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諺語 > 二十四節氣諺語解釋大綱

二十四節氣諺語解釋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8W 次

二十四節氣是反映天氣氣候和物候變化、掌握農事季節的工具。本文爲二十四節氣諺語解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二十四節氣諺語解釋

二十四節氣諺語解釋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署: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先把24節氣的名稱按次序列下,分爲四組,每組又分爲前後兩半:

立春,雨水,驚蟄, 春分,清明,穀雨;

立夏,小滿,芒種, 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處暑,白露, 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附:二十四節氣散文

也許從小在農村長大的緣故,我很喜歡農村的節氣。而在我上小學的時候,又難得遇上一位上過私塾的老先生,他對傳統的民間民謠爛熟於心,經常在課堂上順口背誦出來,尤其是對《二十四節氣》,不僅能背誦出來,還能一一解釋,受其影響,我始終對“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牢記在心,雖不能像老先生那樣一一解釋,但也略知一二。

立春

我還依稀記得老先生說過的話:“立春在咱們農村也叫打春,在二十四節氣中排在第一位,說明了它的重要,也標誌着春天的開始。”今年立春這天,我沒忘老先生的教誨,當天就寫了一篇歌頌春天的散文《春天的腳步》:“今天是立春,‘立春’的節氣彷彿是一隻報春鳥,應時而來,我們彷彿聽到了春天的腳步,現在雖說乍暖還寒,但已不再是那麼寒冷了。人們久盼的春天攜着嫋嫋東風,悄悄地,輕盈地向我們走來了,春天來了,春天的序曲輕輕的、漸漸的、緩緩的奏響了……呵,今天,我們的腳步就已經踏入了一個歡快明麗的季節,送走了一個冬季的憋悶,迎來了明媚的春天,即將迎來春天的氣息:春暖花開,春光明媚,春日昂然,春風化雨,大地融化,萬物復甦……”我還寫了“立春一年端,種地早盤算”、“一年之計在於春”這些民間俗語,說了立春就要開始耕種天地了,借老先生的話說就是“立春的重要”

雨水

到了雨水,天氣漸漸回暖,冰雪開始融化,降水就漸漸多起來,“雨水”因此而得名,我敬佩於我們富有聰明智慧的祖先,他們能把《二十四節氣》定名並把這些時令觀察得恰到好處。我還敬佩於我的那位有“老書底子”的老先生,他能把《二十四節氣》解釋的生動有趣,大多至今難忘。每每在我的同學中說起他來,都對他由衷地敬佩。在“雨水”的節氣裏,我曾寫過《春雨》:“今年的春雨又來了,春雨,春天的雨,不停地下着、下着……春雨的降臨,使久旱的田野萬物復甦,張開甜美的笑臉,迎接春雨,參天大樹張開粗壯的手臂,熱情的擁抱春雨;剛剛破土的嫩芽,張開甜甜的小嘴,盡情地熱吻春雨,大自然的萬千生物欣然地接受着春雨甜欣的沐浴、滋潤,多情的春雨給大自然帶來了無限生機,百姓的心裏露出了‘久旱逢甘露’般的笑意,有的情不自禁,有的喃喃自語:‘這雨下的正是時候,好雨啊!’……”今年在“雨水”節氣裏,我又寫過《聽雨》,讚頌的還是“雨水”節氣的適時。

驚蟄

驚蟄是祖先們觀察總結出來的“蟄蟲驚而出走”的意思。這個時候已進入仲春,天氣轉暖,漸漸地有了春雷冬眠的動物因春雷的驚動,開始甦醒。今年的“驚蟄”表現的尤爲明顯,就在驚蟄的前一天晚上,在不經意間,忽然聽到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真像強烈的爆炸聲,伴隨着驚雷,電網跳閘,院內一片黑暗,我這才意識到,這是春雷,也是今年的第一聲春雷,由此而想到了明天就是驚蟄,這是老天怕人們忘記這個節氣,凌空發出的第一聲信號,提醒着人們:驚蟄到了。聽了這聲驚雷,我對今年的驚蟄記得分外清楚。說起今年驚蟄前的驚雷,有人就解釋說:“在驚蟄前後聽到驚雷聲是好現象,說明風調雨順,是個好年景。”春雷一驚,驚出了一篇《春雷》:“春雷一聲震天響,打破了沉寂的夜空,把我從沉思中驚醒,這是2016年的第一聲春雷,也是久違的一聲春雷,雷聲轟隆隆、轟隆隆……”

春分

春分是個比較重要的節氣,它不僅有天文學上的意義:南北半球晝夜平分;也是春天九十天的平分點,標誌着整個春天過了一半;在氣候上,也有明顯的特徵。春分時節,天氣漸暖,春暖花開,草長鶯飛,真正帶來了春天的氣象。這個時候,鄉村百姓也開始忙碌了。正是在春分這天,我寫了一篇《春天農事隨想》:“今天是春分,天氣漸漸變暖,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年之計在於春’‘人勤春來早’‘春來農事忙’‘春雷響,萬物長’等春天農事忙的熱詞。回老家的時候,我也看到了鄉村百姓們春天忙農事的情景,看着他們忙碌的身影,我便想起了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春天,那時還處在改革開放前的大集體時代,每年春節過後不久,生產隊長一聲令下,春耕生產就拉開了序幕……”回味着春耕的熱鬧場景,我便對春分的印象更深了。

清明

剛剛過了清明節,還沉浸在“清明”這暖煦煦的節氣中,感受着清明,便要寫着清明。關於清明的說法衆說紛紜,莫衷一是。《曆書》中記載:“春分過後十五日,鬥指丁,爲清明,時萬物皆發齊而清明,蓋時當,因此得名。”還有種說法,清明源於清明風,春秋時《國語》中記載:一年中共有“八風”,“清明風”就是其中之一。這些說法從不同角度闡釋了清明節氣。據我們觀察,每年清明時節,往往細雨霏霏,和風拂拂,這時的風和雨都是鄉村百姓所喜歡的。也使我聯想到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而今年的清明節卻晴空萬里,這樣的清明節在心中產生了不一樣的感覺。清明時節,我寫了《春天的感受》:“推開窗戶,我看到了明媚的春光;走在路上,我感受了暖煦煦的春風;躺在牀上,我聽到了淅淅瀝瀝的春雨;下鄉採訪,我感受到了真正春天的到來……”

穀雨

穀雨源自於古人“雨生百穀”之說,也是播種移苗、種瓜點豆的最好時節。“清明斷雪,穀雨斷霜”,穀雨節氣的到來,意味着寒潮天氣基本結束,氣溫回升加快,有利於農作物生長。所以,穀雨時節是植物、農作物生長最旺盛的季節,漫山遍野的樹木、小草鬱鬱蔥蔥,杜鵑夜啼、櫻桃紅熟,田野裏的莊稼也都綠色喜人,穀雨還是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也就是暮春季節,穀雨連接着春天和夏天,過完了穀雨,夏天就會悄然而至。一般都是“五一”小長假的時候,都計劃着出行、旅遊,暢想大自然帶來的美好,今年的穀雨時節,我和妻都報名參加了“全市健步行”活動,一邊欣賞着路邊的景緻,一邊快步健身,這是美好的穀雨時節帶來身體感受和精神享受,何樂而不爲呢?

春天的節氣都有着明顯的特徵,浸染着不同的特色,組成了一個完美的春天,一如我們徜徉在春天裏的一個個驛站,在這裏歇歇腳,望望天,回望前一站點的景象,想想下一站點的美好,一程、一程,走向春天,走過春天,再回望春天!

立 夏

立夏,爲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也是夏天的第一個節氣。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表示孟夏時節的正式開始。爲了先給“立夏”一個確切定位,我先查了《辭海》:“《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字見解春。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中國習慣將立夏作夏天開始。但氣候學常用候平均氣溫穩定在22℃以上作爲夏天開始的標準。”每年過了“立夏”之後,似乎沒有夏天的感覺,彷彿還處在晚春的時節。不過,這個時候的氣候已沒了寒意,“風”和“陽光”都是暖暖的,“立夏”過後,迎着初升的太陽,走向郊野、走向山巒、走向村莊,隱隱的感覺就不一樣,這是“立夏”過後大自然帶來的溫情。

“立夏”的“夏”在過去表示“大”的意思,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所以叫“立夏”。現實的農村生活正是這樣,立夏過後,農作物生長漸漸旺盛起來,眼見着農作物開始長了,鄉民們就開始日益繁忙起來,這就是田間精管細作的重要時節。在農村常流行的一句諺語叫:“立夏三朝遍地鋤。”實際就是說,過了“立夏”三個晌後,農作物都開始鋤了,這也是鋤地的關鍵時候,這個時候鋤地,既可使土地鬆土,防止水分蒸發,又可鋤掉田間剛剛長出來的雜草。因而有人說:“一天不鋤草,三天鋤不了。”立夏過後,田間地頭往往都會呈現出一派忙碌的景象。不過,現在大多都用除草劑除掉雜草,“立夏”前後似乎不像以前那麼忙碌了。

過了“立夏”,再有一個多月就要收麥了,小麥似乎心有靈犀,在鉚着勁地長。起初三兩天一個樣,後來就會一天一個樣。呲牙咧嘴地露出了笑臉,在告訴人們,快成熟了,期待着收穫,這大概是夏季莊稼地裏唯一的收穫吧。

小 滿

小滿,這是夏天的第二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小滿者,物至於此小得盈滿。”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沒有成熟,只是小滿,還沒有大滿。這個時候,正是我國北方小麥進入乳熟期,籽粒漸漸飽滿,大概因而得名。

昨天,從微信朋友圈裏看到:“小滿,地下升起的陽氣充滿地面,是全年最‘接地氣’的時候。”其實,從小在農村長大的我,對“小滿”有了質的感受,就說小麥灌漿已達到“小滿”的程度了,還沒有完全灌漿。小滿未滿,所以欣欣向榮。兒時見微風吹拂着一片片小麥,就像大海的波浪,不,這是翻滾着一道道的麥浪,麥田發出“沙沙”的聲響,這是無數的小麥在歡樂的歌唱;麥穗在不住地點頭致意,感謝上蒼的.惠顧,感謝人們的照顧,它終於長成了這樣;田野裏翻滾着一片片金黃,空氣中飄蕩着一陣陣麥香,這就是小麥成熟的季節,這就是小滿的時節。

農曆“二十四節氣”中唯獨把“小滿”說的這樣生動傳神,讓人從字裏行間就能進入大自然的美麗畫卷。

芒 種

“芒種”是夏天的第三個節氣。我記得最清楚的是,當年教過我的是一位上過私塾的老教師,他整天教我們背“春雨驚春清谷天”。他對“芒種”是這樣解釋的:“你要記‘芒種’,你就記着‘忙着種’就行了。”因而,我對“芒種”這個節氣記憶猶新。

其實,讓我記住的是它字面上的意思,而讓我體驗深刻的是現實中的意義。那時到了“芒種”這個時候,小麥已經成熟,低下了昂貴的頭,等待人們去宰割,玉米、穀子等各種夏播作物就要開始播種,正是播種最忙的時節,也就是剛提到的“忙種”字眼的真實體驗。這個時候,鄉民們都流行着一句話叫:“春爭日,夏爭時。”從這句民諺就感受出有多忙。那時,每到“芒種”前後,正是“三夏”大忙季節,即:搞好夏收、夏種和春播作物的夏管,真是“樣樣都忙”。記得那時叫喊的一句口號叫“虎口奪糧”,形象地說明了麥收季節的緊張氣氛,要求學生們都放“伏假”,搞好夏收夏種,顆粒歸倉。

鐮刀,割着的是滿滿的收穫;耬鬥播下的是秋天的希望。“芒種”裏演繹着的“一收一種”是多麼匆忙。

夏 至

夏至,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一個很重要的節氣,也是最早被確定的節日。《辭海》中解釋說:“夏,假也,至,極也,萬物於此皆假大而至極也。”天文學家稱,夏至是太陽的轉折點,“夏至”過後,將走“回頭路”,太陽直射點漸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日漸縮短,兒時經常聽到:“冬至餃子夏至面,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和“冬至長、夏至短。”的說法,是說“夏至”是一年中天氣長短的分界線,夏至過後,一天比一天短。

“夏至”過後,因南方暖溼空氣勢力較強,與北方漸漸南下的冷空氣交匯於江淮流域,形成梅雨帶。這個時候易暴發洪澇災害。夏至時節,農作物生長很旺盛,雜草、病蟲之類的也迅速生長、繁衍,也是田間管理的關鍵時期。因此,俗語說:“夏至不鋤根邊草,如同養下毒蛇咬。”形象地說明了夏至期間田間管理的重要。

過去,在農村還常聽說“不過夏至不熱”“過了夏至熱死人”的口頭禪,說的是“夏至”過後,雖還不是最熱的時候,但氣溫就像攀比似的,一天比一天高,表示炎熱的夏天即將到來。人們普遍“苦夏”,不愛吃飯。因而,自古以來人們便從夏天開始改變飲食,“夏至面”也叫“入伏面”就開了頭炮,在民間很有講究。

小 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爲大小,月初爲小,月中爲大,今則熱氣猶小也。”說的是,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爲小熱,大地上不再有涼風,所有的風都帶着熱浪,還不是十分熱,還沒到最熱的時候。因而稱爲“小暑”。在民間常流傳着:“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的說法,說的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即將到來。

根據近年來的判斷,小暑前後,我國許多地區都進入暴雨季節,常有山洪暴發,甚而引起泥石流,這是防洪的關鍵時期。小暑前後,正是全國的農作物進入迅速成長階段,而這個時候,隨着高溫的持續攀升,也是病蟲害盛發的時節,也是田間防病蟲害的關鍵環節。

大 暑

大暑,是夏天裏的最後一個節氣,是夏天的收尾,也是夏季最熱的一個節氣,就是因最熱而得名。大暑,每年正值“中伏”前後,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旱、澇、風災最爲頻繁,也是搶收的關鍵時期。

在炎熱的大暑裏,大自然用生花妙筆安排的非常妥帖,爲炎熱的酷暑天帶來清涼。每年酷暑來臨的時候,我就會攜帶相機,徜徉在小城荷花橋畔,只見一池池高潔的荷花,不畏烈日暴曬,晨開暮斂,生機勃勃,正是“映日荷花別樣紅”,特別招人喜歡。我一邊觀賞着荷花,一邊拍攝着荷花,暑熱的煩惱早已拋之腦後。我想,荷花是上帝派來的天使,專來人間消暑納涼的。

立 秋

立秋,是秋天的開始,天氣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兒時經常聽到這樣一句俗語:“立秋之日涼風至”這是自古以來勞動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把立秋與天涼聯繫在一起,過去人們唸叨的多了,我也就特別記住了這個節日。也真切體驗到了立秋所帶來的涼爽。

過去那個年代,炎炎夏天的鄉村沒有電,自然連個電風扇也沒有,人們熱得受不了就盼着立秋的到來,那時經常會聽到有人說:“快立秋了,過了立秋,天氣就涼爽了。”這話還真靈驗,其實是節氣靈。過了立秋,天氣果然就涼爽了,雖說有時還會遇上“秋老虎”發威,白天仍感到很熱,但到了早晚就明顯感到涼爽了,人們的心情也隨之清爽起來。

立秋的到來,各種生物、植物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兒時經常聽祖母唸叨:“立了秋,蚊子帶鉤。”是說過了立秋,蚊子嘴上帶鉤,咬人會更厲害,提醒人們防止被蚊蟲的叮咬。兒時可真正感受了秋後蚊子咬人的厲害,“針”會扎的更深,感到了明顯的痛,對祖母說的這句俗語也深信不疑。

過了立秋,蟬的叫聲也明顯的少了,立秋時節我和妻到植物園裏散步,還特意駐足精心地聽聽蟬叫,聽到的也只是遠處三三兩兩的蟬叫聲,而且叫聲與以前也大不同了,那好像是蟬生命將至聲嘶力竭的哀鳴;也似乎是孱弱的秋蟬完成了使命,來向世人道別的聲音。還有一種跡象,據我多年來的細細觀察,每年剛過了立秋,就會發現地上飄着落葉,這時令還真靈,靈就靈在立秋之前不會發生這種現象,真有點“秋風掃落葉”的味道,來的及時,立了秋,接着給個樣看看。還有一種說法:“立秋不立秋,葦子窠裏看曆頭。”意思是說,立秋後葦子開始開花。所以,是不是立秋,從葦子塘裏就可以看出來。

處 暑

處暑,我查了《辭海》介紹:“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這裏的“處”是去的意思,是說暑氣就要結束了。然而今年到了處暑的時候,天氣的炎熱程度卻不亞於夏天,“秋老虎”肆虐,一直延續着夏天的炎熱,而且比往年持續時間都長,熱得厲害。這樣的處暑就應該是另一種解釋了,仍“處在署日之中”那時我也被熱得有點煩躁,心想,已經處暑了,怎麼還會這麼熱?這“署”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去?不過,對今年的處暑留下了更深的印記。

處暑晝暖夜涼的氣候在提醒着人們:天氣轉涼,添加衣裳。而這樣的氣候條件有利於作物生長,莊稼成熟較快。民間有“處暑禾田連夜變”的傳說,提醒人們適時安排好田間農事。“立秋種,處暑栽,立冬前後收白菜。”是說在處暑時節栽白菜比較適宜。北方的春玉米、高粱等先後成熟收割,棉花也開始採收。還常聽到一句口頭禪:“處暑裏的水,穀倉裏的米。”意思是說,處暑前後,莊稼需要較多的水分,如果這個時候有充足的水分,莊稼就可望豐收,糧食就可滿倉。

白 露

到了白露時節,陰氣漸漸加重,清晨就有露水了,並隨之日益加厚,凝結成一層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稱之爲白露。俗話說:“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意思是說,白露這個時候,夏季風逐漸被冬季風所代替,多刮偏北風,冷空氣來的頻繁,天氣漸漸變冷。記得有一年,北方的冷空氣頻繁南下,與南撤的暖溼氣流在江淮一帶相遇,形成了連續雨帶,被稱爲“白露雨”,由於下雨時間長,雨量過多,直接影響了當年的作物生長和棉花采收翻曬,當時印象很深。

過去,民間還流傳着一句俗語叫:“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意思是說,處暑時天氣仍熱,每天須用一盆水洗澡,等過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後,就不要赤膊洗澡了,以免着涼。

白露,既是北方收穫的季節,也是播種的季節,所以鄉村百姓都比較忙碌,都在緊張地安排着收穫與播種。白露後的天氣還有利於蔬菜生產,過去到了這個季節市場上賣菜的就會多起來,現在都是大棚種植“反季節菜”,一年四季幾乎一樣了,也看不出白露後的蔬菜繁榮景象了。

秋 分

秋分這天晝夜時間等長,鄉村裏常流傳着:“春分秋分,晝夜平分”說的就是這個意思。秋分日還正好在秋季這90天的中間,平分了秋季,也因此而得名。秋分之後,由之前的日長夜短逐漸變成日短夜長,有時仔細觀察,到了黃昏的時候,看天黑的程度,就感覺出來了,幾天過後,就明顯感覺出天短了。

秋分過後,氣候由熱轉涼,氣溫下降得十分明顯,流傳着一句俗語叫:“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穿上棉。”其實,說的就是秋分過後,天氣明顯變冷,下過一場秋雨,寒冷便加深一步。經過幾場秋雨後,天氣就更冷了,這個時候,感冒、痢疾等病多發。

過去還經常傳誦的一句俗語叫:“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適時。”在鄉村裏幾乎成爲婦孺皆知的口頭語,意思是說,在我國北方種小麥時,白露時節太早,寒露時節又太遲,秋分時節正好適合種小麥,所以大多都按照這句俗語播種小麥。節氣可幫了鄉村百姓的大忙。

寒 露

寒露在《辭海》裏解釋爲:“露氣寒冷,將凝結也。”恰到好處地解釋了寒露的節氣。這個時候的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是氣候從涼爽到寒冷的過渡,所以稱爲寒露。

寒露過後,雨季也基本結束了,天氣常是晝暖夜涼,晴空萬里。這個時候冷空氣較多,記得有一年就是受強冷空氣影響,出現了“寒露風”,對江南、華南地區的晚稻影響很大,導致大量減產。

寒露過後,霜期快要到了,要趁這個時候趕快收莊稼、作物等,避免讓霜打了。記得一句俗語叫:“寒露不摘棉,霜打莫怨天。”說的是趁天晴要抓緊採收棉花,避免收晚了讓霜打了。兒時記得在老家一個叫“割長溝”的地方東坡上也種過少量棉花,因長勢不好,也不愛管它,結果寒露一過,就降下了霜,把棉花打了,這個時候人們才感到了痛惜。

霜 降

霜降,就是北方大部分地區開始降霜了,所以稱之爲霜降。天氣逐漸變冷。前些年,在老家常聽到的一句口頭禪是“霜降除姜”就是到了霜降節氣,大姜苗被霜打了,大姜就不再長了,因而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着除大姜,於是乎,滿載着大姜的一輛輛馬車、小推車排成了隊,成爲鄉村裏一道靚麗的風景。到了往姜井子裏存放大姜的時候,就更熱鬧了,霜降前後的黃昏時分,村子的房前屋後都佈滿了人羣,只見一盞盞馬燈點綴在村裏村外的各個角落,井子上面盪漾着人們的歡笑聲、轆轤的吱吆聲,成爲“山村夜奏曲”,劃破了寂靜的夜空,給人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即使現在回憶起來,我的眼前仍會浮現出霜降時節存放大姜的美麗夜景。

霜降一到,鄉村裏也開始摘“紅富士”蘋果、收蘋果、除芋頭了,又進入了一段農忙期。霜降過後,要注重蔬菜管理,這個時候的蔬菜更好吃,這一點我有切身體會。老家的“馬家溝芹菜”遠近聞名,打出了品牌,在全國叫響。即使這樣的芹菜霜降前後也有明顯對比,我品嚐着霜降後的芹菜比霜降前好多了。所以,老家把“馬家溝芹菜節”選在了每年的12月12日舉辦,那時候的芹菜最好吃。

霜降過後,我還偶爾看到一種明顯變化,楓遭霜侵後葉子火紅,色彩更鮮豔。古人曾有“霜葉紅於二月花”的詩句,就是說的霜降後的楓葉。

生活在秋天的節氣裏,感受着不同的氣候冷暖、風光無限,體驗着節氣裏的深深意蘊,享受着節氣裏所帶來的無窮樂趣,秋天的節氣真是讓人回味無窮啊!

立 冬

立冬,一聽這名字,潛意識裏就進入了冬季,其實立冬就是進入冬天的標誌。俗話說:“立冬餃子入伏面”,寓意說的是立冬處在秋天和冬天的“交子之時”,“交子”與“餃子”諧音,所以要吃餃子,傳統的妻子在每年的立冬這天都要包餃子,我吃餃子的時候對立冬的印象更深了。自從有了微信,節氣的氛圍似乎更濃厚了,記得今年立冬這天,微信朋友圈裏發過圖文並茂的立冬詮釋,十分形象地說出了“北風往復幾寒涼”,提醒朋友們“立冬”到了多加衣,立冬的節氣裏又浸潤着感情的色彩。

立冬是寒風乍起的季節,在北方,也正是“水結冰,地始凍”的月份,不覺已進入了冬季。冬天的突然降臨,引起了我的無限遐想。我在想,在這秋冬之交的季節裏,給人的感覺是,既殘留着晚秋的跡象,也有入冬的感覺,腦海裏衍生出諸多美好的想象。也就多了些意境,給思想者多了些想象、思考的空間,給百姓們多了些茶餘飯後的話題,立冬的節氣也就有了更厚重的色彩。

從思考裏走出來,走向公路,走向田野,那就不是在意識裏的“立冬”了,眼見着樹葉在飄飄落地,一片片的樹上幾乎落淨了葉子。落葉就是冬天的腳印,引領着我們向冬天出發。忽一陣風吹來,感覺就不一樣了,風裏裹挾着一股寒意,這時的風就是冬天的使者,是帶着使命來的,告訴人們:冬天到了,該加衣了,勞作了三季的人們,該掛鋤歇歇了。回憶立冬,難以收筆,原來立冬的節氣還這麼有趣。

小 雪

小雪,這個節氣還很靈驗,尤其是在我國北方,過了小雪,氣溫開始下降了,據我近年來的觀察,“小雪”日小雪,“大雪”日無雪,每當小雪這天,都會多多少少下雪,而且每次都下的是初雪,小雪,很快就融化了,這一如她的名字,也爲節氣正名。我更驚歎於北方的天氣竟與小雪的節令基本一致,太靈驗了。俗話說:“小雪雪滿天,來歲必豐年。”今年的“小雪”之夜,我和妻徜徉在小城新建成的柏油公路上,一會兒,天空飄起了雪花,風吹雪舞環繞着霓虹燈,雪花變成了彩花,煞是好看,此時的我與妻已沉浸在飛雪中了,雪小下,我們慢走,雪大下,我們快走。待雪再大時,我們已變成小跑了。妻一句:“即使雪這樣下,時間長了也會溼衣服的。”我們便與飛雪道別了,回到家中,想的還是窗外的飛雪,“小雪”裏的雪花別有一番情趣。

大 雪

大雪,顧名思義,雪量大。到了這個時令,雪往往下得很大、範圍也廣,故名大雪。今年的“大雪”節氣裏,從微信朋友圈裏發來:“從天文,到大地景觀,再到人文,大雪節氣的意蘊極爲豐富。大雪,像白天鵝,像棉花,像白蝴蝶,像竹蓆,像精靈,像隱士,像公主,像天使,像白色的帳篷,像棉花,像嬰兒……大雪給人類的精神和物質世界提供豐厚的資糧。中國人爲此把雪跟祥雪和預兆相聯繫,‘瑞雪兆豐年’……”有文友還寫了一首詩,名字叫《我在大雪的日子裏,想你》,可我此時的心情是:我在“大雪”的日子裏,想雪。可是,“大雪”這天,我國大多地區沒有雪,就連零星的雪花也沒飄過,徒增些許遺憾。

冬 至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我國古代把它當作一年中較大的節日來過,並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冬至這天,白晝被寒冷壓縮到了極限。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也就是民間常說的“冬至長,夏至短。”、“吃了東至面,一天長一線。”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陽氣回升,天地陽氣開始興做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被稱爲大吉之日。自冬至開始,各地也都進入了最寒冷的階段,進入了“數九寒天”的“進九”。

冬至吃水餃。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管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有種說法:“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如今,過冬至節,從農村延伸到了城市,家家戶戶包水餃祝賀節日,使這個傳統節日越來越熱鬧了。

小 寒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過了小寒,就開始進入三九天了,標誌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到來了,所以,稱爲“小寒”。俗話說的“冷在三九”,也多在小寒節氣內,說的“數九寒天”,也多指的小寒,只有少數年份的“大寒”時節比“小寒”時節冷,因而有種說法叫:“小寒勝大寒。”

大 寒

大寒,是冬季裏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同小寒一樣,大寒也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冰天雪地”、“天寒地凍”都指的這個時期。其實,民間都習慣把大寒、小寒連在一起說,因爲都是寒冷差不多的節氣。譬如:“小寒、大寒,冷作一團。”“三九、四九,凍破碓臼。”都是說的大、小寒時期的寒冷程度。

冬天的節氣“冬雪雪冬小大寒”,似乎都與寒冷有關,又各有冷的特點。在這個寒冷的季節裏,熟唱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節氣歌,再慢慢品砸着度過冬天的每個節氣,感受着不同的滋味,就能在寒冷的冬天裏過得有滋有味。

生活在農曆“二十四節氣”裏,感受着氣象的變化,物象的不同,品味着五千年的農耕文明,享用着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智慧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