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高中信息技術研修日誌(精選7篇)

高中信息技術研修日誌(精選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3W 次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日誌吧,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經驗,不如趁現在好好寫一篇日誌吧。你知道什麼樣的日誌才能算得上是好的日誌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中信息技術研修日誌,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中信息技術研修日誌(精選7篇)

高中信息技術研修日誌 篇1

聆聽專家的課程,汲取名師的精華,給我帶來了全新的教學理念,將我模糊的教學認識更加清晰起來。

一、更新了教學理念

學生對自然的認識和社會的認知不斷更新,很難想象一個思想保守、教學形式單一的教師會把信息技術課上得生動有趣、吸引學生。讓我反思再不能用老一套的教學方式了,在課堂上教師要更多的引導學生參與教師設計的課堂和問題探究中來了,那麼這對教師的要求提高了,在課堂上,怎樣展開探究的問題?怎樣才能讓更多的學生有效的參與進來?等等問題都是上課之前教師要想好的,一節課就四十五分鐘的時間,學生參與課堂的機會多了,老師的講授時間必然減少,在有限的時間內,怎樣讓學生把要掌握的知識學熟學透,這也是老師要思索的。總之傳統的“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已經完全不能適應新課改了。所以作爲老師一定要認真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努力提高自己專業知識。

二、豐富了教學方法、充實了教學過程

教學方法就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互動過程中所採用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學無止境,教無定法。教學的方法從理論上講,應當是有無數種方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常是以講授法爲主,不能事事都要學生去活動、去體驗。還有討論法、發現法、讀書指導法、演示法、實驗法、導學法、輔導法、談話法、陶冶法、任務驅動法、交流法、互動法、練習法、開放方式教學法等。

教學過程中,我有時會使用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但更多的是單一的教學方法佔多數。尤其是“任務驅動法”現如今已被多數人接納,並正在進一步使用、研究中。雖我也在努力使用,但卻是形式上像而已,還不能真正吃透這種教學方法,有待今後朝着這個方向繼續努力,儘量採用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提高每一堂課的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

三、加強了教育專題與活動主題如何有效的整合

活動主題通常是在一節課中,教師所設計的教學活動任務主題。而教育專題是指在實施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專門研究或討論的題目。例如:愛國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安全與應急、環境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低碳經濟等教育專題。

教育專題通常不是國家、地方的一個課程,沒有專題教師,也沒有規定的課時。所以,要在信息技術學科中,貫徹落實一些專題教育內容,就需要將這些教育專題與信息技術課程結合起來,形成教育專題與信息技術課程的小整合

培訓使我的理論和專業教學水平同時得到提升,使我懂得了只有不斷地爲自己充電,才能適應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大家都知道信息技術傳授的知識是不斷翻新的信息知識而不再是相對穩定的經驗知識、特別是信息技術教師能力基礎中的信息技術專業知識方面,更是飛速變化發展的,教師根本不可能依靠學校中學到的知識工作一輩子,培訓讓我深刻意識到要發展、要適應社會要求,就必須通過繼續教育來獲得提高。

高中信息技術研修日誌 篇2

隨着社會的進步,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教育不再只是對知識的獲取和積累,學習不再只是對結論的記憶。學生在校時間的有限決定了學生在校學到的知識也是有限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會學習更加重要。

新課改的教學目標強調三個方面: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同時這也是新課改教學目標的核心。知識與技能強調的是理解信息及信息技術的概念與特徵,能熟練地作並應用常用信息技術工具,能適應信息技術的發展變化,初步形成自主學習新信息技術的能力;過程與方法重點在於指出獲取信息的四個過程分別爲確定信息需求、確定信息來源、採集信息及保存信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特別強調的課程目標,要求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新課標認定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技能爲非零起點,然而,現實情況是複雜多變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環境都會造成很大的差異,即使在同一個環境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較大的差異。在信息技術應用技能、自主學習的能力、信息素養基礎方面每個學生的不同程度的差異,都會給新課改的推行帶來困難。爲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學習自覺性,針對學生的作水平參差不齊的現象可以採用分層教學、分組教學。對學習內容相同的學生進行分類,針對每一類學生的學習內容,出一份作試卷由學生單獨完成。在學生作過程中即可瞭解學生的真實水平。在此基礎上,針對學生的真實水平對所有學生進行分爲兩層:基礎較好的和基礎相對薄弱的。當然本人所說的分層教學並不是說對基礎較好的和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分別教不同的內容,而是在原有的班級裏,原有的課堂上學習。首先要照顧大多數學生,講授時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但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分配較高的教學任務,可以對他們進行知識上的一些擴充。由於這部分學生接受速度快,可以利用他們這些優勢去指導基礎較差的學生,帶動起全班的學習勁頭,大家比着學,共同進步。

對我們一線教師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作爲教師的我們應不斷的自我學習,合理改變教學方法、學習方式,爲創設一個自主、合作、創新、和諧的新課堂而不斷努力。

高中信息技術研修日誌 篇3

一、思維與教學與時俱進

由於平時在家裏只顧教學、網絡管理、打印資料,很少上網瞭解世界,如今一聽課程所講,真的感覺自己好落伍,竟不知無處不在的通信網絡發展得如此之快。如今我們的通信和網絡發展大趨勢將是一個計算、通信、內容、消費、電子融合的一體,最終將成爲一個物與物、人與物之間的自動化信息交互與處理的智能網絡,即物聯網世界。物聯網將把虛擬世界和真實世界相互交織、相互融合,形成全面感知、可靠傳遞、智能處理的空間。

即將到來的下一代網絡可提供無處不在的網絡和以及無處不在的計算空間,而當今我們的學生已經處於知識信息爆炸時代,要應對越來越複雜的社會,需要吸取越來越多的'知識以便生存、生活。那麼在如今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的學校,我們將如何來革新教育去培養我們的學生呢?

課程中介紹了一個例子:150年前的醫生通過時空隧道來到現代的醫院,面對醫院內先進的手術檯、手術刀、X光等先進設備,感嘆:“我什麼都沒見過,什麼都不會用,怎麼辦呢?只好下崗了。”而一個150年前的教師通過時空隧道來到我們現今的教室,高興地說:“他們還是靠一塊黑板、一根粉筆上課,好,我不怕下崗了。”這個例子發人深思,值得我們每個教師思考:我們國家自2000年來實施“新課改”工程、“校校通”、“農遠工程”政策以來,學校硬件設施大爲改觀,而我們教師如果還只靠一塊黑板、一根粉筆來,如何能培養出適應時代需要的國家棟梁之才呢?

所以我們教師要把學校先進電教網絡設備利用起來,一定要相信信息技術進入課堂,是一定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大幅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不要怕學生上網,隔離不是辦法,也不可能,關鍵是找到正確的替代品,正確引導學生上網幹正事,讓學生學會用電腦做一些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做一些老師、家長滿意、放心的事情。

二、人人有所長,人人各不同

目前國內教育現狀、素質教育及其構成要求、什麼是真正素質教育、新課程改革的核心以及如何做一名素質教育的踐行者給了詳細的闡述。課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堅持不懈的積累。素質教育目標核心是爲社會培養合法、合格的公民。學校應該注重學生的個性培養,讓每一個不同的人成長爲不同個性的公民,成爲個性突出的人!

高中信息技術研修日誌 篇4

通過信息技術培訓的學習,我懂得了許多新知識,拓寬了視野,真是受益匪淺。

當今時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它不但普及廣大社會生活、工作的各個環節,還走進了校園,無聲地改變着傳統教育教學模式、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等。 隨着計算機、多媒體、現代通訊網絡爲代表的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了教育領域,在教育領域中引起了一場深刻的變化。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對於轉變信息教育觀念,促進教育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對於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基礎教育的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我認爲,以計算機爲核心的信息技術作爲新型的教學媒體,當它們與各學科的教學進程密切結合時所具有的特性,爲新型教學模式的創建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學環境。應用信息技術來改進課堂教學是當前學校教育改革的一條重要思路。當我學了信息技術並且能初步運用時,不騙大家,我是感到一點的滿足感的。

我們可以通過計算機技術把文字、圖形、圖像、活動影像和聲音等多媒體信息,進行綜合處理和管理,給學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觀的交互式學習環境,能給學生提供圖文聲並茂的多重感官綜合刺激,優化教學過程,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學生參與和學習積極主動性,也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這將對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與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我任教的學科是語文,在教學當中,從現代化教育手段中,也體會到了現代化的運用之益。特別是課堂教學中,學生喜歡新鮮事物電教媒體的使用,使他們精神振奮,積極性與主動性大大提高,學習效率也隨之提高。

有人說互聯網和教育是推動新世紀社會進步的兩隻輪子,誰掌握了互聯網,誰就掌握了未來;誰開創了面向未來的教育體系,誰就獲得了持續發展的能力,這樣的觀點無疑是正確的。

高中信息技術研修日誌 篇5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勤奮好學,我自己首先要做到學無止境,要求學生動口、動手、動腦,自己也要邊學、邊思,不淺嘗輒止,不固步自封,勇於探索,學有所獲!感謝網絡研修平臺,讓我聽到了那麼多默默無聞的教育工作者,實踐探索的腳步聲;感謝網絡研修平臺,讓我看到了那麼多心懷高遠的執著尋夢人,體會到了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具有的無限人生,無限的風景!

想想培訓的這段時間的生活,更多的是喜悅、欣慰和收穫。遠程培訓爲我提供了一個學習先進教學方法的平臺。課程標準遠程培訓讓我轉變了學習觀念,更加了堅定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遠程培訓使我開闊了眼界,豐富了知識,結識了許多良師益友,感受到名師就在身邊,讓我受益匪淺。

通過課程標準遠程研修學習,使我重新認識了自己的責任,樹立了科學的教育觀。現代遠程教育不僅僅是教師的工作,還應是教師的事業,實施課程標準現代遠程教育的教師不僅是照亮別人的“蠟燭”,更是不斷充電的“長明燈”。在課程改革中,我們利用現代教育資源,擺正了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形象,教師不再只是課程的執行者,而且還是課程的建設者、開發者、創造者,是課程實施中問題的協商者、解決者,改變了傳統的援業、解惑的角色,以適應新時代的挑戰。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不能滿足於自己的一桶水,更要成爲“長流水”,長流常新,永無止境,具有自我診斷、自我激勵、自我調控和自我改進學習的功能。

本次培訓研修爲我們提供了各類豐富的專題講座等,使本來枯燥的學習、抽象的內容變得生動、易懂,提高了學習的效率,拓展了自主學習的空間。而實時視頻教學更是使遠在千里的同學都能感受到課堂上課的氛圍。通過網絡,無論在何時何地我們都可輕鬆地學習,參與網絡評論給我們增添了許多樂趣,上面不但可以學到很多知識,同學和同學之間、同學和老師之間還可以互相交流、互相討論。

路漫漫長,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不斷學習,運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將新課程的基本理念落實到教育教學實踐中,相信課改終將會結出累累碩果!

高中信息技術研修日誌 篇6

高中信息技術是一門融知識性、趣味性和技能性於一體的學科,它對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發展學生個性、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等方面都起着至關重要作用。但是基於學生處於一種朦朧的狀態,目前學生中卻普遍存在“喜歡玩電腦遊戲,不喜歡電腦知識課”的現象,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常會發現有一部分學生對聊天或遊戲很感興趣,但對上課或完成作業不感興趣。這種現象除了與部分教師教學方法不當和沒有學習壓力有關外,還與信息技術課程評價方法不當有關。信息技術本身具有極強的操作性、“可自學性”,學生的學習進度往往在多個方面表現出極大的差異性。在信息技術課上,有人用幾分鐘就完成作業,有人一節課也完成不了,因此不能用同一標準去衡量,而是要多增強所謂“後進生”的自信心。

新課程和學生評價改革,給教師提供了教育教學改革的機遇,教師只有抓住機遇,加強自身學習,才能在教育教學的實踐活動中有所收穫。

一是評價要以學生的發展爲本,發揮教學評價的教育功能,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要從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出發,注重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情感體驗,注重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和主體作用的發揮,強調尊重學生人格和個性,鼓勵發現、探究與質疑,以利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是評價要堅持評教與評學,側重評學。“評教”是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評學”是建立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效果的評價體系。課堂教學是教師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過程,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實現具體發展目標的過程。課堂教學評價要以評學爲重點,以此來促進教師轉變觀念,改進教學,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信息技術課教學同其它中小學課程教學相比,信息技術課更具有實踐性、參與性、創造性和合作性。因此,信息技術課的教學評價具有評價主體的多元性、評價內容的豐富性和靈活性以及評價手段、方法的多樣性。在實際的教學中,圍繞教學信息技術教學評價,筆者從答辯評價、操作評價、“檔案”評價等三個方面作了一些探索與實踐。

答辯評價要求學生把信息技術教學中所完成的任務寫成答辯卡,可以是幾個學生爲一小組,由信息技術教師和學生組織答辯。這種評價方式,不僅重視學生解決問題的結論,而且重視得出結論的過程,有助於學生正確地評價自己和別人,同時鼓勵學生之間的合作,允許學生通過分工協作共同完成任務。

操作評價對於信息技術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因此,信息技術課教學評價更應突出信息技術的特徵,教學中可通過不同層次的信息技術操作,評價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針對學生參加信息技術課的表現、體驗及取得的活動成果所進行的評價,是對學生參與活動的水平和質量的檢驗,爲此可以給每個學生建立信息技術課“檔案”,在這個特別的檔案袋中,記錄有學生信息技術成果,上信息技術課時對學生的觀察所作的記錄,學生的自我評價等等。定期展示檔案袋內容,爲學生的成長提供契機,培養學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的習慣。

評價是一種藝術,評價是一種手段,但評價不是目的。面向學生的信息技術教學評價的目的是讓更多的學生能把信息技術的學習當作他們的樂趣,爲學生營造適合他們興趣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自主發展,讓教學評價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下熠熠生輝

高中信息技術研修日誌 篇7

現代遠程教育爲廣大教師提供了一個學習、交流、合作、創新的平臺,我積極利用遠程網絡資源,刻苦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師德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因此,我非常珍惜這個難得的學習機會,把遠程教育研修作爲提升自身素養,促進專業發展的一個主要學習方式。

1、學習的目的要有實效。

我幾乎每天都安排了一定的學習時間和內容,把學習、作業、交流、討論互相穿插,保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獲取最大的學習效益。我用課餘時間和雙休日完成了多項選修課程的學習,在網上向全國各地的教育專家、名師學習,就自己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及困惑向網上發帖量達到多次,有效解決了問題。在學習中,我還做了大量的學習筆記,注重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能夠根據網上提供的一些案例發表自己的見解,探索更有效的方式與途徑。

2、積累與運用。

學習的過程是一次知識積累與運用、創造的過程,因此要會學、善用。遠程教育資源庫中提供了大量的課堂實錄和專家點評,我每次看後,總要有一個思考,即如何將這些優秀的、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及典型的案例帶進自己的課堂,有針對性的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縮短同發達地區學校教學上的差距。通過實踐對理論、經驗的檢驗,尋找這些方式方法上的不同點、相同點與銜接點,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方法,提升自身的課堂教學藝術。遠程教育資源是十分豐富的,我經常把這些優勢資源變成自己學校的有效資源,把資源庫中的動畫、圖片、各種有用的資料下載下來,做成課件,運用於課堂,有效的彌補了本地教學資源的不足與缺乏。資源庫中的資源不一定都是現成的,很符合本地教學使用,而需要一定的整合。我刻苦鑽研計算機知識,結合教材所需,將一些抽象的教材內容通過多媒體技術具體化、形象化,並創設出身臨其境的教學情景,開闊學生的視野,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激活學生的思維,從而把一個個教學重點、難點進行實質性的突破。

3、共享資源,互幫互學。

遠程教育學習是一個互動平臺,需要大家共同參與,促進廣大教師共同提高。我在參加遠程教育學習中積極領先,模範帶頭,同年級組教師積極開展學習活動,把網上所學的優秀案例、課件同教師們共同分享,共同探討,把自己的學習體會經常同教師們交流,把自己撰寫的案例、運用所學經驗所上的課積極向老師們徵求意見,積極修正,取長補短,不斷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教學風格,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