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座右銘 > 關於周國平座右銘句子(通用50句)

關於周國平座右銘句子(通用50句)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4W 次

這麼好的夜晚,寧靜,孤獨,精力充沛,無論做什麼,都覺得可惜了,糟蹋了。我什麼也不做,只是坐在燈前,吸着煙……本篇文章是小編爲大家提供的周國平座右銘句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周國平座右銘句子(通用50句)

1、年輕人沒有什麼可回憶,於是就展望。老年人沒有什麼可展望,於是就回憶。

2、在較量中,情緒激動的一方必居於劣勢。種種強烈的情緒,憤怒或痛苦的姿態,如果沒有觀衆在場,其中有多少能堅持下去。

3、說到底,愛情是超越於成敗的。愛情是人生最美麗的夢,你能說你做了一個成功的夢或失敗的夢嗎?

4、人的高貴在於靈魂。人與人之間最深刻的區分不在職業而在心靈。

5、我只是使用了生命,而不曾享受生命。

6、一羣鴨子邊叫喚邊從我面前走過,我的頭腦中冒出一個愚蠢的問題:去哪裏?

7、個人也是如此。倘若就近觀察,我們便會發現,那些產生了卓越社會影響的人物,他們多半擁有健康的生命本能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8、人生在世,既能站得正,又能跳得出,這是一種很高的境界。在一定意義上,跳得出是站得正的前提,唯有看輕沉浮榮枯,才能不計利害得失,堂堂正正做人。

9、老子主張"守靜篤",任世間萬物在那裏一齊運動,我只是靜觀其往復,如此便能成爲萬物運動的主人。這叫"靜爲躁君"。

10、死亡是神祕的黑夜,生命如同黑夜裏一朵小小的燭光。它燃燒,照耀,突然被一陣風吹滅;或者,逐漸暗淡,終於慢慢地熄滅。

11、那些不幸的天才,例如尼采和凡·高,他們最大的不幸並不在於無人理解姻爲精神上的孤獨是可以用創造來安慰的,而恰恰在於得不到普通的人間溫暖,活着時就成了被人羣遺棄的孤魂。

12、快樂不算什麼嗎?整日跳跑不算什麼嗎?如果滿足天性的要求就算虛度,那就讓他們虛度好了。

13、杜威把教師比喻爲上帝的代言人、天國的引路人。教師不只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影響是在精神上,因此他自己必須有崇高的精神境界。現在人們在討論大學改革,依我看,大學教育的核心問題是要有一批心靈高貴、頭腦活躍的學者,而體制優劣的標準就在於能否吸引這樣的學者。有了這樣一批學者,自然能夠薰陶和培育出優秀人才。什麼是好學校?很簡單,就是有一批好教師的學校。

14、舉一個很小的例子。在交通爭端中,一輛小汽車和一輛自行車互相擦撞,做出賠償的是哪一方?幾乎必是那比較有教養的一方。我的確曾經親歷,並且不止一次從別的文化人身上看到,如果你是駕車人,你會賠償,如果你是騎車人,你仍然會賠償。當然,這個例子未必貼切,因爲有教養不等於靈魂崇高,而那索賠的一方也不一定是奸人,只不過是比較蠻橫一些罷了。我只是想以此說明,在短兵相接的場合,有教養的人比沒有教養的人更容易妥協,寧願遭受損失而不願意糾纏。

15、可以不愛,不可無情。

16、有做作的初學者,他其實還是不失真實的本性,僅僅在模仿做作。到了做作而不自知是做作,自己也動了真情的時候,做作便成了本性,這是做作的大師。

17、一個人只是爲謀生或賺錢而從事的活動都屬於勞作,而他出於自己的真興趣和真性情從事的活動則都屬於創造。勞作僅能帶來外在的利益,唯創造才能獲得心靈的快樂。但外在的利益是一種很實在的誘惑,往往會誘使人們無休止地勞作,竟至於一輩子體會不到創造的樂趣。

18、決定一種活動是否創造的關鍵在於有無靈魂的真正參與。一個畫匠畫了一幅毫無靈感的畫,一個學究寫了一本人云亦云的書,他們都不是在創造。相反,如果你真正陶醉於一片風景、一首詩、一段樂曲的美,如果你對某個問題形成了你的獨特的見解,那麼你就是在創造。

19、我心中想:這麼一想,痛苦也就解除了。接着又想:完美也失去了。

20、對於人生,我們無法想得太多太遠。那越過界限的思緒終於惘然不知所之,不得不收回來,滿足於知道自己此刻還活着,對於今天和明天的時光作些實際的安排。

21、所以,人應該具備兩個覺悟:一是勇於從零開始,二是坦然於未完成。

22、一個人年輕時,外在因素——包括所遇到的人、事情和機會——對他的生活信念和生活道路會發生較大的影響。但是,在達到一定年齡以後,外在因素的影響就會大大減弱。那時候,如果他已經形成自己的生活信念,外在因素就很難再使之改變,如果仍未形成,外在因素也就很難再使之形成了。

23、一切外在的欠缺或損失,包括名譽、地位、財產等等,只要不影響基本生存,實質上都不應該帶來痛苦。如果痛苦,只是因爲你在乎,愈在乎就愈痛苦。只要不在乎,就一根毫毛也傷不了。

24、一個人怎樣纔算擁有"自我"呢?我認爲有兩個可靠的標誌。

25、儘管世上有過無數片葉子,還會有無數片葉子,儘管一切葉子都終將凋落,我仍然要抽出自己的綠芽。

26、一棵植物必須在土裏紮下根,才能健康地生長。人也是這樣,只是在外表上不像植物那麼明顯,所以很容易被我們忽視。遠離土地必定會付出可怕的代價,倘若這種對大自然的麻木不仁延續下去,人類就不可避免地要發生精神上的退化。在電視機前長大的新一代人,當然讀不進荷馬和莎士比亞。始終在人造產品的包圍下生活,人們便不再懂得欣賞神和半神的創造,這有什麼奇怪呢?

27、我相信蘇格拉底的一句話:"美德即智慧。"一個人如果經常想一些世界和人生的大問題,對於俗世的利益就一定會比較超脫,不太可能去做那些傷天害理的事情。說到底,道德敗壞是一種矇昧。當然,這與文化水平不是一回事,有些識字多的人也很矇昧。

28、我已經厭倦那種永遠深刻的靈魂,它是狹窄的無底洞,裏面沒有光亮,沒有新鮮的空氣,也沒有玩笑和遊戲。

29、我們捧着一本書,如果心不靜,再好的書也讀不進去,更不用說領會其中妙處了。讀生活這本書也是如此。只有安靜下來,人的心靈和感官纔是真正開放的,從而變得敏銳,與對象處在一種最佳關係之中。但是,心靜又是強求不來的,它是一種境界,是世界觀導致的結果。一個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的人,必定總是處在心猿意馬的狀態。

30、從容中有一種神性。在從容的心境中,我們得以領悟上帝的作品,並以之爲榜樣來創作人類的作品。沒有從容的心境,我們的一切忙碌就只是勞作,不復有創造;一切知識的追求就只是學術,不復有智慧;一切成績就只是功利,不復有心靈的滿足;甚至一切宗教活動也只成了世俗的事務,不復有真正的信仰。沒有從容的心境,無論建立起多麼輝煌的物質文明,我們過的仍是野蠻的生活。

31、健談者往往耐不得寂寞,因爲他需要聽衆寡言者也需要聽衆,但這聽衆多半是她自己,所以他比較安於獨處。

32、就像使沙漠顯得美麗的,是它在什麼地方藏着一口水井,由於心中藏着永不枯竭的愛的源泉,最荒涼的沙漠也化作了美麗的風景。

33、每一個人降生到這個世界上來,一定有一個對於他最適宜的位置,只等他有一天來認領。一個位置對於他是否最適宜,應該去問自己的生命和靈魂,看它們是否感到快樂。

34、鍛鍊身體,最好有一種自己喜歡、能夠持之以恆的體育項目。

35、自我意識強烈的人本能地把世界看作他的自我產物,因此他無論如何不能設想,他的自我有一天會毀滅,而作爲自我的產物的世界卻將永遠存在。

36、孤獨是人的宿命,它基於這樣一個事實:我們每個人都是這世界上一個旋生旋滅的偶然存在,從無中來,又要回到無中去,沒有任何人任何事情能夠改變我們的這個命運。

37、和太強的人在一起,我會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和太弱的人在一起,我會只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只有和強弱相當的在一起,我才同時感覺到兩個人的存在,在兩點之間展開了無限的可能性。

38、幾乎所有人都把自己嚮往而不可得的境界稱作"幸福"。

39、畢生探索技巧,到技巧終於圓熟之時,生命也行將結束了。這是藝術大師的悲哀。

40、怎樣確定一個職業是否適合自己?我認爲應該符合三個條件:第一,有強烈的興趣,甚至到了不給錢也一定要乾的程度;第二,有明晰的意義感,確信自己的生命價值藉此得到了實現;第三,能夠靠它養活自己。

41、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包括弱點。

42、人人都在寫自己的歷史,但這歷史缺乏細心的讀者。我們沒有工夫讀自己的歷史,即使讀,也是讀得何其草率。

43、不管生命多麼短暫,我們要笑着生,笑着享樂,笑着受苦,最後笑着死,這纔不枉活一生。

44、一個人只要真正領略了平常苦難中的絕望,他就會明白,一切美化苦難的言辭是多麼浮誇,一切炫耀苦難的姿態是多麼做作。

45、我們最熟悉的事物,往往是我們最不瞭解的。

46、有一種靈悟,其來源與祖先和前任皆無關,我只能說,它直接來自神,來自世界至深的根和核心。

47、凡是有良好的哲學悟性的人,必定有過對死亡的隱祕體驗和痛苦覺悟。

48、個人心智的成長,需要兩個自由,一個是外在的自由,一個是內在的自由。

49、真正的學習都是自學。

50、守財奴的快樂並非來自財產的使用價值,而是來自所有權。所有權帶來的心理滿足遠遠超過所有物本身提供的生理滿足。一件一心盼望獲得的東西,未必要真到手,哪怕它被放到月球上,只要宣佈它屬於我了,就會產生一種愚蠢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