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初一猴年新年新氣象手抄報資料推薦

初一猴年新年新氣象手抄報資料推薦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8W 次

壓歲錢的來歷

初一猴年新年新氣象手抄報資料推薦

壓歲錢的風俗源遠流長,它代表着一種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福,它是長輩送給孩子的護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裏健康吉利。

漢代:出現了專門用於佩戴玩賞的錢幣狀避邪品;

唐代:宮廷裏春日散錢之風盛行;

宋元以後:過年給孩子“壓歲錢”已成爲民俗;

明清:壓歲錢大多數是用紅繩串着賜給孩子;

民國以後:壓歲錢衍變爲用紅紙包一百文銅元,其寓意爲“長命百歲”,給已經成年的晚輩壓歲錢,紅包裏包的是一枚大洋,象徵着“財源茂盛”、“一本萬利”;貨幣改爲鈔票後:家長們喜歡用號碼相連的新鈔票賜給孩子們,預示着後代“連連發財”、“連連高升”;

21世紀:壓歲錢數額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習用品,新的時尚賦予壓歲錢新的內涵。

有關過年吃餃子的寓意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爲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爲良相,亦當爲良醫。”

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爲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裏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麪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着“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