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求2016中考語文文言文練習題

求2016中考語文文言文練習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1W 次

  2016語文中考文言文訓練題

求2016中考語文文言文練習題

猿善援犭嬰 亦猿類惟跳躁無他長技。

山之奧①有洞,洞有貨物,犭嬰 弗得自致也,謂猿曰:“爾援上探出之,吾下守之,當共利也。”猿攀木蔓上,取而致之犭嬰 ,犭嬰 悉移至窟中。

猿既下,犭嬰 無有也。跡之至窟旁,曰:“貨安在?” 犭嬰 據窟嘯曰:“貨固吾有者,爾何得有也?”呼其羣相毆躪②猿,猿曳臂去。

(選自《獸紀》)

[註釋]①奧:深處。 ②毆躪:毆打、踐踏

10.給文中化浪線的部分斷句,停頓處用“/”劃開。(限段三處)(3處)

猿 善 援 犭嬰 亦 猿 類 惟 跳 躁 無 他 長 技

1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不相同的一項是( )(4分)

A. 犭嬰 弗得自致也/無從致書以觀 B. 犭嬰 悉移至窟中/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C. 跡之至窟旁/不露蛛絲馬跡 D. 犭嬰 據窟嘯曰/孫權據有江東

1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劃橫線的句子。(3分)

句子:貨固吾有者,爾何得有也?

  答案

10. 3分。猿 善 援 /犭嬰 亦 猿 類 /惟 跳 躁/ 無 他 長 技

11. 4分。 C

12. 3分。貨物原本歸我所有(或“貨物本來就是我的”),你怎麼能佔有呢?

13. 4分。 這篇短文諷刺了爲了獨佔錢財而不守信義、欺詐合作者的.醜行。(或:諷刺了不守信義,過河拆橋,翻臉不認人的醜行。基本意思符合即可。)

  2016語文中考文言文訓練題

  與諸弟書(節選)(10分)

清•曾國藩

諸位賢弟足下:

諸弟在家讀書,不審①每日如何用功。餘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來,雖懶惰如故,而每日楷書寫日記,每日讀史十頁,每日記茶餘偶談二則,此三事者,未嘗一日間斷。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煙,洎②今已兩月不吃煙,已習慣成自然矣。予自立課程甚多,惟記茶餘偶談,讀史十頁,寫日記楷本,此三事者,誓終身不間斷也。諸弟每日自立課程,必須有日日不斷之功,雖行船走路,俱須帶在身邊。予除此三事外,他課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將終身行之。

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敢爲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諸弟此時惟有識不可以驟幾③,至於有志有恆,則諸弟勉之而已。予身體甚弱,不能苦思,苦思則頭暈,不耐久坐,久坐則倦乏。時時屬望,惟諸弟而已。兄國藩手草。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

【註釋】①審:清楚,明白。②洎(jì):至,到。③驟幾:很快成功。

20.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 ▲ )(3分)

A.餘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來 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裏

B.未嘗一日間斷 嘗貽餘核舟一

C.雖行船走路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D.不敢以一得自足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1.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

時時屬望,惟諸弟而已。

22.從“立誓永戒吃水煙,洎今已兩月不吃煙”和“諸弟每日自立課程,必須有日日不斷之功”可以看出曾國藩是一個怎樣的人?(4分)

  答案

20.(3分)D

21.(3分)(我)時刻所期望的,只有幾位弟弟罷了。(意對即可)

22.(4分)(1)有毅力(堅持不懈)。(2分)(2)對諸弟要求嚴格(愛諸弟)。(2分)

  2016語文中考文言文訓練題

初,暉①同縣張堪素有名稱②,嘗於太學③見暉,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暉臂曰:“欲以妻子託朱生。”暉以堪先達④,舉手未敢對,自後不復相見。堪卒,暉聞其妻子貧困,乃自往候視,厚賑贍⑤之。暉少子怪而問曰:“大人不與堪爲友,平生未曾相聞,子孫竊怪之。”暉曰:“堪嘗有知己之言,吾以信於心也。”

(節選自《後漢書》)

【註釋】①暉:朱暉,與張堪同爲東漢人。②名稱:名聲,名望。③大學:漢朝設在京城的最高學府。④先達:指有道德、有學問的前輩。⑤賑贍:救濟,賙濟。

20.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語。(4分)

(1)暉同縣張堪素有名稱 (2)乃把暉臂曰

(3)舉手未敢對 (4)子孫竊怪之

2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3分)

例句:欲以妻子託來生

A.屬予作文以記之 B.暉以堪先達 C.以殘年餘力 D.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2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暉聞妻子貧困,乃自往候視,厚賑贍之。

23.結合文中朱暉的言行說說他是個怎樣的人。(3分)

  答案

20.(4分)(1)一向,平素 (2)握,持 (3)答覆,回答 (4)感到奇怪

21.(3分)D

22.(3分)朱暉聽說他的妻子兒女生活貧困,於是親自去問候看望,並救濟他們很多東西。

23.(3分)朱暉是個重信義(情義)的人,雖然口頭沒有答應張堪的囑託,卻銘記在心,在張堪死後,還是幫助他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