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观后感

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观后感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73W 次

  篇1:

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观后感

值得我们读的好书太多,时间有限,该如何去选择呢 ?以前我喜欢根据别人对这本书的评价来选择,可是后来我发现每本书的书评都是把这本书说的好的没法再好。天花乱坠又怎样,读了之后才发现完全不过是浪费时间。而有的书确实写得很好,只不过自己不感兴趣或者是书籍内容实在太枯燥要么太深奥。草草翻过几页,或者是耐着性子读完,读完之后一切又抛之脑后。总的来说,浪费了时间,也浪费了心情。

这本书一开始觉得挺有意思的,其实光是看这个标题就觉得蛮有哲理的。看着这个标题,想想它的含义,再想想我们的生活,是不是有种确实如此的感觉。“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除非那个装睡的人自己决定醒来。”这本书的所有文章中,我是最喜欢这篇的。特别是里面一个故事,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在欧洲,我们有长着长胡子的圣诞老人,如果你问一个孩子:你相信圣诞老人吗?孩子会说:不,我没那么愚蠢,我只是假装相信,从他那儿获得礼物。如果你问父母,他们会说:当然不信,我们假装相信,是为了让孩子得到礼物 事实是,没有人相信圣诞老人,但是他却发挥作用。”但这个故事之后作者接着说,“现在大家都在说我不再相信意识形态了,但是我的观点是,即使你不相信意识形态,它还是在起作用,而且意识形态正是在人们不相信它的情况下,才起作用”。这段话实在是有些不理解。为什么意识形态正是在人们不相信他的情况下才起作用呢?作者为什么这么说,依据呢,让人信服的理由呢,没有。所以,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很多时候都觉得作者的观点挺有意思,挺有道理。但在更多时候我充满了怀疑,而在书中也找不到答案。“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这是很好的一个观点,作者的这篇文章也颇有深度,他让我们看到了我们很现实、但我们又不曾看到的一面。不过,遗憾的是,我觉得这篇文章太狭窄了,太短小了,我多希望这不只是一篇文章,而是一本完整的书。

这本书是精选学术新锐周濂十年来公开发表的随笔文章,包括时评、书评及其部分学术文章等。可能是因为如此,在看的时候才觉得有些混乱。毕竟那么短小的文章里,我能够看出多少东西来呢。短小更显精湛,但我似乎还没有这个本事,文章里面的精髓我也品尝不到。其实像这种由众多文章组合起来的书籍和一本完整的书籍本身就有些不同。相比之下,还是更喜欢看另一种形式的书吧。

  篇2:

“我养过一只小狗,见到任何人都会扑倒在地,然后亮出柔软的腹部邀请被抚摸。这种因为对世界懵懂无知而拥有的绝对安全感真让人嫉妒。”这是周濂在他的作品《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自序中讲的故事。

通过他的作品,我第一次知道了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叫维特根斯坦,知道这个人是半路出家从航天器设计专业转到了哲学专业,投靠在罗素门下。

1912年,维特根斯坦23岁,他在严肃的思考“自杀”这个问题,他的疑问是假如自己不是一个天才,那么活着就是没有价值的。幸运的是在1911年他来到剑桥认识了名满天下的罗素,罗素在满腹疑云的观察了这个年轻人一个学期后郑重向他宣布:你的确是一个天才。

……

“假如我们随时都有可能被任何在那一时刻比我们强大的东西剥夺走一切,那么我们生活的意义就只剩下满足于当前这一瞬间了”John Mill如是说。这个比我们强大的东西可以是国家,也同样可以是逝者如斯夫的时间,是不可测的命运,是时有时无、稍纵即逝的才华。如果人意识到自己在面对这些东西的时候如同婴孩儿一样渺小和无助,那么剩下的就只能满足与当前的感官享受了。

维特根斯坦在评论宗教时说,宗教信仰的价值就在于它能给人带来“绝对意义上的安全感”,为其如此,人才会坦然相信:“我是安全的,无论什么事情发生也不会使我收到伤害”。终其一生,他都在寻找这种安全感,不让自己成为一只不受保护的小鸟,无论在智力上,友谊中和生活里面。

我猜想只有感受到“绝对意义上的安全”的人,才会有尼采所说的那种“精神的微笑”,精神上变得越是快乐、越是靠得住,人们就越是忘记大笑;反之,精神的微笑是对美好生活中所藏匿的无数舒适感到惊讶的一种标志。放浪形骸,拟把疏狂图一醉式的快乐,恰恰是活在此刻的反应,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纵观历史,人这一生,迟早会把自己交付给一个比自己更高的存在,或者上帝、佛主、安拉,或者组织和国家,或者情人、金钱、诗歌、哲学以及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主义……

问题是,你在交付之前,是不是经过百转千回的痛苦思索和挣扎?

在交付之后,在那个更高的存在者的阴影里下面,你能否还有哪怕一丁点儿的怀疑和反思?过于轻易的委身于人,总让人怀疑之前的挣扎缺乏真诚。交付之后便意志坚定的把它当作福音传递给他人,则是一种让人难以忍受的愚昧,哪怕它以信仰和爱情的面目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