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鄂教版七年級上冊《恐龍無處不在》教學設計

鄂教版七年級上冊《恐龍無處不在》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9.75K 次

  一、教學目標

鄂教版七年級上冊《恐龍無處不在》教學設計

(一)知識目標

1.明確文章的説明內容,理清説明的順序,瞭解本文既簡明精煉,又幽默風趣的語言特色。

2.理解“不同科學領域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在一個科學領域的新發現肯定會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的科學論斷。

(二)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二、教學重點

1.把握兩篇短文的內容,明確説明對象,理清寫作思路。

2.理解“不同科學領域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在一個科學領域的新發現肯定會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

 三、教學流程

(一)觀看恐龍錄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同學們,我們今天上課前先一起開看一段恐龍的錄像,去感受一下幾億年前恐龍的形象吧。(觀看視頻)

剛剛我們都被這壯麗的畫面和栩栩如生的恐龍形象所震撼了。那麼有誰知道恐龍這個

2.5億年前的世界霸主為什麼在6500萬年前卻銷聲匿跡了呢?從恐龍的滅跡中我們還可以知道些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阿西莫夫的科普短文《恐龍無處不在》去一探究竟。(板書課題)

(二)走進課文,理解內容,整體感知文本。

〈一〉發現問題

師:請談談對課文題目《恐龍無處不在》的理解。

師:南極也有恐龍嗎?你有什麼證據嗎?

師:如果有人告訴我們在南極發現了恐龍化石,你的第一個想法是怎樣的?真實本能的自然的想到了什麼?

〈二〉尋找答案

當作者用聯繫的眼光觀看問題,把南極附近發現恐龍化石與南極大陸聯繫起來後,有沒有得出“恐龍無處不在”這個問題的答案呢?

“是大陸在漂移而不是恐龍自己在遷移。”

也就是説“恐龍無處不在”是什麼造成的?——“板塊構造”理論

什麼是“板塊構造”理論?請大家先來看看“板塊構造”理論的示意圖,然後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下面,我們看到課本,文章中又是如何來介紹“板塊構造”理論的呢?再讀課文6——11自然段對此理論的介紹。對剛剛同學的口述點評,看看作者在説明“板塊構造”理論時是怎麼樣來將這個有點繞口的概念講的既準確又生動形象呢?

〈三〉得出結論

作者用簡明精煉而又幽默風趣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板塊構造”理論,那我們回過頭來看看“南極發現恐龍化石”和“板塊構造”理論之間有什麼聯繫?

“南極洲恐龍化石的發現,為支持地殼在進行緩慢但有不可抗拒的運動這一理論提供了另一個強有力的證據。”

通過我們對課文內容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作者是按照什麼説明順序來結構文章的? 提出問題——尋找答案——得出結論 (從現象到本質的邏輯順序)

 四、課堂檢測

(一)、根據拼音寫出漢字

1.鳥tún( )目 án chú( )( )

é( )帶 4.潮xī( )

5.領yù( ) 6.yǎn( )射

7.二氧化guī( ) 8.排chì( )

(二)、找出每組字形有誤的一項,將序號寫入括號

1.( )

A.塵埃 B.至密 C.繁盛 D.熔化

2.( )

A.膨脹 B.隕石 C.流逝 D.砥達

(三)、給加粗字注音並解釋詞語

1.天衣無縫( )________________

2.褶皺( )____________________

3.追溯( )____________________

4.劫難(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指出下列句子的説明方法

1.一立方英寸被壓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

2.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極研究所宣佈在詹姆斯羅斯島發現了一些化石骨骼。( )

3.位於南極中心部位的南極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極冰蓋。( )

4.因此,目前存在兩種對立的理論,即“撞擊説”和“火山説”。( )

(五)、判斷下列説法的正誤,正確的畫“√”,錯誤的劃“×”

1.《被壓扁的沙子》一文通過對“被壓扁的沙子”的反思,證明外星撞擊地球是造成恐龍滅絕的原因。

( )

2.南極洲恐龍化石的發現,為大陸漂移學説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證據。

( )

3.恐龍化石之所以遍佈於世界各地,是因為恐龍四處遷移。

( )

 五、佈置作業

1.將課堂上關於“事物間是有聯繫的”例子的發言,整理在筆記本上

2.課餘利用圖書館或網絡查詢有關“板塊構造”“恐龍滅絕”的資料介紹,進一步瞭解這一方面的科學知識和科研動態。

3.做相關練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