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諺語 > 小雪時節諺語農諺大全大綱

小雪時節諺語農諺大全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3W 次

導語:每一節氣都有一些精闢的諺語,通常是用來知道農業生產活動的,或者預測天氣。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小雪節氣的諺語,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小雪時節諺語農諺大全

  小雪諺語大全:

大小冬棚精細管,現蕾開花把果結。

小雪封地地不封,大雪封河河無冰。

小雪封地地不封,老漢繼續把地耕。

小雪不耕地,大雪不行船。

小雪地能耕,大雪船帆撐。

小雪不封地,不過三五日。

小雪地不封,大雪還能耕。

冬季積肥要開展,地壯糧豐囤加茓。

植樹造林繼續搞,果樹抓緊來剪截。

牛驢騾馬餵養好,冬季不能把膘跌。

大白菜要抓緊砍,菠菜小蔥風障遮,

早晚上了凍,中午還能耕。

趁地未凍結,澆麥不能歇。

澆後再劃摟,保墒增溫防裂口。

麥無二旺,冬旺春不旺。

冬旺不理想,春旺糧滿倉。

農家副業要大搞,就地取材用不竭,

油房粉房豆腐房,賺錢養豬莊稼邪(長),

葦蒲綿槐搞條編,技術簡單容易學。

魚塘藕塘看管好,江河打魚分季節,

春打黃昏冬五更,渾水白天清水夜,

小雪不把棉柴拔,地凍鐮砍就剩茬。

十月裏來小陽春,下場大雪麥盤根。

小雪不起菜(白菜),就要受凍害。

小雪不砍菜,必定有一害。

蔥怕雨淋蒜怕曬,大堆裏頭爛白菜。

冷打深潭熱流水,風天風腳魚集結。

節到小雪天降雪,農夫此刻不能歇。

繼續澆灌冬小麥,地未封牢能耕掘。

胡蘿蔔,是一寶,營養豐富產量高。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常吃蘿蔔常喝茶,不找醫生把藥拿。

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

蘿蔔挑上街,藥鋪不用開。

三天不吃青,心裏冒火星。

趁地未封凍,趕快把樹種。

大地未凍結,栽樹不能歇。

小雪雖冷窩能開,家有樹苗儘管栽。

到了小雪節,果樹快剪截。

初冬積肥原料廣,爛葉碎草挖坑塘。

要相莊稼長,糞筐不離膀。

  小雪節氣的四大習俗:

  1、醃製臘肉

民間有:“冬臘風醃,蓄以御冬”的習俗。小雪後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乾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小雪節氣後,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美食。杭州人往往會趁着這個節氣開始醃製醬鴨、臘肉。

爲什麼大家都喜歡在小雪這個節氣開始醃臘肉、醬東西呢?專家解釋,如果天氣熱,臘肉、醬貨很容易變壞發臭。小雪過後,氣溫基本就呈直線向下的狀態,不太會反彈等。當年,這些東西做好後,剛好就到了快過年的時候,可以拿出來當做年貨,慢慢地便成了風俗。

加工製作臘肉的傳統習慣不僅久遠,而且普遍。每逢冬臘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戶戶殺豬宰羊,除留夠過年用的鮮肉外,其餘乘鮮用食鹽,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醃入缸中。

七~十五天後,用棕葉繩索串掛起來,滴乾水,進行加工製作。選用柏樹枝、甘蔗皮、椿樹皮或柴草火慢慢燻烤,然後掛起來用煙火慢慢薰幹而成。或掛於燒柴火的竈頭頂上,或吊於燒柴火的烤火爐上空,利用煙火慢慢薰幹。

西部地區林茂草豐,幾乎家家都燒柴草做飯或取暖,是熏製臘肉的有利條件。即使城裏人,雖不殺豬宰羊,但每到冬臘月,也要在那市場上挑那上好的白條肉,或肥或瘦,買上一些,回家如法醃製,薰上幾塊臘肉,品品臘味。如自家不燒柴火,便託鄉下親友薰上幾塊。

  2、品嚐餈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還有農曆十月吃餈粑的習俗。古時,餈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十月朝,餈粑祿祿燒”,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餈粑由糯米蒸熟再通過特質石材凹槽衝打而成,手工打餈粑很費力,但是做出來的餈粑柔軟細膩,味道極佳。有純糯米做的,也有小米做的,也有糯米與小米拌和做的,還有玉米與糯米拌和打成的。此外,還用粘米與糯米磨成粉,倒在一種用木雕模做的,模內刻有圖案花紋,俗稱“脫粑”。餈粑的製作非常費人力必須要幾個人一起才能製作完成。

農諺所說的“十月朝,餈粑碌碌燒”。這裏“碌碌燒”是非常形象的客家語言,“碌”,是像車轆那樣滾動,意思指用筷子捲起糯米粉團,像車轆那樣前後上下左右,四周滾動粘上芝麻花生沙糖;“燒”,即是熱氣騰騰。吃餈粑一要熱,二要玩,三要鬥(比較),才過癮,才能體味“十月朝,餈粑碌碌燒”的農家樂趣。

  3、曬魚乾

小雪時臺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們會開始曬魚乾、儲存乾糧。烏魚羣會在小雪前後來到臺灣海峽,另外還有旗魚、沙魚等。臺灣俗諺:十月豆,肥到不見頭,是指在嘉義縣布袋一帶,到了農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魚”。

說到曬魚乾,一般要選大魚,因爲小魚一曬沒多少肉,買回魚後,把魚去鱗,若魚身較大,應在脊背骨下及另一邊的肉厚處,分別開片,使滷水易於滲透,然後將魚身剖腹,去掉內臟。將魚清理乾淨後,一般不拿水清洗,那樣魚容易壞,如果想洗,洗後必須把水瀝乾、擦乾。

然後將鹽、花椒、大料、陳皮、小茴香放入鍋中炒至微黃,均勻抹在魚的內外兩側,調料多少依自己口味而定,抹完後,便可以將其平放在一個相對較大的容器裏面,在陰涼處進行晾置。四到五天後,將容器內的魚上下翻個,以便調料均勻吸收。如此再過四五天,便可將魚掛在陰涼通風處,想讓魚乾到什麼程度都行。一般兩三個月後便可取下來,剁成段,用保鮮膜包起來放入冰箱。

  4、吃刨湯

小雪前後,土家族羣衆又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給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熱烈的氣氛。吃“刨湯”,是土家族的風俗習慣;在“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中,用熱氣尚存的上等新鮮豬肉,精心烹飪而成的美食稱爲“刨湯”。

土家人所說的“泡湯肉”,指的是剛剛宰殺的豬,經過開水退掉了毛,雖說已經是死豬了,但是,人們要乘着豬肉還沒有完全冷卻,也就是還沒變成僵硬的肉塊前,還是熱呼呼,軟綿綿的勁兒,即烹製做成各種美味的鮮肉大餐,就叫“刨湯肉”。也有人說這叫“吃活肉”或者“吃活食”,也許,這也是土着民族那種喜歡捕獲鮮活獵物的天性吧。

這刨湯,是宰年豬時用豬內雜,如肺、水油及部分肥肉、腦髓等剁細後拌以糯米飯、豬血及少量辣蓼、花椒等香料調成醬狀,加上適量的鹽粉,再灌進洗淨的小腸,然後放入鍋中煮制而成。刨湯裏再添些生豬血、豬骨頭、肥肉、瘦肉、蘿蔔、白菜之類,用山泉水合鍋而煮,做成刨湯火鍋。三分豬血七分水,待到火鍋水沸時,刨湯那鮮美香濃致極的真味就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