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反思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05W 次

  【《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反思一】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反思

對小學生而言,合作學習既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又是小學生健康心理的表現。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經説過:“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又曰:“三人行必有我師。”心理學家肯定地指出:不會合作就沒有成功。因此,培養小學生正確地合作學習顯得尤為重要。

凡事都得有個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小組合作學習也是一樣的,得給學生一個規則,按照規則來進行操作,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的目的,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一般是具有一定的難度,學生難以獨自完成的。本節課我就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習討論“課文講了李大釗的哪幾件事”。就要求各小組成員先獨自思考,能找出幾件事就幾件事,找不出的,然後以小組合作討論,由各小組彙報員向班上彙報。這樣得出來的結果是人人蔘與得出來的。這樣既激發了同學們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又鍛鍊了同學們獨立思考與合作的能力

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老師不僅是一個組織者、旁觀者,而且還是一個參與者,只有這樣才能更加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興趣。有了老師的參與,才使學生克服畏懼心理,使膽小的同學願意與同學交談與老師交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的作用非常大,它是一種便於操作、效果較好的課堂教學方式。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恰當地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讓學生人人成為課堂的主人,積極合作、參與,使一貫説教的語文教學課堂活躍起來,真正提高語文教學的整體水平。

 【《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反思二】

上完這節課,給我留下深深的思考。

1、閲讀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而是讀者(教師、學生)與文本以及作者進行反覆地,深層次地“對話”,在這“對話”的過程中,體驗和領悟、探究與發現,把握與發展文本的內核之所在。如“李大釗是一個怎樣的人”,這是學生在第一課時初讀後留下的一個凸現課文主旨的問題,如何解決?只有再次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進行再次的磨合,通過“閲讀--品析--議論--整理”的系列閲讀活動,從中領悟到李大釗是一個對革命事業充滿“信心”的人。這樣文本中的具體文字恢復了生命,從而使學生得到了生命化的教育。

2、引導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應該是平等、互動的。但教師還應該抓住文本“熱點”與“難點”,打造課堂的熱源效應,打通課堂的壁壘,將閲讀活動立體化,將平等對話互動化,將探究體驗情感化。讓學生感受到閲讀文本是在心靈與心靈的碰撞,撞出有火花便是文化的積累,思想的薰陶,精神的積澱。如“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李大釗同志對革命事業的信心呢?”這個問題的引出教師應服從學生的需求創設情境,調動興趣,激活思維,體驗情感。抓住本文重點,即人物語言、神態的描寫,引導品味分析,入情入境,抓住“堅決”、“常”、“輕易”、“哪能”這些語言的關鍵詞,抓住“不慌不忙”、“慣有”、“嚴峻”這些人物神態的關鍵詞,採用“換詞(句)法”點撥引導學生有的放矢地去與文本對話,使閲讀教學融“工具性與人文性”為一體。總之,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不僅僅是平等的、互動的,還應該抓住“關鍵”的,化“熱點”與“難點”為“焦點”,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文字中進行“焦點訪談”。

3、與文本對話需要教師、學生的情感投入,與文本對話除了具有平等性,互動性,還應有情感性,因為語文學科的文本是無處不充斥着情感的東西,“詩即思,言即情”,所以,在引導學生認識李大釗這位偉大形象時,通過教師、學生與文本有感情的平等對話,即教師範讀,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等;通過教師,學生與文本的互動對話,即教師的情感點撥,學生的“情動辭發”等一系列閲讀活動。如引導想象,談談感想,談談心情的教學環節都較好地引發了讀者(教師、學生)與作者、編者產生了共鳴--對李大釗同志的緬懷、崇敬、仰慕之情油然而生,達到了生本、師生、生生精神上的自由交流。

總之,一節課下來,使我深刻地感受到:理想的閲讀,應該是課文--學生--教師--作者四者之間對話交流的平等互動關係,且富有情感的,這就是閲讀教學理當追求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