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喜迎新春手抄報大全

喜迎新春手抄報大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2W 次

大年初一是農曆新年,大年初一的習俗是放開門炮仗、拜年、佔歲、聚財等。下面爲大家分享了喜迎新春手抄報,一起來看看吧!

喜迎新春手抄報大全

喜迎新春手抄報圖片1

喜迎新春手抄報大全 第2張

喜迎新春手抄報圖片2

喜迎新春手抄報圖片3

喜迎新春手抄報大全 第3張

喜迎新春手抄報圖片4

喜迎新春手抄報大全 第4張

喜迎新春手抄報圖片5

喜迎新春手抄報大全 第5張

喜迎新春手抄報圖片6

喜迎新春手抄報大全 第6張

喜迎新春手抄報圖片7

喜迎新春手抄報大全 第7張

喜迎新春手抄報圖片8

大江南北、全國各地的過年,年夜飯吃什麼?

香 港

吃盆菜

香港過春節有吃盆菜的習慣,盆菜就是將各種珍貴的食材由下至上層層疊起,放入盆中燜煮而成;葷素搭配,錯落有致,菜名比較有寓意,圖個好彩頭。

團圓飯的餐桌上也往往配有幾款“點睛”的吉祥小菜,其中最有名的髮菜蠔豉,是將髮菜和牡蠣幹一同燜煮,討“發財、好市”的彩頭。餐後甜品年糕則象徵“年年高升”,不少港人還在傳統的糖年糕中加入椰汁、紅豆餡、芋頭等,讓“年味兒”更潮。

澳 門

糖蓮藕

糖蓮藕、糖冬瓜、年糕、瑤柱、乾魚、臘腸、大橘等是澳門年夜飯的必備食品,澳門人過年從臘月二十八開始,臘月二十八在粵語中的諧音是“易發”,老闆這天請員工吃“團圓飯”以示財運亨通。

除夕夜守歲和逛花市是澳門人的兩件大事。花市一般要舉辦3天。澳門人把大年初二叫做“開年”,這一天要吃開年飯,必備髮菜、生菜、鯉魚。

臺 灣

吃火鍋

臺灣話“吃團圓飯”也叫“圍爐”,即一家男女老少團團圍坐在火爐或火鍋旁吃年夜飯,除要吃象徵全家團圓的魚丸、肉丸和寓有“食雞起家”之意的雞肉,以及表示“年壽長久”的長年菜,還有各種極富地方風味的油炸食品、湯圓、年糕,特別是吃"烏龜豆沙年糕"(一種用刻有烏龜形狀的木模壓制而成、內包豆沙餡子的年糕),則有益壽延年之意。

此外,還有一種鹹味蘿蔔年糕,食用時需經火烤熱後再用紫菜包起來吃。傳統家庭選擇在年夜飯前祭祖,意在祖先吃過,當子孫的才能開始吃。

廣 東

炒韭菜

年夜飯不但豐富多彩,而且很講究意頭。吃飯前先祭祖或拜神,香燭燒完纔開飯。席上一般有雞(寓有計)、魚(寓年年有餘)、蠔豉(寓好市)、生菜(寓生財)、腐竹(寓富足)、蒜(寓會計算)等以求吉利。廣東人喜歡吃海鮮,蝦在過年都會是一個吉祥菜式,因爲蝦寓意着每天都笑哈哈。

在廣東潮州,年夜飯有一樣青菜是少不了的,那就是炒韭菜,“韭”字在潮語裏是“久”的意思,寓意好運長長久久。年夜飯注重圍爐,飯桌中間必放一個“轉爐”,轉爐中間放的是木炭,炭火通紅,菜餚翻滾,相當於現在的火鍋,寓意團團圓圓,日子紅紅火火。

廣 西

吃甜食

荔浦芋扣肉、桂林梅菜扣肉、白切雞、燉雞、檸檬鴨、生薑炒鴨、臘肉和臘腸都是廣西年夜飯的主角,廣西部分地方年夜飯第一餐吃甜食,表示新的一年生活美好,甜蜜如意。

壯族人要吃白斬雞、釀豆腐、油堆等。在廣西桂林,陽朔啤酒魚是有名的.地方特色菜,也是年夜飯餐桌上不可少的美食。糉子在廣西各地是必不可少的過年佳品。在廣西的百色,糉子還是人們春節走親訪友的新年禮,象徵着家人團圓,祝福生活有奔頭。客家盆菜是廣西玉林客家人必備的年夜飯家宴。

福 建

吃麪條

福建閩南人春節第一餐吃麪條,寓意年年長久,漳州一帶吃香腸、松花蛋和生薑,寓意日子越過越紅火。

廈門人祭祀用牲醴和春飯。春飯就是在白飯上插上紅紙做的春花,春飯是取其“年年有餘”的好口彩。

海 南

芹菜粉絲

海南人年夜飯少不了雞和魚,象徵吉祥如意,年年有餘。年夜飯要邊吃邊喝邊聊,一直吃到下半夜,表示富足,來年吃不完也喝不完。

另外,海南人過年必備兩樣特別的東西芹菜和粉絲。芹與“勤”諧音,是要人們牢記美味佳餚是勤奮勞動所得;粉絲則是代表着長壽。

甘 肅

蘭州糟肉

除夕夜吃長面是甘肅等一些北方地區的傳統,換了一年,增了一歲,用此寓意家人不斷幸福下去,祈福家中老少“健康長壽”。 長面的湯汁以雞湯爲主,會放入豆腐、粉條、蔥花等多種配菜。

蘭州糟肉是蘭州市民年夜飯中必不可少的一道佳餚,它具有色澤鮮亮,肥而不膩,入口即化的特點,老少皆宜。看似簡單的肉片,做飯卻是極其講究,只有按照傳統的做法烹製,才能做出這道美味的菜餚。

寧 夏

油炸心

寧夏的漢族人過年時,一定要做油炸點心,其中油餅、饊子和果子是必不可少的。

年初一習俗

【開門炮仗】

在有些地方,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放三枚叫“連中三元”;放四枚叫“福祿壽禧”;放五枚叫“五福臨門”;放六枚叫“六六大順”…

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爲“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人人見面互道一聲“新年好”,這新的一年也就開始了。

【聚財】在中國傳統習俗中,俗傳正月初一爲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黴運。

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裏邊。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

雖然這只是俗傳,但因爲其中蘊含着對來年的期望,於是很多地方依舊保留着這項習俗。

【吃齋】吃齋也是很多地方仍保留下來的春節習俗。“齋”與“災”同音,而吃齋也意味着“吃災”,將新的一年中的各種災難全部“吃掉”,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

初一午飯吃齋,用粉絲、腐竹、髮菜、冬菇等煮一鍋“羅漢齋”,寓意這年該吃的素菜都在這天吃完,往後就可大魚大肉,祈求來年順利,所以有“年初一吃齋,勝過吃一年齋”的說法。

其實,除夕夜大魚大肉,今天是該吃點清淡的啦!

【拜年】拜年一般從家裏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牀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拜年。

漢族拜年之風,漢代已有。唐宋之後十分盛行,有些不必親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賀。東漢時稱爲“刺”,故名片又稱“名刺”。明代之後,許多人家在門口貼一個紅紙袋,專收名帖,叫“門簿”。

【給壓歲錢】壓歲錢,古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因爲人們認爲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幫助小孩平安過年,祝願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

而現在,發紅包已不侷限於父輩對晚輩了。親友間相互發起微信紅包,傳遞着新春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