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藝術概論的讀後感

藝術概論的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56W 次

藝術概論這本書,可以讓你從中學到很多關於藝術和生活的知識。小編整理的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藝術概論的讀後感

  藝術概論的讀後感1

《藝術概論》,這本書注重從美學和文化學的角度來研究藝術,力求探索和發掘藝術的人文精神;吸收了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在體系和內容上都有新的拓展;論述深入淺出,例證豐富,又感性認知到理性昇華,符合認知規律。這本書是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作者是彭吉象。這是第三版。

藝術還可以是人的知識,情感,理想,意念綜合心裏活動的有機產物,是人們現實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現。藝術屬於娛樂遊戲文化的範疇,是人們為了滿足自己對主觀缺憾的慰藉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為需求而創造出的一種文化現象,這種文化現象的本質特點是用語言創造出虛擬的人類現實生活。

《藝術概論》這本書,可以讓你從中學到很多關於藝術和生活的知識,藝術包括實用藝術,造型藝術,表情藝術,綜合藝術,語言藝術,以及雜技,曲藝,木偶,皮影等歷史悠久的民族民間藝術。這本書告訴我,藝術與生活息息相關,我們的生活裏不開藝術。通過藝術,我們可以創造更多方便我們生活的東西;通過藝術可以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通過藝術可以凝練我們的精神面貌!!藝術,是靠我們用心去發現,去領悟的。學習和領悟會有一個過程,但我們用心留意身邊的每一樣事物,都會有所領悟,發現藝術!己的身心健康,為將來邁入職場打下堅實的基礎。

  藝術概論的讀後感2

《藝術概論》是以人類社會的一切藝術現象為研究對象,闡明其性質、特徵及基本規律的一門社會科學。具體地講,它涉及藝術的發生發展、藝術家、藝術作品、創作過程、藝術風格、藝術欣賞、藝術批評、藝術市場等。它是藝術理論家從一定的立場出發,在一定的藝術理論指導下,對諸如藝術本質、藝術現象、藝術創作、藝術批評等予以深入地分析、研究和理性的思考結晶。其目的是指導藝術家的藝術實踐和促進藝術的良性演進。

《藝術概論》屬於藝術學的範疇。所謂藝術學是指有系統性地研究關於藝術的各種問題的科學。其主要內容包括:藝術概論、藝術史、藝術批評三方面。它是近世新興的一門學科。《藝術概論》既是一門具有系統綜合性和開放性的藝術理論課程,又是準備踏入神聖藝術殿堂的人和高等學校藝術專業學生的一門共同的藝術基礎理論的必修課。 在本課程的學習過程中,讓我受益匪淺

藝術概論是以各門藝術的普遍規律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具體地説,藝術理論要綜合地研究、考察人類社會的一切藝術現象,探索和揭示各種藝術現象共有的普遍規律,主要是研究各種藝術現象的共性問題,藝術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範疇問題。這裏需要明確兩點:一是藝術理論與藝術史、藝術批評的關係;二是藝術理論與部門藝術理論的關係。

  藝術概論的讀後感3

19世紀實證論批評家聖佩韋等人重視對作家的研究,發展到20世紀中葉結構主義、符號學重視對藝術作品本身進行研究,直到20十幾下半葉接受美學、讀者反應等理論相繼出現。

接受美學,誕生於60s末70s初的德國,迅速在世界引起很大的反響。接受美學主張:研究文學與文學史,必須側重研究讀者的接收過程。

主要理論:

(1) 姚斯的“期待視野”:指在文學接受活動中,讀者原先的各種經驗、素養、審美趣味等綜合形成的對文學作品的一種欣賞水平和欣賞要求,在具體閲讀活動中,表現為一種潛在的審美期待。

要求作品與讀者的期待視野應有一個適度的審美距離。一方面作品應當使讀者出乎意料之外,超出其原有的期待視野;另一方面,作品又不能過分超前,不能讓讀者的期待視野處於絕對陌生的狀態,這樣會使讀者感到索然無味很難接受(先鋒派藝術作品曲高和寡的原因)。

(2) 伊賽爾的“空白”:指文本中未寫出來的部分,只是文本向讀者所暗示或提示的東西,需要讀者運用自己的想象去填補。因此,任何文學文本本身都是一個“召喚結構”,召喚讀者填補“空白”。

接受美學認為,藝術創作過程實際上是藝術家與欣賞者不斷交互作用的動態過程。

英國學者科林伍德認為“我們所傾聽的音樂並不是聽到的聲音,而是由聽者的想象力用各種方式加以修補過的那種聲音,其他的藝術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