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初中文言文《馬説》教學設計

初中文言文《馬説》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19W 次

 【教學目標】

初中文言文《馬説》教學設計

學習圍繞中心論點反覆論述的方法;理解通篇借喻説理的方法;感受封建社會埋沒人才的黑暗本質。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陳景潤從廈門大學畢業到北京某中學當數學教師時,竟然不會教書,以至積憂成疾。廈門大學王亞南瞭解陳景潤,認為這是用人不對路,便讓他回廈門大學工作,專心致志致地研究數學。陳景潤不久就寫出了數論方面的專題文章,寄給了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華羅庚一眼看出了文章中的奇光異彩,提議把陳景澗選調到數學研究所。1956年,陳景潤到了北京數學研究所。在老一輩數學家的指點下,陳景潤廢寢忘食地研究,勇猛地向哥德巴赫猜想挺進。1973年春,他證明了(1+2),轟動了全球的數學界。人們讚譽説陳景潤是個出類撥萃的人才,更敬佩舉賢薦才的王亞南和華羅庚。如果説陳景潤是社會主義建設大道上疾馳向前的千里馬,那麼王亞南和華羅庚就是慧眼識馬的伯樂了。關於伯樂和千里馬的關係問題,唐朝的文學家韓愈曾寫過一篇《馬説》。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篇著名的文言雜文。

  二、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陽(現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詩人,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譽,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倡導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謂郡望(郡裏的顯貴家族)昌黎,世稱韓昌黎,諡號“文”,又稱韓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稱韓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裏。

 三、背景介紹

這篇《馬説》大約作於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這時,韓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書宰相求擢用。很可惜有“憂天下之心”的他,終未被採納。後來又相繼依附於一些節度使幕下,鬱郁不得志,再加上當時奸佞當權,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視,“不平則鳴 ”,所以他有“伯樂不常有”之歎。

  四、教學説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的本質是對話和交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建構。為適應這一理念,本節課設計成三個模塊。模塊一:自我尋疑,與字詞對話;模塊二:小組合作,與文本對話;模塊三:探究問題,與作者對話。

1、模塊一:

自我尋疑,與字詞對話。學生對照註解,閲讀字詞句,自我尋疑,自我解答,弄準字讀,朗讀課文

2、模塊二:

小組合作,與文本對話。小組合作討論三個問題:

⑴作者的論點是什麼?作者如何層層深入論證論點的?試對課文作詳細分析。

⑵文中的千里馬、伯樂、説天下無馬的人各比喻什麼?

⑶韓愈説“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的實際含義是什麼?

學生邊討論,教師邊提示:

⑴起句就揭示全文論點,接着從正反兩方面對論點作概括論述,第二段進一步從反面展開論述,説明伯樂對千里馬的重要性。第三段對“策馬者”進行辛辣的嘲諷,結尾再次強調造成不合理現象的原因,是“不知馬”,與開頭的論點相照應。

⑵千里馬喻指有才能的人;伯樂喻指聖明的君主;説天下無馬的人喻指封建守舊者。

⑶韓愈的話表明有賢能的人士只有遇上聖明的君主才能發揮專長。否則,即使才華出眾,也不免受辱、埋沒。作者極言“伯樂”的重要、可貴,對人才埋沒深為慨歎。韓愈在文中借題發揮,抨擊那些糟蹋“名馬”的“食馬者”,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這和韓愈本人的遭遇是有緊密聯繫的。

3、模塊三

探究問題,與作者對話。小組合作探究三個問題:

⑴世界上究竟是先有馬還是先有人們對馬的認識?怎樣正確理解韓愈説的“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⑵作者在本文中所提的看法,哪些是可取的?哪些是不足取的?面對韓愈你想説什麼?

⑶細讀全文,體會每段最後一句話所表達的感情。

學生邊探究,教師邊提示:

⑴按認識論來分析,客觀存在的事物是第一性的,人們對它的認識是第二性的。因此,就一般情況來説,應是先有馬,再有人們對馬的認識。然而對於千里馬來説,還有一個發現、飼養的過程,如果不能把千里馬從普通的馬羣中識別、挑選出來,只是一般地對待,那麼千里馬就被埋沒,人們也就不知道它是千里馬了。從這個意義説,識馬是個關鍵。因此,韓愈説“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目的在於強調識馬人的重要。

⑵就一般而論,提出要有伯樂來識別名馬、培養千里馬,即要有知賢識才的人來挑選、薦拔人才,這個觀點是正確的。然而,本文所流露出強烈的個人情緒,感歎自己懷才不遇,期待象伯樂那樣的賢君來賞識、提拔自己,把希望寄託在封建統治者身上,這是不足取的。

⑶第一段末句“不以千里稱也”,表達出作者對名馬受屈,埋沒的不幸遭遇無限惋惜、慨歎,語氣極為低沉。第二段最後説“安求其能千里也”,運用了反詰的句式,表達了滿腔的憤激不平。第三段終了寫道:“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嗚呼”後面用了感歎號,是對那些一無見識卻又妄自論斷者發出的悲歎。“其真無馬邪?”是對上述錯誤結論的反詰,有咄咄逼人之勢。“其真不知馬也!”正面提出與對方截然相反的結論,字字鏗鏘,凝聚着對妄言無馬者的抨擊與卑視,直抒了鬱結已久的不滿的感情。

 五、佈置作業

根據課後練習六,請以“伯樂相馬與毛遂自薦”為題,聯繫社會實際,寫一篇600字左右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