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語錄 > 關於論語格言句子(通用180句)

關於論語格言句子(通用180句)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9W 次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秀的格言吧,每句格言代表了不同的意義,它是人生的精華,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是我們努力的目標。那什麼樣的格言纔是經典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論語格言句子,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論語格言句子(通用180句)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

2、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出自《論語·子路》

3、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論語》

5、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6、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8、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9、信者,人君之大寶也。——論語

10、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力則學文。"——《論語學而》

11、舉一隅不以三反,則不復也。

1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論語·憲問》

13、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4、不遷怒,不貳過。——《論語·雍也》

1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顏淵》

16、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1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曾子說:"有抱負的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剛強勇毅,因爲他肩負着重大的使命(或責任),而實現使命的道路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直到死才停止奮鬥,這不也是很遙遠的嗎?")

18、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19、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論語》

20、"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21、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

22、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23、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24、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陽貨》

25、里仁爲美。——《里仁》

26、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公冶長》

2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泰伯》

28、割雞焉用牛刀。——《論語·陽貨》

29、爲君難,爲臣不易。——《論語·子路》

30、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31、君子欲衲於言,而敏於行。出處:論語

32、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出處:論語

33、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34、或曰:"以德報怨"。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35、以約失之者鮮矣。

36、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37、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爲可知也。

38、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39、欲速則不達。

40、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出處:出自(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41、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出處:論語

42、孔子語錄:有教無類。

43、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出處:《論語》

44、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出處:論語

45、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出處:論語學而

46、可與言而不與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

47、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

48、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49、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50、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

51、子張曰:何謂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子張曰:何爲四惡?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爲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52、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論語

53、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論語

54、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論語

55、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論語

56、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57、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綽的清心寡慾,卞莊子的勇敢,冉求的多才多藝;再用禮樂增加文采,就可以算完人了。

58、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 。

59、民無信不立。

60、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61、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62、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出自《論語子路》

6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

6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論語憲問》

6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爲政》

66、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論語公冶長》

6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68、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靈公》

6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學而》

70、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71、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論語子路》

72、政者,正也。

73、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

74、愛之慾其生,恨之慾其死,既欲其生,有欲其死,是惑也。

75、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爲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76、心靜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77、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n論語bsp;

78、不怨天,不尤人。

79、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80、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81、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

82、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83、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84、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85、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86、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87、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8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89、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90、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91、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92、里仁爲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93、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94、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9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96、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97、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98、當仁,不讓於師。

99、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100、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101、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衆,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102、仁者,其言也訒。

103、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104、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105、子曰:"君子義以爲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06、弗學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107、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

108、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109、君子博學於文,約之於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110、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111、禮者,敬人也。

112、君子有諸已,而後求諸人。

113、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114、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115、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

116、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117、驕傲自滿只會使自已摔跟頭,唯有低調處世,纔可能受益匪淺,體味百味人生。

118、爲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

119、里仁爲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120、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121、子謂子夏曰:"女爲君子儒!無爲小人儒!"

122、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123、唯仁者能大好人,能惡人。

124、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125、孔子曰,誠實守信,崇德也一,寬厚就能得到衆人擁護,小車無軏。

126、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慾其生,惡之慾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誠不以富,亦只以異。

127、說話真誠守信,就用來學習文化典籍,做事厚道謹慎。孔子說,愛護臣下,就能提高道德,同守信用的人交友。

128、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129、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13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31、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

132、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33、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134、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倪,小車無杌,其何以行之哉!

135、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136、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137、寧肯站着死,決不跪着生。

13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39、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140、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141、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142、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

143、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144、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145、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146、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147、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以爲孝乎。

148、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149、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150、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

151、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

152、禮,與其奢也,寧儉。

153、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154、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55、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15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157、犁牛之子,驛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

158、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富且貴焉,恥也。

159、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160、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爲下矣。

161、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162、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163、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164、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165、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爲下矣。

166、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167、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

168、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69、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170、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171、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172、夫子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義然後取,人不厭其其取。

173、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在回也!

174、放於利而後行,多怨。

175、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176、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177、鳥獸不可與同羣,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178、道之以告德,齊之以禮。

179、二三子,以我爲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

180、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