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語錄 > 《孟子語錄》教學反思

《孟子語錄》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1W 次

文言文是祖國文化的精華,文言文的學習不但可以提神學生內在素質,還可以傳承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精神內涵。

《孟子語錄》教學反思

孟子語錄》是六年級第二學期的一篇文言文,課文全文只有兩句話: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在課堂上,我沒有一句一句去教學生理解課文,而是在熟讀的基礎上,通過範讀,學生自讀、齊讀等方式,讓學生自己體會文言文的語言特點。在教學中我採用的是聯繫歷史及生活中的實例來突破本文難點捨生取義的,結合學生已知的歷史故事或者現代生活中的人物,引導學生很容易地理解了這一詞語的意思,明白了捨生取義是古代中華民族最高的道德標準之一,同時,體會到作者孟子高尚的情操,達到了突破難點的目的。

這節課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思維完全打開了,我講到當你面對魚與熊掌這兩種物質,如何作出選擇時,有一個學生這樣說:我也會像文中那樣選擇熊掌的,我認爲魚是有生命的,我們應該尊重生命,我可以把它放生而選擇熊掌。另一個學生說:我選擇熊掌,因爲魚很常見隨手可得,而熊掌很罕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東西。其中在講到文章第二層,在生和義之間作出選擇時,大多數同學毫不猶豫地選擇義,有一個學生的觀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舉手說:我覺得有些時候應該選擇生而捨棄義。他的話音一落,教室裏出奇地安靜了一下,學生都議論紛紛,指責他的觀點錯誤。我制止了其他學生,讓他說說自己的看法,他冷靜地說:現在

有不少打羣架的現象,而這正是出於義氣,給自己的朋友出氣或者撐腰,輕者受傷,重者致殘致死,這樣的`‘義’我們能提倡嗎?他一說完,教室裏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這就是學生思想的火花,我給予了肯定。還有的學生也談到了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如何去做選擇,學生的發言很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可見他們對生命的意義有了更深的理解。結合2008年5.12大地震的現實,我運用了英雄教師譚千秋的例子,出示了地震後譚千秋的妻子張關蓉爲丈夫擦拭身體的圖片,看到這一切,學生的眼圈紅了。然後我又講了地震中的母親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僅有三四個月大的孩子這個故事,突出了母親在臨死前的動作,並出示了這位年輕的媽媽編好的一則短信:寶貝,如果你能活着,你一定要記着,我愛你。

當我用低沉的聲音讀這段話時,我哽咽了,學生的眼睛裏充滿了淚水,我們都感受到了母愛的偉大和生命帶給我們的震撼,引起了師生感情的共鳴,學生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偉大,生命創造的奇蹟,這也就體現了本單元的生命的主題。總之,這節課的教學我自己認爲非常的成功,不但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而且對學生的影響以及教育的意義是深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