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出自哪裏?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出自哪裏?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1W 次

原文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出自哪裏?

(1)楚人居貧的日子(2),讀《淮南子》(3),得“螳螂伺(4)蟬自障葉(5)可以隱形(6)”,遂(7)於樹下仰取葉——螳螂執葉伺蟬,以摘之。葉落樹下,樹下先有落葉,不能復分別(8)。掃取數鬥歸,—一以葉自障(9),問其妻曰:“汝見我不(10)?”妻始時恆(11)答言“見”,經日(12),乃厭倦不堪,紿(13)雲“不見”。嘿然(14)大喜,齎(15)葉入市,對面取人物(16)。吏(17)遂縛詣(18)縣(19)。 縣官受辭,自說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重點字詞解釋:

(1)選自《笑林》。邯鄲淳,姓邯鄲,名淳,三國時人,做過給事中的官。楚人,楚國人。楚國,現在的湖北省及其周圍一帶。

(2)【居貧】生活貧困。

(3)【《淮南子》】西漢'淮南王劉安與別人一起編撰的,又稱《淮南鴻烈》。

(4)【伺】等待,偵候。

(5)【自鄣葉】遮蔽自己的樹葉。鄣,同“障”,遮蔽。

(6)【可以】:可以用來。【隱形】隱藏形體,別人看不見。

(7)【遂】於是,就。

(8)【分別】:分辨。

(9)【障】:遮蔽。

(10)【不】同“否”。

(11)【恆】經常,常常。

(12)【經日】經過一整天(表示時間很長)。

(13)【紿(dài)】哄騙。

(14)【然】……的樣子。

(15)【齎(jī)】攜帶。

(16)【對面取人物】當面拿人家的東西。

(17)【吏】指縣裏的公差。

(18)【詣(yì)】到……去。

(19)【縣】指縣衙門。 啓示:楚人是一個妄想用一片樹葉來掩蓋自己的不正當行爲的貪婪而愚蠢的人。還是一個被眼前細小、局部的事物所矇蔽,看不到事物的本質和整體的人。

多音/通假字注:  ①不:同“否”。  ②紿:讀dài,哄騙 。 ③嘿:同“默”。  ④鄣:同“障”。

譯文

有個過着貧窮生活的'楚國人,讀《淮南子》,看到書中寫有“螳螂窺探蟬時用樹葉遮蔽自己的身體,可以用這種方法隱蔽自己的形體”,於是就在樹下仰起身子摘取樹葉──螳螂窺伺蟬時使自己隱身的那枚樹葉,來摘取它。這枚樹葉落到樹底下,樹下原先已經有許多落葉,不能再分辨哪種是螳螂隱身的那枚樹葉。楚人便掃集收取樹下的好幾筐樹葉拿回家中,一片一片地用樹葉遮蔽自己,問自己的妻子說:“你看不看得見我?”妻子開始總是回答說:“看得見”,整整過了一天,(妻子)就厭煩疲倦得無法忍受,只得哄騙他說:“看不見。”楚人內心暗自高興,(他)攜帶着樹葉進入集市,當着別人的面拿取人家的物品。於是差役把他捆綁起來,送到了縣衙門裏。縣官當堂審問,楚人自己訴說事件從頭到尾的經過,縣官大笑起來,釋放了他,沒有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