對人性的懷疑。

兩次尺度轉換起了某種否定的作用。到了大人國,這點就變的十分明確了——因為格列佛自己也變成了“小人”:他用自己少得可憐的幾片小金幣向那裏的巨人討好;他弄刀舞劍,展示自己的勇武;他和王后寵愛的侏儒鬧矛盾、鬥心機。但他的討好保護人的行動又實屬迫不得已——因為他隨時可能被任何外在的力量傷害。而説它所謂的諷刺意味,則又可以用書中的另一句話來詮釋,“一個人如果要在與他的地位完全不可相比的人們面前保持自己的尊嚴,即使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也是徒勞無益的。轉眼見又到了書的第三卷,飛行的島國,這一卷在我看來是最為引人入勝的了,作者再一次去進行航海,但一樣也是遭遇的厄運,他被漂流到了一個荒島之上。卻意外的發現了飛行的島國——拉普他。這裏的人十分奇怪,似乎對樂器有種莫名的喜愛,他們除了把飯菜都做成各種各樣的樂器形狀以外,還時不時的就皇帝連同所有大臣拿上樂器演奏三個小時。並且把音樂視為評判一個人的標準,如果不懂音樂,或是不精通音樂,那他不管有何德何能,也是要比別人矮一頭。格列佛先生在這裏先是受到了很好的待遇。他去參觀了位於飛島國的陸地領土上的首都拉加多,並去遊覽了着名的“設計家學院”。在這裏見到了許多的奇人,瞭解到了許多奇怪的事,甚至見到了一台能自己寫出哲學,詩歌,政治,法律,數學和神學着作的書。作者在這裏呆了一段時間後也離開了這個地方。隨之來到了本書的第四卷,慧馬國。格列佛在慧馬國裏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他完全融入這個社會,以致於與暗喻人類的耶胡交往時形成強烈的反差,因為他們總是以懷疑的眼光看待他的誠實,使他感到失落,對人類產生了極度的厭惡。他諷刺地道出了當時英國的特點:“貪婪、黨爭、偽善、無信、殘暴、憤怒、瘋狂、怨恨、嫉妒、淫慾、陰險和野心。”他挖苦地描述了人獸顛倒的怪誕現象:馬成了理性的載體,而人則化作髒臭、屎尿橫飛、貪婪刁難的下等動物耶胡。他大談人的天性,就是心甘情願被金錢所奴役,不是奢侈浪費就是貪得無厭。看完《格列佛遊記》之後,我們不能不審視自己,我們身上有沒有這些頑疾劣根的影子。

總而言之,《格列佛遊記》既是一部膾炙人口的優秀小説,也是一章具有着強烈諷刺意味的哲理文。他諷刺了社會上的種種醜惡,卻又不明説出來,而是巧妙的將它們安插在書中的故事中,把人類貪婪,為了謀權牟利的心機在小人國的大臣們身上體現出來。把人類妄自尊大,自以為是,掠奪殘忍的本性在與大人國的交往中體現出來。至於飛島國與慧馬國的啟示,在上面我已經説到了。作文

讀《格列弗遊記》有感6

《格列佛遊記》是18世紀英國傑出的諷刺小説家喬納森·斯威夫特。他以諷刺小説反映出18世紀前半期英國社會的社會矛盾,毫不留情地揭露和批判了英國統治階級的和罪惡,以及英國資產階級在資本原始積累時期的瘋狂掠奪和殘酷剝削。

這本書講的是主人公格列佛因為熱愛航海,就以一個醫生的身份出海。但每次航海都不順利,先後去了“小人國”、“巨人國”、“飛島國”和“慧因國”。在這四個國家裏,格列佛分別擔當着不同身份:在小人國裏他是人山和巨人;在巨人國裏他是小矮人;在飛島國他是怪物;在慧因國他是野胡。

讀了這本書,我知道了做人要勇敢、誠實、善良,不能有嫉妒心。總之,這本書讓我收穫很大。

讀《格列弗遊記》有感7

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格列佛遊記》的書,它是18世紀初期諷刺家喬納森斯威夫特的代表作。

格列佛到達的第一個國家是小人國,在那裏,那裏的君主野心勃勃,大臣也貪婪成性,國王用跳繩的方法選拔官史誰跳得高誰做大官它們鄰國發生戰爭竟然是吃雞蛋先敲哪頭的小事。

又到了大人國。那裏的人很大格列佛極力討好國王,可是國王卻指出格列佛的的同胞們是可憎的毒蟲最有害的一類,接着又到了飛島國和慧駰國。可是讓他很失望,於是又回到了自己的國家。讀完了這本書,我想我要好好學習,將來把祖國建設的更強大,更美好。

讀《格列弗遊記》有感8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它叫《格列佛遊記》他是我媽媽買給我做開學禮物的,可是我跟本不看,於是媽媽讓我中午看看。

我便很不情願的拿起來看看了,可我剛看了幾段就被那神奇的小人國給吸引住了,小人國的國王那可愛又搞笑的表情讓我哈哈大笑,但是,看到一座座樓房和一位位小人倒下、死亡,我又感到陣陣心痛。

這本書讓我好像身臨奇蹟,我十分喜歡這本書,因為它真的很好看,大家一定要好好看看啦!

讀《格列弗遊記》有感9

這本書講述了格列佛因為和魯濱孫一樣的愛冒險,所以在一次出海的風暴中流落荒島,但他不甘寂寞與無聊,所以會在島上進行一些奇妙的冒險活動。

有一次他進入了利立浦特王國,實際上也就是進入了小人國,他進入了小人國之後因為自己善於觀察和學習,也善於思考,受到了利立浦特國王的熱情款待,也受到了當地居民的愛戴,因為有幾個當地的居民不聽禁令,攻擊了格列佛,當地士兵將其抓住,送到了格列佛的手中將由格列佛處置,格列佛只將它們嚇了嚇就將他們放了,還請國王將他們放了,他們非常感謝格列佛,因此當地的人們知道了格列佛的善良都很願意和他做朋友,還有一次國王防止格列佛大開殺戒,變將他的匕首,手*,手錶等全部沒收,他不但積極配合,還沒有被搜到的口袋中的危險物品全部上交給了國王,深的國王的信任,每天都有肉和酒管飽他吃。

最後,他幫助國王將不來夫斯庫帝國的50艘最大的戰艦搬回了利立浦特王國的最大的港口,幫了國王一個大忙。

通過這篇文章是我懂得了,面對苦難時不退縮勇敢面對,見機行事,要善良,善於觀察和學習,勤于思考,願與人分享,與幫助自己的朋友,不分地位的大小,充滿對敵人的鄙視、仇恨和厭惡!

讀《格列弗遊記》有感10

格列佛遊記是喬納森·斯威夫特的一部遊記體諷刺小説,以裏梅爾格列佛船長的口氣敍述周遊各國的經歷,通過格列佛的生活,反映情況18世紀前英國統治的*敗和罪惡,表達了作者的思想觀念,深刻反映英國議會中毫無意義的黨派亂鬥,統治集團的昏庸腐朽唯利是圖,對殖民戰爭的殘酷進行揭露披判,歌頌了殖民地人民反抗統治者的英勇鬥爭的精神。

當中的“宮廷遊戲”和“語言的妙用”兩部分我很喜歡。

“宮廷遊戲”描寫了宮廷內有重要的官職的人和希望得到皇帝寵幸的人。舉行這種比賽的時候往往會發生致命的意外,主人公親眼看見三個候選人跌斷了胳膊和腿。

本章中利立浦特小人國的遊戲,利立浦特用這種方法選拔官員,候選人必須冒着生命危險來從皇帝手中獲得各色絲線。也就是高高的官職,而小人國的官員腰上都纏了絲線,這也只能説明他們全是奸佞獻媚的小人。

“語言的妙用”中作者本是反對廢除口語。但他卻以憤慨的心情談到了婦女與俗人的的日常語言,他是在批評英國的殖民統治政策,很巧妙地用語言進行諷刺,使讀者更加深刻的體會到作者的用意,正如前言所説,用檸檬汁在白紙上寫字是看不出來的,可是如果把紙放到火上烤一烤,字就顯現出來的,作者正是利用這點讓讀者自己從中去發掘品味。這樣的文章也才會讓讀者更加感興趣。

作者其實只是一個8世紀普通的英國人,同時也是一個不尋常的魯濱孫,因為他每到一個地方就會認識那裏的的社會,以及種種形式的生活。有人説這是一篇童話小説,因為中間夾雜着許多童話元素,但其實這是作者經過許多構思,並通過豐富的構思才寫出這樣一篇集聚諷刺意味的小説。

《格列佛遊記》以完美的藝術形式表達了作者的思想觀念,用諷刺手法虛構幻想的離奇情節,剖析了英國社會的殘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