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素材 > 高三議論文萬能素材

高三議論文萬能素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1W 次

導語:想要寫好議論文,不僅要語言優美,更重要的是要有素材,讓文章有議論的話題。但是高三的學習非常緊張,很多同學都利用一切可以學習的時間來複習,沒有閒時間來閱讀大量的書籍積累素材,以下是小編爲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三議論文萬能素材,歡迎大家參考!

高三議論文萬能素材

高三議論文萬能素材——宋慶齡的執著

宋慶齡自1913年開始追隨孫中山,致力於中國革命事業,謀求中華民族獨立解放。在近70年的漫長歲月裏,經過護法運動(1917年)、國民大革命(1924—1927年)、國共對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戰爭(1937—1945年)、解放戰爭(1945—1949年),她始終忠貞不渝地堅持孫中山的革命主張,堅定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爲祖國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生活的美滿幸福而殫精竭慮,英勇奮鬥,在中國現代歷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宋慶齡因此被譽爲20世紀最偉大的女性之一。

高三議論文萬能素材——發現自己

馬克·吐溫作爲職業作家和演說家,在文學領域和演說領域都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成爲世界範圍內受人尊敬的文學家和演說大師。但是,他在選擇文學和演說之前,曾經試圖成爲一名商人。他先是投資開發打印機,花費了整整3年的時間,最後把千辛萬苦借來的5萬美元全部賠光了。他又發現出版商因爲發行他的著作賺了大錢,他很不服氣,心想:我自己寫了文章自己出版發行,所有的利潤不都是自己的嗎,爲何不自己開一個出版公司呢?他於是又投資開了一家出版公司。但是,他不知道,寫作與經商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他很快就因爲債務陷入了困境,出版公司破產了,他也陷入了更大的債務危機之中。經過兩次經商失敗的打擊,馬克·吐溫終於認識到自己經商的無能,他徹底斷絕了經商的念頭,開始到全國巡迴演講,在演講的間隙裏埋頭寫作。很快,風趣幽默的馬克·吐溫名聲大噪,成爲全國知名的演說家,他膾炙人口的作品也迅速走紅。

高三議論文萬能素材——梵高

梵高說,“誰在愛,誰就在活着;誰活着,誰就要工作;誰工作,誰就有面包。”但是梵高常常沒有自己的麪包,只能靠弟弟的接濟勉強維持生計。他孤獨地作畫,孤獨地生活,沒有錢請模特,他的模特只有自己。100多年後,當他的自畫像——《沒有鬍鬚的梵高》創出7150萬美元的拍賣天價時,拍賣行裏歡聲雷動。然而這一切與寂寞的梵高已經毫無關係。在巴黎郊外的儉樸的墓地裏,陪伴他的只有當年由加歇醫生栽種的長春藤,還有來自全世界的崇拜者們敬獻的鮮花。

高三議論文萬能素材——孔子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多年來許多人都認爲,儒家學派的一大特點是保守、守舊,以上古爲黃金歲月,只重視“先王之道”而不關注事物的變化,而孔子則是一個方正迂腐的學究。其實,“信而好古”的孔子是用自己對道德的理解,結合白己對時代的期望,對經典作了新的闡釋的。他既將“如山”的仁作爲最高的道德標準,也發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爲之共鳴的“逝者如斯”的感唱;他不但極其詩意地闡釋了“變”,而且身體力行,收授弟子,用實際行動改造靈魂。如果他畏懼“變化”,不相信事物有更新的可能,他就不會成爲一位靈魂工程師,不會成爲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職業教師。他作爲中國哲人的獨特之處在於:他的“變化”如同萬物生長,是一種無聲而自然的過程,他心目中理想的發展,不是斬斷傳統的脈絡,而是以傳統爲根基,如山中樹木,生長不息。

高三議論文萬能素材——肖邦的遺願

1830年11月,費列德利克·肖邦(波蘭作曲家、鋼琴家)決定到外國深造,爲祖國爭光。出發前,朋友們爲他舉行了一個送別晚會。肖邦滿懷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們贈送的裝滿祖國泥土的銀盃,表示永遠不會忘記可愛的祖國。

肖邦輾轉於維也納、倫敦、巴黎等地,通過他的藝術活動,增進西歐人民對當時正在受難的波蘭人民的同情和了解。可是,在輾轉流離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

1849年秋天,肖邦臨終時告訴從華沙趕來的姐姐,波蘭反動政府是不會允許把他的遺體運回華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臟帶回去。

肖邦的心臟,按照他的遺願被送到華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長的祖國大地中。

高三議論文萬能素材——荊軻刺秦

據《史記》所載,燕太子丹囑咐荊柯:“得劫秦王,使悉反諸侯之地……則大善矣。則不可,因而刺殺之。這就是說,至少燕太子丹起初是想生擒秦王贏政,脅迫他退還己侵佔的諸侯國領土,如果這一步能取得成功,他們未必想害贏政的性命,倘若贏政不肯,他們才準備殺掉他。荊軻刺秦體現了一種阻擋秦國繼續攻打其他小國的企圖。無論是退兵之計也好,或僅僅是緩兵之計也罷,這應尚是荊軻爲解燕國之困,更是爲所有諸侯國所做的最後一次努力、

高三議論文萬能素材——孔子的幽默

公元前496年,焦急的子貢四下詢問走失了的老師孔丘,這時候有一個鄭國人對他說:“東門口有一個人,他的額頭像唐堯,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膀像子產,可是從腰以下比夏禹差三寸,瘦弱疲憊的樣子好似喪家之犬。”子貢找到孔子後把這話告訴他。孔子笑着說:“他說的形狀,那倒未必。但說我像喪家之犬,是啊!是啊!”這就是孔子,一個渾身上下充滿幽默細胞的老頭兒,全然不是千百年來端坐在畫像中,端坐在中國人意識深處的“大成至聖先師”的形象。在孔子眼裏,要想真正不朽,不在於權力,而在於文化與教育。所以後來儒家稱譽孔子爲“素王”。沒有土地、沒有人民,只要文化存在,他的王位就永遠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