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歇後語 > 張飛穿針歇後語解釋

張飛穿針歇後語解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8W 次

提起張飛,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粗魯、莽撞”幾個字。假若讓這樣一個絕世粗魯之人去穿針又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呢?下面是張飛穿針歇後語是什麼,歡迎參考閱讀!

張飛穿針歇後語解釋

【釋】

張飛穿針--粗中有細

這是一種想象。借指莽撞中有細心處。

[例]:他呀,嘿,能文能武,文章寫得很流暢,還會寫一手好字。人們都說他是張飛穿針--粗中有細哩"

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

借指乾着急不知如何是好。或比喻着急得說不出話來。或比喻受驚發愣的樣子。或比喻互相慪氣,氣氛很僵。

[例]①馬之悅說:“怎麼,這你得想想,人家爲什麼生着法兒排斥咱們爺們,連福呀,你可不是三歲兩歲的小孩子了,你得看長點,看遠點或,你得清楚,讓人家騎有脖子上拉屎,那日子不會過得消停啊!我勸你千萬別找這份消停呀!”幾句話,把個馬連福說得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後脊樑背蘇蘇地冒涼氣。

[例]②老支書把話鋒一轉,“現在俺要氫這兩筐穀穗扔掉,你們同意不同意?”青年們一個個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直撓後腦勺兒,不知道怎麼回答。

[例]③大夥立刻擡眼望去,不由得驚出一身冷汗,齊齊地叫出“啊呀”來。二虎更是落了個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

張飛穿針--有勁無處使

借指有力氣使不上。

[例]李鎖龍憑着兩手和肩膀,指揮水面配合,好容易把鐵銷對準了洞孔,開始穿銷。但是潛水員上不着水,下不着地,中間無依靠,全憑浮力,一使勁就東晃西搖,弄得李鎖龍像張飛穿針--有勁無處使。

【關於張飛】

特別是當年,他在當陽長阪橋上的那聲怒吼,竟嚇退了曹操的百萬大軍,還使大將夏侯傑當場被驚得肝膽碎裂,倒撞於馬下,“連橋下的河水也爲之倒流”,可說是駭人聽聞、刻骨銘記,千百年來不知震撼了多少代人的心,張飛自然就成爲“粗魯、莽撞”的代名詞了。

由於陳壽在《三國志》中對劉備、關羽的形象都有具體的描述,惟獨張飛的形象隻字未提,因此這就給作者羅貫中在創作《三國演義》時,有了充分自由發揮的空間。根據《三國演義》的描述,張飛是一個“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的人。因此戲劇舞臺上的張飛,總是黑臉,鬍子滿面,一身黑衣服、黑頭巾,連乘坐的戰馬也是烏黑烏黑的。唐代詩人李商隱曾在《驕兒詩》中說:“或謔張飛胡,或笑鄧艾吃。”前一句指的就是張飛不但長得胡裏胡氣,而且性格也十分胡莽而粗率。

在《三國志平話》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記載:說劉備得補縣尉後,遭定州太守的有意刁難。張飛暴跳如雷,竟將太守與夫人、衙內兵卒全部殺個精光。待督郵趕到時,張飛不但給他當胸一百大棒,活活打死他,還將他分屍六段,將頭掛在北門,手腳吊在四隅角上,爾後就與劉備、關羽一起領衆到太行山落草去了……

《華陽國志》卷六對張飛的評論是“勇冠三軍,俱稱萬人之敵”。還稱張飛“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張飛的勇猛、粗魯可想而知。

但是,嫉惡如仇、直率乾脆、胸無宿物,這僅是張飛典型個性的一面;另一方面,根據史書記載,他還是一個善用智謀、細緻入微,富有文士騷客的素養與氣質的儒將。

張飛(?—221)字翼德。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他少時拜王養年爲師,王文武雙全,教張飛學文習武,對他一生的成長,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王養年見張飛性格從小剛烈勇猛又粗莽不羈,就對他進行因人施教,天天要他拿着繡花針,把花線往針眼裏穿。開始時,張飛拿着針,“大眼珠”對着針孔的“小眼”,不知如何着手,急得哇哇直叫。王養年就在旁諄諄對他說:“你有‘大眼’,針有‘小眼’,心裏就是沒有‘心眼’。作爲武將,既要習武,也要學文;要勇冠三軍,更要謀略過人,方能克敵制勝。”說後,他就手把手地教張飛,如何將線頭捻細,如何屏住呼吸,如何“大眼”對着“小眼”,再加上一個“心眼”,“三眼相通”慢慢將花線穿過針眼。最後,王養年對他說:“心別急,今天穿不進,明天穿;明天穿不進,後天再穿。今後你無論辦什麼事,都要多長個心眼。”

從此以後,張飛就天天一人坐在房裏苦練穿針本領,性格也逐漸潛移默化地變得安靜起來了。使他一生養成了“小事粗魯、粗中有細;大事有謀,謀略過人”的可貴品質。因此在他今後的軍戎生涯中,不管是擒劉岱、釋嚴顏,還是威震長阪橋、八蒙賺張合等等戰鬥,屢建奇功,揚名三軍,使常人刮目相看。因此,民間就有了“張飛穿針——粗中有細”的歇後語。

張飛粗中有細的特點,我們還從史冊記載的許多事例中可見一斑。張飛在任古城閬中縣令時,碰到有兩個婦人爲搶一個孩子來擊鼓告狀。張飛昇堂後細察,一位婦人長得纖弱文靜,淚流滿面,從內心中表現出十分痛苦的樣子;一位婦人彪悍驕橫,面目兇狠。二人在堂上吵鬧不休。張飛沉思良久後,佯作煩躁,對二婦人說:“本官作主,你二人就在堂上各執小孩一臂,誰能將小孩拉過去至對方,我就斷誰爲親母。”二婦人見說,立即奮力爭搶起來,一時間小孩痛得哇哇大哭。纖弱婦人見狀,恐傷小孩筋骨,就邊搶邊放邊讓;悍婦則拼其全力,毫無憐憫之情。師爺見狀,示意張飛快快叫停,認爲此舉不妥;忤作也急忙斥責悍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