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諺語 > 客家方言諺語精選大綱

客家方言諺語精選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2W 次

導語:客家諺語,凝鍊有力,比喻生動,言簡意賅,既是當地客家人生存智慧的結晶,又是他們生產生活方式的體現,更是他們人生觀,價值觀的寫照。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客家方言諺語,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客家方言諺語精選

  最全的客家諺語:

人比人,氣死人

人窮窮在債裏,天冷冷在肚裏

人會去人家,狗會走碓下

人多出韓信,智多出孔明

人多出韓信,智多成孔明

人有五顏六色,米有花花紅紅

人有柺杖跌唔倒,事有商量錯唔了

人無兩套死,債無兩套還(wang2)

人生三節草,唔曉哪節好

手唔識字,唔哪頭禾好做種

人死鹽落水(指人死了什麼都沒了)

人家養(giong1)的狗,唔聽自家誘(liuo4)

人家的肉,貼唔到自家身上(hang4)

人難做,天難做

人情好水也甜,冇人情糖也鹹(hang2)

十個賭棍九個窮,一個唔窮天難容

十隻手指有長短,荷花出水有高低

十個地理九個破,一個唔破都冇做(指風水先生總要說別人做的風水不好,要不他就沒手藝做了)

十步留一步,恐怕徒弟打師父

刁人手一指,笨人累到死

十字街上打爛鉢,名聲海樣闊

七不等一,一不拗衆

刀唔磨翻黃,路唔走拋荒

又要當婊子,又要立牌坊

七角喉嚨八角聲(sang1),唱的難唱聽的難聽(tiang1)(指歌唱水平差,無藝術細胞,又要燥喊。)

三十唔離本相

三歲打娘娘歡喜,三十打爺爺告官 (爺yia2,指父親)

三個老鄉,賽過公章

三代人做官,唔敢得罪師匠(xiang4)

三兩鴨子四兩嘴夾(形容沒真本領,只有一張嘴巴)

三兩棉花--彈(談)唔成

三年大旱唔會餓死廚官

三年接漬漬籠空,三年帶人儂儂動 (漬jie4,指苧麻擰成的嫩線。儂儂動,指小孩活潑亂動)

三隻手撿田螺--穩拿

上屋搬下屋,消耗一籮谷

上屋搬下屋,唔見一籮谷

過一隻門坎,吃三碗飯尖尖

上不過眉,下不過膝(qi4)(指做事有分寸)

上穿千重,下身打燈籠

上歪一尺,下歪一丈(cang1)

土幫土成牆,水幫水成浪,人幫人成王

山裏冇老虎,猴子稱霸王

山裏人唔怕狼,城裏人唔怕官

鄉下人趕城(sang3),看都看唔贏(yang3)

千日爬硝一銃打(指積蓄多日一日報銷了)

千年難逢火燒天

千兵有頭,萬兵有主

大路朝天,各走一邊

  客家諺語的文化內涵:

客家人因自身的顛沛流離,在時時爲客、處處爲客的窘境中,最爲痛切地體驗到故土的可貴,因而與漢民族其他民系相比,愛國愛鄉情懷顯得特別強烈。在客家諺語中,反映客家人愛國愛鄉情懷的內容比比皆是:“一寸國土一寸金”、“國家、國家、有國纔有家”、“捨命纔算真豪傑,愛國方成大丈夫”、“國強民也富,國破家也亡”、“盡忠報國,盡孝守家”、“家貧出孝子、國亂識忠臣”,這是對祖國的摯愛;“金窩銀窩,不如家鄉狗窩”、“愛鄉人,常戀土”、“家鄉水甜入心,十年不改舊鄉音”、:“樹高不離土,葉落仍歸根”,這是對家鄉的深情。若說這類諺語,或多或少還留着中原諺語的痕跡,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偉承,那麼另一類的諺語,則展示了客家人定居形成客家民系之後對家園的眷戀,帶有鮮明的客家特色。“禾口府,陂下縣,石壁有個金鑾殿”,有點誇張,卻生動地表明瞭客家人心目中寧化石壁的特殊地位,這裏是客家祖地,是客家人夢縈魂繞的家園。“北有大槐樹,南有石壁村”,客家人悲壯的遷徒史上的豐碑石壁,就這樣通過諺語,矗立在每一個客家女兒的心頭。

長期遷徒流離,處處如無根草般漂泊無依的處境,鑄就了客家人強烈的報本尋根意識。“樹有本水有源”,客家每個姓氏譜牒開宗明義幾乎都赫然書寫這則諺語,每個客家堂號、堂聯都不厭其煩敘述氏族的源起、衍播。“八十公公要祖家,八十婆婆要外家”、“富貴不離祖,遊子思故鄉”,無論貧富貴賤,男女老少,誰都不忘自已根之所在,本之所依,正所謂“摘瓜尋藤,念祖尋根”。在客家祖地寧化幾乎家家戶戶懸掛祖宗牌位,每個姓氏祭祖修譜廣泛盛行。對祖先的崇拜,一方面固然是報本,“天有日月,人有良心”、“當家方知柴米貴,養兒方知父母恩”,這樣的諺語俯拾皆是:另一方面是保佑子孫後代。正是強烈的報本尋根意識,讓客家人堅守自已的語言“寧賣祖宗田,唔忘祖宗言”、“離鄉不離腔”,對客家人來說,那真是走遍天下,鄉音依然。

客家人的百折不撓、自強不息是舉世聞名的,無論處在如何困苦的境地,總能憑着自身的刻苦奮鬥闖出一條路來。客家諺語中,鼓勵子弟爭氣自強的內容信手拈來:“人爭氣,火爭煙”、“只有上唔去的天,有過唔去的山”,爭氣,自強,無論多麼艱難困苦也闖得過去,“不怕火燒屋,只怕人無志”,對沒有志氣的子弟,客家人是鄙視的,“有志成龍,無志成蟲”。要求他們的子弟只能靠自已:“竹篙叉,叉對叉,靠來靠去靠自家”。既然一切靠的是自已,那就只有刻苦奮鬥:“熬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剔除其出人頭地的消極成分,無疑這是客家人刻苦精神的形象註腳。苦與勤相輔相依,大量的客家諺語教育子弟以勤爲本:“勤快勤快,有飯有菜”。不勤,那是連飯也吃不上的,“牀上餓死天富星”,縱然是天富星下凡,命中富貴,要是懶惰,同樣只有餓死的份。只要勤奮去“做”,一切全有了。“人勤地生寶,人懶地生草。

客家人有着執拗的崇文重教觀念。客家人對子弟入學是十分看重的:“生子唔讀書,不如養頭豬”、“目不識丁,枉費一生”。不讀書便不成人,連豬也不如。“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家貧本是讀不起書的,但客家人卻偏偏家貧子讀書,每個客家姓氏宗族都有一份學田,學田的收入爲貧家子弟讀書提供了保證。客家諺語,勸學的內容隨處可見:“路不走不平,人不學不成”、“撿漏趁天晴,讀書趁年輕”、“天光唔起誤一日,少年唔學誤一生”等等。

客家諺語有其豐富的文化內涵,當然也有一些封建迷信和宿命論的糟粕。只要我們吸取其精華,剔除其糟粕,就能充分發揮這朵客家語言之花的作用。展讀客家諺語,就能品味出客家人語言文化的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