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範文錦集七篇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範文錦集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04W 次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範文錦集七篇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1

目標 :

1、培養幼兒觀察生活的習慣,以及記憶形象的能力。

2、引導幼兒瞭解不同汽車的不同功能和它們基本構造 。

3、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鼓勵幼兒設計各種造型及功用的汽車。

內容:有趣的汽車

教學過程:

1、創設活動場景,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教師與幼兒一起玩車:開車玩遊戲,(配音樂)遊戲場地的佈局,就是能讓孩子真正玩起來的作用。

(1)並請個別幼兒説説:你們玩的是什麼車?有什麼用?由那些部分組成?

(2)你還見過大馬路上還有哪些汽車?它們有什麼用?(請小朋友相互講講,教師逐一出示相應的圖片)

(3)小朋友你們真了不起!知道了這麼多的汽車。

2、看課件,拓展孩子的思維。課件的選材都從“創新”入手,圖片都經過我加工處理達到了吸引孩子眼神的目的,最大限度的激發孩子原始的興趣。活動中孩子還是很感興趣。觀看課件,啟發孩子發散思維。(突破重點)

(1)請幼兒説説跟我們平時的汽車有什麼不一樣?

(2)它們有些什麼功用呢?

3、 談話活動——想象中的汽車 (重點:幼兒對汽車外形的感知,啟發幼兒發散思維的訓練。)

(1)小羊遇到難題了,你們願意幫助它嗎?小羊種了一片桃園,秋天到了,桃子熟了,小羊想把這些桃子賣掉,可是自己又不會爬樹,桃子沒法摘下來,怎麼辦呢?我們給小羊造輛汽車來幫助它,但是造輛什麼樣的汽車來幫助它呢?(幼兒相互討論後回答)

(設計意圖:以故事的形式出現是為了幫助幼兒在設計新型汽車時更注重汽車的功能性)

(2)小豬嘴最饞了,它説呀,我想要一輛汽車,都有好多吃的。。。設計障礙,為啟發孩子從汽車的功用和造型上進行發散思維訓練。(突破重點)

(3)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不方便呢?我們需要造一輛什麼樣的車,才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

(計意圖:這個部分能拓展幼兒創作的'思路,不至於侷限在只為小羊設計汽車,只給小羊帶來方便)(突破重點)

4、幼兒作畫:難點:創設出高科技,不同尋常功用,及不同尋常造型的汽車。

(1)師:今天,老師請小朋友來做小小設計師,要設計出和這些車不同的,請你們想一想,你準備設計一輛什麼樣的車?(點指導幼兒圍繞“想象中的汽車”這一主題進行交談。)

(2)我們設計的汽車造型要特別,還要給人們帶來方便。(教師引導幼兒大膽想象)(促成難點)

(3)幼兒設計新型汽車。(教師引導幼兒畫出造型新穎,功能獨特的汽車)(促成難點)

5、作品評析:

(1) 請幼兒一起動手佈置一個汽車博覽會,幼兒做講解員,講解自己的作品。

幼兒互相欣賞新型汽車。

(2)請已經設計好汽車的小朋友拿着自己的汽車相互介紹一下,也可以介紹給旁邊的老師聽。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請幼兒相互介紹,或介紹給身邊的老師聽,使幼兒與幼兒之間,幼兒與教師之間產生互動。)

6、放音樂《開車歌》,幼兒做開汽車動作。

(1)這些汽車設計得真漂亮,而且有這麼多不同的功能,我們都比不出高低了,讓我們開起來試試,到底哪輛汽車開起來最穩。

(2)幼兒作開車動作出活動室。

(設計意圖:最後一個環節做開車動作出活動室是讓幼兒能在輕鬆的氛圍中結束該活動。)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瞭解人物不同面部表情的特徵。

2、嘗試用橡皮泥搓、壓、切割等方法塑造人物面部的主要特徵。

3、遷移以往感知,表現五官經驗,大膽創作,增進同伴間的情感。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活動準備:

橡皮泥、泥工板、橡皮泥工具、人物表情掛圖、黑板

活動過程:

一、通過觀察,瞭解人物不同面部表情的特徵。

1、通過觀察掛圖提問:“圖上的小朋友怎麼了?”(有的笑了、有的哭了、有的……)“他的表情是什麼樣子的?”(笑時眉毛彎彎的眼睛眯了起來……)“請你學一學”(幼兒大膽表演,感覺表情的變化)

2、組織幼兒觀察好朋友的面部提問:“你的好朋友是誰?”

“他現在的表情是什麼樣的?”(笑眯眯的、皺眉頭的.……)“誰願意把你好朋友的表情畫到黑板上?”(個別幼兒上前簡單繪畫)

二、引導幼兒用橡皮泥搓、壓、切割等方法塑造人物面部的主要特徵。

1、討論製作方法提問:“你打算做一張什麼樣子的臉?”(哭的、笑得……)“怎麼做呢?”

(面部可以先搓圓、然後壓扁,用小刀切割出人的臉部,也可以分別製作出人的五官)

2、幼兒動手製作,教師指導提問:“你做的是誰?”

“他是什麼樣子的?”

“他的頭髮、身子是什麼樣子的?”(指導個別能力強的孩子)

三、幼兒互相欣賞自己的作品提問:“請你猜猜這是誰的臉?”

“你最喜歡哪張臉?為什麼?”(引導孩子從五官整體佈局分析)

四、延伸活動:

組織幼兒在下課時製作好朋友的身子。

活動反思:

大班泥工活動教案:《好朋友的臉》,在活動中我瞭解人物不同面部表情的特徵,嘗試用橡皮泥搓、壓、切割等方法塑造人物面部的主要特徵,遷移以往感知,表現五官經驗,大膽創作,增進同伴的情感。這次活動愉悦了孩子的身心,讓他們嚐到了久違的快樂,同時給我也帶來了啟發和深思,使他們看到了孩子的另一面,活動中孩子勤于思考,樂於動手,敢於創造,快樂並收穫着。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分割的方法裝飾蝸牛螺旋形的殼。

2、學會用漂亮的彩筆以及簡單的點、線、圈等花紋裝飾蝸牛。

3、感知分割裝飾的風格,產生關愛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準備:

1、範畫一張。

2、彩色筆人手一盒。

活動過程:

1、聽謎面,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名字叫做牛,不會拉犁頭,説它力氣小,揹着房子走。

你知道它是什麼動物嗎?

2、欣賞範畫,學習用分割的方法給蝸牛殼裝飾花紋。

-出示範例,建議教師這樣引導:

(1)小朋友,小蝸牛的房子漂亮嗎?

(2)怎樣才能使小蝸牛有一個美麗漂亮的房子呢?

(3)請你説説:畫面上蝸牛的殼是什麼形狀的?

(4)你知道怎樣打扮小蝸牛的房子嗎?

-引導並啟發幼兒想出用線條分割法螺旋形切割成若干塊,再用圓、點、線或簡單的圖形在每一個空格中裝飾各種圖案或花紋。

3、交代繪畫要求,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鼓勵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豔麗的`色彩給蝸牛房子和長長的身體塗色。

4、展示幼兒作品,結束活動。

表揚大膽作畫的幼兒,對大膽分割圖形,認真裝飾畫面和色彩和諧的作品給予讚賞,引導幼兒看一看,比一比,誰的蝸牛房子最漂亮。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不同的太陽,感受線條與形狀的變化所形成太陽的獨特造型。

2、探究不同線條的表現方法,嘗試運用自己喜歡的線條、色塊大膽表現太陽的光芒。

3、體驗創作的樂趣。

活動重點:嘗試運用不同的線條與形狀,表現太陽的獨特造型。

活動難點:探究不同線條的表現方法,運用自己喜歡的線條與色塊大膽表現太陽的`光芒。

活動準備:

1、範例:線條和圖形造型的圖片1張,太陽圖形2張。

2、幼兒作畫材料:勾線筆、彩色紙(紅色、橘色、黃色)幼兒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通過欣賞不同的線條與形狀,感受造型的變化。

師:今天線條寶寶們在天空舉行了一場舞會,我們趕緊去看一看。(出示三組圖形和線條的範例)

(1)師:瞧,這羣線條寶寶們在跳線圈舞,跳呀跳呀,真開心。它的舞伴在跳什麼舞?(三角形舞)它們一直快樂的在跳着舞,直到最後。再來看看這邊的線條寶寶們在跳什麼舞?

(2)幼:這條線條寶寶在跳波浪舞。

師:對,它的舞伴也在跳着波浪舞,它們舞伴碰到了一起變換了舞步跳着色塊舞了。

(3)師:這對線條寶寶們在跳什麼舞?

幼:線條寶寶在跳着折線舞,它的在跳圓點舞。(它們有時碰到一起,有時又分開一會兒,舞跳得好看又好玩。)提問:你還能幫線條寶寶們想出有趣又特別的舞步嗎?

二、欣賞不同線條與形狀組成的太陽,欣賞太陽的獨特造型。

師:突然一陣風颳過來,線條寶寶們都去哪了?喔,原來它們變成了太陽寶寶的光芒和它一同跳舞了。快來看看吧。

(1)它們圍繞着太陽寶寶,在跳不同的舞步。有的在跳色塊舞,有的在跳曲線舞,有的在跳彩虹舞......它們的舞蹈真有趣。

(2)這邊的線條們圍着太陽寶寶在跳不一樣的舞了,瞧,它們變換了跳舞的方向,有的跳起長方形舞,有的跳着......太陽寶寶開心的哈哈大笑。

三、幼兒創作太陽寶寶還有許多同伴也想來參加舞會,你們能幫它們想想和線條寶寶們跳跟別人都不一樣的舞步嗎?

1.教師提創作要求:

(1)我給每個人都準備了太陽寶寶們跳舞的地方。(一張彩色紙)

(2)先想好,線條們圍繞着太陽寶寶要跳什麼舞步?(用手在紙的中間比劃太陽的位置)

(3)把這些有趣又特別的舞步記錄下來。

(4)記錄好的,東西,帶着你的太陽寶寶進入舞池。

2.幼兒自由創作,教師巡迴指導。

鼓勵幼兒大膽創作,幫助能力弱的幼兒調整畫面結構。

提醒幼兒耐心創作,不胡亂塗鴉。

四、舞會頒獎

師:今天的舞會要選出最有創意舞步獎,你是評委會喜歡哪一對舞伴?説説你選它們的原因。

五、延伸活動

帶領幼兒到户外當線條寶寶們跳舞。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觀察螃蟹的基礎上,學習用折、編的方法制作螃蟹。

2、激發幼兒對做做玩玩的興趣。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3、培養幼兒良好的操作習慣。

活動準備:紙條、彩紙、膠水、紙盒、課件

活動過程:

一、 謎語引出主題 鉗子一雙,尖刀八把, 身披盔甲,橫行天下。

二、 利用課件、觀察螃蟹的外行特徵。

1、 螃蟹是什麼樣子的?

2、 螃蟹有幾條腿?

3、 螃蟹頭上兩個大大的象剪刀一樣的是什麼?(螯)

三、 學習製作螃蟹 小朋友,你們想來做螃蟹嗎?老師做了一個螃蟹,你們看。

(一)出示範例,提問: 老師做的這個螃蟹用了哪些材料? 你們猜猜我是怎麼做的.?

(二)教師示範講解

1、我用摺紙的方式做了螃蟹的身體,用長條紙通過折然後用膠水貼做了螃蟹腳

2、螯是用紙剪成的。你們想學嗎? 重點講解編紙的方法。

3、提示注意衞生。

(三)幼兒操作

1、 介紹材料

2、 在製作的時候想好先做腳還是先做螯。

3、 使用雙面膠,撕下的紙放入指定地方。

4、 注意地面的整潔,及時把廢紙撿起來。

5、 教師巡迴指導。

四、展現交流

1、給同伴介紹自己製作的螃蟹,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2、你的螃蟹會爬到哪裏去。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要“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本次活動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資源,以用石頭來做繪畫材料為主,將自然資源引入幼兒園課程當中,體現了課程的生活化。對於生活在石林的孩子來講,石頭雖然不是什麼陌生的事物,但對於在石頭上繪畫,孩子們還是感到新奇。這些石頭甚至成為了孩子們的親密玩伴,通過他們,孩子們瞭解了自然,發現了自然。並從自然中去發現美、創造美。做為幼兒園大班的孩子,他們正處於創造思維形成的黃金時期,因此,通過孩子感興趣的石頭畫,不失時機的培養孩子的創造意識、創造精神、創造思維以及創造能力,為孩子們成為創造性人才奠定基礎。因此設計本次活動,藉助石頭這一特殊的物件,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為石頭進行繪畫裝飾,讓幼兒體驗接觸自然,獨立創造的快樂,活動內容:石頭畫——奇妙的石頭

活動目標:

1、嘗試在石頭上設計自己喜歡的小魚圖案,並能大膽用色。

2.體驗在石頭上作畫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石林圖片、石頭房圖片、石頭作品、塗好底色的鵝卵石、水彩筆(與幼兒人數相同)濕紙巾

活動過程:

一、由猜謎的遊戲,引起幼兒興趣。

1、敲一敲

師:“今天,我帶了一個好玩的遊戲叫做猜一猜,你們想不想玩呀?”

“請小朋友猜一猜這是什麼東西發出的聲音?”(老師輕輕敲一敲石頭)

2、猜一猜

師:“原來呀,剛才的聲音是石頭髮出來的。”

二、圖片導入:初步瞭解石頭的作用。

師:老師請小朋友看看有關石頭的圖片。

我們的家鄉有許多石頭,許多大的.石頭聚在一起,就形成了石林風景名勝,吸引許多遊客來觀賞,小一點的石頭,可以蓋牢固又漂亮的石頭房,而小小的鵝卵石除了鋪成小路,還可以做什麼呢?

三、石頭變魔法

1、師:“今天石頭寶寶要變魔法,你們想看一看嗎?”

2、出示小魚圖片

師:“老師先問問你們見過小魚嗎?”“在哪裏見過呢?”“你見過的小魚都是什麼樣子的呢?”

(出示小魚圖片)“那你們看看這是什麼呀?”“他是用什麼製作的?”“原來這就是石頭寶寶變得魔術呀,你們喜歡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變一變吧!”

3、老師示範畫

(首先拿起一塊石頭,想一想你要把她變成什麼樣子小魚。然後用黑色的彩筆給小魚穿上新衣服,嘗試運用不同的線條裝飾小魚的身體。

最後用彩色的筆塗上漂亮的顏色。)

師:“你們看,老師的小魚變好啦,好看嗎?”

“你們想不想自己試一試呢?”

四、引導幼兒看一看、想一想、説一説

1、每個小朋友面前有一塊石頭,看一看、想一想它的形狀像什麼,可以變成什麼形狀的小魚?

2、和同伴説説你的石頭可以變成什麼?怎麼變呢?

五、幼兒創作石頭畫,提出繪畫要求

1、用黑色筆在石頭上畫出小魚身上的線條、圖案,彩色筆塗色;

2、保持石頭畫面乾淨;

3、小手髒了用濕紙巾擦。

六、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教師個別輔導。幫助個別幼兒進行石頭創作,鼓勵他們大膽想象創作,體驗獨立創造的快樂。提示幼兒注意色彩的搭配,保持畫面乾淨。)

七、石頭小魚大展覽

展示孩子創作的作品,讓小畫家和大家説一説,這是怎麼做出來的,他畫的是什麼?引導孩子互相欣賞。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7

本次活動來源於主題活動《有用的植物》下的一節美術活動,本學期的主題是圍繞繪畫活動展開,故設計了本次《會變的鳥兒》這一教學活動。

一、選擇的內容

1、生活性原則

幼兒進行繪畫創作主要依靠對生活的觀察和感受。當我們的幼兒對生活中的事物進行了仔細觀察後就能借助這一生活經驗進行繪畫。當繪畫的內容是孩子很熟悉的、已知事物時,孩子的思維就被激活,喜歡施展自己的已有經驗。幼兒的繪畫就能從一個僅為學習某種繪畫技能的無意義空間,成為幼兒表現世界的有意義的嘗試。同時,隨着生活經驗的拓展,技巧難點也迎刃而解。如本次《會變的鳥兒》這一繪畫內容其實是幼兒利用自己的小手想象畫樹,幼兒已有經驗對樹的外形特徵已經非常熟知,同時利用自己的小手也較趣味性,所以幼兒的興趣一直處於高漲。

2、欣賞性原則

我們的孩子比較直觀,喜歡美的事物,我們教師正好抓住孩子的這一特點,給與孩子一種美的欣賞。如,在活動中,利用了音樂欣賞,引導幼兒融入到一種意境中,同時在幼兒操作過程中,播放一些較美的範例,讓幼兒能從中感受到小手變樹的美。

3、性原則

在幼兒操作繪畫之後,教師一定要引導幼兒進行,幫助能力弱的幼兒觀察同伴的優點,今後能利用到自身的繪畫中。在最後環節,提問:小鳥們,你們喜歡到那棵樹上做窩呢?為什麼?引導幼兒從樹的高大、樹葉的茂盛等等來同伴的優點。

二、活動的模式

模式:音樂導入--情境創設--示範操作--交流

第一階段:音樂導入

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利用優美抒情的音樂這是我們在情景繪畫研究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帶領幼兒進入到情境中。

第二階段:情境創設

在音樂欣賞進入森林的情景中,引出小鳥最喜歡在森林裏歌唱。接着引導幼兒利用自己的小手來做只小鳥,飛呀飛呀飛到森林中。第一次感受小手能變出一隻小鳥為下一階段用小手來畫樹做了鋪墊。創設小鳥飛到森林裏飛累了,變成一座小山休息一下,接着小猴來爬山的情景,激發幼兒的興趣同時在這一情景中融入技能要求。

第三階段:示範操作

在集體繪畫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清晰示範講解能為幼兒操作起到作用。在示範講解過程中,利用情景融入技能讓幼兒能更清晰繪畫的要求。比如:在小猴爬山的過程中,就是教師利用畫筆沿着手指把手形繪畫出來,並提問:爬山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呢?不僅拓展到生活中的爬山注意點而且將繪畫技能展現出來,那就是爬山的時候要站穩,不能把筆離開畫紙。

第四階段:交流

通常在繪畫教學活動後,進行交流。在本次活動中,利用一張KT板將幼兒的繪畫作品進行展示,幼兒們扮演小鳥並提問:"你們喜歡到那棵樹上做窩?為什麼?"引導幼兒觀察同伴繪畫的樹的外形、樹葉的茂盛度以及畫面的佈局等等,來同伴的作品。同時學習同伴的優點。

三、活動的方法

1、情趣語言法

這種情景性的語言,可以任意組織,只要符合邏輯,能化解技能難點即可。在教學中,教師要盡情發揮自己在語言教學、談話等方面的語言想象力,各顯神通。比如在《會變的鳥兒》中,為了引導幼兒能利用手指塗抹的作畫方法,我這樣説道:"這可是一棵有魔法的`樹哦,讓你們的小樹變成一棵會發光的小樹。"在幼兒操作過程中,小樹孤零零時,我又引導"別讓你們的小樹朋友一個人哦,讓它的好朋友都來做客。"等等,技能傳授有各種要求,教師要根據繪畫內容的特點,因地制宜地進行情景化,能信馬由疆、輕車熟駕地操控情景,技能的傳授就水到渠成。

2、範例欣賞法

在如何使用範例方面,有了更多的思考,不能讓範例成為幼兒想象力發展,及自由表達的絆腳石,又不能讓範例缺失。因為孩子缺乏相應的表現能力,無限度的開放,只會讓技能空白的孩子拿出了"粗製濫造"的作品。

在實踐過程中,就拓寬了"範例"的概念,把名畫、的照片、影象、圖片及其他優秀的幼兒作品等,都納入"範例"的範疇。根據活動特點選擇使用這些範例,讓孩子的視野更開闊,多角度領會繪畫主題,豐富的視覺感受,喚醒孩子的經驗和想象。在本次活動幼兒操作環節,我也利用了事先較成功的圖片、以及其他類型的樹的圖片給與幼兒欣賞並且降低幼兒繪畫的坡度。

問題:

1、在活動中教師在幼兒經驗的拓展方面較少,提問太過侷限。

2、在樹葉的繪畫過程中教師未能明確樹葉的形狀要求,以致幼兒的樹葉只是簡略的一根,未能表現兩頭尖中間圓的形狀。

改進設想:

1、在提問的預設與迴應中應更多的進行預設,能從認知、能力方面整合在美術活動中更多的提升幼兒。

2、在操作過程中環節的要求要更清晰,以及重難點的突破能通過指導性的語言進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