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蘇教版十一冊《大自然的文字》教學反思3則

蘇教版十一冊《大自然的文字》教學反思3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48W 次

  《大自然的文字》教學反思之一

《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小品文,淺顯的內容學生一看就明白。但科普性文章的重點應是弄清楚相關的科普知識,對於六年級學生來説,只是透過課文掌握了幾種大自然的語言還遠遠不夠。因此,我將重點放在了引導學生揣摩寫法,掌握寫法。為了將一堂看似簡單無味的語文課上出特色,我從以下三方面努力:

蘇教版十一冊《大自然的文字》教學反思3則

一、扣題導入,感知大自然的文字

教學此課時,我從上節課篩選、歸總的重點問題入手:1、什麼是大自然的文字?

2、課文分別寫了哪幾種大自然的文字?3、這些大自然的文字包含哪些信息,如何認識它們?認識它們有什麼作用?引導學生初步感知大自然的文字。

二、自讀課文,讀懂大自然的文字

我引導學生把目光聚焦在第三個問題上,出示學習任務:默讀課文2—6自然段,想一想:大自然的文字有什麼意義;水手、飛行員等懂大自然文字的人們,是怎樣來認識它們的?劃劃相關句子,寫寫體會。

星星文字和雲文字的學習,我注重讓學生自主讀書,教給學生讀書方法;石灰石和花崗石的學習進行學法遷移,引導學生填表格完成。

其中第四部分是理解的重點,要理解這塊花崗石是在森林裏,上面披着青苔。本來應該是在山上的,怎麼會穿過森林呢?學生找出書上的語句並不難,可是未必真正理解。我上課時結合了收集的資料,幫助學生理解。這樣學生也就很容易地理解了“爬”為什麼要加引號,因為這是表示特殊的含義,意思是漂。在這裏是擬人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冰川和石塊緩慢移動的過程。

三、拓展思維,想象大自然的文字

同學們除了書上列舉的這些大自然的文字,在大自然這本書上,還有哪些文字呢?學生補充,老師出示課外收集的圖片及資料,問:你們能運用本文的一些寫作方法: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先提問後解答的構段方式來介紹一種大自然的文字嗎?學生的思維流淌在指尖……

四、掌握方法,認識大自然的文字

看來同學們對大自然觀察得非常細,要知道這正是看懂大自然的文字這部大書的首要條件。那麼我們要學會認識大自然的文字還要注意什麼呢?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這個自然段告訴我們:學會認識大自然的文字就要看一看、走一走、問一問、想一想。

總之,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不僅認識、瞭解了幾種大自然的文字,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更加熱愛我們的大自然,從小立志保護我們的大自然,積極探索我們的自然!

  《大自然的文字》教學反思之二

新課程提倡自主式、探究式的學習方法,那麼,這種學習方法如何在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得以落實和培養呢?

在上《大自然的文字》一課時,我就充分利用了教材的特點,很好地落實了這一學習方法。這是一篇淺顯易懂的科普性文學作品,作者用生動有趣的筆調向我們介紹了星、雲、石這三種大自然的文字,告訴我們如何去認識大自然的文字,認識大自然的文字有什麼作用。應該説對於這樣的文章,學習閲讀起來並不困難,那麼,如何來落實語文教學的訓練點,上出語文味呢?在反覆研讀文本的基礎上,我把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式學習作為了教學的首要任務。

因為作者在介紹這三種大自然的文字上使用的介紹方法各不相同。有的運用的是來自書上的資料,有的採用的是描述法,還有的則來自於作者的親自觀察與實踐。特別是在介紹花崗石這一部分,作者採用了連續設問和擬人化的手法來向我們進行生動的介紹。為了讓學生很好地掌握這一寫作上的特點,我有意識地讓學生比較二段的寫法。讓學生自己去發現這一段在寫作上的妙處。儘管一開始學生遇到了一點困難,只能發現作者採用了連續設問的方法,但我並沒有放棄,而是對學生説:“你們再仔細地讀讀這幾句呢?看看還有沒有什麼新的發現?”在反覆的閲讀中,學生有了自己的發現,接着,我再讓學生體會這樣寫的好處,學生們一下子就讀出了其中的有趣。

由此可見,學生不能不能開展自主探究式學習,而是看教師能不能進行合理有效的引導,敢不敢放手讓學生去學。我們常説:“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掌握學習的本領對學生來説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們老師一直不敢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那麼,我們的學生將永遠成為不了高飛的.雄鷹。同時,作為教師,也要給予學生相應的指導,要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指明道路,特別是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更要有耐心,巧妙地化解學生遇到的難點,讓學生充分體驗學生成功的樂趣。

  《大自然的文字》教學反思之三

《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小品文,引導學生理解大自然的文字,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探索大自然的興趣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但對於六年級學生來説,只是透過課文掌握了幾種大自然的語言還不夠。

因此,在交流時我首先通過課件形象的展示,讓學生真正弄懂星座和雲,以及石頭所代表的意義。然後,又通過出示畫面和一些諺語豐富學生的知識,讓學生更多地瞭解大自然的文字。在課的最後,我引導孩子們進行了拓展延伸,除了書上列舉的這些大自然的文字,在大自然這本書上,還有哪些文字呢?學生據自己收集的資料紛紛補充:天上魚鱗斑,曬穀不用翻;天上鈎鈎雲,地上雨淋淋;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螞蟻搬家蛇過道,明天必有大雨到;烏龜背冒汗,出門帶雨傘……

我認為適度的拓展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得科普小品文教學不再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