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品】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合集八篇

【精品】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合集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9.57K 次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8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品】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合集八篇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鞏固幼兒原有經驗的基礎上引導幼兒瞭解雷電的危害性。

2、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自我保護意識,掌握防止雷電傷害的基本常識。

3、培養幼兒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4、知道在發生危險時如何自救。

5、初步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活動準備:

1、事先師生、家長共同收集有關雷電知識的資料。

2、電視圖片。

3、場景佈置、閃電模型、鼓、電話等。

活動過程:

一、 活動引入

1、鞏固和提升幼兒已有的經驗:轟隆隆,是什麼聲音?

2、小耳朵真靈,真的是下雨了,打雷了。

二、 在打雷時

1、小朋友們知道雷電是什麼樣子的?還有什麼也是和雷電一起出現的呢?(請幼兒模仿打雷的聲音、描述閃電的景象。)

2、引導幼兒在活動中能夠大膽地表述。(教師打開電視圖片,幫助幼兒認識下雨時雷電形成的過程。)

3、下雨又打雷時,我們應該怎麼辦?(有什麼地方可以讓我們躲雨的呢?)

4、幼兒能夠在集體面前大膽表述自己的生活經驗(有哪些地方我們是可以躲避的,而什麼地方是一定不能去的呢?)

三、打開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討論,他們做的對不對?應該怎樣做?

--圖上有雷電和雨點,一幼兒在大樹下躲雨。

--雷雨天,一幼兒在空曠的地方踩水。

--雷雨天,一幼兒在家看電視。

--雷雨天,一幼兒在打電話。

1、再次引導幼兒談一談,電閃雷鳴時我們應該怎麼做?

2、啟發幼兒談談:危險的事情還有哪些?我們應該怎麼做?

四、帶幼兒到户外佈置的環境中體驗下雨天,應該怎麼做?

--情景表演:下雨天

請兩名幼兒扮演雷公電母,四名幼兒做不同的行為,比如:看電視、踩水、打電話、大聲説話。請觀眾説説他們的行為好不好?應該怎麼做?

五、活動延伸:進行《我不玩電》、《不燃放爆竹》、《我不玩火》、《不隨便吃藥》等教育,使幼兒知道如何預防危險事情的發生,在平日裏不做危險是事情。

活動反思:

對於雷雨天孩子們還是比較熟悉的,只是關於雷電形成的過程不知道,在聽老師講解的時候,孩子們都聽的很認真,我將重點放在雨點的形成上,孩子們很快就明白了。在自我保護上我們採用了情景表演的模式,更深一步的加大孩子們的自我保護經驗。目標1、2大成效果較好。

小百科:下雨時,天上的雲有的是正極,有的是負極。兩種雲碰到一起時,就會發出閃電,同時又放出很大的熱量,使周圍的空氣受熱,膨脹。瞬間被加熱膨脹的空氣會推擠周圍的空氣,引發出強烈的爆炸式震動。這就是雷聲。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演習,訓練教師和幼兒在地震的狀況下根據幼兒園的環境有序地通過安全疏散通道。

2.教育幼兒遇到地震時能聽從老師的指揮,做出基本的自救行為。

3.培養幼兒防震減災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4.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5.增強安全意識,剋制自己的好奇心,不去危險的地方玩耍。

活動準備:

1.幼兒、家長和教師共同收集報刊、雜誌中有關汶川地震的資料或圖片.

2.瞭解地震中自救的基本常識.

活動過程:

一、觀看圖片,感受地震給人類帶來的災難.

1.結合圖片講述地震來臨時的情況.

教師: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説説"圖片裏面發生了什麼事情?"幼兒:略教師:地震給人們帶來了哪些災害?

幼兒:略教師小結:地震時,使建築物受到了很大的破壞,如:房屋倒塌、橋樑斷裂……所以給我們生命和財產帶來了極其嚴重的損害。地震還可能引發火災、水災、瘟疫。

2.小朋友聽了以後有什麼感覺?(害怕、擔心)引導幼兒説説自己的見識和感受.知道遇到地震時不要慌,要聽從老師的指揮,有序地撤離可以避免危害的發生.

二、通過遊戲教育幼兒在發生地震時,怎麼樣保護自己。

(一)與幼兒討論地震發生時如何保護自己。

教師:當地震來臨時,我們應該怎麼樣保護自己呢?怎麼樣做才是安全的呢?

幼兒:略現在,咱們一起看看其他的小朋友是怎麼保護自己的?

(二)師幼小結

1 .當你在室內的時候,可以躲在牆角、廁所等容易構成三角支撐的地方以及結識堅固的傢俱底下或旁邊。用身邊的坐墊、枕頭等柔軟物保護頭部。選好躲藏處後,正確的避震自姿勢為;蹲下,低頭,閉眼或用手保護頭部。還可以用濕毛巾捂住嘴、鼻子以防吸入灰塵和毒氣。千萬不要跑到陽台或窗户旁邊,要遠離玻璃門窗,或是懸掛物物下。

2 . 如果是在室外,應該儘快跑到開闊的地方。要遠離樓房、圍牆、樹木、廣告牌等,更不要躲到地下通道中或高架橋下面。不要坐在汽車裏,要到空曠的廣場避難。

3.千萬不能跳樓或者進電梯。

4.如果被埋,不要驚慌,要想辦法保護自己。可以設法敲擊能發出聲響的物體,向外發出求救信號

(三)教幼兒安全有效的撤離

1.學習正確的撤離動作。

提問:我們撤離的時候如何在運動的過程中保護自己?幼兒討論尋找最有效的保護方法.(雙手抱頭、上身向前彎曲,快速撤離)

2.出示班級撤離圖,帶幼兒觀察並找出班級在緊急情況下撤離的路徑和位置。引導幼兒討論:為什麼撤離時要走圖中標註的路徑?使幼兒瞭解圖中標註的撤離路徑是離户外安全地帶最近的一條通道。

3.啟發幼兒講述撤離方法和注意事項.如按順序,不擁擠;聽老師的指揮等。

三、組織幼兒"實戰演習"演練室內避震及緊急撤離。如幼兒在撤離情況下出現擁擠、用時過長等情況,教師帶幼兒查找原因,再次演習,使幼兒掌握正確、快捷的撤離方法。

四、教育幼兒在發生地震時,不慌張,及時躲避,運用逃生技巧。

師:"地震雖然很厲害,但是小朋友不能慌張。在地震發生時,地面開始搖動後,還是有一小段時間可以用來躲避,如果在這段時間內躲到安全的地方,就不會受到傷害。"

活動反思:

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和實際演練,讓全班幼兒知道了,地震雖然目前是人類無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可以從災難中將傷害降到最低,遇到困難不要退縮,遇到危險不要慌張,要學會冷靜對待天災,小朋友之間要從小培養互幫互助的情感友誼,樹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愛心巢屋。

小百科: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講究衞生有利於健康,瞭解日常生活中衞生小常識。

2.學會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3.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氛圍。

4.培養幼兒養成講究衞生的好習慣。

5.培養幼兒熱愛生活,快樂生活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故事內容,增強幼兒講衞生的意識,逐漸形成講究衞生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一隻可愛的毛絨玩具豬。

2.《我愛洗澡》的光碟一張。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

師生談話引出主題《講衞生的孩子》。

1.猜猜它是誰?

2.出示小豬並向全班小朋友們作自我介紹(老師生動配音)。

  二、基本環節:

聽小故事《小豬奴奴》:老師以小豬的身份講述故事,注

意配音語氣兒化,動作可愛,表情生動。

1.原來的奴奴是什麼樣的?朋友們喜歡它嗎?(原來的奴奴頑皮,不講

衞生,很髒,朋友們都不願意跟它玩。)

2.後來的奴奴是什麼樣的?朋友們對它怎麼樣?

3.討論:誰知道怎麼做才是一個講衞生的孩子呢?(讓幼兒分別扮演多

種角色瞭解有關生活衞生小常識。)

4.老師以小豬奴奴的口氣小結性地説:“小朋友們,希望你們也要做一

個講衞生的孩子,這樣別人才會喜歡你哦。今天我真是太高興了,因為我有了

很多好朋友,現在我們一起來唱歌跳舞吧!”

  三、結束環節:

欣賞歌曲《我愛洗澡》。

1.讓幼兒感受歌曲的活潑、歡快。

2.在理解歌曲的基礎上嘗試自由創編動作,進行歌表演。

  四、延伸環節:

遊戲《找朋友》,活動自由結束。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以講述故事的形式以及扮演角色的方式來讓孩子們瞭解有關生活衞生小常識,通過對故事的理解和角色扮演知道怎麼做才是一個講衞生的孩子。活動過程幼兒有靜有動,還感受了歌曲的歡快氣氛,動作的創編也讓幼兒有了自由發揮的想象空間。整個活動過程老師起到了引導作用,幼兒能輕鬆愉快地完成了本次活動。如果故事能加以圖片或動畫課件的形式來進行,就能完全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了。課前準備工作還需要加強。

小百科:生指個人和集體的生活衞生和生產衞生的總稱。一般指為增進人體健康,預防疾病,改善和創造合乎生理、心理需求的生產環境、生活條件所採取的個人的和社會的衞生措施,包括以除害滅病、講衞生為中心的愛國衞生運動。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 篇4

設計背景

綱要》指出:幼兒園必須把幼兒生命安全和促進幼兒健康放在首位。學習保護自己是《綱要》在健康教育中提出的總目標之一。而汶川、玉樹、日本地震震驚了每個人的心,也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教訓。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有義務培育好祖國下一代,而安全教育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作為幼兒教師,在教給孩子知識、教會他們做人的同時,我們更應該重視幼兒應急逃生教育。為了讓幼兒更深刻、形象地瞭解地震帶來的災害及瞭解地震中安全自救的基本方法,我設計了本次大班安全活動《地震中逃生》。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瞭解地震給人類帶來的的危害。

2、學習並掌握在地震中自救與逃生的基本方法。

3、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4、知道在發生危險時如何自救。

5、幫助幼兒初步建立自我防範和自我保護的意識。

重點難點

1、重點:瞭解地震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學會在地震中自救與逃生的基本方法。

2、難點:如何在地震中安全逃生。

活動準備

有關地震的錄像,如:玉樹地震、汶川地震等

有關地震的圖片、地震中安全逃生的相關視頻

活動過程

開始環節:組織幼兒觀看錄像:玉樹地震、汶川地震或日本地震。看完後大家談話:在錄像中看到哪些場景,這是怎麼回事?自己有何感想?

教師一邊出示有關地震的圖片一邊向幼兒講述地震的'特點與危害:地面劇烈震動、房屋倒塌、建築物被毀、許多人在地震中受傷或喪失生命等等。

基本環節:地震中如何逃生?

1、請幼兒討論並説説如何在地震中逃生?

2、組織幼兒觀看地震中安全逃生的相關視頻。

3、教師總結:在地震中逃生的方法。

① 當地震發生時,(在睡房)小朋友立即抱着頭趴到牀底下,可用被子、枕頭包着頭,但不能堵住鼻子,避免呼吸不順暢;(在教室)小朋友可抱住頭躲到桌子下面,或抱住頭貼牆站好(教師示範);(在家中)小朋友可躲到沙發或牀底下,茶几或廚房櫃子裏;(在户外)儘量遠離建築物,跑到空曠的地方蹲好,如果沒有空曠的場地可以躲到街道的柱子下或無窗的牆下。

②地震停止,小朋友立即跑到外面空曠的地方(遠離建築物、大樹等),並抱着頭蹲下,不要到處亂跑,避免餘震造成再次傷害。

③教育小朋友:災難中,逃命最重要,不要想着帶走自己喜歡的東西,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穿戴方面等等。

結束環節:(安全演練)讓幼兒練習在地震中逃生、疏散演練,通過演練熟悉在地震中逃生的方法及疏散路線。老師在演練前介紹演練方法和要求,並提醒幼兒在演練遊戲中不慌張,不推不擠,要互相關心,幫助同伴。在地震逃生演練過程中,要請班上老師配合,避免幼兒在演練過程中出現意外事故。

延伸環節:讓幼兒收集有關地震知識的資料,開設“地震知識展覽”角。

教學反思

通過活動可以看出,本次活動設計完全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多種感官的參與,能更好地調動幼兒的學習主動性,因此,我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設計的活動遵循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原則。通過觀看錄像,使幼兒獲得豐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從而加深理解地震中逃生的方法;通過提問,啟發幼兒思考,引導幼兒進行討論並鼓勵幼兒大膽發言;讓幼兒在掌握新知識的情況下,通過實際演練加深幼兒對新知識的應用。使幼兒在想想、看看、説説、學學、做做中獲得並鞏固新知識。

小百科:地震(英文名稱:earthquake)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愛護小手,不玩尖利的東西。

2.知道手劃破後簡單的處理和保護方法。

活動準備:

手受傷的小熊玩具。

重點難點:

知道哪些東西尖利不能玩。

活動地點:

娃娃家

活動形式

小組活動

活動過程:

1.出示小熊玩具,通過故事導入:“今天小熊在玩的時候可不小心了,弄傷了自己的手,它自己很疼,都快哭了!”

討論:

(1)這個小熊的手怎麼啦?(出血了)

(2)好好的小手怎麼會出血呢?(被東西劃破了)

(3)什麼東西會把手劃破?為什麼?(玻璃片、針、鐵釘、鐵絲、剪刀等。因為這些東西很尖,很鋒利。)

(4)啟發幼兒回憶:自己的手有沒有被劃破過,手劃破了有哪些不方便。

2.討論怎樣才能使我們的小手不受傷。(平時不玩剪刀、小刀、針、玻璃片、鐵片等尖利的東西。)

小結:我們周圍有很多東西,有的是很尖的,有的是很鋒利的,如果我們去玩這些東西,就會把手劃破,給自己帶來危險和許多不方便。所以小朋友們不要去玩這些東西,以免我們的手受傷,影響我們的活動和生活。

3.討論怎樣保護、處理小熊(或自己)受了傷的手。

(1)如果手不小心被劃破了,能不能用沒有洗過的手去捂傷口?為什麼?(不能,因為沒有洗過的手有細菌,會使傷口感染、化膿。)

(2)手受傷了怎麼辦?(如果擦傷了皮,要先清洗傷口,然後塗上紅藥水或紫藥水;嚴重的要找醫生處理。)

(3)手包紮後還要注意哪些事項?(不能把傷手浸在水裏,不能隨便揭掉包布,要按時找老師、醫生換藥等。)

小結:如果我們的小手已經受了傷,就更要好好保護,這樣才能使它快快恢復健康,為我們服務。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在現實生活中,由於幼兒年齡小、安全意識薄弱、安全防護能力差,所以,安全問題是時時存在,危險處處可能發生。《綱要》中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而“受人於魚不如授之於漁”,時時防護幼兒的安全固然重要,而教給他們如何進行自我保護更是重中之重。我們教師應從教育角度着手,讓幼兒學習自己保護自己,從某種程度上加強對幼兒的保護力度。於是,我設計了安全教育主題活動――《當心陌生人》,主要目的是提高孩子的安全常識,讓孩子進一步瞭解陌生人所具有的危險性,對陌生人樹立防範意識。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瞭解陌生人所具有的危險性,讓幼兒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能吃陌生

人東西,不給陌生人開門 ,不能跟陌生人走等。

2、能力目標: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及應對安全事件的能力。

3、情感目標:積極參與活動,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

①課件一《小兔乖乖》、課件二《火帽子》、課件三《丟丟的故事》、課件四《陌生人來敲門》 ②情景表演《陌生人來了》,聯繫一名“陌生人”由家長扮演

2、環境準備:

①地面上劃有△形和□形的圖形區域

②準備一面帶有邊框的主題牆

[活動過程]:

一.歌曲導入

1、播放課件一《小兔子乖乖》師幼齊歌表演。

師:“小朋友聽過《小兔子乖乖》的故事嗎?裏面的歌你們會唱嗎?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吧?”

2、師幼討論――小兔子做的對嗎?為什麼?

(環節銜接語:現實生活中也有些像大灰狼一樣的壞人,他們是怎樣哄騙小朋友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觀看課件漸入

(一)、觀看課件二《火帽子》並組織討論――不吃陌生人的東西

1.觀後教師提問。

a.你都看到了什麼? b. 火帽子為什麼會昏倒?C.陌生人的東西能吃嗎?為什麼?

2.師幼共同討論嘗試總結:不認識的人叫“陌生人”,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陌生人的東西不能吃。

(二)、觀看課件三《丟丟的故事》並組織討論――不跟陌生人走、不跟陌生人説話。

1、觀後提問。a.你都看到了什麼? b.丟丟做的對嗎?c.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

2.師幼共同討論嘗試總結: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

(三)觀看課件四《陌生人來敲門》並組織討論――不與陌生人開門。

1.觀後教師提問。

a.你都看到了什麼? b.來敲門的是誰?c. 亮亮做的對嗎?d.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

2.操作課件進行遊戲活動。

3. 師幼共同討論嘗試總結: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如果大人不在家,要自己注意安全,要學會自我保護不可以輕易相信陌生人的話,不能隨便的將門打開。

三、遊戲《判斷對錯》深入

教師提問請幼兒判斷對錯,例如:幼兒陌生人敲門開不開?想開門的站在三角形中,不想開門的站在正方形中。

主要問題有:

1、陌生人就是壞人嗎?

2.能不能跟陌生人走?

3.有個認識的阿姨想帶你出去玩。

4.有個不認識的叔叔給你東西吃。

5.下大雨時一個陌生人説用車送你回家。

6.陌生人問你的名字.家裏有誰.能不能告訴他?

四、情景表演鞏固

1.教師藉故離開教室。

2.家長扮演陌生人出場。“陌生人”通過各種方式,例如給糖果吃、有好玩的玩具等,引誘孩子離開教室。

陌生人與幼兒的預設對話:

陌生人:小朋友你們老師呢?(幼:老師出去了)

陌生人:老師不在,我帶你們去玩吧!(幼:老師説不能和陌生人走)

陌生人:我是好人,不是壞蛋。你們看我還給你們帶糖果來了。(幼:老師説不能吃陌生人的糖果)

3.教師出現,陌生人離開。

老師及時對幼兒的表現給予表揚鼓勵,並告知幼兒陌生人並不一定是壞人,好人還是比壞人多,小朋友還小,分不清哪些陌生人是好人哪些陌生人是壞人,所以一定要當心陌生人。

五、活動延伸

教師鼓勵幼兒創編“當心陌生人”的家園互動小標語。教師整理幼兒語言後寫到主題牆上,便於家長觀看後在家配合“當心陌生人”的安全教育活動。

如:不能跟陌生人走

陌生人的東西我不吃

陌生人的禮物我不要

陌生人敲門我不開

【活動預測效果及反思】:

本次活動我能夠用自己親切、飽滿的情緒感染孩子,通過多種學習形式將幼兒已有的安全知識經驗擴展豐富,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增強了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提高了幼兒應對安全事件的能力。

本次活動中的亮點有:

1、整個活動孩子説的多,教師充當引導者的角色。體現了以幼兒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2、利用課件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用直觀教學對幼兒進行了深刻的安全知識教育。

3、通過遊戲《判斷對錯》巧妙的讓幼兒深入瞭解了安全知識。並且做到了動靜交替、

調節氣氛。

4.教師始終以鼓勵為主,適宜的使用鼓勵性語言,創設輕鬆愉悦的氛圍

4、通過活動延伸家園共同進行安全教育使安全活動得到了更好的效果。

整個學習過程中,師幼之間是平等的,氛圍是寬鬆的,學習是快樂的。當然,活動中可能會出現孩子不知道用語言如何表達自己的意思的狀況,需要我發揮教學機智,及時引導。本次活動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力求形成“探究式的師幼互動”,較好的貫徹了《新綱要》。

五星文庫包含總結匯報、外語學習、旅遊景點、考試資料、辦公文檔、資格考試、IT計算機、計劃方案以及大班安全課教案《當心陌生人》等內容。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早鞏固幼兒原有經驗的基礎上引導幼兒瞭解雷電的危害信。

2、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自我保護意識,掌握防止雷電傷害的基本經驗。

3、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4、知道在發生危險時如何自救。

5、知道哪些地方存在危險,不能去玩耍。

活動準備:

1、事先師生、家長共同收集有關雷電知識的資料。

2、教師製作的幻燈片。

活動過程:

一、 活動引入

1、鞏固和提升幼兒已有的經驗:轟隆隆,是什麼聲音?

2、小耳朵真靈,真的是下雨了,打雷了。

二、 在打雷時

1、那我們知道雷電是什麼樣子的?還有什麼也是和雷電一起出現的呢?(請幼兒模仿打雷的聲音、描述閃電的景象。)

2、引導幼兒在活動中能夠大膽地表述。(教師出示幻燈片,幫助幼兒認識下雨時雷電形成的過程。)

3、下雨又打雷時,我們應該怎麼辦?(有什麼地方可以讓我們躲雨的呢?)

4、幼兒能夠在集體面前大膽表述自己的生活經驗(有哪些地方我們是可以躲避的,而什麼地方是一定不能去的呢)

三、出示幻燈片,引導幼兒觀察討論,他們做的對不對?應該怎樣做?

圖上有雷電和雨點,一幼兒在大樹下躲魚。

雷雨天,一幼兒在空曠的地方踩水。

雷雨天,一幼兒在家看電視。

1、再次引導幼兒談一談,電閃雷鳴時我們應該怎麼做?

2、啟發幼兒談談:危險的事情還有哪些?我們應該怎麼做?

四、活動延伸:進行《我不玩電》、《不燃放爆竹》、《我不玩火》、《不隨便吃藥》等教育,使幼兒知道如何預防危險事情的發生,在平日裏不做危險是事情。

活動反思:

對於雷雨天孩子們還是比較熟悉的,只是關於雷電形成的過程不知道,在聽老師講解的時候,孩子們都聽的很認真,我將重點放在雨點的形成上,孩子們很快就明白了。在自我保護上我們採用了情景表演的模式,更深一步的加大孩子們的自我保護經驗。目標1、2大成效果較好。

小百科:下雨時,天上的雲有的是正極,有的是負極。兩種雲碰到一起時,就會發出閃電,同時又放出很大的熱量,使周圍的空氣受熱,膨脹。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 篇8

設計背景

我們一年一度的元旦春節即將來臨,大家都知道燃放煙花爆竹是我國傳統的民間風俗習慣。但是在燃放煙花爆竹的過程中我們應該讓幼兒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冬季乾燥是容易發生火災的季節,孩子們要有較強的防火意識。

第二:燃放煙花爆竹存在一定的不安全,要讓幼兒知道燃放煙花爆竹的安全常識,做到能夠自我保護。通過這兩點的瞭解減少不必要的隱患。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燃放煙花爆竹是我們國家傳統的民間風俗習慣,也是表達人們喜悦的心情,營造歡樂的氛圍,一般是在慶典,重大喜事,節日時然飯煙花爆竹。

2、讓幼兒知道燃放煙花爆竹的安全常識,增強自我保護的能力。

3、培養幼兒反應的敏捷性。

4、遵守社會行為規則,不做“禁止”的事。

5、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重點難點

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孩子知道一般什麼時候燃放煙花爆竹,知道燃放煙花爆竹的安全常識。

活動準備

1、畫有在多個地方燃放煙花爆竹及燃放煙花爆竹燃放方法的掛圖。

2、錄有熱鬧慶典,節日的錄像帶。

3、煙花鞭炮。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熱鬧慶典,節日的錄像。

教師引導:“燃放煙花爆竹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一項很有特色的娛樂活動。人們除了辭舊迎新在春節,元旦燃放煙花爆竹外,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比如國慶節,元宵節和婚嫁,建房開業等,都喜歡燃放煙花爆竹以示慶賀。”引導幼兒説一説大年夜燃放煙花爆竹的情景,説一説自己燃放煙花爆竹的經歷。

二:教師引導:“逢年過節,小朋友都喜歡快快樂樂地燃放煙花爆竹。可是,如果不注意安全,快樂就會變成痛苦。”

請幼兒觀察燃放煙花爆竹的掛圖,説説掛圖中的小朋友在做什麼,圖中的小朋友為什麼會受傷;火災是怎麼引發的,人們的生命財產受到了多大的損傷。

三:在掛圖中那些地方燃放煙花爆竹是不對的那些是可以的,那些是正確的燃放方法那些是不正確的,並説出簡單的理由。

四:教師以“健康博士”的身份,與幼兒共同交流燃放煙花爆竹時應該怎樣做才能保證安全。

五:教師帶領幼兒到户外做遊戲“放鞭炮”。

教學反思

通過學習,讓孩子們有所認知。“煙花爆竹裏有火藥,火藥與火就會爆炸。因此,我們在購買和燃放煙花爆竹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購買煙花爆竹一定要去正規的專營店,最好只選購藥量相對少的煙花爆竹。要在指點的地點燃放煙花爆竹。在燃放煙花爆竹時要同爸爸媽媽一起,千萬不要自己一個人燃放。要把煙花爆竹放置妥當後早燃放。點燃煙花爆竹的引線後,立即要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去。千萬不要在不安全的場所如室內,樓梯口,加油站,棚户區,公共場所,有電線的地方燃放煙花爆竹。燃放後還要仔細檢查,有沒有餘火,發現有餘火的殘片碎紙要及時清理,方可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