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教案彙編八篇

【精選】幼兒園教案彙編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22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案9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幼兒園教案彙編八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瞭解跳棋的基本規則。

2、培養學生對跳棋的興趣。

3、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

教學準備

跳棋一副,教學視頻。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引入:

師:小朋友們,上節課我們認識了跳棋,你還記得跳棋有幾部分嗎?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如何下跳棋,現在我們來看一段教學視頻,看哪位小朋友觀察得最仔細,把跳棋的活動規則都記下來了。

二、 觀看教學視頻

1、學生認真看教學視頻,然後分小組討論交流。

2、小組長做好記錄。

3、全班交流、彙報。

4、教師總結下跳棋的基本規則。

(1)勝負判定:

首先將所有棋子按照遊戲規則移至正對面的圈欄中,即為優勝!

(2)走子規則:

玩家每次只能移動一枚棋子;移動的方式可為一格,或數格跳躍。 “移動一格”是指棋子可在相鄰六個方向中,任選其中一個以移至隔鄰的空格。“跳躍”是指在同一條線上,一個棋子躍過隔鄰的棋子到另一邊的空格中。在“跳躍”的過程中,只要滿足上述條件就可以連續進行。

(3)遊戲規則:

遊戲人數2、3、4、6人;2人、4人或6人遊戲時與互為對角線的一方對抗,3人遊戲時,相互間隔排列進行對抗。

(4)跳棋的基本規則:

1)遊戲人數: 2 , 3 , 4 , 6 人

2)你的營區:起初你 10 顆棋子的放置位置,是一個正三角形

3)你的目標:你的 10 顆棋子要離鄉別井,連走帶跳奔向對家,完全佔領正對面的營區

4)入營:棋子進入目標營區

5)走子:只能一步走

棋子可六個方向走動,每步只能達到相鄰的空位上

6)跳子:可以連續跳

一子跳棋規則:隔一個棋子可以跳!

7)空跳棋規則:像蹺蹺板一樣,一個棋子在中間,兩旁有相等的空位,就可以直接跳到對稱位置上!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和同桌的小夥伴相互説一説。

幼兒園跳棋教案。跳棋是我們男女老少都很喜歡的一項娛樂活動,我想很多幼兒對於跳棋都是比較感興趣的,教師們可以一點點的慢慢教會他們一些跳棋技巧,最後將它們串聯起來,讓幼兒們進行一場跳棋比賽。

幼兒園教案 篇2

一、設計思路:

在逛街主題中,孩子們逐漸萌發了自己開超市的願望。對大班孩子來説,已經具備了產生合理願望,並下決心加以實現的能力。開超市這個話題對他們來説完全可以展開更深更全面的學習。我們決定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實現這個願望。

活動在回憶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鼓勵幼兒繼續以小組方式表現表達,合作協商,記錄交流,學習制訂計劃,學習做自己的主人,主導自己的活動方向。

教師在活動中提供給孩子自由表達的人際氛圍,鼓勵小組大膽設想,並通過與幼兒的討論交流以及不斷地試誤,幫助幼兒向成功彼岸步步邁近。

二、活動準備:

1、自己想辦法,尋求幫助參觀過易初蓮花

2、各小組分工明確,有各自不同的參觀任務

三、活動過程:

1、觀看錄象,經驗再現,引發交流慾望。

2、各小組向集體介紹:我們看到了什麼?

3、小組協商,制訂開超市的計劃。

4、瞭解方案制訂法,3W原則,即when,where ,what.

5、 試誤、協調、統一:我們這樣開超市。

幼兒園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根據物體在容器中搖動時發出的不同聲音來判斷物體名稱,發展聽覺分辨力。

2、通過自制響罐,感受聲音產生的有趣,培養幼兒參與探索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各種易拉罐、空瓶子、紙盒等,小石子、彈珠、硬幣、豆子等晃動易發出聲響的物品,膠帶紙。

活動過程

一、出示響罐,引起幼兒的興趣。

1.出示製作好的裝有沙子與彈珠的易拉罐兩隻,晃動罐子。

2.請幼兒傾聽,根據聲音的不同,來判斷罐子中裝的是什麼?

二、觀察教師提供的製作材料,瞭解其特點及功用,嘗試製作響罐。

1、教師重點指導:

給罐子裝入多少物品,響罐該如何密封。

2、教師與幼兒一起製作響罐。

三、猜響遊戲

1、集體猜測

聽一聽響罐裏裝的是什麼?進行分類。

根據響罐聲音的細微差別,對裝入物品多少進行排序。

2、自由結伴,根據晃動的聲音互猜罐子中裝的是什麼?

四、用響罐為曲子伴奏。

1、教師先用響罐示範一遍伴奏,讓幼兒欣賞。

2、幼兒與教師一起用響罐為曲子伴奏。

幼兒園教案 篇4

要求:

1、通過吹色遊戲,鞏固幼兒對幾種常用顏色的認識,培養幼兒對色彩的興趣。

2、能大膽選用色彩,表達自己對煙花的美的感受。

3、嘗試與同伴合作作畫,體驗其中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裝有紅、黃、藍、綠、紫顏色的盤子若干。

2、幼兒人手一張較厚的紙。

活動流程:

回憶花→示範講解→幼兒畫花→觀察作品

活動過程:

一、 回憶煙花

教師:春節的夜晚天空中升起了五顏六色的煙花就像一朵朵美麗的花朵,小朋友你們都看見煙花了嗎?看見了哪些顏色的煙花?

教學反思:放煙花是春節要舉行的活動,幼兒大多與家人一起觀看過煙花,有較深的體驗與感受。所以用煙花來作為題材,能夠引起幼兒對此活動更為濃厚的興趣。

二、示範講解

教師:你們想放煙花嗎?老師用一種新的方法也能放煙花。

1、示範講解

老師把顏料滴在紙上,用力用嘴吹開呈煙花狀。

2、請部分幼兒和老師合作一起放“煙花”,引起幼兒的興趣。

3、引導幼兒説出老師和小朋友放的“煙花”,是什麼顏色的?

教學反思:從培養幼兒説出的興趣入手,選擇了幼兒所喜歡的煙花作題材,設計“放煙花”的遊戲活動,使幼兒在想想、看看、講講、做做等活動中,逐步加深對幾種常用色的認識。

三、幼兒畫煙花

老師指導幼兒自由選擇顏色放“煙花”,鞏固對常用顏色的認識,培養幼兒對色彩的興趣。

1、教師在巡迴指導過程中,詢問幼兒放了哪些顏色的“煙花”,以鞏固對常用色的認識。

2、觀察幼兒的.作畫情況,提醒幼兒嘴要對着紙面,用力吹。

3、提醒幼兒在玩色過程中注意不要把衣服弄髒。

教學反思:通過親手作畫“煙花”,使幼兒自己發現色彩的美妙變幻,激發其對色彩的興趣,並初步學習與同伴合作作畫,能大膽地用顏色作“煙花”,進而培養他們對美術活動的濃厚興趣。

幼兒園教案 篇5

  活動意圖:

繪本《顏色》這是一個關於顏色的故事,一本經典無字書。我們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是美麗奇異的。藉助準確生動、色彩鮮明的詞語來表達情意。學習這些色彩詞。

  活動意圖:

繪本《顏色》這是一個關於顏色的故事,一本經典無字書。我們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是美麗奇異的。藉助準確生動、色彩鮮明的詞語來表達情意。學習這些色彩詞,準確體會它的內涵,領悟它所表達的情 感,並學會運用色彩詞來表現我們的生活。結合講解、圖片、賞析、實例討論中認識色彩。加強對色彩的理解力、掌握力、判斷力。並能有意識的組合色彩,進而運用於平時的美術創作中去。另一方面,則是提升幼兒視覺感受力。

  活動目標:

1.感受故事內容,瞭解文學作品的美。

2.嘗試翻一頁、多頁畫面進行理解表達故事。

  3.感受三原色反應帶來的美感。

活動準備:

1.繪本《顏色》的PPT、視頻轉換儀、電腦。

2.紅、黃、藍顏料、畫筆、調色盤、洗畫筆用的水。

  教學重點:

介紹三原色結合圖片、視頻等加深印象且能運用於具體的圖片中加以分析。

  教學難點:

實際運用中加入色彩知識點加以欣賞。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

1.帶領幼兒模仿小老鼠進活動室。

2.帶幼兒入座。

喵——貓來了,快回家吧。

(二)推測繪本內容。

1.封面的猜想。

2.扉頁推測。

這隻小老鼠和顏色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3.推測第一跨頁。

你覺得小老鼠在想什麼?

4.推測第二跨頁。

接下來小老鼠會怎麼做呢?請小朋友們發揮你們的想象力,看誰能續編出最完整最好聽的故事來。

(三)集體閲讀。

1.閲讀P3-P9。

桌上有什麼?這是什麼? 小老鼠會怎麼做?小老鼠拿着顏料做了什麼?

3.示範藍+黃=綠,感受顏色變化。

(四)帶着問題自主閲讀P10至最後。

小老鼠用完了東西就隨便亂扔,我們可不要學它喲,用過的東西要收拾擺放整齊。

(五)教師演示PPT,完整地講述一遍故事。

  活動延伸:

看完了小老鼠五彩的世界,讓我們也到外面去尋找我們的五彩世界吧!

  活動反思:

藝術活動是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活動以幼兒喜愛的顏色為主要內容,貼近幼兒生活,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活動中,每一種色彩都向幼兒訴説着不同的情感,需要幼兒用心去體驗,去觀察,運用色彩詞恰如其分的表現生活。 這就是語言色彩,語言藝術,是中國文學藝術,是中華文化的藝術。語言的色彩之美,是神會之美, 是品茗之美,是含蓄之美,是淡雅之美。讓我們拿起筆來,去 描繪我們多彩的生活。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感受到生活中處處充滿着美,從而陶冶了幼兒美的情操。

幼兒園教案 篇6

教案目標:

1、通過表演節目和媽媽一起遊戲,表達對媽媽的祝賀。

2、知道三月八日是婦女節,是媽媽的節目。

3、瞭解媽媽的工作和媽媽的喜好,喜歡媽媽。

教案准備:

1、通知媽媽參加活動。

2、一些歌曲音帶,如〈我的好媽媽〉、〈世上只有媽媽好〉等。

3、幼兒事先準備好送給媽媽的禮物。

4、媽媽準備發言。

教案過程:

(一)主持人引出活動

(二)慶祝活動

⒈在歌頌媽媽的樂曲中,邀請媽媽們入座。

説明:座位安排,可讓媽媽坐在舞台前,幼兒坐在周圍。

⒉活動進行。

(1)主持人引導幼兒説説慶祝會的意義。

(2)按節目單表演節目。

説明:幼兒在表現自己時,感受到快樂的情緒,同時也使媽媽為自己孩子的表現在高興。主持人的語言應根據節目內容有所設計。

(3)幼兒説説媽媽在家的辛苦及對自己的關愛

(4)個別媽媽表演本領老師小結:我們的媽媽真能幹、真辛苦呀,我們一起來謝謝媽媽:“媽媽您辛苦了。”

(5)媽媽説心聲。

説明:通過媽媽代表説公務員無憂,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心聲,體會媽媽愛“我們”的情感同時也激發幼兒愛媽媽。

(6)幼兒與媽媽一起遊戲。

(7)夾球比賽:幼兒和媽媽面對面夾球。

(8)媽媽遊戲――搶椅子

(9)集體表演《我的好媽媽》

説明:幼兒在體會愛媽媽的情感中,表達愛媽媽的情緒。這時應該是感情的高潮。也是慶祝會的高潮,教師的引導和激發尤為重要。教師可作為主持人充滿激情地組織表演。如,當幼兒説完悄悄話,教師可以説:“我們的悄悄話,是我們的心聲,媽媽,謝謝您們,媽媽,祝您們節日好”幼兒齊:“祝媽媽節日好”掌聲響起。

教學反思:

本週主題配合"三八"婦女節開展的活動。讓幼兒較多地以媽媽為主題進行談話,如:媽媽的姓名、職業、長相、髮型、服飾、喜好,常和自己做些什麼遊戲,在談話中,昇華對媽媽的愛。

在《世上只有媽媽好》歌聲氛圍中,引導幼兒在被愛和關愛親人兩個方面去強化這種情感體驗。在剛開始引題提問:媽媽叫什麼名字,做什麼工作時,幼兒的回答聲很響亮、熱烈。我利用遊戲,調動了氣氛,然後又繼續提問:如果媽媽累了怎麼辦?幼兒受到了遊戲的啟發,發言就非常積極熱烈,也像在表決心似的:"媽媽累了,我會給媽媽敲敲背!""我要給媽媽倒水喝。""我給媽媽買好吃的東西!" "我……"濃厚的課堂氣氛,讓我暗暗欣慰,今天的教學活動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並讓幼兒充分體驗了愛和被愛的幸福感。

從這節課中,孩子們不僅學會了關注媽媽的喜好,還學會了關心自己的媽媽。同時我也感受到在課堂中隨機應變的能力是很重要的,這需要我們積累好的教學經驗,不斷的吸收新的教學知識才能更好的駕馭課堂啊!

幼兒園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感知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知道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兩種。

2、認識面值10元以內的人民幣並學習使用。

二、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感知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2、活動難點:認識10元以內的人民幣並學會使用。

三、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有用錢購物的經驗。

2、材料準備:課件ppt、創設“超市”的情景、學具“人民幣”若干。

四、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猜謎語。

師:今天老師請小朋友動動腦筋,猜一猜謎語。

謎面:長長方方一張紙,上有人頭和數字。拿它可以進超市,買了東西報數字。多退少補很簡單,小朋友快試一試。 謎底:人民幣。

(二)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

1、放映幻燈片,出示各種面值的人民幣。 師:仔細觀察人民幣有什麼不同?分別是多少錢?你是怎麼知道的? 幼:大小和圖案不同,看錢上面的數字。

小結:這些人民幣上都有數字和圖案,長方形的人民幣叫紙幣,圓形的人民幣叫硬幣。面值小的人民幣分為角,如5角;面值大的人民幣分為元,如100元。

2、小遊戲 師:小朋友們都認識了人民幣,那現在我們玩個小遊戲。 教師出示教具“仿真人民幣”,從中取出學具人民幣各一張,將人民幣擺成一排,邊擺邊引導幼兒讀出所出示的人民幣。待幼兒熟悉後,請幼兒閉上眼睛,教師從中任意拿走一張人民幣,請幼兒睜開眼睛找一找,哪張人民幣不見了。

3、學習10元以內的兑換 1張2元等於2張1元;1張5元等於5張1元;1張10元等於10張1元。

(三) 遊戲活動

師:小明家的超市開張了,我們去小明家的超市購物吧. 遊戲“開超市”,教師帶領幼兒進入遊戲場地,觀察陳列在貨架上物品的價格,玩“開超市”的遊戲。將幼兒分成兩組,人數較多的一組當顧客,人數較少的一組扮售貨員。買東西時要算清自己應該付多少錢,找回多少錢。幼兒遊戲時,教師根據情況引導幼兒正確地付錢、找零錢。

五、活動結束

今天小朋友們認識了人民幣,學會了取錢和兑換,請小朋友回家後和家人一起去超市買東西,並能算出自己所買東西的價錢。

幼兒園教案 篇8

  設計思路:

在生活中,小年齡的幼兒對吃、玩有着不解之緣,他們為吃的、玩的東西很感興趣。在幼兒入園時不難發現他們總免不了帶些吃吃玩玩的東西,既然幼兒對吃玩感興趣,我們何不借題發揮,以他們的興趣為出發點,設計一些教學活動,這樣既體現了“生活即教育,教育走進幼兒生活”的主題,又能讓幼兒從中獲取一些感性經驗,還發展功兒的各方面能力。

我設計的這節活動源自我班的辰然小朋友帶的一個大香蕉,香蕉獨特的外形特徵啟發了我,何不運用香蕉的“卧”、“躺”、“立”等不同狀態啟發幼兒進行想象,並採用“香蕉會變戲法”的遊戲形式讓幼兒在玩中探索想象,讓幼兒從小養成愛思考、肯動腦筋的好習慣。這節活動一方面發展了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另一方面培養了幼兒對活動的興趣,發展了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目標:

1、發展了思維的想象力和語言的表達能力。

2、引導 了用肢體語言進行動作表現。

3、培養了對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實物:大香蕉若干。

2、方紙盒1個;毛巾若干;錄音機。

3、場地:鋪設地毯,師幼圍坐一起。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課題:

因為小小班幼兒年齡小,集中注意時間不超過10分鐘,所以教師應開門見山地直導入課題。而下面則是以“吃”為興趣引線,讓幼兒不知不覺進入活動。

教師出示 作神祕狀,讓幼兒猜:裏面有一樣好吃的東西,樣子是長長的,皮是黃黃的,用手扒去皮才能吃的是什麼?

幼兒一聽到是好吃的,便認真起來,有幾個幼兒猜到説:“是香蕉”。(讓幼兒回憶了感性經驗)

二、拿出香蕉,啟發想象,鼓勵用動作展現。

教師説:“香蕉會變戲法,你們信不信?”(用疑問、用遊戲的口吻再次打開幼兒興趣的閘門。)

1、師面帶微笑,輕輕地把香蕉呈現 。(彎腰狀)

啟發:香蕉開始變戲法了,這樣看,像什麼?

幼兒:像小橋、像月亮。(師豎起大拇指誇讚)

2、師面帶神奇色,輕輕把香蕉呈現 。(躺狀)

啟發:香蕉又變戲法了,這樣看,又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