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六年級上冊《鞋匠的兒子》教後反思三?則

六年級上冊《鞋匠的兒子》教後反思三?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63W 次

  六年級上冊《鞋匠的兒子》教後反思一

《鞋匠的兒子》一文以生動的事例敍述了兩度當選美國總統的林肯,雖然出生平寒,但面對態度傲慢,自恃上流社會的所謂“優越的人”的嘲諷,憑自己的智慧與寬容,捍衞了尊嚴,贏得了大家的信任與愛戴。

六年級上冊《鞋匠的兒子》教後反思三?則

全文語文樸實,充滿情感,展現了林肯寬容、誠實、謙虛、自信、仁愛、正義的人格魅力。因此,在設計時,我力圖抓住參議員們態度變化的一條線和林肯從三段話中所表現出人格魅力展開教學。

課始,我直接將林肯的兩種不同身份出示,設疑:一個鞋匠的兒子能成為一個國家的總統,靠的是什麼?他究竟有着怎樣的人格魅力?然後帶着學生走近林肯,感受他的高尚的人格魅力。

接着,直奔主題,讓學生認真讀二至五自然段,劃出描寫林肯語言的句子,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在旁邊寫上批註。然後緊扣關鍵詞,和學生共同研讀林肯的這三段話,時刻圍繞“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林肯(你對林肯有了什麼新的認識)”來感受林肯寬容、謙遜、敬父、機智、平等待人的人格魅力。

最後,第六自然段的教學,讓學生直接找到林肯在反對國家分裂的演説中的話,進行理解,感受林肯的愛國精神。

本文參議員態度的變化是一根隱線,尷尬——羞辱——大笑——靜默——讚歎,學習過程中,我在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分析林肯的三段演説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正是林肯的人格魅力讓這些參議員們有了這麼大的變化。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能夠抓住課文的重點,想方設法設置環節來解決難點,讓學生在讀書中思考,在討論中提升,學生課堂上思維的火花不斷閃現,對林肯的人格魅力有了深刻地理解。我覺得我在處理“鞋子的藝術”這一重點時是比較成功的。先讓學生説説“做鞋子的藝術”指什麼藝術,學生的理解是浮於表面的,只能理解到做鞋子做得好,做得合腳,接着我拋出預先設計好的問題:當達官貴人讓他修鋥亮的皮鞋時,他__________;當平民百姓讓他補破爛的布鞋時,他__________。從而讓學生明白,“做鞋子的藝術”指的是父親修鞋,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他都一視同仁,一絲不苟。這不僅是做鞋子的藝術,更是做人的藝術。這樣,理解林肯從父親身上嚐到了什麼樣的“做鞋子的藝術”也就水到渠成了。

當然,在這節課的教學實踐中,存在着一些問題。結合指導老師和其他老師給我提出的教學建議,我反思了以下的不足:缺乏靈活的教育機智。教育機智能充分的體現一位老師自身的能力,也是教師個人風格的體現。在和學生交流討論的過程中,當學生的理解已經達到一定的高度時,我還抓着自己的.教案不放,沒有體現出靈活機動來。還有其中一個環節,也就是對省略號的處理,預設是,把課堂當作參議院,把學生當作參議員,採訪這些“參議員”們,在讚歎些什麼?按理是出示省略號之後要直接採訪,結果我還模擬了一下當時的參議院,顯得多餘。由於有幾個教學環節來回往復了幾次,因此後面的內容就顯得趕了,給人留下虎頭蛇尾的感覺。同時,對於“這是個怎樣的林肯?”過多強調,有一些品德課的嫌疑。教學機智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慢慢地積累,從其他老師身上學習,多看一些這方面的案例。用心去體會,去揣摩,去實踐。細節處引導處理不足。因為胸無成竹,因為丘壑不深,所以在課堂上不夠自信。

我將努力改進以上不足,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讓反思有實效。

  六年級上冊《鞋匠的兒子》教後反思二

一、融我入境走近作者。

我讓學生在讀中體驗參議員的“傲慢”、羞辱、譏諷、嘲笑。懂得他這樣做的目的是想讓林肯下不了台,是想讓林肯從此抬不起頭,是想致林肯於死地,在這樣的氣氛中,林肯應該怎麼做呢?要知道參加這一行動的不僅僅是一個參議員,所有的參議員都參與了這個羞辱新總統的行動。他們個個大笑起來,開懷不已,這笑聲充滿了快意,聽着這樣的笑聲,林肯應該怎麼樣才能完成自己的演講任務呢?我讓學生大膽假設,一般人在這種情況下怎麼辦?然後聯繫課文中林肯的三段話,從林肯的話中體會林肯偉大的心靈。學生在讀與議中體驗感悟了林肯化敵為友,用自己的真誠和幽默來感化聽眾的演講技巧,感受林肯的偉大人格魅力。

二、品讀感悟瞭解人物。

課文主要抓住人物的語言描寫來突現人物的精神風貌,人格魅力。在教學中我牢牢抓住林肯的演講辭進行研讀感悟,讓學生透過語言文字的表面去感悟人物形象。看似平淡普通的語句,卻藴含着深刻的哲理,沒有華麗的辭藻,有的只是那樸實的話語,只有從中讀出人物的內心,才能讀出人物的神來,真正讀出人物的魅力所在。在教學林肯説的第一段話時,引導學生抓住三個“永遠”,用比較句式的形式,體會三個永遠所飽含的情感。在教學林肯説的第二段話時,我抓住一個轉折關係的句子“雖然我不是偉大的鞋匠,但我從小就跟父親學到了做鞋子的藝術。”讓學生説説還能填什麼關聯詞,悟出,這個轉折關係的句子,強調的是後半句,然後引導學生思考“林肯在父親那學到的僅僅是做鞋子的藝術嗎?”聯繫林肯説的第三段話去體會,學生從第三段話中就體會到,林肯在父親那學到的更是一種做人的藝術,一種寬宏大度、謙遜、勤勞儉樸,人人平等的做人藝術。最後讓學生連讀這三段話,進一步感受林肯偉大的人格魅力。

  六年級上冊《鞋匠的兒子》教後反思三

《鞋匠的兒子》是蘇教版國標本第十一冊一篇寫人的課文,課文詳寫了林肯在當選總統後首次就職演講前,一位參議員企圖用林肯卑微的出身來羞辱他,讓他下不了台,林肯很真誠地講了一段流傳至今的話,成功地將參議員們對自己的嘲弄的笑聲化為了讚歎的掌聲。如何通過感悟林肯的演講辭去感受他偉大的人格魅力成了本文的重點。

1.融我入境走近作者。

我讓學生在讀中體驗參議員的“傲慢”、羞辱、譏諷、嘲笑。懂得他這樣做的目的是想讓林肯下不了台,是想讓林肯從此抬不起頭,是想致林肯於死地,在這樣的氣氛中,林肯應該怎麼做呢?要知道參加這一行動的不僅僅是一個參議員,所有的參議員都參與了這個羞辱新總統的行動。他們個個大笑起來,開懷不已,這笑聲充滿了快意,聽着這樣的笑聲,林肯應該怎麼樣才能完成自己的演講任務呢?我讓學生大膽假設,一般人在這種情況下怎麼辦?然後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分析林肯的三段演説,從而體會這三段話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和偉大的人格魅力。學生在讀與議中體驗感悟了林肯化敵為友,用自己的真誠和幽默來感化聽眾的演講技巧,感受林肯的偉大人格魅力。

2.品讀感悟瞭解人物 。以讀為本,讀中感悟,讀中體驗,讀中積累,讀中訓練語感,是語文教學的基本內涵,但讀不是泛泛的讀,要讀的有層次,讀的有重點,讀的有針對。所以,在朗讀的訓練中,教師的引導和點撥是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課堂是學生的,也是教師的,教師與學生共同建構着教學過程,在教與學的關係中,教師是主導。所以學生的情感往往要靠教師的激勵和啟發,例如本文着重讓,學生反覆讀林肯的三次講話這樣的引導,這樣的朗讀,學生自然會生成自己的體驗。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我也存在着許多不足,如: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學生説話訓練的時間倉促林肯説的三段話是層層遞進的關係沒有引導到位,學生的朗讀意猶未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