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關於小年的手抄報內容

關於小年的手抄報內容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W 次

關於小年的手抄報資料

關於小年的手抄報內容

小年夜馬上就要來了。所以,今天,板報網爲大家準備了“小年手抄報資料”,希望大家會喜歡小編的分享,如果喜歡的話,請繼續支持板報網!

過小年概述

臘月二十三日爲祀竈日,民間俗稱爲“過小年”,亦稱小年、小年下、小年節。這天送竈神上天言事,稱爲送竈、辭竈、醉司命。

祀竈是在二十三日晚間進行的。膠東地區竈神畫像貼在正屋東面的鍋竈牆上,兩旁有一幅“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對聯,橫批是“一家之主”。祭祀時,擺上糖瓜、果品和一碗麪湯,然後燒香叩頭,把舊竈神揭下燒掉,這就是送竈王爺上天了。燒時要加一些穀草和雜糧,好給竈王餵馬。過去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竈”的說法,山東通常都由男人致祭,但在恩縣、博平等地卻是婦女率兒童焚香拜奠祀竈。舊竈燒了以後,有的把新竈當時貼上,有的則到除夕再貼,所以對聯又有“二十三日上天去,正月初一下界來”的詞句。

祀竈多用甜和黏的食品。普通用的是糖瓜、棗等,臨朐還用羊棗、柿餅,威海用糯米餅、小糖瓜,無棣、恩縣、博平、招遠、日照等地加用黍糕或棗糕,意思是粘住竈王的嘴,不讓他上天說壞話,或者是讓竈王的嘴甜,光說好話,所以成武等地稱此爲“塗神口”,有的還真在竈神的嘴上或鍋竈門口粘上一小塊糖。也有的.在竈門口抹點酒糟或酒,謂“醉司命”。

供品除糖瓜之類外,有的供水餃,取民間“起身餃子落身面”之意,有的供麪條,有的還供上用秫秸插成的竈馬、竈雞,好讓竈王爺騎馬上天,一路順風。祭祀之後,還要舉行歡送儀式。一家人跪在竈王像前,一邊磕頭一邊燒掉舊竈王像和一匹紙馬,同時老年人唸唸有詞:“竈王竈王,你上天堂,多說好,少說歹,五穀雜糧全帶來。”那些迫切需要生兒育女的則念道:“臘月二十三,竈王上西天,多說好來少說歹,馬尾巴上帶個胖小子來。”這樣就算把竈王爺送走了。淄川、招遠等地在辭竈之後還有卜竈的習俗,即悄悄外出聽人說話以卜吉兇。

辭竈後,據說是諸神上天,百無禁忌,民間家貧不能成禮者多在此時嫁娶,謂之“亂歲”。古代稱大寒後10日爲陽宅亂歲,嫁娶無禁。現在農村還多在年底結婚。

祭 竈

我國春節,一般是從祭竈揭開序幕的。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竈,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爲二十五日舉行祭竈。

祭竈,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竈間都設有"竈王爺"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爲"司命菩薩"或"竈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竈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竈火,被作爲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竈王龕大都設在竈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竈王爺的神像。沒有竈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牆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竈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爲"竈王奶奶"。這大概是模仿人間夫婦的形象。竈王爺像上大都還印有這一年的日曆,上書"東廚司命主"、"人間監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竈神的地位。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竈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以來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護和監察一家;到了臘月二十三日竈王爺便要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彙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送竈神的儀式稱爲"送竈"或"辭竈"。玉皇大帝根據竈王爺的彙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竈王爺之手。因此,對一家人來說,竈王爺的彙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係。

送竈,多在黃昏入夜之時舉行。一家人先到竈房,擺上桌子,向設在竈壁神龕中的竈王爺敬香,並供上用飴糖和麪做成的糖瓜等。然後將竹篾紮成的紙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飴糖供奉竈王爺,是讓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還將糖塗在竈王爺嘴的四周,邊塗邊說:"好話多說,不好話別說。"這是用糖塞住竈王爺的嘴,讓他別說壞話。在唐代著作《輦下歲時記》中,間有"以酒糟塗於竈上使司命(竈王爺)醉酒"的記載。人們用糖塗完竈王爺的嘴後,便將神像揭下,和紙與煙一起昇天了。有的地方則是晚上在院子裏堆上芝麻秸和松樹枝,再將供了一年的竈君像請出神龕,連同紙馬和草料,點火焚燒。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時一家人圍着火叩頭,邊燒邊禱告: 今年又到二十三, 敬送竈君上西天。 有壯馬,有草料, 一路順風平安到。 供的糖瓜甜又甜, 請對玉皇進好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