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七年級歷史下冊《對外友好往來》教案

七年級歷史下冊《對外友好往來》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96W 次

一、教學目標

七年級歷史下冊《對外友好往來》教案

1.瞭解唐朝與日本、朝鮮、天竺的概況,知道遣唐使、鑑真東渡、玄奘西遊的故事。

2.理解隋唐對外友好往來的重要意義,學會收集處理信息。

3.瞭解鑑真六次東渡、玄奘西遊的經歷,體會他們的奮鬥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鑑真六次東渡、玄奘西遊。

理由:鑑真六次東渡的感人事蹟,代表了中國人民與鄰國友好交往的真誠願望。中日友好交往,既對日本政治、經濟制度的轉變、社會生活的進步帶來了巨大的推動,同時也豐富了唐朝的經濟文化生活。

唐與天竺的交往。玄奘根據旅途見聞,寫成的《大唐西域記》,是研究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x疆地區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

2.教學難點:對唐朝對外交往意義的理解。

理由:唐朝的對外關係發展使唐朝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在世界上產生了重要影響,促進了亞洲乃至世界文明的進步。

三、教學策略

“雙講一練模塊”教學法:雙講是教師先講,學生後講,或者學生先講,教師後講;一練是當堂訓練,模塊就是把一課按照小標題分成模塊,小標題就是學習模塊的主題。

四、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唐朝對外主要交通路線圖》掛圖,《鑑真東渡》的錄像。

2.學生準備:預習課文,收集有關鑑真六次東渡資料、玄奘西遊天竺業績資料。

五、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教師:觀察課本第28頁導入框圖片並閲讀玄奘闡釋佛經的故事,然後講述。

學生:用約1分鐘時間準備,按照誰、在哪裏、為什麼受此隆重禮遇順序講述。

2.雙講教學

第一模塊:對外友好往來

教師講:展示《唐朝對外主要交通路線圖》,引導學生讀圖下説明及圖例,講述與唐朝有交往的國家和地區。

學生講:上台指圖講解從哪些城市出發,經過哪些路線,到達哪些國家。

學生:從洛陽、長安出發向西通過絲綢之路,可以到達天竺、波斯、拂菻、大食,向東可以到達新羅。

學生:從廣州出發,走海路可以到達東南亞各國、天竺,最遠可以到達波斯灣。

學生:從揚州出發可以到達日本。

學生:當時唐朝的都城長安,雲集世界各國人士,成為世界性的大都市。

……

師小結:唐朝主要的對外友好往來城市是長安、洛陽、廣州、揚州。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望,各國稱中國人為“唐人”。國外華人聚居的地方被稱為“唐人街”。

第二模塊:遣唐使和鑑真東渡

過渡語:隋唐時期,中國與隔海相望的日本交往也很密切,並且唐文化對日本產生了重大影響。下面我們學習“遣唐使和鑑真東渡”。

(1)遣唐使

教師講:介紹唐朝時遣唐使來中國基本概況。

教師講:使團帶來唐朝的贈品(珍珠、絹、琥珀、瑪瑙),和唐朝的回禮(高級絲織品、瓷器、樂器、文化典籍),實際是兩國之間的貿易。

學生講:閲讀“遣唐使”部分文字,講述“遣唐使”的使命。

學生:學習唐朝的文化。

學生:“遣唐使”回國後,很受重用。他們按照唐朝的制度的模式,進行政治改革。

(2)鑑真東渡

師:播放《鑑真東渡》的錄像。

學生講:鑑真東渡的故事。

教師講:鑑真第五次東渡時,剛出海就遇上了風暴,鑑真一行在海上漂流了14天,抵達海南島。在這次東渡中,先後有36名中日人員犧牲,而鑑真本人也因病雙目失明。

教師講:郭沫若稱讚鑑真東渡,“鑑真盲目航東海,一片精誠照太清。捨己為人傳道藝,唐風洋溢奈良城。”捨己為人傳道藝:鑑真把唐朝的建築、醫藥等道藝傳到了日本,鑑真主持設計建造的日本唐招提寺被日本視為“藝術明珠”,在唐招提寺內保存的鑑真坐像也被日本政府定為國寶;唐風洋溢奈良城:通過日本與唐朝頻繁的友好往來,唐朝文化對日本產生巨大的影響。

學生講:列舉唐朝文化對日本的影響:制度、建築、錢幣和文字、茶道、服裝、坐姿。

學生講:複述上述內容。加強記憶,其他學生補充。

第三模塊:唐與新羅的關係

本模塊很簡單,學生閲讀──講述即可。

教師講:新羅就是今天的朝鮮半島,新羅與中國毗鄰,新羅物產居唐朝進口的首位,朝鮮的音樂傳入中國,豐富了中國的文化。

學生講:複述。

第四模塊:玄奘西遊

學生講:講《西遊記》中的故事。

學生講:閲讀“玄奘西遊”的文字,然後複述。

教師講:《西遊記》中有關唐僧的描繪與你所瞭解的玄奘有何相同與不同。

玄奘西遊取經,經歷了艱難險阻,最後取得成功,從這點上看是相同的。至於小説中的孫悟空、豬八戒等一系列人物和一路上經歷的具體情節,都是作者虛構的。

教師講:玄奘西遊取經的事例,不僅説明了玄奘為佛學真諦不辭辛勞的求學精神,而且大大加深了唐朝對西域和天竺的瞭解,在中印友好發展史上留下一段佳話。

學生歸納知識點:玄奘取經回來後,根據旅途見聞,寫成《大唐西域記》,這本書是研究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x疆地區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

3.隨堂練習

(1)唐朝時期,被譽為中印文化交流中最傑出的使者是( )

A.鑑真和尚 B.玄奘 C.阿倍仲麻呂 D.崔致遠

解析:本題主要解答的關鍵是對“中印文化交流中最傑出的使者”的理解。

答案:B

(2)下圖是唐朝時期曾為中日兩國的友好交往做出了突出貢獻的人物,他是( )

A.高僧玄奘 B.鑑真和尚 C.阿倍仲麻呂 D.馬可·波羅

解析:本題主要是考查了我們的識圖能力和結合圖文的綜合能力。解答的關鍵詞是“為中日兩國的友好交往做出了突出貢獻的人物”的理解,從而找出正確答案。

答案:B

(3)(2006年福建省泉州市)“唐風洋溢奈良城”反映的是唐朝對下列哪個國家文化的影響( )

A.新羅 B.天竺 C.波斯 D.日本

解析:唐朝時期鑑真東渡日本,定居奈良,講授佛經,介紹中國醫藥,建築,書法,繪畫等知識。

答案:D

4.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唐朝對外友好交往,其中唐朝與日本、天竺的交往,意義深遠。鑑真六次東渡的感人事蹟,代表了中國人民與鄰國友好交往的真誠願望。中日友好交往,既對日本政治、經濟制度的轉變、社會生活的進步帶來了巨大的推動,同時也豐富了唐朝的經濟文化生活;玄奘西遊取經,加深了唐朝對西域和天竺的瞭解,在中印友好發展史上留下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