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素材 > 【精品】素材積累作文彙總8篇

【精品】素材積累作文彙總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5W 次

【精品】素材積累作文彙總8篇

【精品】素材積累作文彙總8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素材積累作文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素材積累作文 篇1

在紅塵滾滾中遇到她,在時光漫漫中告別她。漫長的歲月裏,她能帶給我想不到的驚喜與無盡的歡樂。每每憶起時,嘴角總會浮起一絲不易察覺的笑。

夜色不經意間籠罩了天空,當最後的一縷陽光悄然而逝,心中的歡樂彷彿要溢出,沒有一幅畫能描繪我此時的快樂,沒有一個詞能形容我此時的心情!今夜註定了不尋常,因爲有一位時光的匆匆過客將經過此地方。夜色漸漸深了,那位“過客”也即將到來。我靜靜地望着夜空,心中更加激動。

啊!流星!漫天劃過的星星顯出了她獨有的美麗,豈是一個“美”字所能形容?我閉上眼,雙手合攏,默默許願。望着空中快速劃過的流星,我的腦海中什麼也沒有浮現,只想把這美麗的畫面存入心底,將它保留到永遠。

多麼美啊!一顆顆流星閃爍着鑽石般的光輝,留下了束束珍珠般的光澤,它們就彷彿是一個個擁有絕色容顏的精靈,匆匆飛過夜空,照亮了這夜。點點的光芒將幽深的夜點綴地無比絢爛。但卻太短暫了,可那抹驚豔的感覺卻一直存留在心頭,不可計數的顆顆流星從夜空中劃過,那種場面若非親眼見過的人,尋常人是無法想象的畫面。我緊張地看着愈發少的流星,雖面上波瀾不驚,但那握緊的拳頭卻泄露了我此時的心情。越來越少了,越來越少了。我卻無法挽回那一瞬的美,任由它像黃沙一般從掌心流逝。

直至最後一顆流星飛逝,我心中悵然若失,彷彿有什麼東西失去似的,那時我只以爲是流星消失給我帶來的感覺。今天,我才明白,逝去的不僅僅是流星,還有我那宛如流星般的童年。

素材積累作文 篇2

“三味書屋”的來歷

魯迅12歲進“三味書屋”私塾從壽鏡吾先生讀書。魯迅先生後來曾著文《從百昔園到“三味書屋”》回憶這段經歷。

“三味書屋”原名叫“三餘書屋”,是壽鏡吾先生的祖父壽峯嵐先生定的名。當年董遇教育其弟子要抓緊“三餘”的時間攻讀,董遇解釋“三餘”爲:“冬者歲之餘,認者日之餘,陰雨者晴之餘也。“壽峯嵐先生據此爲書屋定名,意在引導學生珍惜時間,勤奮讀書。

後來壽峯嵐讀到蘇軾讚揚董遇“三餘”的詩句:“此生有味在三餘”。細細玩味覺得“三味”比“三餘”好,“三味”者“讀經味如稻引粱,讀史味如餚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培養學生讀書興味,引導學生積極苦讀。讀書三味,其樂無窮。

曹禺在澡盆裏讀書

我國傑出的現代劇作家曹禺,在他23歲時就寫出了《雷雨》,震撼了當時戲劇界。後又寫出了《日出》、《原野》等很有影響的作品。此外還有劇作《蛻變》、《北京人》、《家》、《王昭君》以及同別人合寫的《膽劍篇》。他所以有如此輝煌成就,絕非偶然,這與他勤學苦讀是分不開的。

有這樣一件趣聞:有一次曹禺的家人準備好澡盆熱水,催正在讀書的曹禺洗澡。他進內室以後,很長時間不見人出來,家人在內室外聽聽,房內不時傳出水呼聲。又過了好久,仍不見人出來。曹禺的夫人生疑,推門過去一看,嗨!原來曹禺坐在盆裏,正讀書入迷呢。他一手握着書本聚精會神地看着,另一隻手拿着毛巾下意識地拍打着水面。他根本沒洗,可水早冰涼了。

愛迪生以書爲枕

大名鼎鼎的美國科學家愛迪生,一生的發明多達近二千項,被譽爲“發明大王”。這也與他勤非讀書分不開的,他常常通宵達旦地讀書,查資料,困極了,他就以書當枕,在實驗室躺一會兒。因此,有人風趣地說:“怪不得愛迪生有那麼多的知識,原來他在睡夢中也還要從書本里吸取營養哩。”

富蘭克林和書

美國18世紀著名政治家、科學家富蘭克林,參加過獨立上星期爭,參加起草獨立宣言,代表美國同英國談判,後簽訂巴黎和約,曾創辦《賓夕法尼亞報》,,建立美國第一個公共圖書館。他在研究大氣電方面有重要貢獻,發明避雷針。著有《自傳》。

富蘭克林自幼酷愛讀書。家貧無錢上學,從少年時代起,就獨自謀生。常常餓肚子省錢買書讀。

某一天,富蘭克林在路上看到一位白髮老驅,已餓得走不動了。連心將自己僅有的一塊麪包送給她。老嫗看富蘭克林的樣子,也是一個窮人,不忍收他的麪包。

“你吃吧,我包裏有的是。”富蘭克林說着拍拍那隻裝滿書籍的揹包。

老嫗吃着麪包,只見富蘭克林從揹包裏抽出一本書,津津有味地讀起來。“孩子,你怎麼不吃麪包啊?”老嫗問道。富蘭克林笑着回答說:“讀書的滋味要比麪包好多了!”

經濟拮据,購書能力有限,他只得經常借書讀。他常在認間向朋友敲門借書,連認點起一盞燈,專心讀書,疲乏了就以冷水澆頭提提神,坐下繼續閱讀完,第二天一早,準時把書還給書主,從不失信。

撲在書上的高爾基

高爾基,前蘇聯大文豪,列寧稱他是“無產階級藝術的最傑出的代表人物”。

他出生在沙俄時代的一個木匠家庭,4歲喪父,寄養在外祖母家。因爲家庭極爲寒,他只讀過兩年小學。10歲時就走入冷酷的“人間”。他當過學徒,搬運工人,守認人,麪包師。還兩度到俄國南方流浪,受盡苦難生活的折磨。但他十分喜歡讀書,在任何情況下,他都要利用一切機會,撲在書上如飢似渴地讀着。如他自己所說:“我撲在書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麪包上一樣。”

他爲了讀書,受盡了屈辱。10歲時在鞋店當學徒,沒有錢買書,就到處借書讀。那時的學齡前徒,實際上是奴僕:上街買東西,生爐子,擦地板,洗菜帶孩子……每天從早晨幹到半認。在勞累一天之後,用自制的小燈,堅持讀書。

老闆娘禁止高爾基讀書,還到閣樓上搜書,搜到書就撕碎。因爲讀書,還捱過老闆娘的毒打。高爾基爲了看書,什麼都能忍受,甚至甘願忍受拷打。他說過:“假如有人向我提議說:‘你去廣場上用棍棒打你一頓!’我想,就是這種條件,我也可以接受的。”

由於高爾基一生如飢似渴地讀書,勤奮不懈地努力,他寫下了大量有影響的作品:《海燕》、《鷹之歌》、《母親》、《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童年》、《人間》、《我的大學》。除此之外,還寫了劇本和大量的政論、特寫、文藝評論等。

素材積累作文 篇3

摘 要: 進入高級中學學習的學生,雖然經過了多年作文寫作的學習和練習,但就實際情況進行了分析,很多學生的作文還存在很大問題,語句不通順,文不達意,內容空洞,在閱讀過程中令人感到乏味,這樣的寫作水平,究其根本還是學生寫作素材的匱乏。所以在高中作文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教授給學生積累素材的方法,並且要學會對素材的整合使用。本文主要提出幾點積累與整合素材的方法,希望對高中作文教學有一定幫助。

關鍵詞: 高中作文 作文素材 積累 整合

現如今,高中生只要提到作文,就會聞虎色變,心理上的這種恐懼往往表現在寫作過程中無從下手。如何幫助學生積累更多寫作素材不僅是提升學生寫作水平的必由之路,而且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這樣在豐富的素材資源的匯聚中,學生才能做到臨危不亂,淡定自若。高中作文素材的積累和整合有很多種途徑和方法,本文主要介紹以下三種方法。

  一、博覽羣書,培養廣泛閱讀興趣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博覽羣書,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在擴大學生知識面的基礎上,儘量多看書,少做題,給學生提供有意義的書籍,等等。古語曾鼓勵學生多讀書,例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等。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閱讀是積累素材最主要也是最見效的方法。這就給高中語文教師一個啓示,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作文教學和閱讀教學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利用充分的課餘時間閱讀幾本好書,在閱讀過程中積累作文的寫作素材。在閱讀過程中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在開始階段教學要鼓勵學生多閱讀一些與課文緊密相關的散文,學習散文中細緻的觀察,感受其中的景物描寫,細節描寫,以及體會修辭手法的使用,等等。在閱讀過程中對一系列優美的句子可以進行摘錄,隨時翻閱。

接着,教師要從高中課文標準出發,關於規定的經典作品要讓學生進行閱讀,例如,我國的四大名著,在課本中選入的僅僅是其中一小節,課後可以進行全書仔細閱讀。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閱讀任務要進行硬性規定,同時要配合教授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在一段時間內學生是否完成了閱讀任務,要進行監督評價,從而促進學生閱讀進展。關於優秀的作品,教師可以將閱讀的任務放在假期進行,並要求學生做好閱讀筆記,帶着任務學習,讀完後還要有自己的觀後感和體驗。這樣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閱讀量,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開闊學生視野,同時也可以讓學生的作文有所起色。

最後,要把握的關鍵點就是優美片段的背誦記憶,作文素材的積累不僅是寫在紙上那麼簡單,關鍵要掌握素材積累的質量,假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只是對故事情節有了大致瞭解,而沒有記住其中任何詞彙、句子,那麼這樣的閱讀是沒有效果的,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只能是天方夜譚。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對素材進行適當背誦練習,尤其是古詩文及名言警句。如果學生對名家名篇能夠熟練掌握,那麼高中作文的寫作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二、歸納整理,鼓勵學生學以致用

在語文考試過程中,學生思考的時間非常有限,尤其是在寫作過程中,學生沒有更多時間篩選素材,關鍵是在短時間內不可能對素材進行全方位選擇利用,這就需要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會對作文素材的歸納整理。學生腦中的素材七零八落,混亂不堪,但語文考試過程又要求學生做到有理有據,簡潔清晰。在素材整理過程中就要充分發揮教師引導作用,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從題材角度進行素材整理,例如,將道德修養的素材與待人處事的素材相分離,可以將情感類的領悟放在一起掌握。其次,要掌握與典型人物有關的作文素材,例如,李白是學生很熟悉的詩人,他的很多作品都流傳至今,表現李白各種心路歷程的句子就要進行學習掌握。又如,我們很喜歡的寫詞巨匠蘇軾,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就要整理哪些作品是表現他瀟灑的性格特點,又有什麼樣的句子能體現他的超凡脫俗等。這些學生能夠仔細記憶,謹慎使用,一定能爲作文添光加彩,激發閱讀者的興趣。

  三、迴歸教材,領悟教材內容

學生通過上面的方法已經積累了豐富的作文素材,這時候就要把眼光迴歸到教材,迴歸到實際生活中,在積累更多素材後,又一個問題出現了,學會往往不清楚如何利用。高中語文教材中涉及中外的很多優秀人物和經典案例,我們要對其進行深度挖掘和系統整理,要明白生活中處處有語文,生活中處處都是寫作題材。只要學生能夠在寫作中不急不慌,臨危不懼,合理選用平時積累的素材,在考場中一定能寫出有深度有內容的作品。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有發現美的眼睛,例如,小到廣告用語及精彩的店名等。只有迴歸教材、迴歸生活,才能在作文中更充分地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四、結語

作文學習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發揮着重要作用,要想寫作完美的作文,作文素材的積累和整合非常關鍵,也只有形成豐富系統的作文素材庫,才能爲寫作打下堅實基礎。

素材積累作文 篇4

囊螢映雪

解釋:囊螢:晉代車胤小時家貧,夏天以練囊裝螢火蟲照明讀書;映雪:晉代孫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讀書。家境貧窮,勤學苦讀。原是車胤用口袋裝螢火蟲來照書本,孫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奮苦學的故事。後形容刻苦攻讀。比喻人勤學好問。

成語故事:

晉孫康家貧,冬夜映雪光讀書;晉車胤家貧,夏夜練囊盛螢,借螢火蟲的微光讀書。事見《初學記》卷二引《宋齊語》、《晉書·車胤傳》後以“映雪囊螢”形容夜以繼日,苦學不倦。查看百科

出處:

元·賈仲名《蕭淑蘭》第一折:“雖無汗馬眠霜苦,曾受囊螢映雪勞。”

素材積累作文 篇5

童年的故事就像那葡萄架上的葡萄那樣多,數也數不清,說也說不完,就讓我摘下那個紫紅的、閃閃發光的故事說給大家聽一聽吧!

記得那一次和哥哥去小溪邊抓魚,是那麼的有趣。出發前,我和哥哥各自都準備好了一個小瓶子,出發了,哥哥和我並排走着,我們哼着小曲,臉上洋溢着開心的笑容,顯得那麼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到達我們的目的地了——小溪,我和哥哥要開始執行任務了——抓魚。我們先把袖子拉了上去,再慢慢的走到水中,輕輕地搬開一塊石頭,小心翼翼地期待着,你知道,我在期待什麼嗎?YES,答對了,我們在期待石頭下面有魚呢!哈哈,果然不出我所料,石頭下面果然有魚,哥哥立馬張開雙手,我也學着,慢慢張開雙手,我們費了幾牛二虎之力,終於把魚抓到手了。我心裏暗暗高興着,別提多自豪了。

我和哥哥又要尋找下一個目標了,“對,就是那裏。”哥哥邊說邊把手指向了一個小坑中。我們踩踏着溪水來到了這兒,,開始找魚。這時,一隻魚兒從我眼前掠過,我使勁對哥哥大叫了一聲,可能由於驚嚇,哥哥一鋪股坐在了坑邊的小石頭上,“哎喲”我聽到了他的慘叫。我看着哥哥那狼狽的樣子,忍不住拿起雙手捂着嘴巴暗暗偷笑。哥哥看我笑了,他也笑了。就這樣,笑聲一整天都在溪邊盪漾。

想起小時候我和哥哥一起去溪邊抓魚時的情景,我就想笑。

相信每個人都會有自己豐富而又多彩的童年,快來和我們說說你的童年中的趣事吧!

素材積累作文 篇6

1、在現實生活中,誰能事先告訴我們,那些看上去似乎毫無用途的知識,或因司空見慣而被我們忽略的東西,有朝一日會變成我們終身受用不盡的財富呢?或者,如果有人說鵝卵石就是寶石,又有多少人聽得進去呢?畢竟有許多人會被眼前利益迷住眼睛。

2、狂妄自大的民族不喜歡聆聽,他們只會窮兵黷武,貪慾和傲慢遮擋了他們的視線;閉關自守的民族不喜歡聆聽,他們只會坐井觀天,淺陋和愚昧妨礙了他們的.進取;急功近利的民族不喜歡聆聽,他們只會淺嘗輒止,浮躁和短視制約了他們的識見。因此,只有喜歡聆聽的民族,纔是富有智慧的民族。

3、人的一生像金,要剛正,人格須挺立;人的一生像木,要充實,內涵須深刻;人的一生像水,要靈活,方法須隨和;人的一生像火,要熱情,態度要誠摯;人的一生像土,要本色,作風要樸實。

4、祖國的語言,像繁星那樣燦爛,像珍珠那樣寶貴,像牡丹那樣美麗,像梅花那樣芬芳;祖國的語言,聳立着珠峯,鐫刻着長城,綿延着崑崙,流淌着黃河 ;有漢魏風骨,唐宋詩章,金元曲劇,明清小說;有皇宮鳳闋,閬苑奇葩,竹籬茅塘,朝日霞光;有婉約濃豔,樸素大方,清新冷峻,典雅豪放。

5、自己把自己說服了,是一種理智的勝利;自己被自己感動了,是一種心靈的昇華;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種人生的成熟。

6、嘗試是烏雲蔽日時能直上雲霄的那種勇敢的鳥;嘗試是大浪迭起時海上勇往直前的一葉扁舟。對於勇敢者,嘗試是一條嶄新的生活之路;對於懦弱者,嘗試是一座鐵築的高牆。

7、比喻是畫家手中的顏料,爲景物增色;比喻是詩人想像的翅膀,爲抒情添彩;比喻是哲人智慧的火花,點亮永遠激勵人們前進的真理之燈。巧妙的比喻可繪難狀之景,可狀難抒之情,可議難說之理。

8、飲酒半酣正好,花開半時偏妍;半帆張扇免顛翻,馬放半繮穩便。半少卻饒滋味,半多反厭糾纏。百年苦樂半相摻。會佔便宜只半。

9、生活中那些一生都馬不停蹄、鄭重前行的人固然可敬,但能適時駐足歇息並懂得欣賞周遭景色的人,不僅可敬,而且越發可愛。

10、勇敢是一種鬥爭精神。面對邪惡、困難,一個勇敢者必須毫不畏懼地去鬥爭,去拼搏;勇敢是一種創造精神,面對未來、希望,一個勇敢者應該毫不退縮地去創造,去開拓;勇敢是一種犧牲精神,爲了正義、真理,一個勇敢者必須毫不猶豫地去犧牲,去獻身。

素材積累作文 篇7

1、一個青年揹着個大包裹千里迢迢跑來見無際大師,他說:大師,我是那樣的孤獨、痛苦與寂寞,長期的跋涉使我疲倦到極點;我的鞋子破了,荊棘割破雙腳;手也受傷了,流血不止;嗓子因爲大聲呼喊而喑啞……爲什麼我還不能找到心中的陽光?

大師問:你的大包裹裏裝的是什麼?青年說:它對我可重要了。裏面裝的是我每一次跌倒時的痛苦,每一次受傷後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時的煩惱……靠了它,我才走到了你這兒來。

於是無際大師帶青年來到河邊,他們坐船過了河。上岸後,大師說:你扛着船趕路吧!什麼,扛着船趕路?青年很驚訝,它那麼沉,我扛得動嗎?是的,你扛不動它。大師微微一笑,說:過河時,船是有用的。但過河後,我們就要放下船趕路,否則它會變成我們的包袱。痛苦、孤獨、寂寞、災難、眼淚,這些對人生都是有用的。它能使生命得到昇華,但須臾不忘,就成了人生的包袱。放下它吧!孩子,生命不能太負重。

青年放下包袱,繼續趕路,他發覺自己的步子輕鬆而愉悅,比以前快得多。

感悟:放下包袱,開動機器,這句話給人不無裨益。在無際大師的開導下,青年終於知道了生命是可以不必如此沉重的道理。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要學會放棄人生道路上遭遇的痛苦、孤獨、寂寞、災難等,讓自己輕裝前進。

2、地獄裏,一大羣人手拿長勺圍着一桶湯,卻因爲勺太長而夠不到自己的嘴,就這樣人人只能望湯興嘆,愁眉苦臉;天堂裏,一大羣人也是手拿長勺圍着一桶湯,雖然勺柄也長,但大家都舀起湯來喂對方,這樣就都高高興興地喝到了湯。

感悟:幫助別人,也就是幫助自己;關愛別人,也就是關愛自己。

3、孔子周遊列國時,路過呂梁瀑布。它從高處傾瀉下來,水聲訇訇。這時孔子看見一位老者走了下去。孔子想那位老者可能是輕生,就急忙叫一名弟子去救他。可瞬間那老者竟又重現在百步之外。他白髮飄飄邊走邊唱,神形瀟灑。孔子趕上他,虛心請教:請告訴我,你有什麼祕訣可以對付這樣的水流?老者笑道:我只是隨着漩渦進入,又隨着漩渦出來,我讓自己適應水流,而不是讓水流適應我。

感悟:和整體協調,跟整體移動。這真是對隨波逐流的全新認識。

4、古時有個秀才第三次進京趕考,住在一個經常住的店裏。考試前兩天他做了兩個夢:第一個夢是夢到自己在牆上種白菜;第二個夢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還打傘。這兩個夢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趕緊去找算命的解夢。算命的一聽,連拍大腿說:你還是回家吧。你想想,高牆上種白菜不是白費勁嗎?戴斗笠又打傘不是多此一舉嗎?

秀才一聽,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準備回家。店老闆非常奇怪,問:不是明天才考試嗎,今天你怎麼就回鄉了?

秀才如此這般說了一番,店老闆樂了:喲,我也會解夢的。我倒覺得,你這次一定要留下來。你想想,牆上種白菜不是高種(中)嗎?戴斗笠又打傘不是說明你這次有備無患嗎?秀才一聽,覺得更有道理,於是精神振奮地參加考試,結果居然中了個探花。

感悟:積極的人,像太陽,照到哪裏哪裏亮;消極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想法決定我們的生活,有什麼樣的想法,就有什麼樣的未來。

5、從前,有兩個秀才進京趕考,路上遇到了一支送葬的隊伍。其中一個頓時心煩意亂,心想:真是晦氣死了,這次考試肯定無望了。而另一個見到黑漆漆的棺材,卻笑逐顏開,心裏唸叨着:棺材,棺材(官才),這次我肯定回高中的。結果果然是前一位名落孫山,後一位金榜題名。

感悟:良好的心境有利無弊。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心情好,陽光才明媚;心境好,人生才流暢。

素材積累作文 篇8

蘇軾水落石出的名人故事——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四川眉山人,北宋時期的大文學家、書畫家。他生性豪放,學識淵博,極富文采。在被貶嫡黃州時,曾兩次遊歷黃州城外的赤壁,寫下了兩篇傳世之作《前赤壁賦》和《後赤壁賦》。

當時,十月夜晚的月光分外皎潔明媚。蘇軾和他的兩個朋友沐浴着和煦的秋風,興致勃勃地一起在城外散步。月白風清的美麗夜景,使他們詩興大發,和朋友相聚,暢敘友情,更使他們忘記了一切煩惱,他們和歌吟詩,暢所欲言,歡樂之至,無以形容。蘇軾突然想到了酒。他急忙趕回家中,詢問妻子家中是否有酒。妻子笑了,拿出一罐藏了很久的酒,說這就是供給他臨時需用的。

蘇軾大喜過望,連連稱謝,拿了酒,趕回朋友中間,來到赤壁下的長江岸邊,登上小舟,泛舟遊玩。蘇軾水落石出的名人故事

這時,只聽見東流的江水發出潺潺的聲響,在萬籟寂靜的夜晚顯得特別清脆,岸邊千尺陡壁,峻峭如削。一座座高大的山峯屹立,懸在山峯間的月亮顯得小了;江水下落,沉在江水之下的石頭,露了出來。

出處宋·蘇軾《後赤壁賦》“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匕水落石出。”

釋義:江水下落,水下的石頭自然露了出來。比喻事情經過調查研究和對證,終將真相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