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中班健康公開課教案(7篇)

幼兒園中班健康公開課教案(7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49W 次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健康公開課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幼兒園中班健康公開課教案(7篇)

幼兒園中班健康公開課教案1

活動目標:

1、能在遊戲中學習控制自己的身體。

2、樂意模仿機器人,能根據指令迅速變換動作。

3、學會保持愉快的心情,培養幼兒熱愛生活,快樂生活的良好情感。

4、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

活動準備:

1、自制遙控器一個,紅、黃、藍星各與幼兒人數相符,玩具機器人一個。

2、《機器人》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1、模仿角色走路引出課題。

教師帶領幼兒模仿老爺爺、老奶奶等走路的樣子進入活動室。

2、以"闖三關"學做機器人。

(1)"機器人"玩具以客人的身份出現,提出"闖三關"。闖過三關可分別獲得紅、黃、藍星各一顆。

(2)第一關:模仿"機器人"走路。

教師帶領幼兒一起邊學機器人走路,邊朗誦兒歌:"我們都是機器人,拿起槍來打敵人,一不許動,二不許笑,三不許露出大白牙。"唸完兒歌后每人擺一個造型,並控制自己的身體,在規定時間內保持不動。

遊戲進行4至5遍,引導幼兒相互看看"機器人"的造型。教師以玩具"機器人"的口吻進行小結並向孩子們宣佈第一關闖過。

(3)第二關:做聽指揮的"機器人"。

教師做"科學家"手拿"遙控器",發出如"小小機器人呀,變成小鴨子呀"等口令,指揮"機器人"變換動作。幼兒聽到指令後立即變換成"小鴨子"的角色,模仿小鴨子的動作。"科學家"逐一發出變"小兔"、變"小猴"、變"烏龜"等口令,"機器人"則按口令迅速變換動作。

請個別幼兒當"科學家",指揮"機器人"活動。教師對這一關進行小結,並向孩子們宣佈第二關也闖過。

(4)第三關:做快樂的"機器人"。

帶領幼兒在《機器人》的音樂伴奏下,做相應的身體節奏動作。其間教師引導幼兒把"機器人"幫助人類做事情的那份快樂的情緒表達出來,並啟發幼兒表現出機器人的動作特點,如身體有些僵硬、動作不連貫、手臂一動一顫等。

教師對這一關做一小結並宣佈第三關闖過。

教師以機器人的口吻進行總結,並向孩子們表示祝福,你們都是最棒的,我喜歡你們。

(5)發星星。

3、放鬆活動。

教師帶領幼兒邊説兒歌《手指遊戲》邊做動作出活動室。

教學反思:

從這個活動中,我認識到幼兒園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以孩子為主體,同時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在引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不斷地變換教學手段和方法,從而讓每個幼兒都參與到活動中,準確地掌握知識。帶領幼兒遊戲時,要顧及到絕大多數的孩子,將個別示範與分組遊戲、集體遊戲相結合,可以根據幼兒的課堂情況不斷地變換遊戲形式,從而提高每個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幼兒園中班健康公開課教案2

活動內容:

《食物旅行記》

活動目標:

初步瞭解食物的消化過程,教育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瞭解吃飯對身體健康的影響,能按時吃飯,不挑食。

讓幼兒知道愉快有益於身體健康。

活動重、難點:

瞭解食物的消化過程,教育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掛圖一張、食物(加餐)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穩定幼兒情緒。

2.以談話的形式引入主題,讓幼兒猜猜他們每天吃得加餐哪裏去了?

二、基本部分:

1.讓幼兒體驗食物在口腔中初步被磨碎的過程,感受食物在口腔中的變化,體會下嚥的感覺。

2.讓幼兒討論他們每天吃的食物到哪裏去了,教師總結:大部分營養被人體吸收,剩餘的被人體排出體外。

3.教師引導幼兒觀看掛圖,並提出問題。食物進入人體後,都經過哪些器官?器官都有哪些作用?教師總結:食物要經過口腔、胃、小腸、大腸。口腔是粉碎食物,胃食物進一步粉碎,小腸吸收大部分營養,大腸吸收營養並把廢物排出體外。

4.讓幼兒談談如何保護這些人體的器官,幼兒回答。教師總結:吃東西時要細嚼慢嚥;不要吃的太多;不要太餓;不吃不乾不淨的食物;少喝冷飲;多喝水;多吃蔬菜。

三、結束部分:

幼兒互相説説如何保護自己的身體。

效果檢查:

孩子們能夠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聯繫到自己日常生活中,通過師生探討、交流,孩子們都能夠決心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圓滿結束!活動前我為幼兒創設了寬鬆自由的活動氛圍,讓幼兒在寬鬆自由的氛圍中輕鬆獲得鍛鍊與提高。活動過程中,幼兒表現的積極主動,都能用較完整的語言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並能主動與同伴交流。

小百科:食物是指能夠滿足機體正常生理和生化能量需求,並能延續正常壽命的物質。對人體而言,能夠滿足人的正常生活活動需求並利於壽命延長的物質稱為食物。

幼兒園中班健康公開課教案3

活動目標:

1.瞭解筷子在生活中的用處。

2.學習正確使用筷子的方法。

3.願意使用筷子夾食物。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知道自己收集的各種各樣的筷子的來源和用途。

2.材料準備:筷子若干,花生米、茅根、毛球、小簍子若干,1張闖關記錄貼畫,魔尺若干,兒歌《我會拿筷子》,正確使用筷子的視頻。

活動重點:

掌握使用筷子的方法。

活動過程:

一、猜迷激趣,引出活動內容

教師出謎語——“兄弟倆,一樣長,是鹹是淡它們嘗”,請幼兒猜是哪一種餐具。

二、出示筷子,講解使用方法

1.筷子使用練習

(1)教師出示筷子,講解正確使用筷子的方法(邊説兒歌邊教方法),幼兒跟着教師練習。

(2)播放正確使用筷子的視頻,使幼兒通過觀看視頻進一步掌握筷子的使用方法。

(3)教師帶領幼兒邊説兒歌邊再次強調五指配合正確使用筷子的方法,幼兒再次嘗試練習。

(4)小結:使用筷子時,五個手指要相互配合。

三、闖關遊戲

情景:尋找海盜船長的寶箱,使用筷子夾取物品進行遊戲闖關,闖關成功可獲得寶箱裏的寶藏。

1.教師講解遊戲的玩法:4人一桌,正確使用筷子夾起指定數量的物品。

第一關:夾取茅根5根;

第二關:夾取毛球4顆;

第三關:夾取花生米6粒;

每關完成後就能獲取通行標誌(貼畫)一枚,獲得標誌,可打開寶箱。

2.幼兒遊戲,教師重點對個別幼兒進行指導,幫助幼兒完成任務,進一步體會使用筷子的方法。

3.交流與分享

師:小朋友們在使用筷子夾軟的、硬的、長的、圓的東西時,感覺有什麼不同?五指要怎樣配合?

小結:在使用筷子夾取東西時,五個手指要配合好。要把大拇指往下壓,食指、中指負責一根筷子,無名指負責另一根筷子。五指力量要平衡,不能太鬆也不能太緊,太緊會令兩根筷子翻轉交叉,太鬆夾不上東西。

4.快樂魔尺

幼兒闖關成功後,打開寶箱獲得魔尺進行遊戲,直至活動自然結束。

活動延伸:

1.將筷子投放在操作區、娃娃家、小餐廳的區域環境中,引導幼兒在遊戲區中繼續進行練習。

2.請家長配合,在家就餐時鼓勵幼兒使用筷子,將正確使用筷子的方法粘貼在餐桌一旁的牆面上,便於幼兒模仿。

3.在日常遊戲中,以説兒歌的方式,幫助幼兒記住使用筷子的要領。

[附:兒歌]

小手變成雙管槍,

拇指夾住筷上方,

小手變成單管槍,

食指中指來幫忙。

幼兒園中班健康公開課教案4

活動目標:

1、認識手的結構,瞭解五個手指的名稱。

2、通過遊戲瞭解手的功能,體會自己的小手很能幹。

3、簡單瞭解保護手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手影表演錄像一段。

2、戴在手指上的小帽子每人一份。

3、裝有物品的魔盒每人一個,各色物品圖片一份。

4、幻燈片課件、音樂。

活動過程:

導入環節:

師:小朋友,今天張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段好看的表演,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觀看錶演)

師:(觀看完畢)表演真精彩,文明的小觀眾觀看完演出後要記得送出熱烈的掌聲哦!(一起鼓掌歡迎)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剛才的演出是用什麼來表演的嗎?(手)

對,是用我們的手,請你伸出你的小手來看一看吧。(引出下一環節)

一、(第一環節)認識手的結構,瞭解五個手指的名稱。

1、介紹手的結構。

師:看一看我們有幾隻手?(兩隻)手上都有什麼呢?(用手指着手心):這個部位叫什麼?(手心)撓撓你的小手心,好癢啊。(用手指着手背):這個部位叫什麼:(手背)摸摸你的手背真光滑。

師:除了手心、手背之外,手上還有……(手指頭)對,是手指頭,手指頭上有什麼(指甲蓋)數數看一隻手上有幾根手指頭?1、2、3、4、5,一共五根手指頭,你們知道他們的名字嗎?最矮最粗的叫(大拇指)什麼時候會用到大拇指呢?對了,在誇獎別人的時候會用到它,伸出你的大拇指來誇誇旁邊的小朋友吧!(幼兒伸出大拇指做誇獎狀)。最細最小的這個叫……(小指)伸出你的小指和旁邊的小朋友拉拉勾邊吧。個子最高的叫(中指),伸出你的中指和它玩一玩吧!(變成兔耳朵動一動)在大拇指和中指之間的這個叫(食指)什麼時候會用到他呢?(在指東西,數數的時候)伸出你的食指來動一動吧.在小指和中指之間的這個叫(無名指)伸出你的無名指,讓他們碰一碰吧.

師:小朋友們仔細看一看,除了手心、手背、和手指頭之外,我們的手上還有很多小紋紋,在手心裏的叫(掌紋),在手指頭上的叫(指紋)。

2、和手指跳舞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五指朋友(用手點指五指),五指朋友們要去參加舞會了,我們把它們裝扮一下吧。(提示幼兒:請打開旁邊的小櫃子,輕輕放在腿上)伸出五指:紅色帽子給又矮又胖的(大拇指)帶,藍色的帽子給又細又小的(小指)帶,綠色的帽子給……個子最高的(中指)帶,黃色的帽子給會數數的(食指)帶,粉色的帽子給無名指帶。

師:(稍事等待,巡視一下幼兒)伸出你的手指讓老師看一看,準備好了,舞會馬上就要開始了!(聽音樂做動作)。

二、通過遊戲,瞭解手的功能及重要作用。

(一)小手可以做的事情。

師:小朋友的小手會跳舞,它可真能幹,那你的小手還會做什麼呢?

(畫畫、吃飯疊衣服.拿東西……..)迴應:你的小手真靈巧,你的小手真能幹,你的小手會做的事情可真多,你的小手很靈活.你的小手很勤勞,你的小手……)

(二)通過遊戲,讓幼兒親自感知手能感知物品特性的功能。

師:小朋友的小手能做這麼多事情,那張老師要考考小朋友,看看誰的小手最能幹.

第一小環節:設置情境,教師示範遊戲玩法.

師:小朋友,看!張老師這裏有很多物品的圖片,圖片上的這些東西就住在你旁邊的那些黃顏色的家裏,可是老師忘記了到底是誰住在哪個房間了,現在就請你的小手來幫我分辨出到底是誰的家。(教師拿一黃色盒子示範)

師:(一邊摸裏面的東西)咦?這是誰的家?我來摸摸看,記住哦,只能用小手你的小手來幫忙哦,(很神祕的做思考狀):我感覺它硬硬的,還有四個輪子,我覺得它可能是一輛小汽車。

第二小環節:請小朋友摸物品,並提問。

師:現在請你去拿一個小房子過來,伸進去摸一摸,聽到老師的口令趕緊把手拿出來,記住:千萬不要把東西拿出來,更不能提前告訴別人你摸的是什麼,這是一個祕密,記得要保密哦。(孩子們拿來小房子放在腿上)1、2、3、小手藏起來。

師:小朋友,你摸得時候是什麼感覺?你的小房間裏可能住着誰?(提問幾個小朋友)

第三小環節:請小朋友們把相應的物品圖片貼到小房子上。

師:剛才張老師覺得我的小房子住着小汽車,現在我把小汽車的圖片給貼到這個房子上面,你的房間裏住着誰?也去把它的圖片貼到他的房間上吧。(孩子們取圖片貼好,檢查糾正圖片對錯)

第四個小環節:驗證猜想,揭曉答案。

師:那麼小朋友們到底用我們的小手猜得對不對呢?現在見證奇蹟的時刻就要到了,我數到三,大家一起把裏面的東西拿出來,看看你們是不是真的猜對了,小手慢慢伸進去,1、2、3,變(很驚喜的樣子)拿出物品,呀,恭喜你們全都猜對了!(做出勝利的表情.)

第四小環節:把物品送到他們的小區裏。

師:小朋友真棒,看,老師這裏有一張樓房設計圖,這些物品都分別住在不同的樓道與樓層裏,現在請小朋友根據圖示,幫這些物品送回自己的家吧。(按樓道,逐一擺放,合作拼搭一個樓房)。

(三)我的小手會説話,瞭解手能表情達意的功能。

師:剛才我們用小手把這些東西都送回了家,我們的小手能幫我們辨別出不同的物品,它的作用可真大,你們知道嗎?我們的小手還會説話呢?我的小手要説話了?你們猜猜看他説的什麼?(暫停、噓、飛吻、不要、過來)你的小手會説話嗎?誰想來試試看?(叫1--2個小朋友做幾個動作讓其他幼兒猜測,體會小手能表情達意的功能。)

三、簡單瞭解保護手的方法。

師:我們的小手這麼能幹,我們可要好好保護它,那你知道如何保護好我們的小手嗎?(勤洗手,洗手打上肥皂、戴手套……)

小朋友説的都很好,張老師這裏有幾張圖片,我們看看這些小朋友對小手做的事情是對還是錯呢?

第一張圖:戴手套

師:這個小朋友怎樣對待自己的小手的?(戴手套)冬天到了,戴上手套,讓我們的小手更温暖,他做的可真棒!(此時出示笑臉)

第二張圖片:摸插座

師:這個小朋友在幹什麼?這樣做我們的小手會有什麼危險?(會電着我們的手)這樣做太危險,我們可千萬不要像他那樣做!(出示哭臉)。

第三張圖片:塗抹護手霜。

師:這個小朋友在做什麼?(抹護手霜)每天在手上抹上護手霜,能讓我們的小手變的更光滑,防止皮膚乾裂,她的這個做法可真不錯。(出示笑臉)。

第四張圖片:洗手

師:這幾個小朋友在(洗手),小手洗乾淨,細菌趕跑不生病,真是講衞生的好寶寶!(出示笑臉)

第五張圖片:放鞭炮。

師:這個小朋友在幹什麼?(放鞭炮)這樣會有什麼危險?(會炸傷小手),馬上就要過節了,小朋友們一定要注意,放鞭炮很危險,危險的事情可不能做。(出示哭臉)。

第六張圖片:剪指甲

師:這是在幹什麼?(剪指甲)勤剪指甲講衞生,愛護小手人人誇!(出示笑臉)

第七張圖片:吸允手指

師:這個小朋友在幹什麼?(吃手)這樣做有什麼不好?(細菌進到肚子裏了)這個動作可不要!(出示哭臉)。

四、小手動起來。(共同合作,體會小手的能幹,體驗合作的樂趣)。

師:剛才我們瞭解了這麼多保護小手的知識,小朋友,你們知道嗎?我們的小手是越用才會越靈巧的,請看,冬天到了,這棵大樹光禿禿的,我們一起把大樹裝扮一下,讓他變得更美麗好嗎?(好)

{發放剪刀、紙}播放(春野背景音樂)剪完後,粘貼到相應的大樹位置上。

師結束語:

小朋友們,看一看,大樹的葉子像什麼呀?(小手)對,這是一棵智慧樹,只有多動手,勤動腦,我們才會越來越聰明。來,孩子們我們一起把這棵智慧樹放到我們的教室裏去吧,揮一揮你的小手,跟老師們説再見!

幼兒園中班健康公開課教案5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做錯了事只要想辦法補救就會使自己重新快樂起來。

2、初步懂得人的心情變化與表情的關係。

3、讓孩子知道生病了,不怕打針吃藥,做個勇敢的孩子。

4、知道生病了不怕打針吃藥,做個勇敢的孩子。

活動準備:

1、高興、憤怒、傷心時的大灰狼的表情圖。

2、供幼兒做表情圖的空白臉形紙(幼兒人數的兩倍),油畫棒。

3、掛圖、故事磁帶。

活動過程:

1、產生懸念。

出示表情圖。大灰狼看上去怎麼樣?

他怎麼會一會兒高興,一會兒憤怒,一會兒傷心呢?

2、分段欣賞故事。

聽故事第一段。你聽到一件什麼事?大灰狼的心情是怎麼樣的?表情看上去怎麼樣?

引導幼兒根據故事情節為大灰狼選擇合適的表情圖。

聽到鳥媽媽的歌聲,大灰狼的心情是怎樣的?

根據故事情節為大灰狼選擇合適的表情圖。

聽故事第二段。當大灰狼聽到了小鳥的哭聲,它心裏感到怎麼樣?它為什麼也哭了?傷心的表情是怎樣的?引導幼兒根據故事情節為大灰狼選擇合適的表情圖。

聽故事最後部分。大灰狼想怎樣彌補自己的過失呢?鳥媽媽回來了,大灰狼的心情怎麼樣了?

請幼兒想像大灰狼開心的表情並模仿表現。

3、完整欣賞故事。

完整欣賞故事。

你喜歡這隻大灰狼嗎?為什麼?

大灰狼的臉部表情為什麼會有那麼多變化?

啟發幼兒理解人的表,青是隨心情而定的。

4、做表情圖。

出示大灰狼的表情圖,看看、講講不同面部表情的不同特徵,如笑、哭、憤怒時眼睛、眉毛、嘴巴是怎樣的。

請幼兒説説還知道什麼表情。

引導幼兒按自己的意願製作1一2種表情圖。

活動建議:

1、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別人的表情,懂得人的表情是隨心的變化而變化的。

2、通過分段講述幫助幼兒理解大灰狼從粗暴對待他人到真心尊重他人的轉變過程和情緒變化歷程,使幼兒知道做錯了事只要想辦法彌補過失同樣能使自己重新快樂起來。

附:大灰狼開心了

大灰狼在家裏看一本有趣的書,看得正開心時,窗外傳來了鳥媽媽的歌聲。大灰狼説:“煩死了,煩死了,誰這麼吵呀?”窗外的鳥媽媽還在繼續唱,歌聲越來越響。大灰狼飛一樣地衝出去,他非常氣憤,撿起了一根木棍用力朝鳥媽媽扔去。鳥媽媽叫着飛走了。突然,大灰狼聽見樹林深處傳來嗚嗚的哭聲。“是誰在哭呀?”大灰狼爬上大樹,發現是小鳥寶寶在哭着要媽媽。大灰狼也哭了,他非常後悔攆走了鳥媽媽。大灰狼悄悄地滑下大樹,悄悄地回到自己的家中,靜靜地等待鳥媽媽飛回來。等啊……等啊……呀!鳥媽媽真的回來了。鳥媽媽唱着歌,鳥寶寶跳着舞。這時候,大灰狼覺得自己好開心啊!

活動反思:

活動中,我利用ppt,以大灰狼開心的表情圖出示,問幼兒大灰狼怎麼了,是從哪裏看出來的?逐一出示大灰狼生氣、傷心的表情圖,讓幼兒大膽説説大灰狼他怎麼了?從而引出這個故事!在故事中,讓幼兒模仿大灰狼的表情和自己開心、生氣、傷心的表情,體驗原來心情和表情是對好朋友,我們心情煩躁時,臉上的表情是憤怒的;我們心情不好時難過時,臉上的表情是傷心的;我們心情很好很開心時,臉上的表情也是笑嘻嘻的、很高興的在活動中,我和孩子互動,引導着他們敢説、大膽説、喜歡説。活動中我的教態比以前好了點,語氣速度較適合中班的幼兒,在活動中。孩子們和我都表現的都很投入。

但在有些方面還做的不夠,在問題“鳥寶寶在哭了,大灰狼會怎麼做啊?其實孩子們説的都非常棒,有的孩子説:讓大灰狼打電話叫鳥媽媽回來,有的説孩子們,給鳥寶寶喂東西吃等等,可我當時沒有及時的肯定他們的想法。

我只是一味的想着:大灰狼在家裏等鳥媽媽回來!在活動中,孩子們都表現的非常的積極,可我叫孩子回答問題的時候,沒有顧及全部的幼兒,導致有些幼兒坐在裏面都沒有機會説,下次必須要改正,讓幼兒都要參與進來,得到提升。還有許多的問題,下次都要注意,在反思中,作為教師的我也要提升自己的水平!做不到最好,可以追求更好,只要自己用心去做,沒有什麼事是做不好的。“萬丈高樓平地起”相信有了自己的反思,一定有有所提升。

幼兒園中班健康公開課教案6

設計意圖:

小班小朋友最喜歡摸摸、爬爬,然後把髒髒的小手身上一擦;有的還喜歡放在嘴巴里吃,很容易感染細菌,導致生病、拉肚子。有的小朋友呢,吃完糖果晚上不刷牙,經常在牙科醫院看到孩子去看蛀牙的',在醫院嚎啕大哭。看到這些,我就想讓孩子瞭解刷牙、漱口需要從小開始。本課堂讓孩子瞭解乾淨的手和潔白的牙齒是一件平常而美好的事。瞭解刷牙的正確方式,讓孩子瞭解愛講衞生是一種習慣。

活動目標

1.感受故事,知道清潔手和牙齒的重要性。

2.初步掌握刷牙的正確方式,有良好的衞生習慣。

活動重點

感受故事,知道清潔手和牙齒的重要性。

活動難點

初步掌握刷牙的正確方式,有良好的衞生習慣。

活動準備

1. PPT、音樂、繪本書。

活動過程

一、 我的小手和牙齒

師:你的小手乾淨嗎?玩玩遊戲後你有洗手嗎?你的牙齒白嗎?每天吃完東西后你有刷牙嗎?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故事,看看故事裏的小朋友是不是和你們的一樣愛講衞生?

二、 乾淨的手和潔白的牙齒

1.小手碰碰,細菌來了。

師:《乾淨的手和潔白的牙齒》伸出手來,看上去幹乾淨淨的,什麼東西也沒有?可是真的什麼東西也沒有嗎?圖1

圖2,師:哇,這是什麼呀?(我們的手白白嫩嫩的,但是如果用顯微鏡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東西)

師:我們小手碰到哪些地方會有細菌呢?(那我們看看圖上小朋友的細菌是哪些地方來的)圖3

2.小手髒髒,會生病。

師:小朋友還用髒髒的小手做了一些事情。太可怕了,發生什麼事了?圖4、5

:原來,用髒髒的小手做一些事情,會發生這麼多的病,細菌可真是調皮啊。

2. 牙齒髒髒,會蛀牙。

師:再來看看我們的牙齒,看上去幹乾淨淨,什麼髒東西也沒有。可是,真的是這樣嗎?(如果用顯微鏡仔細觀察,這些白白淨淨的牙齒上,也有不少奇奇怪怪的東西呢!)

師:牙齒上的細菌最喜歡誰呢?(巧克力、糖果、飲料等甜甜的東西)

三、牙齒愛乾淨

1.髒髒的牙齒

師:哇,牙齒上有些什麼?

師:我們怎麼幫助它呢?讓牙齒變得乾乾淨淨。

2.我給牙齒刷一刷

師:怎麼刷牙才正確呢?你能看懂嗎?圖上怎麼做的?

幼兒學一學,説一説。

四、牙齒真乾淨

師:哈哈,牙齒真乾淨,把細菌都趕跑了。你看它們嚇壞了。

:如果你想有一雙乾淨的手和一口白白的牙齒,就要把他們洗的乾乾淨淨哦!

五、我愛刷牙

回家的時候,我們把這個事情也和我們的爸爸媽媽分享一下吧。

幼兒園中班健康公開課教案7

活動目標:

1、在講講議議中,瞭解牙齒生病的原因與保護的重要性。

2、討論保護牙齒的方法,養成愛護口腔衞生的好習慣。重點

和難點了解牙齒生病的原因與保護的重要性。學會簡單的保護牙齒的方法。

活動準備:

圖片、課件

活動過程

基本流程

圖片導入、引出話題——觀看課件,瞭解齲齒產生的原因——結合自身經驗,感受齲齒帶來的危害——回顧總結,掌握正確刷牙的方法

活動環節

教師組織行為幼兒預設行為設計意圖(列舉)

一、觀看圖片,引出話題。

1、出示圖片:小朋友手捂腮很痛苦的樣子,教師:明明怎麼啦?(幼兒討論、猜測)

2、過渡:到底什麼原因呢?請小朋友仔細觀察,説説你的發現。幼兒1:牙齒疼。

幼兒2:頭疼。

幼兒3:嘴巴疼。

從幼兒的實際生活取材,激發了幼兒對活動的興趣,抓一個“引”字。

二、觀看課件,瞭解牙齒生病的原因及其危害。

1、看動畫片講述故事《小紅臉和小藍臉》。

提問:

(1)明明怎麼啦?(明明的牙齒生病了)你怎麼知道牙齒生病了?

(2)小紅臉和小藍臉在牙齒上幹什麼?

小結:原來有小紅臉和小藍臉呆過的牙齒上會留下黑色的洞洞,也叫蛀牙。

2、幼兒互相觀察同伴牙齒,找找蛀牙。

3、引導幼兒談談有蛀牙的感受。

提問:那小朋友們有了蛀牙感覺怎麼樣?

幼兒討論、交流,並請小朋友學一學牙齒疼的樣子。

教師小結:牙齒如果生病了,就會影響我們吃東西;而且有時還會牙疼得睡不着覺,吃不下飯,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説話也不清楚,牙齒也變得不好看了,都是黑黑的,還會影響到以後的換牙。

幼兒1:因為明明睡覺前還吃餅乾。

幼兒2:因為他不刷牙。

幼兒3:因為小紅臉和小藍臉在明明的牙齒上鑽了個洞。

幼兒之間互相觀察牙齒,看看有沒有牙齒變黃、有齲洞的現象。

幼兒1:會牙齒疼得很厲害。

幼兒2:很不舒服。

幼兒3:要去看醫生。

幼兒模仿各種牙齒疼的狀態,甚至有個別幼兒會模仿就醫時狀態。

本環節藉助電教手段,加上形象、擬人化的解説、讓幼兒在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為護牙做認識上的準備。

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幼兒談感受,印象更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