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魯濱遜漂流記讀書手抄報

魯濱遜漂流記讀書手抄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1W 次

導語:下面分享關於魯濱遜漂流記的手抄報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魯濱遜漂流記讀書手抄報

  【魯濱遜漂流記手抄報資料】

  作品的創作背景:

本部小說是笛福受當時一個真實故事的啓發而創作的。1704年9月一名叫亞歷山大·塞爾柯克的蘇格蘭水手在海上與船長髮生爭吵,被船長遺棄在南美洲大西洋中,生活在離智利400英里之遙的安·菲南德島上達4年4月之久,四年後他被伍茲·羅傑斯船長所救,回到英國時已成了一個野人。

英國著名作家笛福以塞爾柯克的傳奇故事爲藍本,把自己多年來的海上經歷和體驗傾注在人物身上,並充分運用自己豐富的想象力進行文學加工,使“魯濱遜”成了當時中小資產階級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是西方文學中第一個理想化的新興資產者形象。他表現了強烈的資產階級進取精神和啓蒙意識。塞爾柯克在荒島上並沒有作出什麼值得頌揚的英雄事蹟,他和魯濱遜都被說成有捕山羊和以羊皮爲衣的經歷,也都被貓騷擾過;他們也都馴養過山羊和同貓作伴,還都抽時間向上帝祈禱過。但魯濱遜在其他方面並未藉助賽爾科克的經歷。本書成書於1719年左右,在作者快年屆60時創作了這部妙趣橫生、雅俗共賞、老少皆宜的傳記體小說,爲自己博得了“英國小說和報紙之父”的美譽。[3]

亞力山大·賽爾柯克的經歷給了笛福的靈感 這是一部流傳很廣大,影響很大的文學名著,主人公魯濱遜十分樂觀,充滿了鬥志,體現了自我奮鬥的精神,他的創造性勞動及成果也體現了人類智慧的無窮魅力。如果一個人遭遇困境,而無人解救就必須學會樂觀地去改變現狀,而這需要像魯濱遜那樣有驚人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精神,這是我們閱讀完小說《魯濱遜漂流記》所能體會到的。[4]

  作品賞析:

作者借《魯濱遜漂流記》歌頌了資產階級在資本原始積累時期的冒險進取精神,強調了個人的聰明和毅力。 在小說中笛福創造一個非常成功的文學形象——魯濱遜。

魯濱遜是個勞動者同時又是資產者和殖民者,因此具有剝削掠奪的本性。他幾次出海的目的就是爲了要到非洲販賣奴隸。他用火槍和《聖經》懾服土人,使“星期五”心甘情願地做了他的忠實奴僕。火槍和《聖經》就是歐洲殖民主義者對殖民地人民所慣用的雙重武器。魯濱遜頑強不息地與自然作鬥爭,既是爲了生存,也是爲了佔有財富和土地。在島上還沒有其他人出現的時候,魯濱遜就躊躇滿志地說:“這裏的一切都是我的。”如果有可能,他要傳給他的子孫。當島上有了“星期五”的父親和那個西班牙人後,他感覺自己“像個國王”、“我的百姓完全服從我”而滿心高興。即使回到英國後,他又去“視察”他的“領地”,把島上的土地分租給新去的居民。魯濱遜身上的兩重性,充分體現了作者自身的時代與階級的侷限性。

《魯濱遜漂流記》是一部成功的現實主義小說。作者用生動逼真的細節把虛構的情景寫得使人如同身臨其境,使故事具有強烈的真實感。作品語言樸素生動,文字明白易懂,雖然藝術上並不十分成熟,但它對英國小說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小說主人公魯濱孫也因此成爲歐洲文學史上一個著名的文學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