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必備】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集合五篇

【必備】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集合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99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集合五篇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①區分歌曲中的“勤勞人”和“懶惰人”對“勤勞”和“懶惰”有一個初步概念。

②會唱歌曲《勤勞人和懶惰人》,準確把握歌曲節奏。

③喜歡音樂活動,能夠融入到集體音樂表演活動中。

【活動重點】學唱歌曲,做個快樂的勤勞人。

【活動難點】準確把握歌曲節奏,唱準節奏。

【活動準備】歌曲《勤勞人和懶惰人》、故事《勤勞人和懶惰人》。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根據歌曲《勤勞人和懶惰人》改編故事,勤勞人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而懶惰的人因為懶於動手,最後餓死的結局,引導幼兒做一個快樂的勤勞人,遠離懶惰的人。(可以對“勤勞人”和“懶惰人”進行討論,對“勤勞”和“懶惰”進一步認識)

二、教師彈唱歌曲,進入音樂教學

師:寶貝們老師不僅會講勤勞人和懶惰人的故事,還會唱勤勞人和懶惰人的歌呢!不信你們來聽聽,聽聽老師唱了些什麼!(初次試聽)

教師再次彈唱,幼兒帶着問題聽歌曲(第二次聽歌詞),導入的故事中的內容大多和歌詞內容相仿,幼兒應該可以很快説出歌詞大意

分句彈唱,熟記歌詞,學唱歌曲(這裏需要反覆幾次,幫助幼兒記憶歌詞,把握節奏)

三、表演唱

此環節為遊戲環節,幼兒可進行分組唱或者歌詞接龍等方式在遊戲中熟練歌曲。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嘗試輪唱。

2、體驗歌曲所藴含的積極情緒。

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田鼠弟弟沒起牀。

1、田鼠弟弟晚上睡得晚,早上起不來,我們怎樣幫助他?

2、我們來學唱歌《快起牀》,唱給田鼠弟弟聽。

二、弟弟,起牀吧。

1、教師完整演唱一遍,幼兒輕聲跟唱。

2、歌曲裏唱了什麼?用什麼樣的歌詞勸弟弟起牀?

3、、朗誦歌詞,教師範唱,幼兒跟唱。

4、重點學唱:鍾兒已經敲響這句。

5、整演唱歌曲。

三、弟弟,快快起牀。

1、田鼠弟弟起牀磨磨蹭蹭的。我們來學習輪唱,用輪唱的方法讓田鼠弟弟別磨蹭,快起牀。

2、教師介紹輪唱的方法:一個聲部先開始,結束時重複最後一句。

3、幼兒嘗試輪唱。

4、提醒幼兒注意輪唱中的問題,集體練習。

5、學會這首歌,我們就可以唱着這首歌去催別人快起牀了。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嘗試跟隨音樂拍點,模仿小動物走路的姿態。

2.跟隨繪本故事,感受一個跟着一個走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認識動物,能夠跟着音樂拍手。

2.材料準備:繪本《一步一步走啊走》,PPT課件,小動物走路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人,引出故事內容

師:今天天氣真好,讓我們到草地上去散散步!小朋友走走走,一個跟着一個走。走來了

一個小弟弟,讓我們聽一聽他在説什麼。

畫外音:今天天氣真好,我要和動物朋友一起做遊戲。它們是誰?

二、聽聽看看,模仿走路姿態

1.大烏龜(嘗試跟着音樂重拍一步一步走)

(1)重點提問:誰來了呀?

小結與過渡:遠遠地,走來了一隻大烏龜,讓我們拍拍手來歡迎它吧!

(2)重點提問:大烏龜是怎麼走路的?(引導幼兒做出揹着烏龜殼、擺弄爪子等動作)

小結:大烏龜慢吞吞,一步一步慢吞吞。

過渡:快聽,又有朋友來了1

2.大白鴨(表現大白鴨的走路姿態,嘗試一個跟着一個走)

(1)重點提問:這是誰的叫聲呢?大白鴨是怎麼走路的?

小結:大白鴨真神氣,脖子伸伸長,屁股翹起來,挺起胸抬起頭,走起路來搖搖擺。

過渡:大白鴨也想和小朋友一起玩。

(2)重點提問:瞧瞧,好朋友們是怎麼走路的?

小結:一步一步走啊走,一個跟着一個走。

過渡:一個跟着一個走,它們玩得真高興。

3.小灰兔(嘗試跟着音樂調整小兔跳的輕重,一個跟着一個跳)

(1)引入:一跳一跳的音樂會是誰來了呢?

小結:兔媽媽要去菜地裏摘蘿蔔,兔子寶寶在家中玩,大老虎來了就輕輕跳。

(2)集體音樂遊戲。

小結:兔子寶寶們也一個跟着一個跳吧。

教師反思及活動點評

教師反思

1.教師站位應恰當

本次活動中,需要幼兒一個跟着一個走。對於教師的站位應該面向幼兒還是背對幼兒,出現了疑問。我在上課時曾試過背對幼兒,作為排頭第一個走,效果不太理想,雖然許多幼兒跟隨着我,可是我卻看不見幼兒,他們在我的背後。因此,教師應面向幼兒,才能更好地觀察幼兒,並且給予幼兒適時的語言或動作支持。

2.音樂遊戲的步驟如何步步遞進

音樂遊戲必定有遊戲規則,當幼兒欣賞一段完全陌生的音樂旋律時,傾聽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遍聽完音樂,幼兒可用拍節奏的方式再欣賞一次。教師與幼兒一起拍節奏熟悉旋律的重拍點,然後再進入規則的梳理,由在位子上游戲逐步變為離開位子進行音樂遊戲。這是一個從聽開始的活動,脱離了旋律,幼兒就遊離在音樂之外,音樂遊戲的目標就難以達成。

3.小班幼兒的第一誰來做

小班下學期的幼兒自尊心逐漸增強,對於做第一名、站第一個的渴望逐漸強烈。本次活動中,教師站在了第一個,給幼兒的信息是“我要緊緊站在老師身後”,於是出現了爭搶第一個位置的情況。教師應該在逐個環節中,慢慢地退到幼兒後面,鼓勵幼兒成為活動的主體。

活動點評

下面,將圍繞“一步一步”活動的兩個目標設定以及教師的實施過程怍一分析。

1.把握年齡特徵,挖掘繪本內涵

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是:好動、好玩、好奇、好模仿,情緒變化快,注意力易轉移,興趣短暫。如何激發小班幼兒的興趣,更好地開展音樂活動,使其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有效促進其發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需要探索的問題。

“一步一步”活動源自《一步一步走啊走》繪本故事,從活動名稱就能感受到小班幼兒那種搖搖擺擺的動態,年齡特徵把握恰當。繪本中的人物形象可愛、生動,教師通過畫面就讓幼兒喜歡上了這些角色,再通過一步一步走將規則意識融入音樂活動中,讓小年齡幼兒在愉快的遊戲中體驗快樂,有效學習。

2.依託繪本情節,巧妙結合運用

(1)音樂性

將繪本故事《一步一步走啊走》與音樂動作相結合:旋律節奏適合幼兒走步的速度,便於教師帶領幼兒玩“一個跟着一個走”的情境遊戲;樂曲選擇與幼兒喜歡的故事《一步一步走啊走》的情境匹配,也符合幼兒喜歡的故事人物——大烏龜、大白鴨、小灰兔的動作特點。

(2)趣味性

模仿動物走路容易使幼兒產生枯燥、乏味的情緒。本次活動中教師巧妙地運用了樂曲與角色的特點,不是讓幼兒簡單地模仿小動物的動作,而是緊抓“趣”字——大烏龜重重的殼、大白鴨昂着的脖子等,動作源自幼兒,從教師的引導、提升中看得出“挖”的過程。活動過程變得有趣、生動和自然,活動的趣味性進一步提升。

此外,本次活動還充分發揮了多媒體的作用,使形象、音樂、動作相結合。通過將文字、圖形、動畫、聲音有效結合,極大地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推動了幼兒的互動動作與創編。

(3)遊戲性

整個活動都是在《一步一步走啊走》的故事情境中展開。活動中教師變換角色,帶領幼兒在遊戲中一遍遍地熟悉、練習小動物的走路動作。

建議

第一,發揮幼兒主動性,角色出現可適時。教師可以通過問“誰來了”,讓幼兒有一個想和思的過程,從而發揮幼兒的想象力。一神音樂不僅侷限在一種形象,它可以代表多種形象,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教師應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在聽大烏龜音樂的環節,教師做到了聽、問、動、個別、集體,在“聽”和“問”之間可補充一點“想”,給予幼兒想象的空間,培養其發散性思維。

第二,“聽”在前,“做”在後。在模仿小動物走路時,教師引導幼兒聽的環節還可以增加。

例如,可將“小兔跳”細分為五個環節:

1.聽“小兔跳”音樂,幼兒自由拍手。

2.教師和幼兒共同感受音樂節奏,師幼互動,拍出“小兔跳”的節拍。

3.幼兒在座位上嘗試小兔跳。

4.在中間場地輪流小兔跳。

5.開展遊戲。

第三,教師在音樂活動中的站位要準確。教師在音樂活動中的站位也是需要思考的:如何關注到每個幼兒,站位怎樣服務於音樂活動的開展。教師的站位應隨着活動的開展和幼兒的表現而變化,有時在前位,有時在中位,有時在後位;有時站着,有時蹲着。在本次活動的`最後環節角色們一個跟着一個走時,教師站位就很關鍵,要能觀察到每個幼兒是否是一個跟着一個走。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4

教學提示:

學唱歌曲,瞭解蜜蜂的生活習性。根據歌詞,懂得勤勞最光榮。學習這首歌時,小朋友可以用手搖鈴、節奏棒和沙鈴等樂器來為這首歌曲伴奏。

課堂遊戲:

兩隻小蜜蜂

活動目的:

鍛鍊小朋友的反應速度。

活動準備:

寬敞的教室

活動過程:

1.人面對面,兩手作蘭花指狀展開,雙臂上下飛舞。

2.“兩隻小蜜蜂呀,飛在花叢中呀,飛呀”邊唱一邊兩手在胸前飛舞。

3.出手錘子剪刀布。

4.贏了的小朋友伸手作摔巴掌狀,口唸“啪啪”;朋友和聲“啊啊”不輸不贏則同時努嘴作親嘴狀。

音樂小知識:

音樂名言

難道音樂家不應該象詩人和畫家一樣地研究大自然嗎?事實上,他能夠研究人——大自然最傑出的創造物。——約?弗?雷沙特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5

課題來源

活動的靈感來源於“超級瑪麗”電玩遊戲,這個遊戲情節明瞭,人物的善惡清晰,孩子們都很喜歡玩。音樂原曲名《胡西爾?休西波爾卡》,是手風琴樂曲,曲風較歡快、詼諧,樂段清晰,稍作剪輯,便呈現出ABA結構特點。我將“超級瑪麗”的遊戲情境與樂曲結合,設計出打擊樂遊戲“瑪麗波爾卡”,以“闖關”的遊戲情境吸引幼兒積極參與。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瑪麗波爾卡》,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情緒,能隨樂合拍地做“走、跳和吃蘑菇長大”的律動,能看指揮進行打擊樂演奏活動。

2.在圖譜和口令動作的暗示下,大膽匹配樂器,嘗試根據B段音樂的變化奏出“由弱變強”的音響效果.能在遊戲情節進展線索的提示下累加大鼓並進行合樂演奏。

3.體驗多次闖關和升級所帶來的挑戰樂趣。

活動準備

幼兒玩過遊戲“超級瑪麗”;圖譜和音樂;鈴鼓、圓舞板、小鈴各6副,大鼓一套。

活動過程

一、熟悉音樂的段落結構,學做各角色身體模仿動作

1.提問引出超級瑪麗的話題。

師:你們玩過“超級瑪麗"的遊戲嗎?裏面有哪些好玩的?

2.出示圖譜,介紹內容,説説簡單的口令。

師:這裏有一幅圖,圖裏的瑪麗正在闖關.看看他遇到了誰?(特別強調烏龜的特徵與應對的方法)

3.傾聽音樂,匹配圖譜,感受音樂ABA的結構。

師:瑪麗闖關的時候還有音樂,我們一邊聽音樂一邊看看瑪麗是按什麼路線闖關的。

4.創編瑪麗的動作,逐步完整表現音樂。

(1)師幼創編A段“走、跳、定住”動作,並隨樂練習。

師:我們清楚了瑪麗是怎麼闖關的,誰來試一試?大家坐在椅子上學一學。(合樂練習A段)

(2)師幼創編B段“吃一個蘑菇,慢慢長大”的動作,並隨樂練習。

師:瑪麗會怎麼吃蘑菇、怎麼長大呢?誰來試試?大家向他學一學。(合樂練習B+A段)

師:我們合着音樂,把吃蘑菇和後面的走跳、放鞭炮動作試一試。

(3)完整練習(指圖+動作)。

師:跟着音樂把你們剛剛編的動作完整做一次。(合樂完整練習)

(評析:活動開始教師通過簡潔的提問將幼兒的思維喚醒,回憶出電玩遊戲中瑪麗闖關的情境。隨後教師出示相關圖譜,啟發幼兒觀察其中的事物,並使用朗朗上口的口令幫助幼兒熟知動作模型和節奏模型。最後,強調音樂的ABA結構,為後面的活動奠定了基礎)

二、隨樂進行“超級瑪麗”律動遊戲,再次感受遊戲的樂趣

師:我們要進行闖關遊戲了,記住,烏龜來了千萬不能動哦!小瑪麗們準備好了嗎?

師:聽!闖關成功了嗎?(尾音顯示成功)

(評析:教師賦予幼兒“超級瑪麗”的角色身份進行闖關遊戲,幫助幼兒再次欣賞了音樂,並在玩中對音樂、角色、情節有了更加深刻的記憶和理解。結尾處加上代表成功的尾音,讓幼兒自己辨別成功與否,增加了趣味性)

三、探索為樂曲匹配合適的“武器”,看指揮大膽地進行闖關遊戲

1.根據身體動作的暗示,探索用鈴鼓的不同演奏方法匹配B段音樂,用圓舞板和小鈴匹配A段音樂並分段演奏。

2.看指揮完整隨樂演奏.初步感受用樂器當武器闖關的樂趣。(第一關)

3.在遊戲情節進展線索的提示下,累加大鼓進行合樂演奏。(第二關)

4.交換“武器”,體驗用不同的“武器”闖關的樂趣。(第三關)

(評析:此環節的遊戲性更加明顯,幼兒完全置身於闖關、挑戰的情境中)

四、完整隨樂闖關表演(終極挑戰)

1.部分幼兒做律動遊戲,部分幼兒用樂器伴奏做掩護,進行終極闖關。

師:我們要進行最後的終極挑戰了,只要你們闖過這一關就能變成超級瑪麗!請每隊的前四位小瑪麗先上來闖關,其他超級瑪麗在座位上用“武器”為他們做掩護。如果他們過關了,一會兒再掩護你們闖關。

2.表演與演奏的幼兒交換,繼續闖關。

(評析:部分幼兒在場地中間表演律動遊戲,部分幼兒用樂器當武器演奏,雙方協助闖關,增強了幼兒的合作能力和藝術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