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肖邦故園》有感1000字大綱

讀《肖邦故園》有感1000字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55W 次

讀了《肖邦故園》的散文,這詩化的語言,傳奇的經歷,給我很深的觸動。

讀《肖邦故園》有感1000字

這個流浪在異鄉的天才,憂鬱羸弱,創造了浪漫主義與民族主義集一身的世界著名鋼琴曲,創造了集氣勢恢宏與抒情纏綿與一體的樂曲。他在幼年7歲即作曲,曲風抒情柔和。在巴黎流浪聞波蘭解放,精神振奮,作下了一生中最重要的許多激昂的樂曲。在晚期,因憂鬱,樂曲安於現狀,失去了肖邦獨特的最經典的生命魅力。

肖邦故園,在熱那佐瓦沃拉,這是一座凋敝的淒涼的房舍,室內只有一架鋼琴,沒有其他陳設。而作者凋敝中看到了整個莊園當年的繁華奢靡的盛況,着墨描述,凸顯了肖邦之住處的簡陋,凸顯了肖邦出身地位的低下,同時暗示了偉大的音樂作曲家早年夭折的悲劇。

肖邦故園,鄉間多麼美麗。那彎曲的小路通向遠方的樹林,那參天的古樹,歷盡滄桑又散發着無窮的活力。這裏彷彿有瑪祖卡曲,這波蘭的民族特色的樂曲在迴響。春季,山花爛漫,夏季,白色黃色的睡蓮慵懶地點綴着無邊的綠,秋季、冬季的景色更有韻味。這美麗的波蘭鄉間,即使少有人發掘這獨特的魅力,作者波蘭詩人小説家、劇作家伊瓦什凱維奇卻從一組組景色中找到了和音和半音的來源。

在肖邦的房前,感到了他正待遊人離去後安詳地坐在鋼琴前奏響鋼琴曲。每一位遊覽的人都是在和肖邦促膝談心。讀到此,我感動至深。1930年,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波蘭戰役中,受德國攻佔,肖邦不得不為了振興波蘭,發展自己的作曲水平而流落巴黎。他曾在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信中談到,家中的妹妹也許正在經受無情的蹂躪,家中的父母生死未卜,家中的弟弟也許正在被敵人奴役……在波蘭第一次推翻殖民統治戰役勝利後,肖邦曾乘車回國但為追趕上班車。他要親自參加國慶的盛筵,分享民族團結的慶功酒。

這思鄉的遊子滿懷強烈的愛國之心,與巴黎上流社會的許多名人奮然絕交。即使身居巴黎上流社會,享用着豪華的生活,肖邦仍把身份定為因亡國流落他鄉的異邦人。他從巴黎上流社會的糜爛、虛假、暴力感到了滅亡的.即將來臨。憂憤中病弱的身軀染上肺炎,離世後,受到法國的阻止,只能按照遺囑身體埋在巴黎,心臟運回波蘭,讓心跳永遠與祖國在一起。雖然不懂鋼琴和作曲,我也受到感染,彷彿也在與肖邦促膝談心。這愛國的遊子多麼迫切地回到波蘭祖國的懷抱,即使只有心在這裏。這足以展現了這個民族的反壓迫傲然崛起的氣節。

離別曲,這是肖邦認為他所寫過的最優美的旋律曲,音樂寧靜以致遠,好像遠離了塵世的一切,整個人的思緒都漂浮在空中,來到了寧靜優美的波蘭小鎮,然而節奏驟然變得急促有力,感覺到暴風雨的迫近,危難即將來臨。災難漸漸過去,舒緩的節奏,帶着一種強有力的情緒,在對祖國依依惜別的惆悵中有一種堅定和執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