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用愛送你回家》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用愛送你回家》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17W 次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用愛送你回家》,歡迎閲讀與收藏。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用愛送你回家》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用愛送你回家》1

活動目標:

1、通過聽賞討論,理解故事中小海豹喜寶和小長頸鹿之間的友情,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2、充分感受、體驗故事和生活中的”愛”的情感,懂得朋友之間需要相互關心、幫助和愛護。

3、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4、喜歡並嘗試創編故事結尾,並樂意和同伴一起學編。

活動準備:

製作關於故事的PPT,背景音樂等。

活動過程:

第一環節:引入話題師: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個幸福的家庭–小海豹喜寶一家。(出示小海豹喜寶一家在一起的圖片)為什麼説它們是幸福的一家人呢?

(在第一環節首先通過出示小海豹喜寶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相親相愛的圖片,讓幼兒體會一家人在一起是最幸福的事,為故事後面小長頸鹿思念家人、想要回家埋下伏筆。)第二環節:聽賞故事

1、第一段:偶遇相救師:有一天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喜寶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傢伙,誰能告訴大家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出示相應的故事圖片,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後,用語言清楚完整地表述)

2、第二段:共同生活師:可憐的小長頸鹿奄奄一息,喜寶一家會怎麼做?

3、第三段:家庭會議師:看見小長頸鹿這麼想家,如果你是喜寶,你會怎麼做?喜寶捨得小長頸鹿回家嗎?既然那麼不捨得,為什麼喜寶還願意送朋友回家呢?(教師幫助幼兒理解小海豹喜寶的心理和情感的變化)4、第四段:護送回家師:雖然喜寶捨不得小長頸鹿離開,但是它沒有大吵大鬧,而是認真、熱心地幫助小長頸鹿,用自己的愛送朋友回家,喜寶有着一顆關愛朋友的心。

(這一環節是整個活動的重點,以分段聽賞作品、觀察故事畫面、幼兒參與討論相結合的形式層層展開活動,通過了解故事的情節發展,即從救下小長頸鹿到共同生活後產生友情,最後用愛送朋友回家,這一過程讓幼兒逐漸理解喜寶心理和情感的變化,也讓幼兒充分感受到了故事中洋溢着的濃厚的友情之愛。)第三環節:完整欣賞幼兒和教師一起完整欣賞一遍故事。

(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通過完整欣賞故事,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進一步體驗故事所傳遞的美好情感,提高幼兒的文學欣賞能力。)第四環節:遷移經驗師:你們喜歡喜寶和小長頸鹿嗎?其實,等你們快要上小學的時候,你們也會像喜寶和小長頸鹿一樣分開,你們捨得離開自己的朋友嗎?有沒有辦法留住和朋友在一起的美好時光?

小結:你們想到了那麼多的辦法讓朋友記住你,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珍惜現在的每一天,關愛朋友,讓我們每一天都過得開心、快樂。

(對於文學作品的欣賞不能僅僅停留在作品中,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幼兒的現實生活中,在這一環節讓幼兒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從中體會朋友之間應該互相關心、幫助和愛護。)附故事:用愛送你回家小海豹喜寶一家快樂地生活在冰原上,這是寶爸,這是寶媽,還有……這是喜寶。

喜寶最喜歡的户外活動就是滑雪。”喂,喜寶,慢一點!””喜寶,加油!””咦,那是什麼啊?”這個龐然大物,喜寶從來沒見過。”好奇怪啊,這是什麼?””到底是從哪裏來的?””怪物!怪物!”大家都迅速地圍過來,好奇地看着它。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個巨大的小傢伙,不是餓了,就是生病了,它奄奄一息地躺在那兒,沒有力氣説話。寶爸説:”寶媽,快拿一些熱的食物來給這個小大個兒吃。”寶媽立刻煮了一鍋熱騰騰的海藻粥。喜寶一口一口地喂着小大個兒,吃完海藻粥的小大個兒,氣色慢慢好了起來。

恢復了元氣的小大個兒告訴大家:它是長頸鹿。本來,它和媽媽快樂地生活在非洲的大草原上。但是,有一天,來了一隊追捕它們的獵人,小長頸鹿因為年紀太小,跑不快,被獵人們給抓住了。獵人們把它關進了籠子裏,準備用大貨船把它運走。沒想到,中途遇到暴風雪。醒來時,就已經在……”這樣不行,它會凍壞的。”喜寶急着想辦法。看着冷得發抖的小長頸鹿,寶媽找來北極熊奶奶幫忙,為小長頸鹿織起了暖暖的毛衣和圍巾。

小長頸鹿和喜寶成了最好的朋友,它們一起捉魚、堆雪人、玩球……雖然日子過得很開心,喜寶一家也把小長頸鹿當作家中的一員,但是,每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小長頸鹿只要想起媽媽,就會掉眼淚。

這天,寶爸召開家庭會議,它提議:要想辦法把小長頸鹿送回家。”不可以!”喜寶大叫起來:”小長頸鹿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們約好了要永遠在一起!”奶奶也反對:”這太危險了,我們得考慮小長頸鹿的安全啊!”寶媽説話了:”但是,它還是個孩子,要有個温暖的家。”爺爺也點點頭:”如果小長頸鹿回不了家,就再也見不到它的媽媽。”喜寶雖然捨不得,也只好接受爸爸的提議–送小長頸鹿回家。爸爸把鄰居們都找來,大家一起為小長頸鹿量身建造一隻木筏。”嘿喲,嘿喲,齊心協力!””嘿喲,嘿喲,造木筏喲!”大家都很努力,木筏很快就造好了。

反思:

本次活動是我園的一次集體備課活動,對於文學作品的欣賞不能僅僅停留在作品中,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幼兒的現實生活中,本次活動讓幼兒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從中體會朋友之間應該互相關心、幫助和愛護。符合大班幼兒。

活動分四個環節,側重在第二環節,分段講述,然而在第一次試講時,發現孩子們大都講述的不好,分析原因發現,問題出現在引導幼兒講述上,設置的問題引導語太廣泛,不精準,在此環節拖延時間太長,導致後面的三四環節草草了事,之後我重新設計引導語,更精準,更有層次性,使幼兒很快能想到講述到位,也都願意參與進來講述,時間上也把握的剛剛好,第二次試講活動很成功。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用愛送你回家》2

《用愛送你回家》是一個關於“愛”的故事,它既展現了小海豹喜寶一家之間的親情之愛,也呈現了小海豹喜寶與好朋友小長頸鹿之間的友情之愛。故事圍繞着兩條線索發展,第一條線索是:喜寶一家救下小長頸鹿→共同生活→召開家庭會議→護送小長頸鹿回家:第二條線索是:小長頸鹿流浪到冰原→被救→思念家人→在大家的幫助下回家。我們主要根據第一條線索展開整個活動,但第二條線索卻能夠在討論中激發幼兒關愛朋友的情感。

大班的幼兒經過三年的幼兒園生活,都有了自己的好朋友,當他們快要從幼兒園畢業進入小學的時候,他們也要像故事中的小海豹喜寶和小長頸鹿一樣經歷朋友之間的離別。但這個充滿“愛”的故事告訴幼兒,朋友之間不僅可以一起玩耍,更重要的是要彼此關愛。

【活動目標】

1、通過聽賞討論,理解故事中小海豹喜寶和小長頸鹿之間的友情,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2、充分感受、體驗故事和生活中的“愛”的情感,懂得朋友之間需要相互關心、幫助和愛護。

3、藉助圖文並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閲讀的習慣,激發閲讀興趣。

4、運用已有生活經驗,根據畫面大膽想象、推測並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活動準備】

製作關於故事的ppt,背景音樂等。

【活動過程】

一、引入話題

師: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個幸福的家庭——小海豹喜寶一家。(出示小海豹喜寶一家在一起的圖片)為什麼説它們是幸福的一家人呢?

(在第一環節首先通過出示小海豹喜寶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相親相愛的圖片,讓幼兒體會一家人在一起是最幸福的事,為故事後面小長頸鹿思念家人、想要回家埋下伏筆。)

二、聽賞故事

1、第一段:偶遇相救

師:有一天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喜寶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傢伙,誰能告訴大家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出示相應的故事圖片,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後,用語言清楚完整地表述)

2、第二段:共同生活

師:可憐的小長頸鹿奄奄一息,喜寶一家會怎麼做?

3、第三段:家庭會議

師:看見小長頸鹿這麼想家,如果你是喜寶,你會怎麼做?喜寶捨得小長頸鹿回家嗎?既然那麼不捨得,為什麼喜寶還願意送朋友回家呢?(教師幫助幼兒理解小海豹喜寶的心理和情感的變化)

4、第四段:護送回家

師:雖然喜寶捨不得小長頸鹿離開,但是它沒有大吵大鬧,而是認真、熱心地幫助小長頸鹿,用自己的愛送朋友回家,喜寶有着一顆關愛朋友的心。

(這一環節是整個活動的重點,以分段聽賞作品、觀察故事畫面、幼兒參與討論相結合的形式層層展開活動,通過了解故事的情節發展,即從救下小長頸鹿到共同生活後產生友情,最後用愛送朋友回家,這一過程讓幼兒逐漸理解喜寶心理和情感的變化,也讓幼兒充分感受到了故事中洋溢着的濃厚的友情之愛。)

三、完整欣賞幼兒和教師一起完整欣賞一遍故事。

(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通過完整欣賞故事,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進一步體驗故事所傳遞的美好情感,提高幼兒的文學欣賞能力。)

四、遷移經驗

師:你們喜歡喜寶和小長頸鹿嗎?其實,等你們快要上小學的時候,你們也會像喜寶和小長頸鹿一樣分開,你們捨得離開自己的朋友嗎?有沒有辦法留住和朋友在一起的美好時光?

小結:你們想到了那麼多的辦法讓朋友記住你,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珍惜現在的每一天,關愛朋友,讓我們每一天都過得開心、快樂。

(對於文學作品的欣賞不能僅僅停留在作品中,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幼兒的現實生活中,在這一環節讓幼兒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從中體會朋友之間應該互相關心、幫助和愛護。)

附故事:用愛送你回家

小海豹喜寶一家快樂地生活在冰原上,這是寶爸,這是寶媽,還有??這是喜寶。 喜寶最喜歡的户外活動就是滑雪。“喂,喜寶,慢一點!”“喜寶,加油!”“咦,那是什麼啊?”這個龐然大物,喜寶從來沒見過。“好奇怪啊,這是什麼?”“到底是從哪裏來的?”“怪物!怪物!”大家都迅速地圍過來,好奇地看着它。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個巨大的小傢伙,不是餓了,就是生病了,它奄奄一息地躺在那兒,沒有力氣説話。寶爸説:“寶媽,快拿一些熱的食物來給這個小大個兒吃。”寶媽立刻煮了一鍋熱騰騰的海藻粥。喜寶一口一口地喂着小大個兒,吃完海藻粥的小大個兒,氣色慢慢好了起來。

恢復了元氣的小大個兒告訴大家:它是長頸鹿。本來,它和媽媽快樂地生活在非洲的大草原上。但是,有一天,來了一隊追捕它們的獵人,小長頸鹿因為年紀太小,跑不快,被獵人們給抓住了。獵人們把它關進了籠子裏,準備用大貨船把它運走。沒想到,中途遇到暴風雪。醒來時,就已經在??

“這樣不行,它會凍壞的。”喜寶急着想辦法。看着冷得發抖的小長頸鹿,寶媽找來北極熊奶奶幫忙,為小長頸鹿織起了暖暖的毛衣和圍巾。(幼兒教育)

【活動反思】

活動開始我設置了一張心形的圖片,請小朋友説一説生活中有哪些愛,你是怎樣去愛別人的?運用對話這一直接引導的方式,激發幼兒積極交流對愛的認識,在這個環節中幼兒都能積極的説出自己最愛的人,但是説到具體是怎麼樣愛的?很多幼兒卻説不出來,此時我沒有對其進行深度的挖掘,而是直接引入故事,試圖通過故事中小海豹對長頸鹿的照顧和關愛來讓幼兒具體瞭解朋友之間應該怎樣的互相照顧,互相體諒。

根據幼兒的情感發展具有易受感染這一特徵,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我藉助多媒體動畫配合有感染力的音樂營造一種愛的氛圍,使故事的內容得以昇華,引導着幼兒融入到這個充滿愛的故事裏面去。當幼兒聽到小海豹喂長頸鹿喝海帶湯還請來了奶奶為它織圍脖的時候,幼兒已經被小海豹的這種愛感動了,當看到長頸鹿獨自在深夜流眼淚時,許多幼兒不禁也留下了眼淚。在這種積極的情感氛圍中,我認為幼兒更容易產生被支持感,由此教師的引導效果會更好,我接着提出問題“看見小長頸鹿這麼想媽媽,如果你是小海豹,你會怎麼做呢?”幼兒紛紛表示要送長頸鹿回家,“但是小海豹非常不捨得離開長頸鹿,既然那麼不捨得,為什麼還要送它回家呢?”我的再次追問使幼兒的感情得到再一次的昇華,逐漸理解了小海豹心理和情感的變化,深刻的體會到小海豹想讓它的朋友更加的開心,快樂,懂得朋友之間要相互關愛,相互體諒,充分感受到了故事中洋溢着的濃厚的友情之愛,為完成目標做了很好的服務。活動最後是讓幼兒在討論中激發他們關愛朋友的情感,這不僅僅是停留在作品中,最終也迴歸到幼兒的現實生活中,在這個環節讓幼兒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從中體會朋友之間應該互相關心,幫助和愛護。

在活動中還存在着許多的不足:

1.沒有關注到幼兒的差異性。比如:在活動的開始幼兒觀察圖片時,我有些着急,沒有給更多幼兒表達的機會。當幼兒説出“愛心”時,便直接引入下一個環節。對這種容易回答的問題,應該先請一些羞於表達的幼兒來回答,讓他們有更多的想象空間,也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2.活動中開放性的問題比較少,幼兒的思維受侷限。幼兒園的活動應該讓幼兒積極的“動”起來,這裏所説的“動”不只是肢體上的運動,而是思維的靈活、積極的表達。應該在故事中更多的設置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如:為了讓長頸鹿更健康還可以做那些事情?讓幼兒運用符合他們思維特點的表達方式為中介去表達自己的感受、意願、思想,從而體現提問的開放而不封閉。

陶行知説得好:“發明千千問,起點在一問。”那麼,如何在活動中激發幼兒與教師互動的積極性?如何對幼兒進行有效的提問?是我今後要研究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