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手抄報我們愛講普通話

手抄報我們愛講普通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W 次

"普通話"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大力提倡,經過近60年的推廣和普及,已經成爲一個人人皆知的日常用詞,然而"普通話"卻並非新中國建立之後出現的新詞,它早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切音字運動中已被提出,20世紀30年代又被拉丁化新文字運動重新解釋。

手抄報我們愛講普通話

19世紀末,清廷日衰,外辱日重,富強國家、普及教育逐漸成爲清末社會各界共識,普及教育的首要工具之一就是語言文字,一時間語言文字改革作爲社會文化變革的重要內容之一開始受到朝野的共同關注,切音字運動應運而生。切音字運動以切音識字、制訂切音方案爲主旨,而制訂切音方案就必然涉及漢語內部的分類問題。

1906年,切音字運動中的朱文熊其《江蘇新字母》一書中把當時的漢語分爲"國文""普通話"和"俗語"三類,其中"國文""俗語"分別指"文言"和"方言","普通話"則指"各省通行之話"(朱文熊,1906)。在"官話"概念孳乳既久、"官話"地位業已爲清廷承認的晚清時期,朱文熊提出"普通話"表示"各省通行之話"確實是一個全新的語言觀念。制訂切音方案需要以一種具體漢語口語爲基礎,切音字運動中各主要切音方案均拼一種或幾種方言(《江蘇新字母》拼的即爲蘇州話),若某一方案聲名愈重,其試圖影響的使用地域和使用範圍就愈廣,如此便引發了時人關於切音方案與同文之治、南方諸方言與北方官話的討論。然而,或許因爲朱文熊的"普通話"概念只是提供了一個關於即將到來的現代社會交際語言的模糊想法,缺乏具體內容,因此在切音字運動關於切音與同文、方言與官話的討論中,朱文熊的"普通話"概念及其與傳統"官話"概念之間的關係並沒有引起時人的關注。

20世紀30年代,由清末至民國,中國在現代社會中又向前邁進了近30年,聲勢浩大的國語運動將中國(準)官方語言由"官話"推進爲"國語",伴隨中國的現代社會進程,該種(準)官方語言在使用人口和使用地域迅速擴大的同時積極尋求其在現代國家中的合法地位。在"國語"這一概念整合意義並尋求其社會地位的過程中,在語言歷史中沉默了近30年"普通話"一詞被拉丁化新文字運動重新解釋,再次進入中國的語言生活。

1931年,瞿秋白在其長文《鬼門關以外的戰爭》中對普通話進行了詳細地解說。首先,瞿秋白肯定"普通話"與"國語"的相似性,"現在一般社會生活發展結果,所謂五方雜處的地方是'文化的、政治的、經濟的中心',能夠影響各地方的土語自然而然的叫大家避開自己土話之中的特別說法和口音,逐漸形成一種普通話。這種普通話大半和以前'國語統一籌備會'審定的口音相同,大致和所謂北京官話的說法相同"。其次,瞿秋白強調"普通話"與"國語"的差異性,"這種普通話不必叫做國語。因爲:第一、各地方的土話在特別需要的時候,應該加入普通話的文章裏。第二、各地方的方言——例如廣東話、福建話、江浙等等話,應當有單獨存在的權利,不能夠勉強去統一的"(瞿秋白,1931)。拉丁化新文字運動是民國中後期一場民間的、左翼的語言文字運動,它在文字形式、標準語音以及語體文風等基本語言問題上均提出與當時國民政府語言政策區別抗衡的觀念主張,如以"拉丁化新文字"區別"注音字母"和"國羅字母"、以"普通話"區別"國語"以及以"大衆語"區別"五四白話"等,其中"普通話"概念的提出再次解釋了民國以來日益壯大的漢語口語交際語言,強調了"國語"概念整合中其他的一些可能性,從而預示了現代中國官方語言發展的某些方向。或者可以說,在語言學理上"普通話"與"國語"的區別並非徹底絕對,但在社會功能上二者的差異卻一定涇渭分明。

"普通話"一詞導源於切音字運動,重新解釋於拉丁化新文字運動,在清末、民國的兩次提出均爲民間立場,作爲與"官話""國語"相區別的一個語言概念,它所包含的語言內容和社會功能體現了現代漢語共同語在口語層面強大的生命力和廣泛的社會性,表達了異於"官話""國語"概念的另外一些語言訴求。新中國建立之後,"普通話"一詞最終實現了自身的官方認定,"這種事實上已經逐漸形成的漢民族共同語是什麼呢?這就是以北方話爲基礎方言、以北京語音爲標準音的普通話" (張奚若,1955) 。

  普通話學習技巧

  普通話要重視語音

學習普通話必須兼顧語音、語法、詞彙三個方面。漢語方面的分歧突出地表現在語音方面,不但各大方言區之間的語音系統差別大,就是一個地區、一種方言內部也常在語音方面有明顯的差異,而在詞彙和語法方面方言與普通話的差異是有限的。可以說,語音差異是造成交際困難的主要原因。所以,學習普通話的關鍵是學習以北京語音爲準的標準音,學習語音必須專注地通過口、耳的訓練才能學好。

  怎樣學習普通話發音

學習普通話語音包括髮音和正音兩個部分。

發音準確是語音學習最基本的要求。發音是否準確與聽音、辨音的能力有關,所以首先要提高語音的分辨力。在掌握了正確發音的基礎上,還要通過反覆練習,達到完全熟練的程度。

正音是指掌握漢字、詞語的普通話標準讀音,糾正受方言影響產生的偏離普通話的語音習慣,這屬於一種記憶的訓練。方音同普通話語音的差異不是毫無規律的,瞭解了方音和普通話語音的對應規律,就不必一個字音一個字音地死記,而可以一批一批地去記。在正音的基礎上,還要通過朗讀、會話練習,逐步運用到實際口頭語言中。

  普通話的吐字歸音

漢字的音節結構分爲聲、韻、調幾個部分。聲,又叫字頭;韻,分爲韻頭、韻尾、韻腹三個部分;調,字神,體現在韻腹上。

漢字的發音應該以遵循漢字的音節結構特點。要求得“珠圓玉潤”,應該儘量將每個漢字的發音過程處理成爲“棗核形”,以聲母或者韻頭爲一端,以韻尾爲另一端,韻腹爲核心。

要達到棗核形是讓自己的普通話更純正的關鍵,但是,不可能,也不要片面強調字字如核,這樣必然會違背語言交流的本質,去追求技巧和方法,削弱聲音的感情色彩,破壞語言的節奏。

一個漢字的音程很短,大多在三分之一秒就會結束。要在短短的時間內兼顧聲韻調和吐字歸音,必須從日常訓練開始嚴格要求:

1、出字——要求聲母的發音部位準確、彈發有力。

2、立字——要求韻腹拉開立起,做到“開口音稍閉,閉口音稍開”。

3、歸音——乾淨利落,不可拖泥帶水。尤其是 i u n ng等做韻尾時,要注意口型的變化。

  如何使聲音更飽滿、宏亮

感覺說話費勁,聲音傳不遠,大致有兩個原因:其一是沒有充分利用共鳴器官;其二是氣息不穩。

我們所發出的聲響都是依靠兩片聲帶震動而成,本質上沒有多大的差別,但是震動經過了咽、喉、口腔、鼻腔、胸腔等人體自然的空間後被逐漸修飾、放大,形成自己的風格,最終傳達到聽衆的耳朵裏。在我們說悄悄話(用氣聲)的時候,聲帶並沒有震動,僅僅依靠氣息的摩擦,再怎樣用力,也不會有任何聲響,因爲沒有震動,也就沒有共鳴!反之,要追求聲音洪亮,一味依靠聲帶的強烈震動,只能造成聲帶充血,聲音嘶啞。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充分利用共鳴腔,讓震動在口腔、鼻腔甚至胸腔得到共鳴,放大,自己的聲音纔會飽滿,圓潤,高揚。

  幾個小技巧:

1、體會胸腔共鳴:微微張開嘴巴,放鬆喉頭,閉合聲門(聲帶),象金魚吐泡一樣輕輕地發聲。或者低低的哼唱,體會胸腔的震動;

2、降低喉頭的位置:(同上);喉部放鬆、放鬆、再放鬆

3、打牙關:所謂打牙關,就是打開上下大牙齒(槽牙),給口腔共鳴留出空間,用手去摸摸耳根前大牙的位置,看看是否打開了。然後發出一些元音,如“a”,感覺感覺自己聲音的變化;

4、提顴肌:微笑着說話,嘴角微微向上翹,同時感覺鼻翼張開了,試試看,聲音是不是更清亮了。

5、挺軟齶:打一個哈欠,順便長嘯一聲(注意周圍有沒有人哦!)。

以上技巧其實就是打開口腔的幾大要點,以後在大聲說話的時候,注意保持以上幾種狀態就會改善自己的聲音。但是,切記,一定要“放鬆自己”,不要矯枉過正,更不要只去注意發音的形式,而把你說話的內容給忘了,這就本末倒置了。

  氣息的問題

發音靠震動,震動靠氣息,所以要使聲音洪亮,中氣十足,就要有飽滿的氣息。呼吸要深入、持久,要隨時保持一定的呼吸壓力。平時可以多做一些深吸緩呼的練習,最好在練習說話的時候先站起來,容易尋找到呼吸狀態,要坐的話,也要坐直,上身微微前傾。

運用氣息的時候,千萬不要“泄氣”,要在上述的呼吸壓力中緩緩的釋放,並且要善於運用嘴脣把氣攏住。這樣來保持胸腹和嘴脣的壓力平衡。

  聲音的線路問題。

我們的發音,有一個不易察覺的線路,比如打呼哨,聲音很響亮,道理就在於氣息暢通,聲音集中,通行無阻。說話也是這樣,要儘量讓自己的氣息貫通,讓聲音儘量沿着口腔內部的中縱線穿透而出。這樣才能使聲音集中而明亮。

  如何區分平舌音和翹舌音

普通話中舌尖前音(又叫平舌音)z、c、s 和舌尖後音(又叫翹舌音)zh、ch、sh這兩類聲母的發音部位一前一後,完全對立,很多人會把舌尖後音讀成舌尖前音。

若想改變這種情況,首先要熟練掌握這兩類聲母的發音特點及規律,其次要能準確區分含有兩類聲母的不同的字詞。

  具體的區分方法是:

第一,利用普通話聲韻配合關係來區分。普通話聲韻配合規律顯示:

(1)以ua uai uang 作韻母的字,聲母是zh ch sh,如“抓、耍、拽、莊、牀、雙”等;

(2)以en作韻母的字,除了“怎、參(差)、岑、森”幾個字外,以eng作韻母的字,除了“層、曾”和以“曾”做聲旁的少數字外,其餘字的聲母都是舌尖後音。

(3)以ou作韻母的字,除了“湊”等少數字外,其餘的聲母是ch;

(4)以uen作韻母的字中,只有“順、吮、舜、瞬”四個字的聲母是sh,其餘字聲母是s;

(5)以ong作韻母的字中,聲母只有s,沒有sh。

第二,根據形聲字聲旁的表音功能,利用已知的聲旁推斷出同聲旁的一批字的讀音。這種方法雖有例外,但不妨一試,只是用時須謹慎,以免有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