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造句 > 膾炙人口造句大綱

膾炙人口造句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W 次

導語:膾炙人口,意指切細的烤肉人人都愛吃。比喻好的詩文或事物爲衆人所稱讚。小編整理了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膾炙人口造句

  知識拓展:

【漢語詞語】:膾炙人口

漢語拼音】:kuài zhì rén kǒu

【出處】: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如‘水聲常在耳,山色不離門’,又‘掃地樹留影,拂牀琴有聲’……皆膾炙人口。”

【詞語解釋】:膾:切細切薄的肉、魚;炙:烤。烤熟的肉。切細的烤肉人人都愛吃。現在比喻人人讚美和傳誦的好詩文。

【字詞解釋】:膾:形聲字,從月,會聲,本義是指切細切薄的肉。炙是會意字,上面是肉,下面是火,就是用火烤的肉。膾和炙都是人們愛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喜歡吃。

成語用法】:複雜式;作謂語、定語。[1]

【成語性質】:褒義詞

【近義詞】:喜聞樂見、愛不釋手、交口稱譽、婦孺皆知、人人皆知

反義詞】:平淡無味、鮮爲人知

【英文翻譯】:win universal praise.

  成語典故

這個成語來源於《孟子·盡心下》。

曾哲嗜羊棗,而曾子不忍食羊棗。公孫丑問曰:“膾炙與羊棗孰美?”孟子曰:“膾炙哉!”公孫丑曰:“然則曾子何爲食膾炙而不食羊棗?”曰:“膾炙所同也,羊棗所獨也。諱名不諱姓,姓所同也,名所獨也。”

孟子的書

孟子的書

春秋時,有父子兩人,他們同是孔子的弟子。父親曾皙愛吃羊棗(一種野生果子,俗名叫牛奶柿);兒子曾參是個孝子,父親死後,竟不忍心吃羊棗。這件事情在當時曾被儒家子弟大爲傳頌。

到了戰國時,孟子的弟子公孫丑對這件事不能理解,於是就去向老師孟子請教。公孫丑問:“老師,膾炙和羊棗,哪一樣好吃?”

“當然是膾炙好吃,沒有哪個不愛吃膾炙的!”公孫丑又問:“既然膾炙好吃,那麼曾參和他父親也都愛吃膾炙的了?那爲什麼曾參不戒吃膾炙,只戒吃羊棗呢?”

孟子回答說:“膾炙,是大家都愛吃的;羊棗的滋味雖比不上膾炙,但卻是曾皙特別愛吃的東西。所以曾參只戒吃羊棗。好比對長輩只忌諱叫名字,不忌諱稱姓一樣,姓有相同的,名字卻是自己所獨有的。”孟子的一席話,使公孫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人人讚美的事物和傳誦的詩文。

1、唐代大詩人李白和杜甫寫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至今還仍被人傳誦。使讀者回味無窮、終生難忘啊,有機會可要看哦!

2、我們班的一些“小詩人”把古人的詩改頭換面,卻改得那麼膾炙人口,頗受大家歡迎。

3、一些膾炙人口的歌曲總是深受人們的喜愛,連我們小學生也能哼上幾句。

4、李白的詩歌膾炙人口,婦孺皆知。

5、在學校舉行的“經典誦讀”會上,看着高年級的哥哥姐姐們讀着一首首膾炙人口的唐詩宋詞,臺下很多同學都跟着讀了起來,真令人陶醉!

6、作文是我的'弱項。但我真想寫出一篇膾炙人口的文章,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誇獎。

7、唐代詩人李白與杜甫寫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至今仍被人傳誦。

8、古代詩人葉紹翁的《飲湖上初晴後雨》真是一首膾炙人口的作品。

9、我很喜歡李白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膾炙人口的詩句。

10、這位老作家寶刀不老,寫出來的打油詩依然膾炙人口,人人欣賞。

11、李白的詩寫得太好了,哪一首不是膾炙人口,哪一首不是流傳百世……唉,我看我只有佩服他的分了!

12、因爲李白的《靜夜詩》通俗易懂,所以它早就膾炙人口。

13、著名的唐代詩聖李白先生,他創作的詩總是膾炙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