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範文錦集5篇

精選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範文錦集5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58W 次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範文錦集5篇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瞭解禮物的意義

2.學習包裝和裝飾禮物。

3.體驗贈送和接受禮物的樂趣。

活動過程

一、欣賞掛圖

1.結合幼兒用書中的內容,與幼兒一同欣賞掛圖。

2.請幼兒想想自己對喜歡的人會做什麼?

二、展示神祕禮物

1.老師以神祕的語氣告訴幼兒,老師今天收到一個神祕禮物。

2.向幼兒展示經過包裝裝飾的神祕禮物,請幼兒自由猜測裏面是什麼。

三、打開神祕禮物

讓幼兒體驗裏面的禮物與猜測的是否吻合,説説驚喜或遺憾的心情。

四、與幼兒一起談論禮物的意義。

1.你們收到過獎品嗎?

2.收到禮物的時候,心情是什麼樣的。

3.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會贈送禮物或收到禮物呢?

五、引導幼兒聯繫自己的經驗,談談自己想給誰送禮物。

六、指導幼兒選用不同材料做“禮物大包裝”。

包裝好禮物後可以幫助他們寫好卡片,然後將禮物分送給自己喜歡的人。

活動《三隻蝴蝶》教學研討

陳:目標——1.感受蝴蝶與花對待朋友的熱情,積極幫助故事中的角色想辦法解決問題。

2.嘗試理解只有合理的幫助才能最終給大家帶來快樂。

以往的活動中是體現蝴蝶的相親相愛,但為什麼不能分開躲雨呢?能不能從故事出發讓孩子引發思考,理性地對待這樣的問題。上課中社會和語言還是有較多的説教。

王:目標中不是熱情,故事中傳遞出的語氣是有些對朋友的不熱情。原故事中的體現不是這樣的。

冰:我一問孩子就説分開來躲。

王:這個故事的載體合適不合適。目標2中好像活動中沒有體現而且

吳:這個活動應該不是幫助,而是合理的解決問題。

王:以前的價值觀和現在的價值觀的轉變,

吳:能否把小朋友生活中的問題再現。

陳:社會領域比較容易説教,

丹:孩子的理解還是蠻淺層次的。

沙:第一個孩子處理辦法就比較好,説出在同一朵花下的幾片葉子。

王:社會活動應該來源於生活,到底有什麼問題需要解決,這個活動還是老師選擇的。

陳:今天的思路是………………………………。可是今天上出來不是這樣的,孩子一下子就能説出來,是否有必要開始。

王:課件裏與問題,花朵很多,蝴蝶一看就覺得有地方躲。還有好多細節,花這麼多蝴蝶完全可以躲,畫面馬上跳到下雨,應該有一幅突出好朋友的情節。在表演時應該投放一些胸飾。

丹:這個活動中還有一個相親相愛有很多中方法,孩子在活動中表現出的方式也就是

沙:老師講故事的時候語氣較平,故事不生動。

王:老教材和時代有些脱節,而且情節很淡薄。需要藉助一些生活中的問題。

王:三隻蝴蝶還有什麼其他的角度。

丹:相親相愛的角度能不能挖進去。

吳:用生活的問題。

王:不過相親相愛的教材有更多優秀的教材。針對這個活動還是不用這個教材。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熟悉新環境,瞭解班裏的新夥伴。

2、知道自己升中班了,萌發做中班及朋友的自豪感。

3、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4、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將活動室衞生打掃好,整班級物品。

活動建議:

1、認識新朋友

(1)老師自我介紹

(2)請新來的小朋友一一自我介紹,大家鼓掌歡迎他(介紹自己的姓名、年齡)

(3)介紹完畢之後,給孩子十分鐘自由交流時間,互相説説自己在假期裏幹什麼有趣的事,新朋友互相熟悉一下。

2、認識新班級

(1)帶領幼兒熟悉班裏環境,介紹喝水區、休息室、廁所的位置,看一看活動室裏玩具,圖書擺放在哪裏。

(2)請幼兒説一説新的活動室與原來上的幼兒園活動室有什麼不同,説一説新的活動室那些地方漂亮,那些地方不喜歡。

3、我們是中班小朋友了

(1)小朋友,現在開始,我們都是中班小朋友了,你有沒有發現自己和原來有什麼不一樣了?(長高了、能吃了、勇敢了……)老師與幼兒交流討論之後小結:我們長大了,現在是中班小朋友了,是小班孩子的哥哥姐姐了,有更多朋友了。

(2)現在成中班小朋友了,以後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例:同伴相處方面:互相幫助、不打架。

生活自理:自己穿衣、吃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習方面請幼兒説説自己的想法。

活動反思:

1、積累前期經驗是促使本活動順利進行的保障。

在本次活動開展之前,通過與幼兒交流中我發現幼兒對家裏各個房間的名稱並不瞭解,對各個房間的作用也不熟悉。因此我請家長配合,讓幼兒回家仔細觀察自己家裏有哪些房間,這些房間有什麼用及房間裏擺放了哪些傢俱等。豐富了這些經驗之後,再讓幼兒説説自己家裏有些什麼時,就能娓娓道來。

2、不追求統一的房間分配。

活動中我先請孩子們辨別立體圖中四個房間分別是什麼,有幼兒對各個房間的分配有不同的想法,我沒有否定他們的想法,一心追求心中預設的答案,而是鼓勵他們説出適宜的理由,讓幼兒自主確定心中對各個房間的分配,把幼兒推在前面。

3、及時將個體經驗進行推廣。

在操作前我請幼兒看了我粘貼傢俱的方法,提醒孩子們“今天的傢俱都是能站起來的。”接着孩子們開始操作了。有的孩子把一把椅子、桌子、沙發、電腦應該放在客廳裏的傢俱都先撕了下來,然後一手拿着膠水,一手拿一樣傢俱,拿一樣,貼一樣,不一會兒客廳都貼好了。有的孩子是撕下一樣傢俱,再選擇應該放的房間,再拿膠水貼,速度就很慢。最後在交流時,我請孩子們説了自己的方法,孩子們都肯定了前面的方法好。

對於中班孩子來説“粘貼”的技巧基本都能達到,但是如何又快又好是值得幼兒思考的`。活動中我發現了兩種不同的操作方式,及時和幼兒一起分享,將個體經驗進行推廣,對幼兒下次的活動來説是有很大幫助的,讓他們懂得了方便、省時的方法。

小百科:家,現代漢語常用字、 一級字,讀作jiā,最早見於甲骨文,其本意是屋內、住所。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因為我們正在進行蔬菜大聯歡的音樂劇,在之前我們也有了過去菜場買菜的相關經驗,因為孩子們畫遮擋的物體畫的比較少,因此我把這節課的難點放在了畫遮擋的蔬菜。

活動目標:

1、嘗試畫出完整的及被遮住一半的蔬菜。

2、在説説,看看,畫畫中體驗買菜的樂趣。

活動準備:

範畫,記號筆,蠟筆,實物範例

活動預設過程:

一、提出問題,引起討論

――小朋友們,平常你們會去菜場和媽媽一起買買菜嗎?

――那買來的菜你們是用什麼東西裝的呢?

小結:現在呀,我們都提倡要環保,所以,去買菜最好用自己家裏的環保袋或者是菜籃子。

二、觀察菜籃子

――昨天呀老師也去買菜了,你們看看,我買了什麼菜呀?

請幼兒仔細觀察,有的蔬菜能看到一半,還有一半被籃子遮住了,有的蔬菜被其他的蔬菜遮住了。有的蔬菜疊在其他蔬菜上面,所以能看到整的。

三、師生共同示範

――倪老師把昨天買菜的菜籃子給畫了下面,看看這些蔬菜該怎麼畫呢?

教師出示範畫,並示範一,兩種蔬菜。

請個別幼兒上來示範並請下面的幼兒指出錯誤的地方。

四、幼兒嘗試

――今天我們也來當一次小當家提着菜籃子去買菜吧。

幼兒自由操作,教師來回走動給與指導。

教師可幫助能力較弱的幼兒畫出比較難的被遮住的蔬菜輪廓。

提醒幼兒把菜籃子畫的大些,並注意蔬菜的比例。

五、作品交流

――今天呀,我們小朋友可棒了,做了一次小當家去菜場買了好多的菜呢,誰想來介紹一下自己買的菜呢?幼兒交流作品,教師可把作品佈置在班級中。

優點:

1、出示的實物蔬菜能較好的引起幼兒的興趣。

2、教師的範畫能讓幼兒對於遮擋的物體的關係更加了解。

3、師生共同的示範能比較好的讓其他的幼兒發現錯誤並且及時糾正。

4、買菜的情境創設能讓幼兒在畫的時候有個角色意識

缺點:

1、幼兒示範時可請多位幼兒上來示範,這樣不同的幼兒所出現的問題都能解決。

2、在幼兒作畫時可放買菜的音樂,更加有情境性。

3、幼兒之間的互動較少。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預防h7n9和自我保法。

2、感受、體驗關心他人的自豪感。

3、讓孩子知道生病了,不怕打針吃藥,做個勇敢的孩子。

4、瞭解多運動對身體有好處。

活動準備:

甲流新聞視頻(自制)、各類色彩筆、宣傳紙、照相機、澇六步法圖片。

活動過程:

1、觀看“新聞播報”,幼兒講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看了新聞,想説些什麼?

教師小結:甲型流感是一種傳染病,如果小朋友發現自己和別人在身體上出現不適的症狀:如發燒、咳嗽、流涕,就千萬不要再到人多的地方去玩,應該馬上到醫院治療,這樣既不會延誤病情也不會影響他人的正常生活。

2、討論:預防甲流的好方法。

甲型流感並不可怕,只要我們做到認真地預防,甲流這種傳染病就不會找到我們,你們知道預防甲流的好方法嗎?

3、鼓勵幼兒用多種方法、多種形式讓大家瞭解預防甲流的方法,感受助人為樂的自豪感。

你們想把這些好方法講給誰聽?

活動延伸:

繪製甲流預防卡。

活動反思:

此次活動的設計是為了進一步豐富幼兒預防甲流知識,並通過運用這些知識、經驗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活動還進行了關心、關愛的情感教育,通過運用多種方式、方法幫助身邊的人去預防疾病,孩子們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感受着助人為樂的快樂和自豪感。

利用影像等形式吸引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參與積極並能主動地想辦法解決問題,促進了幼兒語言及思維能力的提高。活動內容與幼兒的生活結合,選擇了幼兒關心且需要幫助幼兒解決的問題,因此幼兒能夠積極參與其中。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5

一、設計意圖:

近些年來,由於人們缺乏最基本的環保意識,使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造成生態平衡失調。因此保護生態環境已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關心的全球性問題。幼兒期是培養良好品德、行為習慣的最佳期,這時對他們進行環保的啟蒙教育,形成最初的環境意識、愛護環境的情感和保護環境的行為習慣將會影響他們的一生。在我們周圍的環境中,空氣受工業及運輸業的影響,污染很嚴重,特別是如今助動車、摩托車在街頭巷尾隨處可見,它們排放的廢氣都會造成空氣污染。針對這一現狀,我設計了此活動,旨在培養幼兒的探索興趣,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二、活動目標:

1、在區分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的基礎上,知道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的優點和不足之處。

2、知道機動車以及工廠排放的廢氣會污染空氣,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3、擴展幼兒的想象思維,發展創新能力。

三、活動準備:

1、幼兒課前學會區分機動車和非機動車;

2、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已製作好課件;

3、蠟燭一根、碟子一隻、打火機一個、“禁煙標記”一張;

4、幼兒人手一張紙,一盒水彩筆。

四、活動過程:

(一)問題導入,複習鞏固。

師:早上,爸爸媽媽是用什麼送你們上幼兒園的呢?(用自行車、助動車、摩托車等)

師:上次我們知道了摩托車、助動車都是利用燃油式發動機帶動轉動軸使車輪轉動起來的,叫做機動車;而自行車、三輪車是用腳踩腳踏帶動鏈條而轉動的,是非機動車。它們都屬於什麼呢?(交通工具)今天我們就到“菲菲車店”去瞧一瞧,看看那兒發生了一件什麼事?

(二)聲形並茂,幫助理解。

1、利用多媒體演示動畫故事。

2、逐段看畫面並提問:

①菲菲車店裏賣哪些車呢?菲菲是怎樣叫賣的?(點擊聲音圖標,幼兒跟學,強調助動車的特點)

②有哪些動物來買助動車的?它們為什麼要買助動車?(結合動物的特性和助動車的方便、快捷來説)

③為什麼天空變得灰濛濛的、樹葉不那麼綠了,也有那麼多動物生病了?

3、在電腦圖片上區分機動車和非機動車,找出它們的優點和不足。(答對或答錯,電腦給予表揚和提示)

小結:非機動車費時、費力,但車子後面不排廢氣、無污染;機動車省時、省力、方便快捷但有污染。

(三)演示實驗,啟發思維。

1、看電腦畫面。“其實除了機動車會排放廢氣以外,許多工廠、發電站的煙囱也會排出廢氣,你們看工廠的煙囱冒出滾滾濃煙,這些濃煙又隨風飄散到遠處,漸漸地看不出來了,但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就會被我們吸進身體,影響健康。”

2、做小實驗:點燃蠟燭,把碟子放在火苗上薰一會兒,為什麼碟面變黑?幼兒討論。

小結:我們點燃蠟燭,在碟子靠着火苗的那面蒙上了一層烏黑的炭,這種炭通常進入空氣中所以我們看不到,但這會污染空氣。

(四)遷移經驗,擴展想象。

1、為了減少空氣污染,不少科學家做了研究,他們發明了無污染的電動汽車。(看電腦畫面)

2、請小朋友們動腦筋想一想,怎樣才能減少空氣污染?(幼兒分組討論)

小結:我們可以讓菲菲在它的車店裏也多賣“綠色交通工具”,把樹林變得更加美麗。

3、在小朋友家裏有哪些空氣污染呢?(煤氣、油煙、成人吸煙等)老師這兒有一個禁煙標記,下課後我們也來畫一個貼在家裏,多種花、多植樹,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五、活動延伸:

1、幼兒繪畫禁煙標記。

2、幼兒為《菲菲車店》續編故事結尾,教師錄音。

3、大家爭做“環保小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