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素材 > 作文指導:作文素材積累之我見

作文指導:作文素材積累之我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1W 次

作文是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集中體現,具有高度的創造性,寫一篇優秀作文,學生必得具備一定的語言功底,要有對生活的正確積極地態度和深刻的體驗和情感,能對字、詞、句、篇、語法、邏輯、修辭等各方面基礎知識的綜合運用,同時,學生還必須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清晰的思考力、良好的記憶力,作文素材積累之我見。所以,作文毫無疑問是衡量一個學生的思想、知識和語文水平的重要尺度。

作文指導:作文素材積累之我見

可是,現在高中生的作文普遍低劣,"真是一屆不如一屆啊!"幾乎所有的語文老師都這樣感嘆學生的作文水平。主要體現在語言表達能力差,語言乾癟,沒有文采,一篇800多字的作文,很難發現幾個成語,"言之無文";其次沒有真情實感,矯情造文;再次,作文無話可說,言之無物,或者所用的材料都是陳芝麻爛穀子的事例。常言道:"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沒有豐富素材的積累,又難於寫出好文章。

針對這一現狀,我們巴縣中學語文教研組決定,從抓學生素材積累着手,要求絕大多數學生寫規範作文,寫真情作文,不要求寫優秀作文。我們抓作文素材積累,主要是從一下幾個途徑。

一、從生活中積累。

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到處都是我們作文需要的素材,來源於生活的素材是最有生命力的素材,纔是鮮活的素材。

近幾年高考作文,命題範圍十分寬泛,取材形式十分豐富,這實際上表明瞭作文命題走向生活化的趨勢。高考作文也十分關注社會生活,關注人生,關注個體,強調學生寫出真實的自己,真摯的情感,這就要求我們要留心生活,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資源,重視從生活中積累作文素材。

1、記錄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

考場上,作文時,多想想自己,想想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心靈,想想那些使你幸福、使你痛苦、使你歡樂、使你憂傷、使你反省一幕幕情景。平時,對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經歷也需要整理,要善於從平凡的生活中,從紛紛複雜的生活現象中,發現生活的本質,發現生活的規律,提煉生活。特別是生活中最能觸動你心靈的,更需要你作爲素材認真提煉,其實,這不僅是爲作文準備素材,也是爲我們的人生的品位和思想內涵準備素材。有了生活底蘊,面對作文話題,你就能夠迅速開啓自己的心靈,打開靈感的通道,激活情感的密碼,點燃激情的火苗,讓自己內心的話語變成文字,像涓涓細流,像汩汩的泉水,甚至像洶涌的江河,這樣的語言就是最有生命力的語言,最有感染力的語言,最精彩的作文語言。

2、描寫生活場景片段。

化用羅丹的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素材,而是缺少發現。其實,身邊有很多好的素材,有很多值得寫的內容,只是因爲你沒有留心,一提到母愛,都千篇一律的寫自己生病媽媽送我上醫院,或者,放學了,媽媽給我送雨傘。其實母親爲自己的付出,遠遠不只是這些,一個眼神,一個表情,一個動作,都飽含了對子女的關愛,只是由於沒在意,讓這些細節從眼皮底下溜走了。古人就說過"世事洞察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生活中,身邊事,只要你有一雙慧眼,只要你善於去發現,去挖掘,都是很有價值的作文素材。

平時應該留心那些方面呢?首先是自然界,自然界的風雨雷電,天氣的陰晴,月亮的盈虧,日出日落,春花秋月,花鳥蟲魚,山川河流等等,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是留心的對象。比如史鐵生的《我與地壇》,一根枯草,一張蛛網,一隻蟲子,在他的筆下都流淌着真情,都充滿了哲變。其次,留心身邊的人事,周圍的人生活方式,人際交往、衣食住行,更應該重點關注社會熱點。比如,走讀的同學,對馬路上的車來車往,對街邊一個場景,對身邊走過的陌生人等等。住讀的學生可以留心寢室的生活細節,可以留心食堂的一角,可以留心幾百人同時用餐的場面等等。這些都是很好的素材,都應該隨時留心,同時注意對觀察對象進行比較,認真剖析,挖掘內在的本質的東西,從現象到本質,從一般到普遍,能從一滴水中折射出太陽的光輝。

這樣多分析,多記錄,多積累,作文時就能生動的再現生活場景,有血有肉,鮮活靈動。爲了達到讓學生從生活中積累素材的目的,我們語文老師進行了一系列循序漸進的引導,要求學生的週記,就寫自己身邊真實的生活,表達真實的情感。同時提倡每日一記,把當天感觸較深的東西寫下來,哪怕篇幅短小,哪怕只是一個片段,哪怕就是幾句話,甚至幾個詞語,都用文字記錄下來,既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又積累了生活素材。其次,課堂片段練習的時候,老師有意識的從生活的角度命題,比如身邊的對話片段描寫,身邊的景物片段描寫,眼前的場景片段描寫等等。只有老師正確的引導點撥,才能把生活中的素材資源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起來。

二、從閱讀中來。

閱讀是積累素材的一個重要渠道,通過閱讀,可以積累前人的一些間接經驗,俗話說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堅持多讀書,並不斷積累,無論是一個好詞、一個寓意深刻的成語、一個優美的句子、一個精彩的片段、一篇有教育意義的文章,都可以成爲我們積累的素材。古人就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說法,爲了從閱讀中積累素材,我們從高一開始就十分重視閱讀。

1、每週一節閱讀課。

充分利用我們學校圖書館的優勢,老師每週用一節語文課,帶學生到圖書館、閱覽室進行大量閱讀。閱讀的時候,要求學生做好讀書筆記,每個月進行一次閱讀總結,彙報閱讀的收穫,與全班同學分享。通過閱讀,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作文語言。使學生的作文有了一定深度。改變了作文時無話可說的尷尬的局面。通過閱讀彙報課,把閱讀中積累的素材加以整理,總結,歸納,把零散的素材加以分類,在頭腦中加工,分檔存儲在記憶之中。這其實也就是對所積累的材料篩選吸收的過程,也是提升材料運用能力提升的過程。

2、節假日作業必有閱讀。

每學期結束放假,都要求把名著閱讀作爲必須佈置的假期作業。把從閱讀中收集素材作爲週記的部分內容。並通過作業的形式對學生的閱讀積累做方法上的指導。比如:(1)寫讀書筆記。如:①摘抄文章中的名言警句、總結內容要點,或把文章中精彩的句子和段落,比如精彩的開頭、結尾,摘錄下來。②試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歸納出文章主旨,總結文章的段意。③把自己對文章中人物、事件的看法,或對文章寫作形式的看法寫出來。④把自己閱讀後的心得、體會寫出來。⑤改寫文章,或對文章中某一部分進行擴寫、補寫,或續寫文章的結局。

3、報紙電視中積累

看電視看報紙也是一種閱讀方式。只要不用純娛樂的的眼光而是帶着審視的眼光看電視和報紙,帶着積累作文素材的目的,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的目的。都會有很大收穫,所以,我們要求學生每天晚上的起點到七點半,都要看新聞聯播節目,在節假日,也要求學生看《焦點訪談》、《人與自然》、《心理訪談》、《海峽兩岸》等等,這些電視節目的信息量比較大,看這些節目的時候要用心傾聽,深入思考,既可以獲得時代感強的信息,同時可以激活思維;在作文時能恰如其分地引入這類信息和反思,會使文章內容既豐富又鮮活,同時,經常關心時事,關心國際國內大事,並通過學習電視報紙上的評論,提高認識水平,使得自己的作文有思想深度。

三、從課文中來

高中語文課本,其實是一個內容豐富的材料資源庫,無論是所選文章內容,結構,還是語言,都是中學生學習寫作的典範,所以,留心課文,可以積累大量素材,包括語言反面的和材料方面的。有句話叫"材料不夠,課文來湊"。從語言簡潔優美的角度來看,我們課文中就有很多篇章的優美文句在作文時可以恰當引用,比如,在寫有關人與自然方面的話題時,《荷塘月色》、《我的空中樓閣》等課文中,就有很多優美的句段值得借鑑,"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無際的水面飄過一片風帆,遼闊無邊的天空掠過一隻飛雁,是單純的底色上一點靈動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點生氣,一點情調。""雖不養鳥,每天早晨有鳥語盈耳。無需掛畫,門外有幅巨畫--名叫自然。"這些美到極致的用語言如果能夠牢牢地記在心中,作文時可以直接引用或者化用,既可以是你的文章語言增色,有可以從美的享受中得到情感的昇華。再比如要寫恆心和積累方面的話題,課文《勸學》中就可信手拈來一大堆句子可以引用。從初一到高三的教材中,一樣有大量的事例可作爲我們作文時的典型"論據",比如李白杜甫蘇東坡,《項脊軒志》、《我與地壇》、《勾踐滅吳》《屈原列傳》

《過秦論》《六國論》等等。這裏不一一列舉。

我曾告訴學生,如果考場上實在沒有材料可寫,就可以把初一到高三的課文在記憶中就搜索一遍,或者通過歷史課本,把中外古今的名人事例在頭腦中過濾一遍。比如,國內的,可以從先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唐…這樣按照朝代順序快速把歷史在頭腦中進行梳理,就可以得到很多有價值的素材。

爲了利用好課文這個巨大的素材資源庫,我們教研組專門進行了研究,其中梅竹老師和錢俊義老師,分別以《巧借課文,扮靚作文》爲題目,上了兩堂研究科,給我們如何充分利用教材提高學生作文能力進行了有效地示範,收穫非常大。

四、老師收集中來。

雖然,積累素材的渠道非常的廣泛,但是,由於客觀或者主觀原因,學生積累的素材少之又少,比如,有部分學生爲了高考分數,不重視語文,不重視作文;部分學生沒有養成留心生活的良好習慣;還有部分學生討厭閱讀,即使閱讀也懶於動手動腦等等。加之學生學習任務重,時間緊,大部分時間在學校度過,在課堂上度過,自己能自由支配的時間幾乎沒有,就沒有太多機會接觸社會,沒有太多時間閱讀,看報看電視。所以,在高三階段,爲了幫助學生快速積累作文素材,我們每屆高三備課組全體老師,都要羣策羣力,收集大量的作文素材,然後精心分類整理,交給學生。我們大致按照如下方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