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風景這邊獨好前一句是

風景這邊獨好前一句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9W 次

風景這邊獨好前一句是什麼?以下由小編爲告訴大家,僅供參考哦,歡迎閱讀,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風景這邊獨好前一句是

前一句:踏遍青山人未老。

出處:《清平樂·會昌》

原文:

《清平樂·會昌》

【作者】毛澤東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會昌城外高峯,顛連直接東溟。

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鬱鬱蔥蔥。

白話譯文:

東方就將初露曙色,但請不要說你來得早。我遍踏青山仍正當年華,這兒的風景最好。會昌縣城外面的山峯,一氣直接連去東海。戰士們眺望指點廣東,那邊更爲青蔥。

註釋

“東方欲曉”,通俗地說,它預示了黑暗即將過去,曙光就在前面。“莫道君行早”,發現了真理,但是不要以先行者自居,改變危難的責任重,革命的道路還很漫長。“踏遍青山人未老”,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奮鬥,永不言敗,永不服老。“風景這邊獨好”,在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後可以領略到別人看不到的景色,只有勇於追求,堅持不懈,這樣的人生纔是真正美好的人生。下半闋說的是,不要侷限於一城一地吧,要放眼全局,不要被困難所嚇倒,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鬱鬱蔥蔥的大好美景將張開雙臂迎接奮鬥者。

美好的詩不是奇詞麗語,是抒發積極樂觀努力奮鬥的情懷。毛澤東繼承了中華民族“詩言志”“工夫在詩外”的大法;在詞句上,着意於淺顯、通俗。立意求深遠,語句求淺近。

擴展資料:

《清平樂·會昌》寫於1934年。這一首清平樂,於菩薩蠻一樣,表露了同一心情。”當時,中共和紅軍由博古,周恩來和李德(德國人)“三人團”領導。毛澤東被排擠出了領導集團,在會昌“養病”。這首詞最早發表在《詩刊》1957年1月。

創作背景:

1933年10月,蔣介石親自指揮約一百萬國民黨軍隊開始了第五次“圍剿”。當時極左路線控制中央領導權,他們以“禦敵於國門之外”爲宗旨,否定了前幾次反“圍剿”採用的“游擊戰”和“運動戰”。讓裝備簡陋的`幾萬紅軍與優勢敵人打正規戰、陣地戰,與敵人對攻。結果紅軍人數急劇下降,根據地日益縮小。而此時毛澤東已經被調離紅軍領導崗位,被排除在黨內決策權外。

在中央根據地北大門——廣昌、南大門——筠門嶺先後失守之際,毛澤東從瑞金趕到會昌,發動羣衆,激勵部隊。在當地民衆支持下,毛澤東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主席身份指揮當地紅軍連打幾個勝仗,終於扭轉南線的被動局面。以後中央根據地只有南部戰線比較穩定,其餘三面都是節節敗退,損人失地。

在這種情況下,心急如焚的毛澤東多次向極左路線領導人提出改變打法,結果反而受到留黨察看的處分。眼看自己一手創立、無數先烈鮮血換來的根據地越打越小,自己又有力無法使,毛澤東心境可想而知。

1934年7月,敵軍重兵開始向根據地中心地區進攻,形勢十分嚴峻,第五次反“圍剿”敗局已定。毛澤東建國後回憶此時:“一九三四年,形勢危急,準備長征,心情又是鬱悶的。”此時,毛澤東正在會昌縣城東門外的文武壩參加粵贛省委擴大會議。

會議期間的一天拂曉,毛澤東會同中共粵贛省委幾位幹部,從文武壩出發,渡過綿水,登上會昌山。

夏日的會昌山滿目蔥籠,生機勃勃。極目遠眺,宏偉壯麗的江山引人遐想。在會昌城外的高峯,眼見紅軍戰士守衛在各個山頭,與戰士們交談後,目睹眼前羣山晨景,想到當前危急形勢,毛澤東頓生感慨,於是吟誦《清平樂會昌》的初稿,回到文武壩住處揮筆寫下了《清平樂會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