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範文合集七篇

有關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範文合集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51W 次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7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有關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範文合集七篇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1

一、設計意圖

當孩子來到這個世界,出於自己生存和發展需要,總是在嘗試着適應社會,他們通過活動與成人或同伴接觸、交往,慢慢地接受和內化社會規範、道德準則以及行為方式,逐漸使自己從一個生物意義上的“自然人”變成為“社會人”。根據幼兒社會化進程特點,我園在建構社會領域課程中,注重培養符合未來社會要求的完整人才,在目標和內容選擇上,總體地反映社會要求和社會狀況,深入淺出地引導幼兒熟悉、瞭解自己所處的社會,包括家庭、家鄉、國家乃至世界;瞭解並學會處理自己與社會、他人之間的關係,從而萌發其親社會情感。在組織形式上,積極採用各種豐富多彩的遊戲手段,因為遊戲本身就是對社會現實特殊反映的一種活動,是幼兒瞭解社會和參與社會實踐的有效手段,這具體地體現在幼兒遊戲的內容、形式和規則中。

在遊戲中幼兒能心情愉快、自主地活動、能積極反映他們所接觸的事物,現實生活中的要求,身體力行模仿成人的活動,並在與同伴相互遊戲中,學會如何分工和適應羣體生活,從中實踐了輪流、謙讓、分享、協作等行為規範,較好地積累了社會經驗,為幼兒日後成為社會合格成員打好基礎,從而促進其社會性發展。下面具體介紹我園組織大型社會性遊戲活動“精彩小世界”的設計。該活動是在幼兒已經對家鄉、祖國以及世界一些國家有了粗淺認識的基礎上舉行的,旨在讓幼兒置身於生動活潑的情景中,體驗與各種民族、各種膚色的人種友好往來的美好情誼,並學會相互瞭解、合作、遵守規則等良好行為規範。通過初步接觸跨國公司教育,讓幼兒開闊視野,增強主動探索慾望,萌發產生了解和關心我們的世界,使他們從小就有初步的全球意識。

二、活動目標

(一)在遊戲中進一步感知不同國家、民族的不同文化、生活方式和習慣,懂得應該互相遵重、和平共處,初步萌發熱愛世界、熱愛人類的情感。

(二)學會與同伴相互協商、分享、謙讓、互助等基本交往技巧,並獲得相應內心體驗。

三、活動準備

豐富幼兒一些與遊戲內容相關的感性經驗;師生共同創設好所負責的遊戲場地和材料。

四、過程

(一)各班幼兒自己協商所開設主題的角色分配,按自己意願裝扮成不同人種的社會角色。如金髮的小姑娘、黑人爸爸等,同伴之間可互相幫助化粧、打扮。

(二)小班三位老師以導遊身份,分管班內三個“旅遊團”,手持“信用卡”,乘坐“旅遊車”到各個旅遊點遊玩。大班和中班可自由組合成某一家庭成員的關係去遊玩。如扮演“爺爺”“奶奶”可以共同去找一個“小孫女”。

(三)各遊戲主題的內容和指導。

1、世界餐廳

(1)日本料理

目的:在遊戲中初步感知、瞭解日本有趣的飲食方式,學習禮貌交往技能。

準備:訓練幾位日本料理的“服務員”(由幼兒扮演),並學説幾句簡單日本禮貌用語:您好!歡迎光臨等;自制日本飲食品:海鮮、豆腐、小豆飯、米團、三色米糕等替代物;師生共同佈置“日本料理”店:用印有木板花紋的塑料膠紙鋪在地面,並隔成一個個小廂房,廂房內擺放木板桌面,以便“顧客”能跪坐用餐。

重點指導:

①老師以餐廳“領班”的身份參與遊戲,提醒身穿和服、腳着木履的“服務員”用自己已有感知經驗和想象,學習以日本禮儀向“顧客”提供服務。如:“領班”可帶領“服務員”站在日本料理門前迎候“顧客”,當“顧客”來臨時,用日語問候、彎腰鞠躬,並引進入廂內……在廳內可播放“櫻花”歌曲,“服務員”可隨時跳日本舞為“顧客”助興,“顧客”也可即興換上木履跳日本舞等服務項目。

②引導“顧客”用餐時,根據已有經驗模仿日本人的飲食習慣。如“顧客”入廂時要脱鞋並用跪坐方式進餐。如果“顧客”忘記或不懂日本料理的飲食方式,“領班”或“服務員”中隨時給予提醒和幫助。

(2)潮汕風味館

目的:進一步瞭解潮汕小吃的特點,會自制潮汕小吃2至3種,學習有禮貌地接待客人的技能。

準備:提供各種米果印、麪糰、竹葉、濕報紙團等半成品材料;紅桃米果、水晶球、粽球等各種風味小吃的替代物若干;各種盤碟、湯匙、筷子等潮汕餐具和炊具玩具幾套;“廚師”和“服務員”的服飾。

重點指導:

①引導“廚師”根據“顧客”口味,利用半成品材料製作各種潮汕小吃。如教師以“顧客”的身份向“廚師”提出自己要吃什麼口味的粽球,讓“廚師”用竹葉包“餡肉”(濕報紙碎),並多放些其他“蝦米”或“雞蛋”的配料等情節,使“廚師”懂得應以服務顧客為主,讓“顧客”吃得滿意才有生產做的道理。

②引導“服務員”用已有潮汕風俗服務方式的經驗招待“顧客”。如可適時為“顧客”衝上潮汕工夫茶;或播放潮劇、潮樂,並模仿潮人樂手搖頭腦演奏以招攬生意;教師還可以“顧客”身份向“風味館”預訂小吃,引導“服務員”開設“送貨上門”等的服務項目。

世界餐廳除了開展“日本料理”、“潮汕風味館”的主題外,還同時開展了“麥當勞餐廳”、“中國烹調”等主題(具體活動內容可根據幼兒實際需要而定)。

2、世界風俗村

村內分設有中國和西歐風俗村,區內有各具特色的節日遊戲。

(1)狂歡節

目的`:感受西方狂歡節的歡樂場面,盡情領略狂歡的樂趣。

準備:各式假面具:王子、公主、巫婆、精靈、小丑等。

重點指導:

當“遊客”投幣後,可自選喜愛的面具帶上,然後播放狂歡舞曲盡情狂舞。老師以“遊客”的身份戴上假面具與其它“遊客”一起手舞足蹈,有時可做一些滑稽動作來調動狂歡的氣氛,以此帶動其他“遊客”,並引導他們儘量與更多的“遊客”交換舞伴、面具,擴大交往範圍。

(2)春節

目的:進一步瞭解中國最隆重的傳統佳節的習俗,感受其歡樂、祥和的氣氛。

準備:女“工作人員”頭扎紅頭繩,身穿“如意衫”,男“工作人員”頭戴留有辮子的“鄉紳帽”;麪糰、色紙、紅紙袋等若干;舞獅頭二個;錄音機二台。

(二)感受世界豐富多彩文化生活,萌發了世界人類一家親的美好情感。

實踐是人產生情感的基礎,在整個遊戲中幼兒始終在充滿“世界公民”、“世界餐廳”、“世界風俗村”的環境刺激下,與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人親密無間、友好往來,親如兄弟姐妹般地一起嘗試各種有趣的“進餐”方式,一起玩耍各種民俗遊戲,共同感受“世界”生活文化的多樣性,在他們的心中絲毫沒有歧視、抗爭和敵意的成份,在這美好、温馨的“世界”氛圍裏感受到人類生活的多姿多彩及和平共處的情感薰陶,“世界”在他們的幼小的心靈已經是“人類的大家庭”,他們長大之後將會更珍惜、熱愛這個人類的世界。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名稱:幼兒園裏玩具多

活動目標:

1、知道一些玩具的名稱和玩法,懂得輕拿輕放玩具、玩具玩好送回家。

2、擺弄玩具,感受一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

活動準備:小房子以及若干小玩具、雞媽媽以及若干蛋、一籃積木、每人一盒蠟筆活動過程:

一、介紹玩具--知道一些玩具的名稱和玩法,懂得輕拿輕放玩具1、幼兒園有很多玩具,我們來説説它們的`名字。

2、誰知道這些玩具怎麼玩?請個別幼兒演示個別玩具。

小結:幼兒園裏玩具真多……,我們要輕輕拿、輕輕放,不要弄疼玩具。

二、發現祕密--感受一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1、這兒有一間小房子,房子裏有扇小門,請小朋友摸一摸裏面有什麼?遊戲:發現一間房子裏有一個一個小玩具,一個一個小玩具放在一起就是許多。

2、雞媽媽肚子裏也有個洞洞,請小朋友摸一摸,摸到了什麼?遊戲:發現雞媽媽肚子裏有一個一個蛋,一個一個蛋放在一起變成了許多蛋。

3、一個一個積木在一起也會變成許多。遊戲操作。

小結:幼兒園的玩具真多,一個一個放在一起就是許多。

三、玩具玩好要回家--懂得玩具玩好要送回家1、老師拿來了蠟筆,有多少蠟筆?老師把許多蠟筆分給小朋友,變成一盒一盒。

2、玩蠟筆:開門--出來玩--回家--關門。邊玩老師便用語言和幼兒溝通,啟發幼兒説説玩具玩好要回家。

3、把其它玩具也送回家。

小結:玩具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愛護它,玩好以後要把它們送回家。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體會與老師、同伴擁抱的親切感。

2、懂得親切感的意思,逐步養成樂意和老師、同伴擁抱。

活動準備

1、故事《想要抱抱的小豬》

2、圖片三張。(小豬、小白兔、小白鵝)3、曲調温馨的歌曲伴奏。如:《兒歌》梁靜茹 《愛我你就抱抱我》

活動過程

1、體會與老師抱一抱的.親切感師:我手抱玩具娃娃小熊説:“小熊喜歡於老師,於老師也喜歡小熊,所以我們互相抱抱,很開心”。提問:有誰願意和於老師抱一抱?

幼:(舉手回答)

2欣賞故事《想要抱抱的小豬》

師:伴隨輕音樂和圖片展示,我有感情地講述故事。

師(故事講完後)提問:小動物們為什麼不願意和小豬抱一抱啊?

幼(舉手回答)

3、討論:抱抱的感覺師:故事中,最後小豬變乾淨了,小動物們就願意和小豬抱一抱啦。那於老師想請問小朋友們,你喜歡跟什麼人抱抱?不喜歡跟什麼人抱抱?

幼:(舉手回答)師:説了這麼多,於老師要考考我們小朋友了,你們知道抱抱需要運用身體哪些部位嗎?

幼:(請坐的好的小朋友回答)師:(總結)抱抱需要用到手、膀臂,胸膛。。

4遊戲:大家來抱抱師:下面要和小朋友們玩個遊戲,遊戲規玩法是:幼兒念兒歌“我叫某某。我叫某某,點點頭,笑一笑,親一親,抱一抱,大家樂陶陶,樂陶陶。”唸完最後一句找個好朋友擁抱在一起。

師:我請一名幼兒上來,和老師一起做個示範。(強調,嘴裏要念兒歌,最後一句説完後,找好朋友擁抱。)師:小朋友你們看懂會了嗎?下面讓我們跟着背景音樂,自由地與自己喜歡的同伴親親、抱抱吧。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設計這一節教育活動是為了讓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車,瞭解常見車的名稱、外形,特徵和用途。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瞭解簡單的交通規則,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做一個健康快樂的寶寶。

活動目標:

1、掌握常見車的名稱、外形,特徵和用途。

2、瞭解簡單的交通規則,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注意安全。

活動準備:

各種車圖片、交通信號燈圖片、《汽車開來了》遊戲音樂

活動過程:

一、提問:

今天早上你坐什麼車來的幼兒園?啟發幼兒説説車的'名稱、特徵和用途?你還見過什麼樣的車?

小結:

馬路上的車很多,有大車,有小車。

二、導入新課

1、請看課本彩圖《馬路上的車》讓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車,觀察車的特點,並學習兒歌:“大的車,小的車,大車小車來回跑,丁零零,自行車,嘟嘟嘟,大卡車。嘀嘀嘀,小汽車。刷刷刷,掃路車。索————來,索————來,灑水車。”

2、認識交通信號燈

各種各樣的車都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方便。但是路上一定要安全行駛,必須遵守交通規則。(出示交通標誌:紅綠燈)知道“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

三、經典遊戲:

交通信號燈(指導幼兒聽音樂做遊戲,鞏固對紅綠燈的認識)

小朋友今天老師指揮交通,小朋友當司機,我們一起到馬路上瞧一瞧:請你做好準備,汽車馬上開了。(幼兒邊唱歌曲《汽車開來了》,邊模仿小司機的動作。)“叭、叭、叭,汽車開來了,看見紅燈不能走,看見綠燈快快走,叭、叭叭叭,叭、叭叭叭,汽車開來了。”

活動延伸:

這節課小朋友懂得了許多道理,還認識了馬路上各種各樣的車,那麼你到底喜歡什麼樣的車?請你動手畫下來,好嗎?開車回活動室。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以“遊戲”為載體,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到了知識,懂得了道理,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

2、體驗自我服務帶來的快樂。

3、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活動準備:

繪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拉鍊馬甲一人一件。

活動過程:

1、聽音樂做遊戲,引入主題説説自己能做那些事情。

提問:你們自己都能做些什麼事情?

小結:原來寶寶們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分享交流,哪些事情我們可以自己做。

播放課件説説哪些事情小熊是自己做。

提問: 哪些事情小熊是自己做?

小結: 搭積木、收玩具、洗手、吃飯、刷牙、鋪被子、脱褲子。

3、體驗表達,進一步昇華:

遊戲--穿衣小能手。

比賽規則:聽到口哨聲開始穿衣服,不能穿反,拉好拉鍊,先完成者為勝。

如有小朋友不會穿,教師進行教授:抓領子,蓋房子,小老鼠,鑽洞子,左鑽鑽,右鑽鑽,吱吱吱吱上房子。

結束活動: 小朋友們太棒了,自己的事情都會自己做。今天又學了穿馬甲的新本領,我們回班上把這個本領告訴沒有學過的小朋友吧。

教學反思

從那以後,我不再幫幼兒穿衣服,而是限制時間讓他們自己穿,並告訴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的,現在的孩子嬌生慣養,幼兒缺乏自理能力,依賴性很強。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不失時機地找機會鍛鍊他們,讓他們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樣才能讓他們經受住挫折,也有益於今後的成長。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嘗試進行力所能及的田間或種植園地的勞動,學習一些簡單的勞動技能。

2.讓幼兒體驗豐收的喜悦和勞動的辛苦,懂得珍惜來之不易的`勞動成果。

活動準備:

1.聯繫好豐收的農家園地,根據需要聯繫好車輛。

2.與幼兒一起準備好適宜的勞動工具。

3.提醒幼兒準備好外出的必備物品:合適的服裝、鞋、揹包、水等。

活動過程:

1.出發前與幼兒談話,使幼兒明白活動的目的和注意的事項,提醒幼兒在路上注意安全。如:路上排好隊,跟好老師和同伴,在車上不把頭和手伸到車外等。

2.沿途中引導幼兒觀賞秋天的景色,認識一些農田種的蔬菜和果實,感受田園豐收的美景。

3.引導幼兒分組進行採摘活動。

引導幼兒學習使用勞動工具和農作物的採摘方法,如:挖紅薯、挖花生等。組織幼兒在成人的幫助下分組進行採收勞動,注意提醒幼兒安全使用勞動工具,並能把收穫的農作物分類放好。

4.引導幼兒物品、工具,交流自己收穫的農作物,體驗豐收後的喜悦和勞動的不易。

活動延伸:

1.回幼兒園後和幼兒一起清洗、品嚐收穫後的勞動果實、體驗勞動後的樂趣。

2.引導幼兒説説秋天都有什麼豐收了。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瞭解認識動物媽媽對寶寶的照顧。

2、認識各種動物的外形,瞭解其生活習性。

3、享受聽故事和集體遊戲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世上只有媽媽好》磁帶、錄音機、動物頭飾,與本課有關的關課件。

三、活動過程:

1、聽音樂:《世上只有媽媽好》,然後提問:這是一首什麼歌曲?歌曲裏唱的什麼?小朋友誰的媽媽最好?好在哪裏?今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學習《媽媽好》這一課

2、講故事:在一棵很高很高的樹上,鳥媽媽在鳥巢裏生下了兩個蛋,鳥媽媽每天孵呀孵呀,有一天鳥蛋嘩啦裂開了,一隻小鳥鑽出來了,隨後第二隻小鳥也鑽出來,嘰嘰喳喳叫着“媽媽媽媽”我的肚子好餓呀!這時鳥媽媽從遠處叼來蟲子一口一口的餵它們。(教師邊講幼兒邊看大屏幕)。

提問:故事裏有誰?鳥媽媽怎樣照顧它的孩子?你見過鳥巢嗎?有什麼用?如果其他的動物來捉小鳥,鳥媽媽會怎麼辦?

3、(課件展示:羊媽媽和馬媽媽帶孩子一起去遊玩)教師講解故事的'開頭,讓小朋友講結尾。

小結:剛才講了鳥媽媽、羊媽媽和馬媽媽的故事,它們都非常愛護自己的孩子,還有一位動物媽媽和別的媽媽不一樣,你們想知道它是怎樣愛護自己的孩子的嗎?請看大屏幕!

4、提問:這位動物媽媽是誰?(袋鼠)。它的孩子在哪裏?在裏面做什麼?

小結:這位動物媽媽叫袋鼠,當大灰狼和其他的動物來侵犯它們的時候,小袋鼠就藏在袋子裏,裏面即安全又温暖,現在我們看着小袋鼠自己編一首兒歌吧——袋鼠有個妙妙袋,裏面寶寶真可愛,寶寶不要走出來,袋子一碰就打開。(讓幼兒邊説兒歌邊表演)

5、遊戲《好媽媽》:幼兒分別戴有羊、馬、鳥、魚的頭飾,其他幼兒扮演小動物,跟在媽媽後面,自加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