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8篇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8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01W 次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8篇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8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1

寒假轉眼即逝,細細思量,留下了的除了家人朋友相聚的那份温馨快樂,還有存在心底的那份收穫————忙裏偷閒拜讀了“另類校長”鄭傑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讀完全篇,掩卷而思,正如他自己在此書開篇所言:這是一本無害的書!他讓我對教師這份職業的選擇多了一份安慰,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追求。現將讀書體會歸納如下幾點:

  一、做一個真實的老師。

始終認為:“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也一直在心底深處維護“師道尊嚴”,於是乎在孩子們面前,我一直高高在上,無所不能。希望自己的學生惟命是從。看完《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已是頭涔涔而汗淋淋了。孩子慢慢大了,老師如果在學生面前假裝什麼都懂,反而給學生以假的印象。反之,如果老師在適當的時候哼上一曲,可以調走得找不着了,在適當的時候露上一小手,哪怕有着明顯的破綻,在孩子們哈哈一笑中,讓孩子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你,一個有血有肉的你,一個和他們一樣在許多方面有着這樣那樣不足的你,孩子們和你的心理距離一下子拉近了許多。另一方面,如果你在適當的時候慷慨激昂的來幾句演講,聲情並茂地來一段朗誦,不經意間很專業地評一下當天的球賽,讓學生眼前一亮:原來我們的老師還有這麼一手!學生對你的好感馬上激增。總之,讓學生了解一個真實的你!

  二、做一個有責任感的老師。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原是鄭傑寫給他們學校教師的,這又可想見他是一個多麼有責任感的校長。但全書更是對處於現代化、信息化時代,處於課程改革波峯浪尖的教師忠肯的建議。它不違避現今教育的弊端,蹲下校長並不偉岸的身軀,和教師直面困惑,尋求希望。此中建議,你會感受到,你在真誠的被尊重,被理解,被支持,被幫助,而不是受支使受指責。真誠又充滿了精神氣,善意又充滿了鼓動勁,靈動又充滿了人性化。從他身上我更多看到是責任。

  三、做一個善於反省的教師。

文中有這樣一段話,“中國文化中有一個詞是‘反石,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包括我們的學生,包括我們教師自己,對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其實自身都有較全面的認識,但是真正會去反思還比較少。我們做為一名教師需要不斷地終身地學習。我們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總是説自己加強要自己業務與政治的學習。而實際上往往成為一種泛泛而談的“學習”。我們教師離不開終身的學習,一旦自己停止了學習,那麼工作如同機械的運作,便毫無意義,沒有活力。鄭傑校長在書上論述:真正的學習並不是一個人關起來苦讀,或如古人那樣需要懸樑刺股地讀死書和死讀書。真正的學習藉助於有效的表達和傾聽,他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以開放的心靈容納別人的想法。他經常會自問和反思“為什麼”,理性地分析並得出結論,然後他會和別人充分交流,並對不同於自己的觀點抱寬容和尊重的態度。而我們在學習時常常不考慮與人溝通並聽取別人的觀點,而無法超越自我的侷限,或不能從錯誤中學習。這不是我們所應該學習的嗎?我認為,其實,我們並不是不在學習,每天教學在第一線,每位教師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們只要多一些討論,多一些表達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寫,這不就是我們身為教師最好的學習方式嗎?葉瀾説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為名師。”要求教師學會反思,即強調—教師從反思入手進行教育教學研究。教師在自我進修、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來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用教育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教學實際問題,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促進自身能力的發展。對於教師來説,反思是一個積極的思維活動過程,同時也是積極的行為改進過程;讓教師自己承擔起學習和能力提高的責任,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具有學習的主動權和自主權。這又是一個不斷的自我監督、自我調節、自我激勵、自我強化的過程。反思是教師成長和自我發展的基礎,教師從經驗中學習,在反思中成長,這正是反思的理論支點。教師從自己的實際教育教學活動出發,發現分析其中的問題,並通過教師之間的合作討論來探索改進教育教學的途徑。這是充分發揮了教師自我導向學習和自主改革教學的積極性的有效途徑。反思強調以問題為中心,着眼於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解決”。它是緊貼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情境的、常規的、經常性的教育教學研究方式,更有利於教師的成長。反思在手段上主要使用自學、反思、行為糾正、科研等手段進行。這大大突破了傳統研究方法的時空侷限。反思強調—教師的自主學習。要使每一位教師學會學習,使他們在羣體學習活動的同時實現個性化。反思強調“學以致用,學用結合”。以探究和解決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為基本點。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實踐性很強,如果離開教育教學實踐,只讀幾本教育理論專着,是不可能真正把握教育教學工作的。如果説學生是在為“明天”而學習,那麼教師就是在為“今天”而學習,這是現實的目標。因此,教師應該帶着問題去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認識到自己教育教學活動的不足,覺察到自己以前沒有覺察到的教育教學中的習慣行為及其消極後果;找出驅動自己教育教學活動的各種思想觀點到底是什麼,它與自己所倡導的理論是否一致,自己的行為結果與期望是否一致;經過這種分析,教師對存在的問題形成更明確的認識,會積極尋找新思想與新策略來解決面臨的問題;教師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教育教學過程達到更優化。由於教師是帶着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去學習,這就使得他的學習更有針對性、實效性,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教師通過反思,自覺地探索教育教學過程,在學中教,在教中學,這是教師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徑。

  四、一絲困惑:

讀完此書,深感建議很有道理,令人有眼明心亮的豁然感,但當你想捧着它付諸行動時,又會迷茫起來,不知從何做起,從何入手。沒有一章一節告訴你,你可以這麼這麼做,你應該怎麼怎麼走。他像高深的法師,談經説禪,卻又不指手劃腳。一切盡在你的悟性中。

所以,讀完此書如我等智質平庸者,還是有不滿足感,畢竟道理上的明瞭、理念上感悟、理論上的提升並不能立竿見影地轉化為教育教學行為,此中的環節更關鍵,更需要專家的“建議”。

建議諸君若有機會,瀏覽此書,其一“開卷有益”,其二“本書無害,不妨一讀”。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2

如果説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一首含義雋永的五言律詩的話,那麼,安奈特·L·布魯肖的《給教師的101條建議》就是一曲清新淡雅的現代小詩了。一篇篇讀來,恰似春風拂面,又如星光點點,時不時地會讓讀者迷茫的內心感受到靈犀相照的快樂

“我越來越不知道該如何做老師了。”“現在的老師,越來越難當了。”……很多教了幾十年書的老教師如是説。的確,縱觀我們的教育,短短几十年時間,其變化的確可以用“天翻地覆”來形容。學生是越來越聰明,也越來越難管教了;教材換了一套又一套,一套比一套難;教學理念也三年兩頭在改變,你還沒來得及適應老的,新的又已經悄然盛行了;教師的事情也多起來了,除了上課、批改作業,還要搞科研,做課題,寫論文、反思、案例分析;參加各級活動或比賽,還得寫體會、收穫、總結……這一切,把教師們壓得透不過氣來。可是,我們絕不可以叫苦叫累,教師嘛,是太陽底下最神聖的職業,應當無私付出,為教育事業奉獻終身才對。於是,就算有滿肚子的委屈,也只能打掉了牙往肚子裏咽。如今的教師的確有點像老黃牛,躬着身駝着背,拉着沉重的教育之犁,步履艱難。

讀着安奈特·L·布魯肖的《給教師的101條建議》,就像跟着一個智者在迷霧中摸索,越往前,越明亮。慢慢地你會發現,其實教育有時,完全可以輕鬆前行。

想要輕鬆快樂地做教師,首先就要撕下“教師”這一神聖的面紗,從“神”迴歸到“人”。 安奈特·L·布魯肖在書中就明確提出了“為自已而教”的觀點。是的,教師,只是無數職業中的一種。而我們從事這個職業,不是為國家,不是為民族,也不是為了黨的教育事業,更不是為孩子,很簡單,就是為了自已——為養家餬口,為着自已的幸福而從事這項職業,如此而已。所以,不必偽裝神聖,不用故作高尚。脱下面具,教師,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職業,只是一些平平常常的人。是平常人,就會有缺點,就會犯錯誤。而學校,本來就是個犯錯誤的地方。教師和學生,都會在犯錯誤的過程中漸漸地提高和完善。因此,不必在學生面前刻意掩飾,當你把真我展示出來,你會發現,無論是學生還是你自已,都會感到無比輕鬆。

因此,心態的調整是很重要的。如果把教育工作當成是一件神聖而艱鉅的任務來對待,把自已當成是教學工具,把學生作為灌輸對象,自已工作的唯一目標是就提高班級的分數,喜怒哀樂全系在那點分數上面,心裏時時牽掛着的,就是班級裏幾個成績差表現差的學生,那麼,工作對教師而言就真的是要多呆板有多呆板,要多沒趣有多沒趣了。所以安奈特·L·布魯肖奉勸大家:放鬆些,再放鬆些。要學着發現學生的長處,要學會讚美,要學會從每一件事中尋找點滴的快樂。

可能大部分教師都會把上課當成是一件十分嚴肅的事。課堂上,學生要坐得畢工畢正,不能有半句廢話,一點小動作。平時呢,也會要求學生個個都要遵規守紀,老老實實做人,規規矩矩做事,個個都是聽話的“乖孩子”。這樣的心情固然可以理解,但是,這些教師也往往會發現,總會有學生不聽你的話,會犯下各種各樣的錯誤。今天你找這個人談過了話,明天那個學生又出現了類似的問題。在日復一日的批評與糾正中,苦了學生,累了自已。這樣的工作,自然是沉重而煩瑣的。

看過這本書,你就會豁然開朗,原來,教育不提倡培養“乖孩子”。乖孩子們在一次次的“聽從”中容易逐漸喪失自我,產生依賴。對於社會的發展來説,未必是好事。“在這個多元化、個性化的時代中,調皮搗蛋的孩子越來越多,而那些當初的乖孩子,將來他們也許就是‘弱勢羣體’,匯入茫茫的失業大軍。”這樣的未來,是每一個善良的教師不想看到的。因此對於學生,不必苛求太多,我們要試着給他們留一點自由發展的時間與空間。你理解學生,寬容學生,學生反過來會更信賴與敬重你。這樣做既解放了學生,也解放了自已,何樂而不為?

當然,適當的寬容不等同於放任自流,該出手時還是要迅速出手的。可是,對於管教學生,一直以來也是很讓人困惑的。古時候教師教學生還可以用把戒尺。現在呢,打自然是萬萬不能的。那是高壓線,碰不得。否則,人家一個電話打給局長或記者,你這個老師就吃不了兜着走了。誰也不會來追問到底是誰的錯,老師打學生,就是錯!那麼,罵總可以吧?也要小心,萬一一個不留神把人家孩子的自尊心傷了,孩子想不開跳樓了,上吊了,到時,還得來追究你老師的責任。那麼罰行不行呢?比如寫個檢討,抄個課文什麼的,多少也是個手段嘛!那也不成!現在不是還有個叫“變相體罰”的詞嗎?這些,都可以歸入到裏邊去。萬一被上面檢查出來,你想要考核及格都是個問題。因此,唯一的辦法,就是表揚加説服。苦口婆心地説,掏心挖肺地説,絞盡腦汁地説,有本事,把學生説動,沒本事,也就只有望生興歎了。

其實,這樣的教育現狀已經有點“走極端”之嫌了。如果“唐僧式”的説服教育力量這麼大,我們國家還要法院和監獄來幹什麼?安奈特·L·布魯肖就在書中對這種現象提出了較為中肯的意見:那就是要合理合法地懲戒學生。其實,每一個在第一線工作的老師都清楚,對於一小部分極不自覺的學生來説,隔靴搔癢式的説教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當學生終於看清老師只有這麼一點小手段後,自然會更加張狂跋扈,不可一世。“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搞得不好,整個班級都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安奈特·L·布魯肖一句“教師完全擁有對學生進行懲戒的權力”,讓身為教師的讀者看了信心倍增。至少,教師手裏,還握着這最後一根救命稻草。當然,其中的度,還得靠大家謹慎把握。

有人説,一本好書就像一盞明燈,它會照亮你前進的方向。安奈特·L·布魯肖的《給教師的101條建議》,就是我們每一個教師心中的明燈。點亮它,你就能輕鬆前行,而未來,也必將充滿光明…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3

通過參加讀書學習活動,我認識到只有不斷學習,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理論知識,才是一名合格的教師。

教師的讀書不僅是學生讀書的前提,而且是整個教育的前提。教師讀書當然不僅是為了學生。隨着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教師“一言堂”已全盤否定,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教師要成為研究者、專家和名師。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應該怎麼做教師?這是我們經常談論的話題。有時我們自己都覺得茫然,束手無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學生。在暑期潛心閲讀《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使我受益非淺。無論我們多麼優秀,和幾十個學生比起來,我們不如學生的地方實在太多了,學生在某個方面的知識可能遠比我們豐富的多,這 是個事實。讓學生了解一個真實的你!一個人在工作之餘一定要有自己的業餘愛好,這是積極休息,也是提高自己生活情趣的必要的手段,如果整天只知道工作,那他的人生將是多麼單調和乏味啊。一個有情趣的老師,他的生命質量才是高的,也才可能得到學生的親近。誰也不願意與一個索然寡味的人去和諧地溝通。誰也不願意與一個遠離自己生活的人去溝通。文中有這樣一段話,“中國文化中有一個詞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包括我們的學生,包括我們教師自己,對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其實自身都有較全面的認識,但是真正會去反思還比較少。

真正的學習並不是一個人關起來苦讀,或如古人那樣需要懸樑刺股地讀死書和死讀書。真正的學習藉助於有效的表達和傾聽,他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以開放的心靈容納別人的想法。他經常會自問和反思“為什麼”,理性地分析並得出結論,然後他會和別人充分交流,並對不同於自己的觀點抱寬容和尊重的態度。而我們在學習時常常不考慮與人溝通並聽取別人的觀點,而無法超越自我的侷限,或不能從錯誤中學習。這不是我們所應該學習的嗎?我認為,其實,我們並不是不在學習,每天教學在第一線,每位教師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們只要多一些討論,多一些表達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寫,這不就是我們身為教師最好的學習方式嗎?葉瀾説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為名師。”要求教師學會反思,即強調教師從反思入手進行教育教學研究。教師在自我進修、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來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用教育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教學實際問題,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促進自身能力的發展。對於教師來説,反思是一個積極的思維活動過

程,同時也是積極的行為改進過程;讓教師自己承擔起學習和能力提高的責任,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具有學習的主動權和自主權。這又是一個不斷的自我監督、自我調節、自我激勵、自我強化的過程。反思是教師成長和自我發展的基礎,教師從經驗中學習,在反思中成長,這正是反思的理論支點。教師從自己的實際教育教學活動出發,發現分析其中的問題,並通過教師之間的合作討論來探索改進教育教學的途徑。這是充分發揮了教師自我導向學習和自主改革教學的積極性的有效途徑。反思強調以問題為中心,着眼於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解決”。它是緊貼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情境的、常規的、經常性的教育教學研究方式,更有利於教師的成長。反思在手段上主要使用自學、反思、行為糾正、科研等手段進行。這大大突破了傳統研究方法的時空侷限。反思強調教師的自主學習。要使每一位教師學會學習,使他們在羣體學習活動的同時實現個性化。反思強調“學以致用,學用結合”。以探究和解決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為基本點。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實踐性很強,如果離開教育教學實踐,只讀幾本教育理論專着,是不可能真正把握教育教學工作的。如果説學生是在為“明天”而學習,那麼教師就是在為“今天”而學習,這是現實的目標。因此,教師應該帶着問題去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認識到自己教育教學活動的不足,覺察到自己以前沒有覺察到的教育教學中的習慣行為及其消極後果;找出驅動自己教育教學活動的各種思想觀點到底是什麼,它與自己所倡導的理論是否一致,自己的行為結果與期望是否一致;經過這種分析,教師對存在的問題形成更明確的認識,會積極尋找新思想與新策略來解決面臨的問題;教師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教育教學過程達到更優化。由於教師是帶着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去學習,這就使得他的學習更有針對性、實效性,使理論與實合起來。教師通過反思,自覺地探索教育教學過程,在學中教,在教中學,這是教師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徑。

讀了這本書,裏面的很多章節讓我沉浸其中,如做《一名稱職的服務者》,就是説我們做教師的都要為學生服務,為幫助學生的學習服務。那麼我們又是怎樣服務於學生呢?我覺得在我現在的教育中,教師要擺正位置為學生的服務,應該以平等的人格對待學生。服務的好壞要學生來評價。教師還要提高服務手技能和態度,把學生作為服務的對象,要理解學生,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去看問題,這樣才能更好的為學生服務。在為學生服務的過程中,我們有好的心態,學生就會心存感激。當學生學會感激之後,才會醒悟,才會更好的回報教師。又如《誰是學校的主人》讓我知道了學生、領導、教師誰是學校的主人呢?我們常説學校要生存就得有生源,就此而言學生應該是學校的主人。可是決定學校大事的時候學生有沒有決定權呢?那麼學生何來主人之言。那麼教師是嗎?領導是嗎?我覺得真正的主人應該是我們學校的每一個成員,只有你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學校的一切,那們你就是學校的主人。還有很多內容如《把困難當作機會》……給了我很大的影響,其中的新一百條建議都比較有其獨特的內涵,還需不斷地學習以充實、以發展。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4

假期中,閲讀了上海市北郊學校校長鄭傑所寫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全書四個部分:“教師作為一個完整的人”慧語連連,充分體現此書的精神底色,它像一聲斷喝,喚醒了教師對自身精神性方面的關注與追求;“教師作為一名稱職的員工”重在闡釋教師發展與學校建設方面的話題;“教師作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從人性關懷的角度論述教師應如何進行藝術性的教育教學活動;“教師作為一種自由職業者”則是從職業化的嶄新視角深入剖析教師當如何對待自己的職業,做一名成功的教師這一話題,頗具新意。四大部分一百條建議,融匯在一起,每條建議都與我們息息相關。不是講一些生硬的大道理,而是從教師的身邊出發,由一些常見的現象、普遍的觀點及頗具爭議的問題入手,獨具觀點,總能道出問題的癥結所在,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讓我一個初來乍到的教育工作者感受頗深。以下幾點印象尤其深刻:

  一、做自己的主人。

從來沒有考慮這個問題,就像課文一開頭的反問,“我們難道不是自己的主人嗎?”讀完之後,才發現自己還沒完全做自己的主人。首先不能正確認識自己,就從自己的業務水平來説,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在那裏,還不是完全瞭解。其次是自己的選擇,説實話選擇教師這一行,本不是我的本意。是從我真正站在講台上,才發現我比較適合當教師。這也是一種緣分吧。再者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工作,作為一名新教師,還是應該先從模仿開始,最終要形成自己的風格,做自己的主人。最後就是對自己要有正確的評價。教師常常是通過自己的一堂公開課,對自己業務水平進行評價。如果光聽領導或其他同事的評價,而自己沒有反思,沒有縱向的和自己比,那你是不會進步的,那也談不上做自己的主人。我很贊同這句話:“自己的主人就是從自我認識到自我選擇到自我設計到自我評價的完整過程,做自己主人的人是昂着頭自信地走路的人,是每一天都活在真實世界裏心地純真的人。”

  二、做一個真實的自己,敢於露拙也敢於表現自己。

無論我多麼優秀,和幾十個學生比起來,我不如學生的地方實在太多了,學生在某個方面的知識可能遠比我們豐富的多,這是個事實。由於傳統的師道尊嚴,我有時候不好意思在學生面前露拙。殊不知,這是一個誤區。其實,學生也很清楚,老師不會的東西也很多。所以老師如果在學生面前假裝什麼都懂,反而給學生以假的印象。反之,如果老師在適當的時候哼上一曲,也許調走得找不着了,在適當的時候露上一小手,哪怕有着明顯的破綻,在孩子們哈哈一笑中,讓孩子們看到一個真實的你,一個有血有肉的你,一個和他們一樣在許多方面有着這樣那樣不足的你,孩子們和你的心理距離一下子就會拉近了許多。另一方面,如果你在適當的時候慷慨激昂的來幾句演講,聲情並茂地來一段朗誦,不經意間很專業地評一下當天的球賽,讓學生眼前一亮:原來我們的老師還有這麼一手!學生對你的好感馬上激增。總之,讓學生了解一個真實的你!

  三、教師要繼續學習。

我想現在應該沒什麼人不贊成這句話了,但真正實施起來,還是有不少人僅把它當作一句口號。以種種的理由拒絕,但正如書中所提到的教師要繼續學習的理由只有一條——不學習就不能勝任現在的工作。這決不是危言聳聽,現在課堂中出現學生反駁教師的事已經不是新聞了。這難道不足以引起我們的思考嗎?現在不少老師反映學生越來越難教,我想這是我們的學生在進步,而有的教師止步不前。這應該引起我們的警惕。我想教師不僅要學,而且要有目的的學。教師的魅力在於通過活化了的知識的積澱所形成的諸多良好的品質:個性、修養、風度、氣質、幽默感,對人尊重的態度,以及對真理的追求與敬畏。學習可能就是這樣一種過程,它能使學生親近你,使你永葆活力,使你有魅力。

  四、教師應設法讓知識本身吸引學生。

我非常贊同這句話,對知識的渴望是人的本能,沒有比本能更大的力量了。可矛盾的是我們的學生就是不喜歡現在的知識才厭學的。原因在哪裏?我想一方面是知識的本身,我們現在還將一些老掉牙的知識灌輸給學生,讓學生機械地記憶,而沒有實用的價值,今天的學習就是為了明天的忘記,那學有什麼意義呢?還有一方面是我們傳遞知識的方式。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對這樣輕而易舉得到的東西,他們怎麼會去珍惜呢。所以我們應該讓學生自己來找知識,探求知識的形成過程,再探索的過程中,學生有了對知識的親和力,而且實現自己幼小的生命價值,他們才會越學越有勁。

  五、理解“誠信”。

誠信就是“心—口—行”的一致,是起於“心”終於“行”的人類美德,它的核心要素是“言”,言發於心的真實,言實現於行的真實。誠信的重要性我想就不用多説了。可現實中我們往往有失去誠信的時候,從其概念上我們應從兩方面去分析原因。首先是看其言是否發於心的真實,如果只是隨口説説,那就是不誠,跟騙子沒什麼區別。其次是言發於心的真實,而沒有實現於行的真實上,這時幸好人類還有“溝通”這個武器,如果溝通好了,那説明你們之間還是有誠信的。因為人生活在千絲萬縷的環境中,自己不是獨立的,自己的行為也要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約,只要有誠,信是可以遲點進行的。

這本書裏面的很多章節讓我沉浸其中,如做《一名稱職的服務者》,就是説我們做教師的都要為學生服務,為幫助學生的.學習服務。那麼我們又是怎樣服務於學生呢?我覺得在我現在的教育中,教師要擺正位置為學生的服務,應該以平等的人格對待學生。服務的好壞要學生來評價。教師還要提高服務技能,把學生作為服務的對象,要理解學生,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去看問題,這樣才能更好的為學生服務。在為學生服務的過程中,我們有好的心態,學生就會心存感激。當學生學會感激之後,才會醒悟,才會更好的回報教師。又如《誰是學校的主人》讓我知道了學生、領導、教師誰是學校的主人呢。我們常説學校要生存就得有生源,就此而言學生應該是學校的主人。可是決定學校大事的時候學生有沒有決定權呢?那麼學生何來主人之言。那麼教師是嗎?領導是嗎?我覺得真正的主人應該是我們學校的每一個成員,只有你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學校的一切,那們你就是學校的主人。

一百條建議,猶如一百個法寶,似陽光,如雨露,滋潤着我乾涸的心田。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讀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而讀出的更多是心靈的共鳴、靈魂的迴音。作為一名平凡的教師,此書讓我感動,更讓我深思。但願在其新鋭思想的指引下,能夠做一名成功而幸福的教師。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5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蘇霍姆林斯基為中小學教師而寫的,在這本書的前言中,蘇霍姆林斯基寫道:“我在帕夫雷什中學工作的年代裏,同剛開始工作的年輕教師進行了無數次交談,收到過他們成千上萬封信,從而促使我不得不寫了這本書。”他執著而真誠地對我們提出建議和忠告,寫了很多的實例和體會、經驗,涉及到了教育的方方面面,各個角落,各個環節。譬如書中談到教師是兒童心中最權威的人,但這同時又是一把手術刀,可以為孩子敏感的心靈進行最細緻、難以察覺的手術,也可以刺痛傷口,所以教師要有勇氣理智的對待,做一個有智慧的、熱愛兒童的、保護兒童的、值得兒童信任的人;又比如談到和孩子溝通談話的時候,他説我們要做到像畫家創作水墨畫一樣,學會留白,話説三分就可以,留下空間讓孩子從中自我反省,遺憾的是我們老師總是把話説的太透,太足;還有談到給孩子推薦閲讀書目的時候,他説這些書單不僅要有世界文化寶庫的書籍,還要有一個後備書單,列入學生畢業後獨立勞動期間應該閲讀的書籍…… 讀着這本書,我在想,這是一個具有怎樣的教育情懷的前輩啊!他對教育的熱忱,他細膩的教育智慧,和對兒童童心的珍視和呵護,深深的震撼了我。是啊,孩子們就像春天含苞待放的花蕾,他們純真善良,卻又是嬌嫩脆弱的,禁不起刺痛和傷害。面對這一張張天真爛漫的笑臉,我們真的應該保持一份心靈的純度和柔軟。

。讀《給教師一百條建議》有一點是我記憶深刻的。他在第一條建議裏就給我們闡述了什麼是從事教師工作的才能。他説如果你想把自己的一生貢獻給崇高的教師工作,那麼我們心中就應該對人、對他身上的良好本質具有無限的信心。教育才能的基礎在於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個兒童。他説,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藥的兒童、少年。要知道,我們面對的這個人才剛剛開始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教師就是要做到使這個幼小的人的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善良的人性的東西不受到壓抑、傷害和扼殺。他説如果兒童的麼一次淘氣都引起你的苦惱和心悸,如果你認為這些孩子已經鬧到了極點,應當採取一些特別的“消防”措施;如果你每天都盼望着課快點結束,喧譁聲快的消失,可以一個人獨處;如果你面前來了四十個小傢伙,你一眼望去,他們的外貌特徵似乎都是彼此想像的。可是,過了一個月,你依然沒有記住他們的外貌和名字,你感到這四十個孩子是一模一樣,單調乏味的。那麼你就該再三斟酌一下是否適合當一名教師,是不是要選擇教師作為自己的終生職業。因為教師應該是快樂、陽光的;每一個兒童都是一個完整的世界;教師不能是一個冷漠無情的人。教師應該是熱忱和智慧的結合,同情心和對兒童由衷的關懷同教育才能是血肉相連的。讀到這裏我沉默了,難道我真的丟失了這些最基礎做教師的能力了嗎?因為我有時候也真的會出現蘇霍姆林斯基老師説的那些狀況,有時候真的也很苦惱和力不從心,這時我想起了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話送與大家共勉:生活不是過你所愛的日子,而是愛你所過的日子。當我們真正的走進兒童的世界,相信兒童的世界是一個美好的世界的時候,你就會把這個孩子捅了那個男孩的腰,那個女孩又用尺子打了別人的頭看的像魚兒在水中游一樣自然。真的有小混世魔王的話,醫治他們也要靠我們的善良、人性以及樂觀主義,這就是我們每位教育者都可以擁有的教育才能!

書中還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就是教師要多讀書,教師要用書籍去影響兒童的心靈。書中有這麼一個例子:一位有三十年教齡的歷史老師上了一屆公開課,區培訓班的學員和區教育局的指導員都來聽課。課上的非常出色,聽課的老師和指導員本來打算記一些記錄,可是他們聽的入了迷,竟然連記錄都忘記了,就像自己也變成了學生一樣。這是多麼令人驚歎啊!課後有一位教師問他:“你花了多少時間來備這節課?不止一個小時吧?”這位歷史老師説:“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説,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説現場準備,我只用了大約15分鐘。一輩子都在備課,這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啊。我想這就是教師文化底藴的事了,厚積薄發説的就是這位歷史老師吧!

關於讀書,前段時間,我們學校發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就是我們這些兄弟姐們讀書的時候不太上心,偷了些懶,把我們尊敬的郭校長給惹哭了。在郭校長泣不成聲的那一刻,我們大家好多人也都潸然淚下,這淚水裏有愧疚和歉意吧。讀書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情啊,我想我們三小“美學習、美生活”的辦學理念,首先就應該是一種書香美吧! “腹有詩書氣自華”,為慶祝建校二十週年郭校長為我們安排了十多場講座 ,説實話聽講座,我最喜歡的就是最後郭校長的總結和點評環節,他常常是一語中的,讓我們對講座的理解昇華一個層次,當然她的總結之後隨之而來我們中間也總會出現一些熱搜詞,諸如 須臾不可為,泥沙俱下,還有什麼“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等等我都沒有聽説過的詞。上週五,她又在手機報上發表一篇文章,讀來真的是清新、雅緻,人生的閲歷恬淡和內心世界的豐滿可見一斑。

三毛説:讀書是最美的,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認為自己的書籍都成為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然是潛藏在氣質裏、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他們沉澱在你的精氣神中,你的改變誰都可以感受到。”讀書的用處我們大家都懂,不是還有一句最幽默時尚的話叫做“體胖人跑步,人醜多讀書嘛”,看完我默默地拿着書跑了出去 ……

不斷奔跑,堅持讀書,才能更靠近夢想!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值得我們一讀的好書,這本書是一位長者送給我們年輕人的一件珍貴的禮物。我邀請大家和我一起捧讀這本書,閲讀讓人生更美麗,讓我們一起美麗,一起成長!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6

“不妨一讀此書,這是一本無害的書”。鄭傑《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中第一句話,就從一種別樣的角度吸引着我。於是,我迫不及待地打開了第一頁,全身心地投入到書的海洋中去。書中沒有枯澀難懂的理論,有的是作者對現代學校教育的獨特見解,有的是一個個我們平時遇到的,但是又很難解決的問題的建議,正如作者自己所説的:“我認為真正的影響就是在偶然的不經意間的閲讀過程中自動地產生的,尤其是我們當教師的在聽慣了各種各樣講台上、主席台上滔滔不絕的説教後,在難得的清閒之中,對不經意間的一點心靈的萌動,會覺得是那麼珍貴。”

全書四個部分:“教師作為一個完整的人”慧語連連,充分體現此書的精神底色,它像一聲斷喝,喚醒了教師對自身精神性方面的關注與追求;“教師作為一名稱職的員工”重在闡釋教師發展與學校建設方面的話題;“教師作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從人性關懷的角度論述教師應如何進行藝術性的教育教學活動;“教師作為一種自由職業者”則是從職業化的嶄新視角深入剖析教師當如何對待自己的職業,做一名成功的教師這一話題,頗具新意。四大部分一百條建議,融匯在一起,讓我感受頗深。以下幾點印象尤其深刻:

一、“把困難當作機會”

我們所生活的社會,每天都在發生着變化,適應社會變化的人,才能成為生活的強者;反之,不能適應變化,或不願改變自己去適應變化的人終究會被社會所淘汰。我們的教育工作也是如此。它正在經歷着一場前所未有的改革,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都深刻地體會到:老師越來越難做,壓力越來越大,面對擺在眼前的困難,你做怎樣的選擇呢?是退縮,還是前進?鄭傑為我們做了細緻的分析:“如果我們退縮……我們將不僅放棄了人生難得的體驗,更是放棄了自己的生存權力。如果我們正視困難……每位教師都可以在解決困難中獲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機會,你越是往前,你的機會就越多。”的確,只有將困難視為機會,才能從解決困難的過程中得到自我的提升。

二、“從四十分鐘裏榨出油來”

作為一名教師如何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一直是困擾我們每位教師的一個難題。因為低效率的課堂總是枯燥乏味、浪費時間,而高效益的課堂總是受到大家的喜歡。學生喜歡高效益的課堂,家長歡迎高效益的課堂,教師也因課堂的高效益而愉悦。因此,如何提高課堂效率,將成為我們不斷探索、改進的一個課題。這本書讓我認識到了這一點。而要真正做到這一點,“教師應設法讓知識本身吸引學生”這應該成為每一個教師努力的方向,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凸現知識的樂趣。在課堂上能深入淺出地講解給學生聽,不照本宣讀,讓學生自己去尋求知識,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明白知識的意義、學習的樂趣,讓孩子們真正愛上語文,愛上數學,愛上英語,愛上思想品德。記得有人説過這樣一句話: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給怎樣的老師來培育,你自己就做這樣的老師吧!是的,老師,請把美好的笑容帶到學校,把對人與對世界的良好期盼帶到同事們和孩子們面前,像孩子一樣瞪着好奇的眼睛清點知識;把遊戲這一人類最古老的快樂的方式引入課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訓斥換成讚美,換成幽默;把那些塵封在角落裏的各種各樣的表情豐富在臉上。

優秀學生是相似的,“差生”卻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學生,你不用對他們吆五喝六,他們總是乖乖地“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而當你面對那一個個千差萬別、生龍活虎的差學生,他們一旦出了點小問題,我們總習慣先對他們進行批評、寫檢查、罰掃地……然後再對其講道理,進行所謂的原則性的指導。其實處罰和枯燥的説理不能觸及後進生的靈魂,反而拉大了老師與後進生之間的距離。而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告訴我們每個老師:“那些特別的孩子正是通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是因為只要我們充滿期待,他們或許很有希望。”“照亮學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聖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一種對孩子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和對每個孩子作為無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憫。懷着愛與悲憫,我們不放棄,絕不放棄。讓我們專著的神情告訴所有人,我們沒有放棄。”從這些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户,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的重要性,我們應該傾注更多的耐心,傾注更多的温暖,百花齊放才能迎來滿園的春色!

三、教師要有靜氣。

有的人一身匠氣,只知機械地幹同樣的事,幹得毫無生氣。他們眼中的工作,僅僅是要完成的任務,為了完成任務,只習慣於從過去的經驗中去搜取營養,在這種消極態度下,人們形成了一種定勢:凡事都可應付,只需照老規矩辦就是了。有的人沾滿俗氣,或者叫市儈氣,又叫小市民。他們遇事總先考慮自己的得與失,不斤斤計較一番,他絕不罷休。有的人躁氣,這種毛病許多人都有,躁氣就是浮躁之氣,做起事來冒冒失失,想急於求成,沒有多少事情能幹到徹底,卻急於表功,事情沒有幹完,就要評這許那。

教育是長期投資的事業,教師乾的工作需要紮紮實實,點點滴滴,任何包裝、宣傳、炒作,都不能替代一天天薰陶,一本本作業,一句句話語。所以,教師要的是靜氣,就是要靜下心來備每一堂課,靜下心來批每一本作業,靜下心來與每個孩子對話;靜氣就是要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靜下心來讀幾本書,靜下心來總結規律,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最好地超越自己;靜氣就是要靜得下來細細地品味與學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樂趣自然在其中,生活的意義也在其中。靜氣才能平心,心一平,生活會是另外一番景緻,工作也會是另外一番景緻。

靜下心來,受益的是學生,受益的是你身邊的每一個人,而最終受益的是你自己。是呀,作為年輕教師,有的是滿腔的熱情和把事情做好的信念,但是要把工作做好,做精,的確需要靜。需要靜下心來備好每一堂課,批改每一本作業,讀幾本好書,總結一下自己的不足,細細品位與學生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品嚐作為老師的樂趣。何樂而不為呢?

一百條建議,一百個法寶,似陽光,如雨露,滋潤着我乾涸的心田。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讀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而讀出的更多是心靈的共鳴、靈魂的迴音。作為一名平凡的教師,此書讓我感動,更讓我深思。但願在其新鋭思想的指引下,做一名幸福的教師。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7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深切地感受到我們教師要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就需要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補充自己的知識大海,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

利用假期我認真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理論專著,這個閲讀過程彷彿是在和一位和藹的老人親切地對話,裏面的字字句句都是對我們教學第一線教師的諄諄教誨,他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靈去塑造心靈的思想是教育思想中的瑰寶。他的教育理論深深地鼓舞着我,讓我在教育道路上走得更加有信心、更加有激情。 下面就文中的幾條建議來談談自己粗淺而樸實的想法。

一、讓我學到了教學的方法,例舉如下:

把2500個常用詞分配如下:每個學習日平均學3個詞。孩子們把它們抄在本子裏並且記住。這項作業每天只佔幾分鐘。在童年時期,記憶是很靈活、很敏感的,如果你善於使用它,不使它負擔過重,它就會成為你的第一個助手。學生在早年記住的東西,常常永遠不會忘記。“使用記憶的技術”,在這裏表現如下:在學習日開始的時候(第一節課上課前),我在黑板上寫下今天要學的3個詞,例如,“草原”、“温度”、“沙沙響”。孩子們一進教室,就立即把這些詞抄到詞彙本里,這種詞彙本他們要連續地記錄三年。他們對這些詞進行思考,在它們旁邊寫幾個同根詞。這項作業總共花3、4分鐘時間。孩子們都逐漸地養成了習慣。接着,作業就帶有遊戲的性質,這種遊戲裏鮮明地表現出自我教育、自我檢查的成分。我對孩子們説:“在回家的路上,你們回想一下,今天我們抄了哪3個詞,它們是怎樣寫法的。你們在記憶裏回想一下這些詞的模樣兒。明天早晨一醒來,馬上就來回想這些詞的寫法,靠記憶把它們默寫在練習本里。”

原本也是覺得教一年級的孩子詞彙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可一直以來又沒想出什麼可行的方法。我想這本書中教的這個方法確是十分可行。日積月累,可以有一定的收穫,而且並不是需要太多的時間,學生的興趣也易激發。如同高年級一些老師採用的每課課前學古詩一樣,對一年級的學生,學些詞彙應也是切實可行的。

我們平時在抱怨、發牢騷時,有沒有認真思考過,在你的課堂上你的每一個學生都在進行腦力勞動嗎?在你的課堂上為什麼會出現學生掉隊的想象呢?那是因為在學校的最主要的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裏,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説白了就是我國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這條教育原則我們也常掛嘴邊説,不僅要背教材,還要備學生,但在實際的教學中有幾人能做到呢?對不同類型的學生上同樣的課、提同樣的問題、做同樣的作業、考同樣的卷子,那怎麼能做到個別對待呢?我們做教師的應該對學生進行細緻的瞭解,比如性格脾氣、家庭背景、學習方式、思維特點等等,在課堂上為不同的學生創造能發揮他們自身能力的學習情景,比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不同檔次的問題,做難易不同的題目,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們享受到腦力勞動中成功的樂趣,讓他們感覺到他們也在不停地進步。

二、通過學習讓我明白許多教學的道理。

如:對於後進生的工作,把學習僅僅侷限於背誦必修的教材是特別有害的,——這種做法會使他們養成死記硬背的習慣,變得更加遲鈍。細細想來,確是如此,單純的教師一片苦心的逼,也許會讓這些孩子更加失去學習的興趣。教師的用心,確成了惡性循環的淵源,真是事倍功半之舉。在我知道了這一道理之後,書中又給我們教師説明了明確的方法,那就是得讓這些孩子增加閲讀量。注意給每一個“後進生”挑選一些供他們閲讀的書籍和文章,這些書刊都是用最鮮明、最有趣、最引人入勝的形式來揭示各種概念、概括和科學定義的含義的。應當讓這些兒童的頭腦裏產生儘可能多的關於周圍世界各種事物和現象的疑問,讓他們帶着這些疑問來問我,——這是對他們進行智育的十分重要的條件。在“後進生”所讀的書籍裏,在他從周圍世界裏所遇到的事物中,應當經常發現某些使他感到驚奇和讚歎的東西。在對“後進生”的教育工作中,我總是努力達到這一要求,並且也向所有的教師提出這個建議。用驚奇、讚歎可以治療大腦兩半球神經細胞的萎縮、惰性和虛弱,正像用體育鍛煉可以治療肌肉的萎縮一樣。現在還很難説明,當兒童面前出現某種使他驚奇和讚歎的東西時,他的頭腦裏究竟發生着什麼變化。但是,千百次的觀察使我們得出結論:在兒童感到驚奇、讚歎的時刻,好像有某種強有力的刺激在發生作用,喚醒着大腦,迫使它加強工作。

三、通過閲讀讓我改變了一些觀念。

閲讀是對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學習困難的學生。學習困難的學生更需要閲讀就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較長時間的嚗光一樣,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頭腦也需要科學知識之光給以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不要靠沒完沒了的補課,而要靠閲讀、閲讀、再閲讀。因為閲讀能教給學生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鋭,而我們當教師的工作起來也就更容易。這不禁使我想到身邊所發生的,有家長竭力反對自己的孩子閲讀課外書籍,只讓他們死摳書本。認為書上會了,學習成績自然會好。也有老師把學習困難的學生的腦力勞動的範圍壓縮到最底限度,原先我也這樣做過,不惜浪費自己的休息時間把他們拉來補作業、背書、默寫,自己弄得心力交瘁,學生學習效果也不好,要麼是不理解去死記硬背,今天會默,明天就忘,要麼就是記住了不知道怎麼去用,成為一種“死”知識。這樣一來,學生就會慢慢失去學習的興趣,產生逆反心理,最後淪落為後進生,這其中我們做教師的其實是阻礙、影響了學生的發展,想想真有些後怕,為了孩子趕快轉變觀念吧!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8

每次用心去讀書,書中被激發出來的力量也會讓我受益匪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蘇聯教育名家蘇霍姆林斯基的作品。這本名著是我第二次學習,一句句看似淺顯的話語,是作者數十年的經驗積累。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有些建議是具體的,是可以操作的。

下面就選幾個感受頗深的建議談自己的收穫吧!

第一,教師要理解學生學習的積極和消極狀態。“只要課堂上充滿着師生間相互體諒的氣氛,有了一種智力受到鼓舞的精神,那麼每一個學生都在儘量靠自己的努力去達到目的。”

第二次擔任美術教師,我曾想:又要上課了,希望時間過得快點兒。越是這樣想,越是感到時間過得太慢。那時我還在哺乳假中,對孩子有更多的期待。

教學同一個年級的兩個班級,不同的學習氛圍讓我想了很多。為了訓練一個班級的凝聚力,我採用全班拍手錶揚的方法。一個學期即將過去,這個班級的課堂注意力有了巨大的改善,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積極起來,他們的默契程度也越來越好。“師生間相互體諒的氣氛”也就隨之而生。

當學生感受到一種積極,一種快樂,他們是可以齊心協力的。這真神奇!由一個拍手六次都不整齊的班級,變成了一個拍手22次,節奏明快的班級,我喜歡上在這樣的課堂上課的感覺,然而,這樣的課堂是需要老師自己去營造的,哪怕這個老師是非班主任。

“如果學生在學習中感到一切都很容易,那麼漸漸地就會養成懶於思考的習慣。”孩子都是樂於挑戰困難的。科學學科課本看似簡單,文字內容很少。這就需要老師挖掘知識,教師只有備課合適,才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好奇心,也才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學習興趣。課堂上,一旦發現學生懶於思考的苗頭,我就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是不是有了什麼不足之處。

第二,教師善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興趣和注意力的問題在我們教育工作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當孩子們拍完手之後,我笑了,同學們也笑了。我説:“瞧!咱們班的水平多高啊!22次啊,你們不僅拍得整齊,還十分的有節奏。不是單一的節奏,而是由慢到快的節奏。這可不是簡單的事情啊!我們班不僅有凝聚力,而且還多了可貴的默契。太好了!”最開始的目的是為了調動學生的班級凝聚力,未曾想收穫更多——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注意力,融洽的師生關係……

第三,非班主任教師要認同自己的價值。“教師不僅是自己學科的教員,而且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是青年的思想的主宰者。”學生在非班主任的課堂上,敢於信口開河,敢於破壞課堂紀律......因為非班主任對學生進行教育,有時間的限制,有教學模式的限制。

個別的學生在課堂上竊竊私語。此時,老師需要斬釘截鐵的重申課堂紀律要求。放任不管,學生得寸進尺。學生需要的工具沒有帶齊,影響課堂教學,這是非班主任老師的最大困惑。課程開展後,沒有帶工具的學生,難以集中注意力傾聽、交流製作方法。對學生要進行一堂特別有意思的創意製作,讓沒有工具的學生體會不到其中的快樂。課堂即將結束的時候,説:“同學們,老師真心的希望你們儘可能的帶工具,不是為了為難你們,而是對有的學生難以體會到製作的快樂,而感到惋惜。”真誠的話語,在之後的課堂看到了效果。

學生聽課過程中體現出來的漫不經心,老師上課的熱情減之大半。那時候,逼迫自己看着曾經讓 老師驚奇、感動的學生,強調課堂紀律。以此,讓學生在情感上予以觸動。否則,課程或許會越來越難上。我還試着在這樣的課堂添加故事情景,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一種輕鬆地學習氛圍。

班級中的“問題學生”,全校老師或許都非常清楚。非班主任老師要想方設法——抓住個別的學生予以管理,給學生以觸動,調整學生學習的態度。

頑固不化的學生,需要老師創造情境,發自心底的表揚,改變學生對自己課堂的態度——愛上美術課,喜歡繪畫、手工製作等。當課間裏,你們相遇,他快樂的和你打招呼,那麼就意味着你成功的改變了他。

非班主任老師要與班中的“問題學生”建立友好的師生關係。三年級兩個調皮的孩子, “你們兩個,讓老師覺得是不打不相識。通過你們兩個的打鬧,讓老師認識你們,瞭解你們。你們的活躍,正是美術課堂需要的態度。”這樣一説,倆人每次帶齊工具,用心製作,甚至創作兩幅作品。讓我從心底偷着樂。

當學生喜歡你的課堂了,在課堂上宣佈紀律要求。原本的問題學生成了老師的支持者,其它學生很容易感到他們的變化,課堂氛圍的營造變得易於駕馭。

第四,學生的認可是教學開出的最美麗的花。“課上的有趣就是讓學生帶着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當老師的付出有了反饋的時候,也是花開的幸福體驗。一個學生家長追着我説:“學校給我女兒一份任課教師評價表,女兒説,別忘了給科學老師一個好評,她教給我們學習的方法,上課的時候,讓我們感到了一種快樂。”此時,孩子給予老師反思的機會顯得更神聖了。

第五,教學中的任何細節都是教育的閃光點。“生命既是一種強大有力、不可戰勝的財富,同時也是一種脆弱的、往往是無助的、極易受到損害的珍品。有時候,會出現這樣的一些情況,只消一句冷酷無情的話,一個漠不關心的眼光,就足以扯斷一根纖細的生命直線。”“最是那一低頭的温柔”,不知何故,自己不由地想起了這句話。我想用這句話形容我的學生,一生裏有一個知心的朋友,恐怕並不容易。朋友之間,能夠無話不談,能夠經常的產生共鳴。我們有雷同的觀點,我們有相似的思想。處理事情,對待問題,我們有着相似的處理方法。可是,原來師生之間也是可以產生共鳴的。

一個班裏十分聰明的學生,當遇到難題的時候,也會鑽進牛角尖,他將所有應該求得的問題都當作已知條件。我判斷他是思路不清晰造成的。於是,我點撥:上衣88元、75元,下衣12元、8元、32元,最多、最少的題應該……當我講完之後,他那明白的一點頭的瞬間,眼睛中流露着喜悦。他就像一個研究的學者,我覺得學生的專注也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在仔細的觀察與反思中,學生往往會讓老師的心有一點震撼。

“記日記有助於集中思想,對某一個問題進行深入思考,教師的教育隨筆和反思記錄是思考和創造的源泉。”通過四年半經營博客,我學會了從更深層次,更廣角度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升了自己的業務水平。我善於反思問題,尋找方法,積累的一篇篇文章,成為論文、寫作的素材。通過積累與實踐,課堂上能夠隨機應變的能力增強了,在美術、語文、數學、科學、英語等課堂教學方面,都有自己的積累。每一次接過新的工作,都需要用心去學習,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