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三國演義作者是誰

三國演義作者是誰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9.73K 次

  作者生平

三國演義作者是誰

作者羅貫中,原名本,字貫中,別號湖海散人,祖籍山西太原。大約生活在元文宗至順元年(公元1330年)至明惠帝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這一段元末明初時期。羅貫中所處的元朝末期是一個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都十分尖鋭而複雜的時代,蒙古王公大臣瘋狂兼併土地,民間豪強地主也大量強佔民田,苛捐雜税名目繁多,賦役剝削不斷加重,元朝政府還濫發紙鈔,導致物價上漲;由於政治腐敗,水利常年失修,經常氾濫成災,許多地方的百姓被迫逃離家園,流離失所,終於暴發了農民大起義。社會動盪不安,羅貫中四處漂泊。他曾與農民起義領袖之一的張士誠有過交往,傳説他曾做過張士誠的幕客。明朝有的野史説羅貫中“有志圖王”,表明他是一個具有政治抱負的人。

羅貫中經過了元末大動亂,接觸到了廣闊的社會生活,對當時的社會矛盾有了較清醒的認識,在農民起義中,擴大了眼界,豐富了生活知識和鬥爭經驗,為他後來創作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三國演義》奠定了豐厚的生活基礎。

明太祖朱元璋統一全國之後,在文化思想上實行嚴酷的控制,對知識分子採取籠絡和高壓的手段。推行以八股文取士的制度,網羅天下士子;朱元璋又不斷地大興文字獄,企圖使文人屈服於封建淫威之下。羅貫中無意於仕途,不走科舉升官之路,也不願觸及嚴密的文網,無辜慘遭殺戮,於是拿起筆來,從事“稗史”的編寫工作。相傳他寫過十七史演義,但現在傳世的除《三國志通俗演義》外,只有《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等三部小説。現存的戲曲作品只有《宗太祖龍虎風雲會》一種。他也寫過一些詞曲,但多未流傳。他參與編寫的《水滸傳》和獨立創作的《三國演義》,可能就是這個時期完成的。

羅貫中的藝術概括力極強,“唯《三國演義》則七分真實、三分虛構。”正確説出了羅貫中為追求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統一所用的“實七虛在”、主賓雜陳的創作方法,對於作家自己來説,則是一種獨立的探索和創作。

  【故事梗概】

東漢末年,朝政腐敗,宦官當權,天下大亂。黃巾軍農民大起義爆發,各地豪強紛紛建立地方武裝,形成割據勢力。中國大地呈現出羣雄逐鹿的混亂場面。

其中以袁紹和曹操勢力最大。孫策在江東招納了猛將謀臣,稱雄江東。後來他中了刺客暗算,毒發而死,其弟孫權接管他的`權力。袁紹不久病死,曹操水淹冀州,徹底消滅了袁紹的殘餘力量。他於是騰出手來又對付劉備。劉備屢戰屢敗,在徐庶的推薦之下,連續三次到隆中拜見諸葛亮,最終見到了具有經天緯地之才的諸葛亮。諸葛亮見劉備如此誠心,三顧茅廬,於是與他縱論天下大勢説:“天下必定會一分為三”,並定下了稱霸西川,與曹操孫權分庭抗禮,再圖中原的戰略。劉備佩服得五體投地,懇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被劉備的誠意所感動,從此成為劉備的軍師。他上任伊始,便運籌帷幄,用火攻大敗來犯的曹軍十萬大軍。看到孫權和劉備的勢力日漸增大,曹操覺得已是心頭大患,非除不可,於是派出五十萬大軍南下,想一舉掃平江南,曹操的先頭部隊向新野開來。諸葛亮連施妙計,曹軍死傷大半。曹操大怒,親率大軍來攻劉備,劉備投靠襄陽不成,轉投江陵。因為他不忍丟下百姓逃命,行動緩慢,結果被曹軍追上。張飛奮力保護劉備脱險。趙子龍白馬銀槍,連殺曹軍十八員戰將,保護劉備的兒子劉禪脱險。曹軍追趙軍至長阪橋,卻見張飛鬚髮倒立,立馬橋頭,怒喝一聲,活活嚇死曹軍一員大將,嚇退了十萬曹軍。在關羽的接應下,劉備順利脱險,不過荊州已被曹軍佔據。面對曹軍的強大攻勢,孫權和劉備被迫聯手抗敵,在赤壁與曹軍隔江對峙。但是孫權部下降曹的論調很高,孫權的決心不夠堅定。於是諸葛亮來到江東,舌戰羣儒,並智激水軍大都督周瑜,終於説服孫權與劉備合力抗曹。在諸葛亮和周瑜的調度下,聯軍火燒赤壁,曹軍全軍覆沒。曹操只帶着一百餘人逃回北方。赤壁之戰,聯軍大獲全勝,從此奠定曹操、孫權、劉備三足鼎立的格局。

曹操、孫權、劉備三方陸續互相征討,互有勝負,呈相持狀態。過了幾年,劉備打破這種僵局,興兵討伐“漢賊”曹操。關雲長受命直指中原,連戰連捷,但在攻打樊城時,身受冷箭,才停止攻勢。此時秋雨綿綿,水勢猛漲,關羽設計水淹七軍,曹軍大敗,關羽再次兵臨城下,卻被毒箭射中。恰在此時,神醫華佗雲遊到此,於是為關羽刮骨療毒,期間關羽飲酒吃肉,談笑弈棋,膽識威震天下。曹操見勢不妙,於是派人遊説孫權合攻關羽,關羽腹背受敵,敗走麥城,最後不屈而死。噩耗傳到蜀中,劉備傷心欲絕,發誓報仇。關羽死後,曹操也染上重病,不久一命嗚呼。他的兒子曹丕廢掉漢獻帝,稱帝繼位。曹丕繼位後,骨肉相殘,排除異己,同時遷都洛陽。漢獻帝被廢后,劉備也在蜀中稱帝,並興兵東征,為關羽報仇,一路過關斬將,直逼東吳。眼看東吳形勢危急,孫權起用陸遜為帥,抵抗蜀軍。陸遜先消盡蜀軍鋭氣,然後火燒連營,蜀軍大敗。劉備兵敗後,不久即去世,臨終託孤於諸葛亮。魏軍趁劉備剛死,兵發五路前來進攻,諸葛亮巧計退兵。魏國轉而攻打吳國,也大敗而歸。

劉備死後,蜀國在諸葛亮的治理下國庫充盈,軍備充足。他先後六縱七擒,收服了南蠻王孟獲,蜀國南方從此平定下來。這時,曹丕去世,曹睿即位。諸葛亮趁魏國內亂,親率大軍出川北征中原,連戰連捷,並收得一智勇雙全的帥才姜維,後來因馬謖狂傲自大,喪失街亭這一戰略要地,使得魏軍兵臨西城。事情來得很突然,西域內只有諸葛亮和千餘名老兵,但是諸葛亮臨危不亂,利用魏軍主帥司馬懿多疑的性格,擺了一場“空城計”,智退魏軍十萬大軍,然後從容撤退。他責怪自己用人不慎,誤了蜀國大事,於是,揮淚斬馬謖。此後諸葛亮重整兵馬,連續六出祁山北征中原。居然屢戰屢勝,但卻因為戰將投敵或奸臣誤國,總是勞而無功。諸葛亮慨歎時運不濟,憂勞成疾,最後病死於五丈原,一代名相含恨而終。

自諸葛亮死後,蜀國國王劉禪軟弱無能,寵信宦官,國勢日衰,只有大將姜維繼承諸葛亮的遺願,屢次出兵討伐魏國,但都無功而返。吳國此時也宮廷政變不斷,國力大不如前。魏國大權此時已被司馬懿之子司馬昭把持,曹氏舊將心懷不滿,不時發生叛亂。司馬昭東征西討,地位逐漸鞏固,他野心勃勃,一心想統一天下。他整頓兵馬,趁蜀國後主猜忌姜維,朝政混亂之機,派鄧艾率兵攻打蜀國。鄧艾幾路夾擊,劉禪驚慌失措,只好投降,蜀國滅亡。姜維企圖假投降,然後説服魏國大將造反,事敗被殺。不久,司馬昭中風而死,其子司馬炎,逼魏主讓位與他,他即位為皇帝后改國號為晉。吳國國主耽於淫樂,不理朝政,很快被司馬炎派兵征服。三國鼎立局面終於結束,正所謂:“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經典片段:

程普、黃蓋、韓當都來尋見孫堅,再收拾軍馬屯紮。堅為折了祖茂,傷感不已,星夜遣人報知袁紹。紹大驚日:“不想孫文台敗於華雄之手!”便聚眾諸侯商議。眾人都到,只有公孫瓚後至,紹請入帳列坐。紹曰:“前日鮑將軍之弟不遵調遣,擅自進兵,殺身喪命,折了許多軍士;今者孫文台又敗於華雄:挫動鋭氣,為之奈何?”諸侯並皆不語。紹舉目遍視,見公孫瓚背後立着三人,容貌異常,都在那裏冷笑。紹問曰:“公孫太守背後何人?”瓚呼玄德出日:“此吾自幼同舍兄弟,平原令劉備是也。”曹操日:“莫非破黃巾劉玄德乎?”瓚日:“然。”即令劉玄德拜見。瓚將玄德功勞,並其出身,細説一遍。紹日:“既是漢室宗派,取坐來。”命坐。備遜謝。紹日:“吾非敬汝名爵,吾敬汝是帝室之胄耳。”玄德乃坐於末位,關、張叉手侍立於後。

忽探子來報:“華雄引鐵騎下關,用長竿挑着孫大守赤幘,來寨前大罵搦戰。”紹日:“誰敢去戰?”袁術背後轉出驍將俞涉曰:“小將願往。”紹喜,便著俞涉出馬。即時報來:

“俞涉與華雄戰不三合,被華雄斬了。”眾大驚。太守韓馥日:“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紹急令出戰。潘鳳手提大斧上馬。去不多時,飛馬來報:“潘鳳又被華雄斬了。”眾皆失色。紹日:“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言未畢,階下一人大呼出日:“小將願往斬華雄頭,獻於帳下!”眾視之,見其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聲如巨鍾,立於帳前。紹問何人。公孫瓚日:“此劉玄德之弟關羽也。”紹問現居何職。瓚日:“跟隨劉玄德充馬弓手。”帳上袁術大喝日:“汝欺吾眾諸侯無大將耶?量一弓手,安敢亂言!與我打出!”曹操急止之日:“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試教出馬,如其不勝,責之未遲。”袁紹日:“使一弓手出戰,必被華雄所笑。”操日:“此人儀表不俗,華雄安知他是弓手?”關公曰:“如不勝,請斬某頭。”操教釃熱酒一杯,與關公飲了上馬。關公日:“酒且斟下,某去便來”。出帳提刀,飛身上馬。眾諸侯聽得關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嶽撼山崩,眾皆失驚。正欲探聽,鸞鈴響處,馬到中軍,雲長提華雄之頭,擲於地上。--其酒尚温。後人有詩讚之日:

威鎮乾坤第一功,轅門畫鼓響鼕鼕。

雲長停盞施英勇,酒尚温時斬華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