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素材 > 高中優秀寫作素材

高中優秀寫作素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6W 次

愛蓮說

高中優秀寫作素材

喜歡荷,喜歡她的淡淡清香,喜歡它的淡淡粉紅,喜歡她的亭亭玉立,喜歡它的濯清蓮而不妖,喜歡它的柔情似水……

眼裏,除了憐愛還是憐愛。就像雨巷裏的那位帶着丁香般幽怨的少女,在夢裏,揮也不去散也不去。除了她的身影還是它的身影,除了她的俏麗還是她的俏麗。牡丹?玫瑰?百合?菊花?面對這些後宮佳麗,我卻像一位挑剔的美食家,一位追求完美的藝術家,總覺得它們少了點什麼,不能給我完全喜悅的感覺。也許這正是偏愛蓮的原因吧!

情人眼裏出西施。蓮,讓我覺得它就是花中之王,無人可比。朋友說我過於喜愛它,忽略了其它花的美麗,也許是吧!暮春三月,白花爭努,牡丹芍藥,妍麗嫵媚,使人爲只震驚;夏季炎炎,紫羅蘭、玉蘭散發淡淡幽香,祛除夏意,讓人心曠神怡;秋高氣爽,菊獨傲枝頭,正直傲潔油然而生;隆隆寒冬,梅獨自爭妍,不畏嚴寒,吐放清香,讚美之詞不可勝數。但是,我仍固執地認爲蓮纔是完美。

對蓮的喜愛,使我成爲百花不公正的裁判。在生活中,對事物的是非曲直,我們仍是不公正的裁判嗎?

夜深了,我靜靜地躺在牀上,被這個問題煩擾着。回憶的匣子被偷偷地打開,往事如水流過,重現眼前。

因對個別的崇拜,我成爲他的守護者,旁人稍有異議,便拳腳相加,小夥伴們對之敬畏,便緘口不語,使我內心稍稍喜悅;因和親密夥伴要好,便不理事情對錯,不分青紅皁白,硬着臉皮要站在朋友一邊;因對個人稍有偏見,一出現可疑之處,聚焦點便投向他;因爲自己的喜好盲目順從,人云亦云,都不知道在幹些什麼。

猛然發現,曾經,自己是如此沒有主見。成了失根的蘭花,追逐的浮萍,飛舞的秋蓮因風四散的蒲公英,我又當了生活不公正的裁判。

世界甚大,要認清每一事物,更應拋開我的個人感情,透過現象看本質,讓我們的生活更有主見,更能感覺自己的存在。就像一棵巨鬆,紮根在山崖之間,不隨山水、颶風而改變自己的位置;就像一棵獨自開在山谷裏的野百合,不管有沒有人路過,仍開得那麼鮮豔那麼快樂。

愛蓮,卻不溺愛蓮。愛生活,應該是個公正的裁判。

有色眼鏡引發的聯想

走進眼鏡店,有色眼鏡,琳琅滿目:濃墨、墨綠、淺橙、深棕……選一架?戴上濃墨,黑雲壓頂;佩上墨綠,置身莽林;架上淺橙,風揚沙塵;扣上深棕,滿眼咖啡……摘下來,哦,原來晴空萬里,世界是這樣本色。

走出眼鏡店,我生出許多聯想……

想到了天雨牆壞的宋國人,他戴着蔚藍色眼鏡看兒子,看出了預見的智慧,因爲那是家人,上陣還要父子兵呢!戴起蛇綠色眼鏡看鄰人,看出了狡詐和邪惡,因爲那是外人,防人之心不可無呀!想到了道光皇帝罷黜林則徐,禁菸條陳再好,他畢竟是漢員,戴上青冷近視鏡,可信不啊!琦善再庸碌無能,奸佞貪婪賣國,可終究是一家人,戴上粉紅老花鏡,不用他用誰?想到了日韓世界盃,全體韓國公民,包括總統金大鐘,他們都怎麼了?面對不公正的裁判帶給韓國隊的勝利,起立歡呼,民族情結也可以異化成有色眼鏡嗎?

在這裏,我只想講一個突然想起的小故事……

小學那會兒,“三好生”由同學們選。記得四年級時,班裏有個女孩羞怯拘板,又倔頭倔腦,沒有什麼朋友,更不會親合老師。同學偶爾提到她,總叫“老蔫兒”。誰也沒想到,這“老蔫兒”期末居然考了個第一。選“三好”時,老師先把一貫名聲顯赫的“紅人兒”的名字大大地寫在黑板中央,再由同學提其他候選人。考了第一的“老蔫兒”似乎被人遺忘了,直到提名快完時,纔有同學提她,她的名字極不起眼地縮在黑板的一角兒。舉手選舉時,她又被遺忘了,同學們爭着選自己的知交好友。當老師一個個擦去落選的人名時,纔在角落發現了她。通過厚重的眼鏡片,老師斜睨着不屑的眼神問:“哦,這還有一位呢,誰同意?”引出全班一陣鬨笑。無意中,我瞥見“老蔫兒”,她縮在教室的角落,兩眼失神地大張着,注滿了惶惑。這眼神深深刺痛了我幼小的心:我感到了我們的殘忍了,雖然還不明瞭這殘忍究竟是什麼。

大了,我才明白那眼神中包含的是自身價值被否認的痛苦。我們在老師有意疏遠的指揮棒下,殘忍地否定了一個同學的價值;把一個孤言寡合的同學狠狠推向自卑的懸崖!那時,我們雖然年幼,但“以親疏斷優劣”的意識卻早已潛移默化,紮根心田。我們小小年齡就戴上了有色眼鏡——親就好,不好也好;疏就差,不差也差。如果誰不夠朋友竟能出類拔萃,便要詫異、否定、嘲笑、排斥!長此以往,長大成人,有色眼鏡摘下就難了。

這有色眼鏡實際是變色眼鏡:透過這付眼鏡看親朋好友,粉面桃花、出水芙蓉、梨花帶雨、梅枝獨俏;透過這付眼鏡看路人疏客,敗柳殘絮、枯藤老樹、流水落花、地衣紅皺。

小事如此,大事亦然!

摘下有色眼鏡吧,那將消縮你審視美、享受美的視野;拋掉有色眼鏡吧,你會發現美景和親情遍及五湖四海!

給感情一把尺

無論何時,月光都會將皎潔的亮色灑向大地,不管它是高是低;無論何地,蒲公英都會把種子撒向大地,不管它是貧瘠還是肥沃;身處“非典”病房的白衣天使們,更是在每個人心裏種上了一棵“愛心”樹,不管他是敵是友;那麼,我們是不是也該給心靈、給情感一把尺,別讓感情的親疏迷亂了你我的良知。

(一)給感情一把尺,給理智一條路;

生活給了我們無數路口,讓我們用心去選擇,當面臨親與疏的判斷之時,該給心靈一把尺,去警示自己憑正義作出選擇;該給感情一把尺,別讓親切阻斷了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長途,讓理智的感情伴你人生長途,纔會使心更輕鬆,纔會使世界更加美好。

是什麼讓唐太宗不認親疏讓洱海的風,回紇的幔帳,靺鞨的大風雪吹成民族的團結!

是什麼讓伽利略不以舊的理論爲綱,讓真理之步邁進了人類文明的史冊!

是什麼讓貝多芬不成爲傳統者的奴隸,開創了充滿生命豪情的《第九交響樂》!

是感情這把尺,是它讓人們不以感情的親疏,讓人類向着邁進;是它讓人們不以感情的遠近,讓人類向着認識真理奔跑;是它讓我們給理智一條路,給智慧一條路,給文明一個永恆!

(二)給感情一把尺,給民族一個振興;

林則徐給感情一把尺,在“中學爲體,西學爲用”的思想背景下,發起了愛國思想運動,使中華民族的認知向世界邁進;戰爭中一位位母親給感情一把尺,爲了全民族的勝利,毅然獻出了孩兒們的生命,讓苦難的民族在鮮血的力量下奮起!

而今啊!戰鬥在抗“非典”一線的白衣天使們也給心靈一把尺,這把尺需要的不僅僅是奉獻與理智,更需要英明果敢的大智,生死相許的大勇,勇於奉獻的大義和這悲天憫人的大愛,他們不僅給理智一條路,更給民族精神一個完美的展現,他們無論感情的親疏,爲每一個病人送去了同樣的愛!

目光可以忘卻感情之尺。

蒲公英也可以忘卻這把尺。

但你千萬別忘了用感情之尺去衡量你的心,因爲中國民族的振興需要你用理智思維開闢一條成功之路!

隔着代溝 我望見了您

已經不記得上一次好好地看您是什麼時候了,父親。

我只記得那時的您,頭髮烏黑,皮膚泛着古銅的光。青年時期的下鄉生活,讓您有了健康的體魄,也讓您在這紛繁的社會中變得寡言少語。

自我上高中以來,您就很少管過我。有人說″兒隨母,女隨父″。在我的生活中,更多的是媽媽的教育和關懷。我幾乎每天都要和她談笑,卻很少能跟您講上一句話。媽媽總是關心我這,關心我那,而在我眼中,您總是坐在您自己的角落裏,研究着您自己的股票。我總覺得您根本不關心我,我總覺得您是家中的一個外人。

隨着感情的疏遠,我發現我漸漸地不認得您了。“代溝”,這可真是個神奇的東西。

高考離我越來越近,可您卻離我越來越遠。雖然您也開始時不時地說些什麼,您也開始每天按時往我嘴裏塞各種各樣的補品。可對我來講,那些話遠不如媽媽講得動聽。而塞藥時我甚至感覺,您是一個″醫生″,而不是一個父親。感情的疏遠,似乎真的隔斷了認知。

考前的那幾天學校放假,您讓我到您的學校複習。您帶着我去了您的學校,讓我在辦公室等着,自己去清一間教室出來。我一人待在辦公室裏無聊,就走下樓去,走到那間教室門口。教室裏您忙碌的身影晃動着。我突然意識到我很久沒有好好看看您了。

我不聲不響地走進去。您還在忙着。光線並不明亮,我卻看到了您頭上幾點晃眼的光。我頭一次注意到您有白頭髮了。您費力地搬着桌子,額頭上已經閃着瑩瑩的光。這就是我的父親啊,曾幾何時家裏重活一人包的父親,竟也變得這樣虛弱!您還是老了啊!

那一刻,我突然感覺一股衝擊從心底噴薄而出,震動着我的全身。我覺得那是源自割不斷的親情,那是心底的迴音。突然找回了被父愛包圍的感覺,這父愛不像從前那樣廣博而無微不至,但它卻更深沉,更能激起我內心的共鳴。我覺得我重新認識了您。

也許您還沒有感覺到我的覺醒,也許在您眼中我還是那個對您冷若冰霜不屑一顧的小男孩。可您一定知道,只要親情不斷,血脈相連,我一定會認識到父愛的偉大。感情也許會疏遠,可無論這代溝有多寬,我終究會望見您的!

孫悟空下崗記

唐僧師徒四人取得真經之後,就留在天庭裏做官,這幾百年來,也還算混得不錯,哪知天庭裏這些年來也是吃白食的越來越多,眼看着一日不如一日,玉帝下令,精簡天神,競爭上崗。一時間,衆多天神都愁眉不展。

孫悟空聽到這個消息,卻依然是不慌不忙。他心想着:“想當年我火眼金睛,一路降除妖怪保護唐僧闖過九九八十一道難關,取得真經。功不可沒呀,再想想這些年來,也一直是盡責盡職,辦好份內的每一件事,雖無很大的建樹卻也不像有些人那樣到處出錯,想想應該不會下崗吧。更何況唐僧還是人事部主任。”

到了公佈下崗名單的那一天,悟空還在睡覺,手機響了,是八戒打來的,“猴哥,你怎麼還睡得着啊?名單上有你呀!”悟空一翻身跳起來,氣得渾身發抖,來到人事部想問個究竟。只見唐僧笑容滿面地坐在辦公桌後,和其他未下崗的天神聊得正歡,孫悟空一下子竄到桌前,猴臉漲得通紅。他向唐僧問道:“師傅,怎麼我也下崗呢?”唐僧笑道:“這是大家的決定嘛!也不是我一個人的意見。你也知道,我做這個差事也不容易……”悟空不等唐僧說完,就說道:“八戒和沙僧沒下崗,難道我比他們做得差些?”悟空,你別急呀,急也沒用,你看看你,在領導面前也是一張不服氣的臉,像這個樣子你怎麼做事呀?你平常做得都挺好,只是你太不懂得變通了,得罪了不少天神,大家都多多少少對你有些意見,你不要太放在心上。你下了崗,就跟師傅我一起,以後還有機會。“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這是師傅我給你的忠告呀!八戒和沙僧雖無建樹,但爲人處事比你靈活得多,你要多向他們學習學習呀!”悟空看着也沒什麼希望,就徑直走出辦公室,準備找兩個師弟商量商量以後的活法。剛走到走廊便聽見人事部辦公室裏衆天神的笑聲“想當年,我趕走他,他還負氣不理我,害我被那黃袍怪變爲老虎,若不是我當年把他從五行山下救出他能有今日?這個猴頭真是太不知好歹了,還是八戒和沙僧對我忠心……”唐僧的聲音傳入悟空的耳中,悟空大怒,恨不得一揮如意棒將整個人事樓打垮,轉念一想:“這等人,我也不必與他一般見識。”便頭也不回地走了。

數天之後,衆神盛傳悟空在他老家花果山開了一家旅遊公司,聽說生意還非常火爆。

吊屈原賦

尚記兩千年前,賈公過長沙,自慨命運之不濟,悒鬱思索,而做斯賦。竟有同命相似之感嘆,其悲嘆人才之不爲用,而忠言不被納之意,蓋與君之所行謬矣。命吾於考場之上,端午佳節,重做斯賦,以吊先生之靈。

嗚呼,君雖爲楚王之同姓,其血緣之親.可謂近矣,君累世爲官,與楚王之忠心,可謂昭然也,然竟爲世人所不易,被君王黜免,終於鬱郁而沉於汩羅矣。雖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有日月齊輝之才,一旦被疏,不復被用,雖心繫楚國,胸懷天下,豈不枉然。(易當爲客字之誤)。

餘嘆其感情之無用焉,君臨天下,當以理爲重,奈何信奸讒之語,而疏遠信臣忠義之士也,懷王不用汝擊,終招患禍,身死國滅,爲天下笑,吾惟惜其不以事理相推,而竟以感情之草草行事也。

故天下之成就大事者,莫不恪守理,而自制於情也,人情莫不好悅己者,而惡直言者也,故莊宗雖有天下而終自謬(戳)於伶人之手,其沉溺於私情使然也。夫奸讒當道,以美色,誘之,絲竹樂之,財物亂之,使其遠正直而近讒邪,雖已似日之昏昏,而不自知,至於禍已至矣,乃有悔色,豈不晚哉?

人情有遠近.而緣有親疏,而公理無遠近,正道無偏邪,君於九天之上,可憶及昔日否,子蘭之流,力勸懷王之秦求和,終使懷王之魂留他鄉,子蘭豈不爲楚王之親近哉,有骨肉之親,卻不能遠謀,有遠謀之臣,未有骨肉之親,情理相較,於情於理,競何如哉,懷王屈理從情,終至斯地,雖有天地爲其悲惜,然流(留)笑柄子青史矣。

君沉汩羅,去今兩幹餘載矣,夫兩千餘載之中,屈理而從情者,不可盡數,今日光華閃耀大地,然此事仍無有斷絕之時,餘作此文,畢汝可知,展汝之盛德,示汝之才華,以警戒世人,使其屈情從理,如此,則官不貪,如此,則民不奸,如此則百姓直田享用不盡矣。

懷王於冥冥之中,定當後悔不迭,特以爲情乃理之末,而理爲情之始也,理從情而家不立,則國不治,則天下難平,情從理,則行路之人,可爲骨肉之親,邂逅之人,可助成大事,豈不如此哉?

公則生明

朱總理將“公則生明,廉則生威”這句話作爲他的人生信條,於是,我們看見了一個公正無私、威嚴廉潔的高大形象。

“公則生明”,單單四字,意韻深遠。公正,不偏私地想問題、辦事情,則處理問題明智正確;反之,帶有主觀色彩,便不能公正無私地認識和處理問題。而人往往受主觀影響,難以對事物做出正確深刻的認識,所以要做到“公則生明”並非易事。

人們首先得克服感情上的親疏遠近才能客觀地認識事物。《韓非子》中一則寓言曰:“宋國一富人,一日大雨把他家牆淋壞了。他兒子認爲不修好,一定會有人來偷竊,鄰家老人也如此認爲,是夜,果然富人被竊。富人於是覺得他兒子很聰明,而懷疑鄰家老人爲竊賊。”可見,富人對被竊一事,完全受感情親疏所左右,自己的兒子,偏私地認爲聰明,鄰翁卻是懷疑對象,這樣不客觀,很難認識到真相。或許,事情的真相恰恰相反也未可知。所以,感情上的親疏遠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人們的判斷,要想獲得正確的認識,必須理智客觀地分析研究事物,不帶一絲感情色彩。

歷覽古來聖賢人,無不在對事物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在處理事情上力求做到公正不偏私。

我們要向包拯學習,他公正廉潔,不包庇一切罪行。他的鍘刀上斬昏君,下斬黎民,只要是真相,就能在他面前閃光,只要有罪惡貪婪,一律逃不過他公正無私的眼睛。於是,纔在青史上永遠鐫刻着他的名字。

我們要向岳飛學習,他訓練的岳家軍,行軍迅猛,殺敵勇武,這與他的公正無私是分不開的,兒子岳雲,犯軍規違紀按軍法處置,不因他是自己的兒子而有所偏頗,於是全軍上下,無人不服,無人不讚,因此,岳家軍才使金軍聞風喪膽,才使得北宋得以保全,岳飛的精神一樣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

不論是故去的古人,還是現存的今人,只有做到公正無私,才能在一事物的認識上得到真理,才能在對事物的處理上得到讚美。感情上的偏私只能陷人於不分青紅皁白,不辯是非之中,我們要堅決拒絕讓感情主宰理智。

“公則生明”這句話猶在耳邊迴盪,讓我們摒除感情的干擾,理智公正地在世爲人吧!

情役

心爲情役,人爲情役,何其悲哀!

香港電視劇《縱橫四海》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一位母親,爲了讓殺了人的兒子罪名不成立,竟說人是她殺的,寧願自己背上殺人犯的罪名,也要讓罪惡滔天的兒子逍遙法外!這位“糊塗”的母親自殺前說了一句話“他是我兒子!”哎!人爲情役,命爲情喪,何其悲哀! “他是我兒子”,感情便有所偏重;“他是我兒子”,理智便可少些;“他是我兒子”,便可以心甘情願爲他頂罪;“他是我兒子”,一切的一切會變得理所當然,包括包庇、包括頂罪,這是何等的悲哀和愚蠢!

人,常常如此,常都被感情所役使,無從掙脫。 心爲情役,人爲情役。俗話說:“事不關己,關己則亂。”同樣,事不及親,及親則失。事關及自己的親人,尤其是關乎父母兄弟,對事物的認知便有失偏頗。理智的天平一旦加入情感,便不可避免地產生傾斜,常常是感情親密的那頭下沉。有了感情,感情深厚,遇事待人便自覺不自覺地從己出發,從親出發,被感情所役使,彷彿被蒙上了眼睛,觸目所及,盡是黑暗。被感情所役使,心裏早已有所偏向。於是,便視聽混淆,聽到看到的都是己長人短、親者對非親者錯;於是,便昧着良心,幫親不幫理;於是,便耳目皆失,清白不分。這是何等的悲哀!心爲情役,認知便不分真僞、黑白、是非。

包拯曾說:“皇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話極正確,要想心不爲情所役,必要做到情理兩分。情歸情,理歸理。親朋犯了錯,內心悲苦,但是不能因爲感情的親厚而作出悖理之事。這世上除了情誼之外,還有法理這把尺子。法理於人,猶如掃帚於地,掃去情在身上的污穢,掃去感情的役使,使得心境清明。《讀者》上提及另一位母親,爲了法理,大義滅親,不肯作僞證,親自將兒子送進監獄,這是何等的可敬!

每個人心中都有感情,但是每個人心中也都應有一把尺子,一把量度感情與理智的尺子。不能因爲感情的深厚,而置法理於不顧,不能因爲感情深厚,便罔顧法紀,不能因爲感情的深厚而德義皆失。尤其是處於當今社會,提倡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倘心爲情役,就會視法紀、德義爲糞土,這怎能使得整個社會法網清明、德義大倡呢?又怎麼會有國家的興旺繁榮?倘若人爲情役,整個社會就綱法全無,德義皆失,又何來依法治國,以德治國? 願不再心爲情役,人爲情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