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素材 > 珍愛生命的名人短事例

珍愛生命的名人短事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2W 次

人的生命就只有一次,我們一旦失去就無法從來,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好好的去珍惜我們寶貴的生命。下面是小編整理收集的珍愛生命的名人短事例,歡迎閱讀參考!

珍愛生命的名人短事例

  珍愛生命的事例(1)

有兩個孩子,一個喜歡彈琴,想當音樂家;一個愛好繪畫,想當美術家。不幸得很,想當音樂家的孩子,突然耳朵聾了;想當美術家的孩子,突然眼睛瞎了。孩子們非常傷心,痛哭流涕,埋怨命運的不公平。

恰巧,有位老人從他們身邊經過,聽見了他們的怨恨。老人上前去,先對耳聾的孩子比畫着說:“你耳朵雖然壞了,但眼睛還是明亮的,爲什麼不改學繪畫呢?”接着他又對眼睛瞎了的孩子說:“你的眼睛儘管壞了,但耳朵還是靈敏的,爲什麼不改學彈琴呢?”孩子聽了,心裏一亮。他們擦乾了眼淚,開始新的追求。

說也奇怪,改學畫畫的孩子,漸漸感到耳聾反而更美好。因爲,它可以避免一切干擾,使他的精力高度集中,改學彈琴的孩子,慢慢地也覺得失明反倒有利。因爲他能免除許多無謂煩惱,使心神更加專注,果然,耳聾的孩子,後來成爲美術家,技術超凡,名揚四海,眼睛瞎了的孩子,終於成了音樂家,技藝卓絕,飲譽天下。

一天,美術家和音樂家又遇見了那位老人,他倆十分激動,拉住老人連連道謝。老人笑着說:“不用謝。事實擺明,只要努力,當命運堵塞了一條道路的時候,它常常還會留下另一條道路的!”

  珍愛生命的事例(2)

邰麗華給人第一感覺是透明、純淨,長期的無聲世界使她擁有這種正常人無法擁有的平靜心。

直到5歲,邰麗華才知道自己的世界與別的小朋友的不一樣,同齡人可以用“聽聲辨人”做遊戲,可她與真實的世界隔着一幢無聲的高牆,她只好用淚水化解無助與尷尬;別的小朋友可以升入正常的小學,而她只能進聾啞學校,在一片孤寂的世界裏生活。聾啞學校的律動課是爲了讓學生通過振顫感受到節奏的變化。當老師將木地板上的響鼓踏得咚咚地響,一種奇怪而自然的有節奏的振動剎那間傳遍邰麗華的全身,她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對另一個世界新奇的感知,她激動着,她興奮着,眸子閃亮,小臉通紅,她感覺到這個世界從未有過的美好,她對老師用三個手勢表示:我———喜———歡。

從此,邰麗華盡情地投入一個充滿新奇的世界,她愛上了舞蹈,雖然沒有音樂,但是她用自己的心去伴奏。生命的旋律在起舞,生命之火在燃燒,使邰麗華重新認識她存在的意義,她覺得自己註定一生要用舞蹈和心中的音樂去膜拜生命,她對世界充滿了感恩和感激。

  珍愛生命的事例(3)

張海迪1955年出生在山東半島文登縣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裏。5歲的時候,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覺,生活不能自理。醫生們一致認爲,象這種高位截癱病人,一般很難活過27歲。在死神的威脅下,張海迪意識到自己的生命 也許不會長久了,她爲沒有更多的時間工作而難過,更加珍惜自己的分分秒秒,用勤奮的學習和工作去延長生命。她在日記中寫到:“我不能碌碌無爲地活着,活着就要學習,就要多爲羣衆做些事情。既然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把一切奉獻給人民。”1970年,她隨帶領知識青年下鄉的父母到莘縣尚樓大隊插隊落戶,看到當地羣衆缺醫少藥帶來的痛苦,便萌生了學習醫術解除羣衆病痛的念頭。她用自己的零用錢買來了醫學書籍、體溫表、聽診器、人體模型和藥物,努力研讀了《鍼灸學》、《人體解剖學》、《內科學》、《實用兒科學》等書。爲了認清內臟,她把小動物的心肺肝腎切開觀察,爲了熟悉鍼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畫上了紅紅藍藍的點兒,在自己的身上練針體會針感。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終於掌握了一定的醫術,能夠治療一些常見病和多發病,在十幾年中,爲羣衆治病達1萬多人次。

後來,她隨父母遷到縣城居住,一度沒有安排工作。她從保爾·柯察金和吳運鐸的事蹟中受到鼓舞,從高玉寶寫書的經歷中得到啓示,決定走文學創作的路子,用自己的筆去塑造美好的形象,去啓迪人們的心靈。她讀了許多中外名著,寫日記、讀小說、背詩歌、抄錄華章警句,還在讀書寫作之餘練素描、學寫生、臨摹名畫、學會了識簡譜和五線譜,並能用手風琴、琵琶、吉他等樂器彈奏歌曲。現在她已是山東省文聯的專業創作人員,她的作品《輪椅上的夢》問世,又一次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

認準了目標,不管面前橫隔着多少艱難險阻,都要跨越過去,到達成功的彼岸,這便是張海迪的性格。有一次,一位老同志拿來一瓶進口藥,請她幫助翻譯文字說明,看着這位同志失望地走了,張海迪便決心學習英語,掌握更多的知識。從此,她的牆上、桌上、燈上、鏡子上、乃至手上、胳膊上都寫上了英語單詞,還給自己規定每天晚上不記10個單詞就不睡覺。家裏來了客人,只要會點英語的,都成了她的老師。經過7、8個年頭的努力,她不僅能夠閱讀英文版的報刊和文學作品,還翻譯了英國長篇小說《海邊診所》,當她把這部書的譯稿交給某出版社的總編時,這位年過半百的老同志感動得流下了熱淚,並熱情地爲該書寫了序言:《路,在一個癱瘓姑娘的腳下延伸》。

以後,張海迪又不斷進取,學習了日語、德語和世界語。海迪還盡力幫助周圍的青年,鼓勵他們熱愛生活、珍惜青春,努力學習爲人民服務的本領,爲祖國的興旺發達獻出自己的光和熱。不少青少年在她的輔導下考取了中學、中專和大學,不少迷惘者在與她的接觸中受到啓發和教育變得充實和高尚起來。張海迪在輪椅上唱出了高昂激越的生命之歌,這支歌的主旋律是:一個人生命的價值在於爲祖國富強、人民幸福而勇敢開拓、無私奉獻!

  珍愛生命的事例 (4)

桑蘭,出生於1981年2月,浙江寧波人,原國家女子體操隊隊員,曾在全國性運動會上獲得跳馬冠軍。到今天爲止,堅強的桑蘭已經笑着度過了6年的輪椅時光。

1998年7月21日晚在紐約友好運動會上意外受傷之後,

默默無聞的桑蘭成了全世界最受關注的人。這確實是個意外。當時桑蘭正在進行跳馬比賽的賽前熱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間,外隊一教練“馬”前探頭干擾了她,導致她動作變形,從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頭先着地。 遭受如此重大的變故後卻表現出難得的堅毅,她的主治醫生說:“桑蘭表現得非常勇敢,她從未抱怨什麼,對她我能找到表達的詞就是‘勇氣’。”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來之後,她也絕不後悔練體操,她說:“我對自己有信心,我永遠不會放棄希望。”

3年來,桑蘭用她的行動應證着自己的諾言,在北大學習、加盟星空衛視主持節目、擔任申奧大使、參加雅典奧運北京接力……她充滿力量的笑容總能給人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