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素材 > 中秋佳節:描寫鄉音的好句好段

中秋佳節:描寫鄉音的好句好段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6W 次

導語:下面分享描寫鄉音的好句好段,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秋佳節:描寫鄉音的好句好段


1.然而,鄉音難忘。特別是在外漂泊的中老年朋友,他們隨着年齡的不斷增長,那些曾經被丟棄大半輩子的鄉音,卻伴着一顆思念故鄉的心感到親切起來。時常會聽到一些滄桑的生硬的鄉音,對捨棄已久的故鄉感慨萬千。在生硬的鄉音中不難聽出,大有落葉歸根的夙願。這些在歲月中解釋不清的語言,在他們心中卻自然明瞭熱乎起來。如果能聽到一句家鄉話,要比聽一段名段子還舒服高興。

2.鄉音串起的是一些人。每每聽到鄉音就會浮現出村莊的一些人,一張張熟悉的面孔,模糊的面孔就浮現在眼前。白皙的,黢黑的;醜陋的,美麗的;蒼老的,稚嫩的;善良的,醜惡的一一在腦海中浮現,讓你一下子就回到了鄉村,回到那一方水土所養育着的那一方人的懷抱中,享受着,感動着。聽到鄉音往往串起的是一些話,一些土得掉渣而又親切、富有個性的話

3.鄉音就是一粒種子,紮根在我的心田,每時每刻都在發芽,都在生根,都在開花結果!人總是在離開家鄉之後再去留戀家鄉的美好。家鄉的山,家鄉的水,家鄉挺拔高聳的白楊,甚至連家鄉的牛車、轆轤,還有那彎彎曲曲的土路,時刻都在我腦海裏一遍遍回放。而鄉音,就是串起這個回憶的按鈕。無論走到天涯海角,一旦說起鄉音,家鄉的一切便統統擠入我的腦海,這是家鄉刻在我身上的烙印。

4.世事都在變,獨獨鄉音不改。誰說人間無永恆?我說有,那就是:鄉音永在,鄉情永在!鄉音如歌,蘊藉着動聽的旋律;鄉音如花,綻放着美麗的芬芳;鄉音如酒,散發着濃郁的醇香。鄉音,是伴着出身的故土烙在自己身上的印跡。也許有一天,隨着普通話的普及,我們的家鄉話會逐漸淡出文化與歷史的舞臺。但是,鄉音永遠都不會消失。因爲,這鄉音早已沉澱在我們的血脈中,融入子孫後代的骨髓中……

5.是綿綿細雨侵潤的那一方水土,是高山流水組合的那一片風景,是綠色草原凝聚的那一聲長調,構成了刻骨銘心的記憶,和終身也難以忘懷的鄉音。

6.鄉音撩起的是一段情。聽到鄉音,夢迴故里,鄉音撩起的是一段情,物情,人情,鄉村情。兒時的夥伴用鄉音互相呼喊着乳名,一起上學,一起回家,一起割草,一起玩耍。“俺不和你玩了”是兒時鄉音中最令人懊惱的情,讓人檢討自己,約束自己。小時候,走夜路嚇掉魂,奶奶用鄉音呼喚着我的乳名“XXX,來家嘍”,從村南的大路一直呼喊到家門口,媽媽在一旁應答着“來了”,從村南的大路一直應答到家門口。第二天,我蹦蹦跳跳上學了,魂歸吾體,奶奶的安魂曲啊,情灑一路,記憶的路。鄉音撩起了漂泊的遊子的情愁,可心是暖暖的

7.最能代表唐山鄉音的有一個“中”字,也就是“行”、“好”、“可以”的意思。如果你聽到老鄉說“中”,一箇中字,那就是答應、肯定、承諾,很高興,看他臉上定是晴空萬里;如果說“中、中”,兩個中字,意思就變了,就有些將就、應付、敷衍、不耐煩,看他臉上定是晴轉多雲;如果說“中、中、中”,三個中字,那就又不一樣,多半是推諉、拒絕、很反感,他臉面上定是烏雲密佈。可見,一個“中”字,數量和語氣不一樣,所表述的意思有着本質的區別。

8.鄉音質樸、直率,是一幅畫,一幅水墨山水畫,雖沒有色彩但底蘊深厚。鄉音溫婉流暢、回味無窮,是一首詩,一首山水田園詩,有朝陽,有餘暉,有溫馨,有和諧。鄉音鏗鏘有力、激情高昂,是一首歌,一首催人奮進、嘹亮的戰歌。

9.各地方言都有屬於他自己的語音特徵,以及其獨特的幽默和俚語,還有各地地方方言演化出來的豐富的地方小調和戲曲,誘惑着我們去學習和模仿,常常也鬧出許多的笑話。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倘若用在這裏就大相徑庭了,在這裏可謂是同村不同俗也不同語,兩個異鄉人在一起對話,相互之間誰也不明白對方在說些什麼的情景時有發生,有趣的很。

10.鄉音是家鄉人溝通的紐帶。那年我去馬來西亞,在吉隆坡的一個服裝商店裏選中一款喜歡的上衣,正要購買時,售貨員聽我的口音是家鄉人,馬上親近許多,拉家常,有說不完的話。最後知道我要買衣服,勸我不要買我選的這件,他說:“這件衣服是從中國福建進的貨,價格要比中國市場貴了近一半,要買就去國內買。”我見他這樣對我知心交底,連聲道謝!他很直爽地說:“不用客氣,我們都是中國人,老家在唐山,是老鄉啊!”

11.鄉音,大慶曆史上這特有的鄉音,曾經爲這片土地注入了不同地域的鄉音鄉情,把一片風雪肆虐的荒原,變作一片多情而熱烈的土地。鄉音,還在創業的年代,匯聚交融出衆志成城的精神意志,托起一個驚世的油田和一座英雄的城市。今天,當油田和城市都已是一片燦爛輝煌時,曾經響徹大慶的種種鄉音,卻已隱隱退去,走進歷史深處。這時,再漫步於大慶這片鉅變的土地上,和我邂逅的那位鄉音依舊、白髮蒼蒼的老人,總能疊印在我眼前城市的絢麗中……

12.鄉音是從母體中帶來的語言。中華之國地域遼闊,民族衆多,又因氣候和風俗的差異,所以就產生了不同的方言。從某種意義上講,風土人情造就了語言的風格多樣化。南柔北硬是最明顯的兩大語言。無論是那一種風格不同的語言,都有着傳統的濃厚的地方特色。

13.鄉音是跟隨自己一輩子的伴侶,無論你是高官還是貧民,她不離不棄;無論你是財富五車還是一貧如洗,她不嫌不厭;不論你遠在天涯還是近在當地,她不疏不離。鄉音伴隨着你,走遍鄉村城市;鄉音伴隨着你,行遍名山大川;鄉音伴隨着你,度過春夏秋冬。鄉音啊,鄉音!

14.如果走不出自己的家鄉,鄉音根本談不上是屬於自己的語言。你想,打孃胎裏傳教出的語言,你說,他說,鄉人都會說,沒有什麼奇怪和彆扭的。但是,如果你到外鄉,只要你一開口,他人的第一感覺就是,你不是本地人。你呢?纔會感覺岀自己習慣的語言竟然成了不習慣。不過,如果在他鄉巧遇到與自己相同的語言,那麼,又有一種感覺讓你感到鄉音是那麼的親切。

15.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是什麼觸發了心靈的源泉?自然是親切的鄉音了。所以鄉音難改。無論你遠在任何地方,無論你離家的時間多長,無論你如何風光。那個曾經教你第一句話的鄉音,仍是根深蒂固的心靈語言。

16.對於流寓他鄉的遊子,淳樸的鄉音是一泓溫爽宜人的清泉,柔軟地滋潤着心田,又是一把連心鎖,無論你的故鄉在哪裏,也無論你的足跡落在哪裏,就像一根扯不斷的絲線,緊緊地牽着你,走得愈遠,牽得愈緊。“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這一首唐朝詩人賀知章的絕句只有二十八個字,樸實無華,毫不雕琢,都是家常話,反覆咀嚼,耐人尋味,既抒發了久客傷老之情,又充滿久別回鄉的親切感,曾撩撥多少代離鄉遊子的思鄉情。

17.鄉音連起的是一方土。聽到鄉音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村莊,是村莊的那一方土,那一方養育了豬馬牛羊、花草樹木、男女老少的熱土。聽到鄉音,記憶逐漸清晰,家鄉的映像逐漸明朗:朝陽伴隨着氤氳的地氣冉冉升起,落日伴隨着暮鴉緩緩墜下。這方土有過花開有過花落,有過風吹有過雨打,有過雷鳴有過電閃,有過夏種有過秋收。鄉音連起的是一方土,一方家鄉的沃土。

18.常言說的好,“離鄉離土不離音,改名改字不改姓。”那鄉音和姓氏一樣,像胎記烙在每個人的身上,丟之不掉,洗之不去。歷來,在偌大中國,聽人說話,便會知其是哪裏人,多半八九不離十的準確。記得在部隊時,一個班裏有名戰士,竟然來自個省份,在一起如若不說普通話,各說各語,那語聲雜七雜八,好似說天書,很是樂人。即使說普通話,要爭論個什麼,說急了,無意跳出來的,還是家鄉的方言土語,惹得大家開懷大笑。

19.人的一生中,有許多東西是不易改掉的,像鄉音,你無論走到哪裏,都會帶到哪裏,總也改不了,丟不掉。我便是一個鄉音難改的人。從小生在山村的我,浸潤着鄉音長大,自覺其中有着獨特的味道和原汁原味的簡單。屈指算來,離開家鄉也有幾十年了,軍旅生涯年遠在新疆,轉業後到唐山市工作,不管走到哪裏,鄉音已成爲我語調中的主旋律。以至於每每在與他人交談時,鄉音總脫口而出,其語調別人可能不適應,自己卻感覺酣暢淋漓。我總是這樣認爲,最能表達自己心情的還是那鄉音。

20.每一種鄉音都是一道靚麗風景。鄉音是家鄉祖輩們在歲月中耕耘出來的,經過生活的陶冶,發出來的心聲;鄉音是家鄉風土人情哺育出來的,浸透着純樸、憨厚,洋溢着熱情、親切;鄉音是家鄉歷史、文化的產物,是人們勤勞智慧的結晶。鄉音沒有更多美麗、優雅的詞彙,但卻句句樸實,三兩句話,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溶合了濃濃的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