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歇後語 > 2023關於端午節的歇後語

2023關於端午節的歇後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W 次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用到歇後語的地方還是很多的,歇後語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還記得都學過哪些歇後語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3關於端午節的歇後語,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2023關於端午節的歇後語

有關端午節的歇後語:

過端午的龍頭——光耍嘴,

癩蛤蟆躲端午——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

端午節拜年——不是時候

端午節包糉子——有棱有角

端午節吃餃子——與衆不同

端午節吃糉子——皆大歡喜

端午節後布穀叫——過時啦(比喻遲了。)

端午節划龍舟——載歌載舞

端午節賣曆書——過時貨

端午節拜年——不是時候

端午節包糉子——有棱有角

端午節吃餃子——與衆不同

端午節吃糉子——皆大歡喜

端午節後布穀叫——過時啦(比喻遲了。)

端午節划龍舟——載歌載舞

端午節賣曆書——過時貨

過端午的龍頭——光耍嘴,

癩蛤蟆躲端午——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

端午吃餃子——與衆不同

端午的黃魚——在盛市上

端午後的莒蒲——過時候不頂用

端午節才貼對聯——跟不上形勢

端午節的黃魚——在盛市上;正在盛市上

端午節的糉子——一串兒

端午節賣糉葉——過時貨

端午節賽龍舟——傳統節目;爭先恐後

端午節賽馬——走着瞧;走着看

端午節貼春聯——跟不上形勢

端午日死外母——輪到着符節

郭呆子過端午——平常一樣

瘌蛤蟆躲端午——躲一時,是一時

癩疙疤躲端午——躲得過初五,躲不過十五

癩蛤蟆躲端午節——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

癩蝌蟆躲端午——躲一會兒是一會兒

荷葉包糉子 ———寬大有餘

裹夾心糉子 ———好的在裏頭

郭呆子過端午 ———平常一樣

二虎老婆縛糉子 ———板機上害擦的也是米

端午日死外母 ———輪到着符節

端午節貼春聯 ———跟不上形勢

端午節賽馬 ———走着瞧;走着看

端午節賽龍舟 ———傳統節目;爭先恐後

端午節賣糉葉 ———過時貨

端午節的糉子 ———一串兒

端午節的黃魚 ———在盛市上;正在盛市上

端午節才貼對聯 ———跟不上形勢

端午後的莒蒲 ———過時候不頂用

端午的黃魚 ———在盛市上

端午吃餃子 ———與衆不同

吃糉子蘸蒜泥 ———各有各的口味;各對口味

吃甜糉子蘸醬油 ———外鹹;外行

糉子裏包蒺藜 ———尖對棱

山裏紅包糉子 ———沒找(棗)

三月龍舟逆水去 ———力爭上游;個個出力

菱角碰糉子 ———尖對棱;奸(尖)對奸(尖)

癩蛤蟆躲端午 ———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

過端午的龍頭 ———光耍嘴,

端午節賣曆書 ———過時貨

端午節划龍舟 ———載歌載舞

端午節後布穀叫 ———過時啦(比喻遲了。)

端午節吃糉子 ———皆大歡喜

端午節吃餃子 ———與衆不同

端午節包糉子 ———有棱有角

端午節拜年 ———不是時候

八月十五吃糉子 ———不是時候

狗子吃糉子 ———無解;難改;難解

狗咬糉子 ———解不開;不解;不求解

狗熊吃糉子 ———抓撓不開

狗吃糉子 ———不會解;解不開扣兒;不解;解不開;解不了那個扣;其食不解;其實不解;無法解;難解;顧不上解要要;不解腰兒;不改;沒改;沒解;顧小得解腰腰;解不清;沒得解;沒得改;終歸解不開扣

白娘子喝了雄黃酒 ———現了原形(原形畢露)

端午節的俗語:

午時水飲一嘴,較好補藥吃三年 。(山東)

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蘇)

吃了端午糉,才把棉衣送。 (上海)

喝了雄黃酒,百病遠遠丟。(山西) 有錢難買五月五日旱 (山西)

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江蘇)

未吃端午糉,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糉,還要凍三凍。 (寶山)

端午佳節,菖蒲插屋。 (江蘇)端午節賣菖蒲 。(溫州)

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 (江浙)端午(五)請菩薩,端六發烏賊 。(江浙)

五月五,雄黃燒酒過端午。 (浙江)

家有三千艾,郞中不用來 。(溫州)

五月五,劃龍船,過端午。 (南京)

知識拓展:端午節的習俗

划龍舟

在汨羅江畔,每年端午節都要舉行隆重的龍舟競渡活動。競渡前一般都要先祭屈子廟。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穿着新裝,扶老攜幼,並擡着龍頭,先到屈子廟朝拜,供以糉子、包子、酒水等祭奠屈原遺像。然後由主祭人將一條紅綢繫到"頭龍"的頭上,由"頭橈"將龍頭扛到江邊洗浴,洗完後將龍頭安於船首,這纔開始賽龍舟。

吃糉子

"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是舊時流行甚廣的一首描寫過端午節的民謠。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大同小異,而端午節吃糉子,古往今來,中國各地都一樣。

懸艾草菖蒲

在我國民間有一句諺語:"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即白艾,又叫家艾、艾蒿,是一種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艾入中藥,性溫,味苦,可以祛寒溼。蒲,即菖蒲,是一種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揮發性芳香油,可以提神、通竅、殺菌。端午節之際,我國南方地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爲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爲虎形,或剪裁爲小虎,貼上艾葉,稱爲艾虎,婦人爭相佩戴,以避邪驅瘴。而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可以散發芳香,驅趕飛蟲,清除污濁空氣,或將艾葉和蒼朮、白芷、大黃、芸香等中草藥放在室內燃薰,能趕走蛇蟲百腳,也是一種空氣消毒的良方。此類習俗,在我國各地非常普遍。"杏子黃,大夫忙",是說端午時分,因爲夏季來臨,天氣漸轉溼熱的緣故,百病易生。所以,端午節前後一段時間正是勸人們講衛生、逐瘟疫、除蟲害的日子。

佩香囊荷包

端午節來臨時盛行佩香囊、佩荷包。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做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五顏六色,玲瓏奪目,既美觀漂亮,又清香四溢,還可以預防某些傳染性疾病。而在節前,家家戶戶的媳婦、姑娘及眼明手巧的老太太,都要用七彩絲線、花布、綢緞等材料,繡製成形態各異的荷包,以贈親友和佩戴。

飲雄黃酒

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從前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爲盛行。古語曾說"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雄黃是一種礦物質,俗稱"雞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並含有汞,有毒。一般飲用的雄黃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釀的黃酒里加入微量雄黃而成,無純飲的。雄黃酒有殺菌驅蟲解五毒的功效,中醫還用來治皮膚病。在沒有碘酒之類消毒劑的古代,用雄黃泡酒,可以祛毒解癢。未到喝酒年齡的小孩子,大人則給他們的額頭、耳鼻、手足心等處塗抹上雄黃酒,意在消毒防病,蟲豸不叮。古詩云:"唯有兒時不可忘,持艾簪蒲額頭王。"意思是說端午節這天,孩子們拿了艾葉,戴上菖蒲,額頭上用雄黃酒寫了"王"字,以辟邪防疫。把雄黃酒灑在牆角、牀底等處,可以驅蟲,清潔環境。但現代科學研究表明,雄黃酒外用尚可,飲則有害 ,必須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