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彙編6篇

關於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彙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46W 次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彙編6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在幼兒眼裏,與我們形影相隨的影子裏隱藏着許多“小祕密”,而這些“小祕密”又藴含着許多的科學知識。科學對於孩子來説就是生活中好玩的事情,是他們為之感興趣的東西。幼兒天生就有主動探索的精神。為了更好的激發和提升這種探索科學奧祕的精神,我精心設計了本次活動。好奇、愛玩兒是幼兒的天性,我通過“神祕的玩具筒”打開了幼兒探索的慾望,幼兒在一步一步由淺入深地操作中,漸漸獲得對影子的瞭解,努力做到了學中玩,玩中學。

活動目標:

1、知道影子的變化與光和物體的變化有關,在探索實驗中獲得對影子變化的經驗。

2、能夠用自己的方式記錄探索的過程,並樂於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

活動準備:

1、手電筒

2、玩具筒、各種物體卡片

3、一盆花、參照物

4、任務卡、太陽卡片、膠棒

活動過程:

1、用大型led燈導入,引出影子的話題。

2、觀察玩具筒,看看玩具筒裏有什麼?通過玩具筒裏藏着的祕密,激發起幼兒探索的興趣。

3、幼兒探索用手電筒讓影子出現。幼兒回想在日常生活中還在哪裏見過影子。得出結論――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

4、教師更換卡片,讓幼兒猜想影子會不會變?幼兒嘗試探索更換物體卡片,感受影子的變化。探索得知:物體不同,影子也是不一樣的。

5、觀看ppt中的`兩個影子,讓幼兒思考這兩個影子有什麼不一樣?讓幼兒猜想,這兩個方向不同的影子是幾盆花的影子?

6、教師引導操作。讓幼兒指出,影子在哪?光源在哪?光源在這邊,影子就在他的另一邊。教師與幼兒一起探索發現,一盆花也會有變化不同的影子。初步感受光源變了,影子的方向也改變了。

7、讓幼兒自由探索,親身體驗。光源的位置變了,影子也跟着變來變去。

8、發放記錄卡,邊操作邊記錄。加強幼兒對影子變化的認識。

9、教師與幼兒一起觀看ppt,總結記錄卡。

活動延伸:請小朋友回到活動室,仔細觀察哪裏還有會變化的影子?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關注周圍事物的興趣,萌發孩子的好奇心,培養幼兒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體驗分享、參與的快樂。

2、發展幼兒觀察能力及大膽操作、積極表達的能力。

3、鼓勵幼兒在玩中積極探究調製泡泡水的方法,初次嘗試記錄。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小朋友吹過泡泡。

2、材料準備:一瓶調好的泡泡水;水、吹泡泡工具、洗潔精、鹽、洗衣粉、麪粉、洗手液、洗髮水、沐浴露、肥皂水、擦手抹布、記錄表、粉筆、黑板。錄音機、磁帶。

3、場地準備:户外草坪。

活動過程:

1、出示調好的.泡泡水,提出問題,激發幼兒興趣。

2、教師提出問題,幼兒相互討論。

“你準備怎樣調泡泡水”?

3、幼兒認識各種材料後,教師提出問題,幼兒自由探索與操作,教師巡迴觀察參與指導。

問題:哪些原料能夠調出泡泡水呢?

重點指導:

(1)啟發幼兒認真思考、嘗試區分哪些材料能調出泡泡水,並作好記錄。激勵幼兒説出自己的發現。

(2)提醒幼兒注意操作衞生,不亂撒泡泡水,不將泡泡水吹至小朋友身上、頭上,不爭搶工具。

4、幼兒彙報吹泡泡的發現。

討論:你用哪些原料調出了泡泡水?怎樣調的?你還有什麼發現?

5、集體遊戲:吹泡泡比賽。

6、活動延伸:幼兒自由在户外吹泡泡,觀察泡泡在陽光下的變化。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鬆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和操作活動,練習10以內各數的數數、認數,理解各數字所表示的意義,學習接數、默數。

2、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和合作能力。

3、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地上用泡沫板拼成的簡易飛行棋地圖,大正方體做成的骰子一顆,數卡、小旗若干。

2、分組操作材料:信封、鉛筆;“蓋印章”作業單、印章;“連線”作業單;曲別針串成的鏈子、空白小卡片。

3、遊戲材料:骰子若干,用硬紙板自制方形棋盤和小學具“棋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激起興趣:

今天我們用數學上的本領,玩幾個大家喜歡的遊戲,好不好?

二、遊戲“替換”。

1、觀察地上泡沫板的不同,尋找沒圖案的、連續六塊排列着的泡沫板。

2、聽教師的拍手聲(視幼兒原有的認知水平和班級人數的平均值靈活決定),幼兒幾人一組自由結伴,分別站成一橫排。請每組幼兒從左往右由1至幾報數,提醒幼兒記住自己的數號。

3、提問:你最喜歡吃什麼?

4、幼兒遊戲:老師出示一張數卡,上面是幾,該數號的幼兒等會兒報數時就不能報出該數,要以自己喜歡吃的食物代替,其餘數序不變,答對組優先入座。如:老師出示數卡“3”,該組幼兒就一個一個從1往下報,第3個幼兒就不能報“3”,而要用“麪包”(或蛋糕、糖果、米飯等)代替,接下去幼兒則繼續往下報出“4”、“5”。

3、遊戲進行,幼兒依遊戲情況分組入座呈弧形狀。

三、遊戲“快樂電報”。

1、告訴幼兒遊戲名稱,示範遊戲玩法,提問:要將你們分成紅綠兩隊進行比賽,該怎麼分?怎樣分最快最公正?

2、統一分組比賽的方法:將中間兩名幼兒作為第一訊息員。教師作為發報員分別在他們的手心點幾下(發電報),請他們默數並按此數量分別傳給左邊或右邊的幼兒,如此一個接着一個往下傳,兩個頭上的幼兒向“發報員”反饋收到的電報訊息,比比紅綠兩隊哪隊傳得又對又快。

四、遊戲“走飛行棋”。

1、請幼兒觀察地上的“飛行棋”圖,提問:這象什麼?可以怎麼玩?我們這

麼多人怎樣玩最合適?最有趣?

2、統一玩法:分組比賽,按猜拳的結果決定兩位幼兒擲骰子,另兩位幼兒分別按同組夥伴擲出的骰子上的點子數往前走幾步。如果剛好走到綠色數字幾的.路牌,則繼續往前走幾步;走到紅色數字幾的路牌,則往後退幾步。

3、“紅綠對抗賽”: 每隊每次各推薦兩名幼兒貼上統一的紅色(或綠色)的棋子標記合作參加比賽。老師做裁判,其餘幼兒做本隊的拉拉隊員,比比哪隊先到達終點。

五、操作活動:

1、數鎖鏈,做點卡(實物層次):按鎖鏈的曲別針數,製作相應點卡並別在這條鎖鏈的最後一個曲別針上。

2、連線(替代物層次):相同數量的圖案連線。

3、蓋印章(數字符號層次):看每排前面的數字,在原有印章數量的基礎上再蓋上一定數量的印章,使印章數與數字一致。

説明:幼兒自持一信封,在上面寫上名字或做好標記後,自由選擇材料進行活動。可以單組玩,也可以三組都去玩。要求將操作後的材料放進自己的信封,最後教給老師。

六、延伸活動:佔“棋盤”。

兩人一組,每人拿一盤“棋子”(可用釦子、蓋子、小塑料物品等替代)和一張畫有若干正方形格子的大正方形棋盤。幼兒輪流擲骰子,並按每次的點子數量在相應的空格子上擺上相應數量的“棋子”。先把棋盤佔滿者為勝。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幼兒有濃厚的動手興趣,瞭解橙汁的由來,並能積極思維。

2、幼兒能親自動手,採用各種方法取橙汁。

3、幼兒能把自己的勞動成果與同伴分享。

4、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願望。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鮮橙若干、榨汁機、泥工板、筷子、勺子、吸管、碟子、杯子、抹布、小刀、磁帶、記錄表、彩色筆、鮮橙汁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師生相互問好。

二、基本部分:

1、老師揭示課題:今天教室來了客人,老師為客人和小朋友準備了禮物,出示橙子。

2、提問:橙子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什麼味道?橙子裏面有什麼?

3、教師小結,橙子還可變成飲料,即橙汁。

4、老師展示泥工板、筷子、勺子、吸管、小刀、抹布、碟子、杯子、榨汁機等給小朋友,請小朋友想一想,用什麼辦法、什麼工具能榨出橙汁?

5、幼兒把黑板上的記錄表按自己的想象填寫。

6、老師交待實驗要注意的事項。

7、請幼兒在《小燕子》的音樂飛到桌子的兩旁,動手操作取橙汁。

8、幼兒動手、老師記錄,並適當引導個別能力較差的幼兒。

9、取橙汁時,老師總結,並延伸到課餘,小朋友可以回家榨果汁。

三、結束部分師生共同分享自己的勞動。

教學反思:

幼兒的興趣非常濃,能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幼兒討論的這個階段,我應該創設情景,讓幼兒體驗。我會多看看多學學,讓以後的教學活動能夠更好。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形式:

分組教學

活動目標:

1、幼兒有濃厚的動手興趣,瞭解橙汁的由來,並能積極思維。

2、幼兒能親自動手,採用各種方法取橙汁。

3、幼兒能把自己的勞動成果與同伴分享。

活動準備:

鮮橙若干、榨汁機、泥工板、筷子、勺子、吸管、碟子、杯子、抹布、小刀、磁帶、記錄表、彩色筆、鮮橙汁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師生相互問好。

二、基本部分:

1、老師揭示課題:今天教室來了客人,老師為客人和小朋友準備了禮物,出示橙子。

2、提問:橙子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什麼味道?橙子裏面有什麼?

3、教師小結,橙子還可變成飲料,即橙汁。

4、老師展示泥工板、筷子、勺子、吸管、小刀、抹布、碟子、杯子、榨汁機等給小朋友,請小朋友想一想,用什麼辦法、什麼工具能榨出橙汁?

5、幼兒把黑板上的記錄表按自己的想象填寫。

6、老師交待實驗要注意的事項。

7、請幼兒在《小燕子》的音樂飛到桌子的'兩旁,動手操作取橙汁。

8、幼兒動手、老師記錄,並適當引導個別能力較差的幼兒。

9、取橙汁時,老師總結,並延伸到課餘,小朋友可以回家榨果汁。

三、結束部分

師生共同分享自己的勞動。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的:

動物和孩子天生就有一分緣,探究動物世界的奧祕也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一件事。如今,環境保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佔據71%的海洋是豐富多彩、奧妙無窮的世界,而且海洋環境已日趨惡劣,因此保護海洋的生態平衡是非常重要的。讓孩子瞭解海洋動物的食物鏈對萌發幼兒的環保意識是很有意義,也是很有必要的。況且,孩子們在瞭解陸地上一些常見動物的食物鏈後,對海洋動物發生了濃厚的興趣。為此,我延伸生成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海洋動物的食物鏈,感知它們之間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關係。

2、培養幼兒大膽探索的慾望。

3、萌發幼兒保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活動準備:

課件、錄音、電腦、錄音機、圖片、操作卡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播放錄像:海底世界。

幼兒交流:看到了什麼?它們吃什麼?

(評:奇妙的海洋世界一下子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他們觀看的聚精會神,活動室裏靜極了,為下面的活動開好了頭。)

二、自由探索動物間的'食物,初步感知食物鏈

1、幼兒分別採用操作電腦、聽錄音、觀察圖片、詢問老師等方法進行自由探索,初步感知海洋食物鏈。

2、幼兒交流通過探索獲得的信息。

(評:這個過程一改以往老師講幼兒聽的傳統教學方法,而是在活動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蒐集相關的錄像、圖片,並把有關的內容、知識做成課件、錄好音帶,讓孩子們自由選擇獲取知識的方法。孩子們有的認真地查找圖書,有的聚精會神地觀看着錄像,還有的在電腦上操作,孩子們通過自己的主動活動獲取相關信息,這遠比孩子靜靜地聽知識有意義的多。探索後的交流,又為孩子提供了整理信息、共享成果的機會。因為這些知識信息是孩子們通過親自實踐得到的,所以介紹起來特別有勁,口語能力也在其中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三、第二次探索並記錄,初步瞭解食物鏈

1、操作記錄:二個幼兒結成一對,合拿一套卡片和記錄紙。

2、瞭解食物鏈,感知它們之間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關係。

師生小結:這些動物你吃我,我吃它,一環扣一環,象這種吃與被吃的關係構成的鏈條叫食物鏈。

(評:讓孩子帶着問題進行第二次操作,會使孩子的探索更具目的性。讓孩子二二結對操作記錄,又培養了孩子合作交往的能力。在記錄的過程中,還能相互交流,相互調整,使操作結果更準確。孩子們對這一環節可認真了,有的孩子記錄好以後,還到電腦裏去核實一下,這種精神真是令人高興。這不,大多數小朋友都得出了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蟹,蝦、蟹吃小蟲,小蟲吃浮游生物,浮游生物吃腐爛的死魚初淺結論。它們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形成了海洋動物的食物鏈。)

四、瞭解食物鏈對生態平衡的重要性,萌發幼兒保護環境的意識

討論:食物鏈斷後會發生什麼樣的情況?

2、相互講述:海洋裏沒有了鯊魚,又會發生什麼事情?

3、課件演示:感知食物連對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師生小結:原來呀,食物鏈上的動物一樣都不能少,缺了一環,大海就會生病,海水就要變得又髒又臭,其他的小動物也不能生活了,面且還要危害到我們人類。

(評:當老師指着幼兒記錄的食物連循環圖,對小朋友説:“這些動物你吃我,我吃它,多殘忍,這些動物中間你們最討厭誰?為什麼?”時,善良的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喊道:“大鯊魚最兇猛,我們不要它。”老師説:“好的,讓大海里永遠沒有大鯊魚”。孩子們就從食物連的循環圖上把鯊魚拿掉了。此時,老師又及時地請小朋友講講,沒有了大鯊魚會發生什麼情況?大部分孩子都説小魚安全了,他們沒有危險了等等。老師沒有表態,讓孩子盡情地講述,然後課件演示,請孩子們看一看,事情到底會變得怎樣。孩子們經過課件中畫面、音樂的渲染,他們又情不自禁地喊道:“大鯊魚回來吧,大鯊魚回來吧。”所以當最後老師説到“鯊魚雖然兇猛,但它也有好的地方,它還是海洋中的清潔工,有了它,海洋會變得乾乾淨淨”時,孩子趕緊把拿掉的鯊魚圖片重新貼上去,對鯊魚的喜愛之情又溢於言表。這一過程,使孩子們的環保意識得到了昇華。)

活動延伸:

進一步探索其他食物鏈。

這條食物鏈上的動物,它們都是靠自己捕捉才吃到食物的,所以叫捕食性食物鏈。除了捕食性食物鏈以外,還有其他的食物鏈,有興趣的小朋友可以繼續探索,老師會支持和幫助你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