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百家姓 > 桂氏-姓桂的名人-桂姓起名字-桂姓的起源與家譜

桂氏-姓桂的名人-桂姓起名字-桂姓的起源與家譜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14W 次
桂氏分佈地區

天水郡:西漢初置郡。相當於今天的甘肅省天水、隴西以東的地區。幽州:漢武帝所置的十三州之一。東漢的時候治所在薊,及今天的北京市大興縣;晉代州治在渚,及今天的河北省境內。唐天寶年間為范陽郡。燕郡:在史書上沒有這個郡名。今天的河北省北部,周代為燕國,又稱做北燕。

桂氏-姓桂的名人-桂姓起名字-桂姓的起源與家譜

歷史來源

「桂」源出

桂(Guì)源流純正,源出有一:出自姬姓,是周王胄的後裔,因避禍改姓。據《桂氏家乘序》的記載,東周滅亡後,原王族周王的後裔姬季楨曾經任過秦國的博士。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時候,姬季楨被殺害了。姬季楨的弟弟姬季眭為了逃避株連的命運,就按自己的名字的.讀音“眭”,將姬季楨的四個兒子更改姓名避禍。長子名奕,改為桂奕,居住在幽州守墳墓;老二叫昋突,遷居濟南朱虛;老三叫炅獎,居住於齊國曆山;老四叫炔奘,移居河南陽城。於是有了桂、昋、炅、炔四個同音的姓。桂姓就是姬季楨長子桂奕的後代,世代相傳桂姓。上面所説的四個姓,字雖然不同,但是音卻是相同的,為同宗同源。五代的時候,四姓為了躲避戰亂,南渡到廣信、上饒等地區。

得姓始祖

姬奕(桂奕)。桂姓源自姬姓,其祖先姬季楨,是週末時期人,是秦博士,被人陷害,他的弟弟姬季眭怕遭牽連,就讓他的四個侄子按自己名“眭”的同音字改姓,分別姓桂、昋、炅、炔。其中他的大兒子改名為桂弈。後來蠶、炅、炔三姓的後世子孫都認祖歸宗,改姓了大房的桂氏。另外,《姓氏考略》指出,桂姓系出姬姓,是魯公族姬季楨的後代。關於桂姓的子孫分佈,據歷史資料考證,頭一個以桂為姓的是姬季楨姓的長子桂奕,依照宋“桂氏家乘序”的記載,是在幽州的老家守廬墓。老二昋遷居濟南的朱虛。老三炅遷往濟南的歷山。老四炔移居河南城陽。當時兄弟為了逃難,各奔前程,為桂氏家族的遍佈全國各地,找到了註腳。望族居天水郡(今甘肅省通渭縣西南)。故桂姓的得姓始祖是姬奕。

遷徙分佈

桂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桂姓出自姬姓。周朝末年秦國有博士姬楨,是周朝王室的後代。後來秦始皇焚書坑儒時,姬季楨的也被坑殺了。姬季楨有個弟弟叫作姬季眭,擔心會連累到姬季楨的四個兒子,就要他們改名更姓,遠走他鄉。其中姬季楨的大兒子就以叔名姬季眭的“眭”同音字“桂”為姓,又因為在古代“眭”字和“桂”字通用,稱桂氏,世代相傳,就形成了今天的桂姓。五代的時候,四姓為了躲避戰亂,南渡到廣信、上饒等地區。桂姓早期表現比較岑寂。宋、明以後,情形完全不同,尤以浙江寧波慈溪的桂氏,更在有明一代光彩照人,使源於北方的桂氏家族很快成了江南的名門著姓。為桂氏家族在浙江寧波奠基立業的,應推明朝初年被洪武皇帝御口讚譽為“江南在儒,惟卿一人”的桂彥良。史載,當朱元璋正在南征北戰之時,桂彥良是包山書院的山長,而以滿腹經綸名聞天下。當張士誠和方同珍等人聘其入幕府時,遭到拒絕。明立國後,他才出山入仕,以“有所諮問,對必以正”而著稱。侍彥良的侄子宗儒、宗蕃,者善長文學,且為《永樂大典》的編修人。孫桂恭,著名孝子;彥良從弟桂孟誠,官河源知縣,有治跡。彥良之外的慈溪桂伯諒、桂璉等,也很有名氣。桂姓的望族居住在天水(今天的甘肅省通渭縣西南)。

堂號

民祀堂:宋朝時有桂卿,原在南唐做銀光祿大夫上柱國,晉司空、清邊總轄使。入宋以後,加檢校國子監祭酒,兼殿中侍御史。做了兩個朝代的官,清廉愛民,人民建廟奉祀他。

【桂姓宗祠通用對聯

〖桂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望出天水;姓啟桂奕。——佚名撰桂姓宗祠通用聯全聯典指桂姓的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棠陰比事;國學蜚聲。——佚名撰桂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南宋慈溪人桂萬榮,字夢協,慶元年間進士,官餘干縣尉,對豪強嚴而待百姓寬。後歷官建康司理參軍、朝散大夫、寶章閣直學士、常德知府。曾收集古人判案的事例,編成一本書,叫《棠陰比事》。“棠陰”,指周代召公南巡時,曾在甘棠樹下辦案,後用“棠陰”比喻惠政。下聯典指明代安仁人桂萼,字子實,號古山,正德年間進士,嘉靖初年由成安知縣升南京刑部主事。當時,他與張璁同僚,二人意氣相投,一起上疏論大禮,説:“非天子不能議禮;天下有道,禮樂必須自天子出。”又請求稱孝宗朱祐樘(世宗的伯父)為“皇伯考”,稱興獻王朱枯杭(世宗的父親)為“皇考”,深得世宗歡心,很快升任吏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宰相),參預機密。死後諡文襄。有《桂文襄奏議》、《輿圖記敍》、《經世民事錄》。國學,指本國固有的學術文化。

〖桂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廷用堪稱良吏;中行有號青天。——佚名撰桂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明代洪武間巢縣令桂廷用,以風節自持,教化大行,民物鹹阜。下聯典指清代湖南按察使桂中行,字履真,臨川人。廩生。咸豐間以縣丞從軍。歷任均有聲績。尤慎於折獄。民號曰青天。善八分書,尤工畫蘭。

明代江南大儒;慈溪古香先生。——佚名撰桂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明代太子正字桂彥良,名德,號清溪,慈溪人。學識淵博,洪武帝曾説:“江南大儒,惟卿(彥良)一人。”下聯典指明代名儒桂懷英,慈溪人。以博學稱。方孝儒慕其名,學者尊之為“古香先生。”著有《桑榆稿》。

主事議成大禮;治道首在正心。——佚名撰桂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明·桂萼於嘉靖年間任刑部主事,上疏議定大禮,甚合帝意。下聯典指明·桂彥良嘗曰:“論治道在正心,正心在懲忿室欲。”太祖曰:“江南大儒,惟卿一人。”

〖桂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折獄成書,棠陰比事;蒙難守義,桂母達觀。——佚名撰桂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南宋慈溪人桂萬榮(見《桂姓宗祠四言通用聯·棠陰比事;國學蜚聲》聯聯釋)。下聯典指宋謝枋得之母桂氏,桂氏尤賢達,自謝枋得逋播,婦與孫幽遠方,處之泰然,無一怨語。人問之,曰:“義所當然也。”人稱為賢母雲。

平盜功高,堅守退藏勁節;宜民簡政,雅持淡素清風。——佚名撰桂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宋代國子祭酒桂卿,有惠政,鄉立有廟祀之(見上題頭《四、郡望堂號·2、堂號介紹)。下聯典指宋代良吏桂南升事典。

參修永樂大典,功高望重;自著潛心堂集,績顯名揚。——佚名撰桂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明代學者桂宗儒、桂宗蕃,為桂彥良的從子,皆善文學,均曾參加《永樂大典》的編修。下聯典指清代舉人、鄖縣知縣桂文燦,字子白,長於考證,所著潛心堂集》,凡四十種。

附錄:【桂姓典故、趣事】

〖桂萬榮的《棠陰比事》與古代偵破智慧〗《孫子兵法》雲:“兵者,詭道也。”唐代李筌注曰:“軍不厭詐。”這是説,用兵的道理在於詭詐,要讓對方摸不清底細。《韓非子·難一》中也有“戰陣之間,不厭詐偽”的説法。到了小説《三國演義》裏,就被羅貫中借曹操之口概括為“兵不厭詐”的四字成語了。用兵之道,不厭詐偽;偵破之道,也是如此。宋代桂萬榮編撰的《棠陰比事》,其中有些案例,就反映了古人在這個方面的智慧。《棠陰比事》是繼五代和凝、和×父子編撰的《疑獄集》,與宋代鄭克編撰的《折獄龜鑑》之後,又一部記述訴訟活動的書籍。桂萬榮,史書無傳,因此很難查考他的生平事蹟。據他在《棠陰比事後序》中所署的職銜,是“朝散大夫、新除直寶章閣、知常德府”,時間是南宋理宗端平元年,即公元一二三四年。成書的時間,據他在《棠陰比事序》中説,是“歲在重光協洽”,這是指辛未之歲,也就是南宋寧宗嘉定四年,即公元一二一一年。《前序》《後序》的書寫時間相隔二十四年之久。至於桂氏的其他方面,我們就所知甚少了。關於《棠陰比事》的命名,“棠陰”即“棠蔭”,系取自《詩經·召南·甘棠》。其詩三章,每章三句,是一首讚美召伯聽訟的詩。甘棠,即杜梨,又名棠梨,葉圓而有尖,花呈水紅色,果實扁圓而小,累累枝頭,味酸甜。因為甘棠枝幹高大,所以古代常在社前種植,稱為社木。古代的社,是聽訟斷案的場所,也是敬奉大地之神與五穀之神的地方,因此又稱社稷。傳説召伯曾在社前的甘棠樹蔭之下聽訟斷案,公正無私,人們愛戴他,便唱這首《甘棠》,表示要愛護社前的樹木,用來寄託對召伯的懷念。“比事”二字,據桂氏在《序》中説,是“比事屬詞”的意思,也就是排比事類,連綴文辭的意思。《棠陰比事》中,反映偵破智慧的案例十分突出,如《彥超虛盜》《道讓詐囚》《柳設榜牒》《楊津獲絹》《裴命急吐》等。下面我們就針對上述五個案例做些介紹分析。

家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